我收藏了43个国家公园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9年冬天开始,7年来,我利用假期,走过了美国59个国家公园中的43个,收藏了满满的记忆。开着车,带着帐篷和睡袋行驶在国家公园里,就是最纯粹的美式公路旅行。日落之后,开到规划好的营地,在野餐桌上点起炉子,做一顿热乎的简单晚餐。天气冷还可以买一捆木柴,在营地围着篝火喝啤酒。十点多,篝火渐熄,说笑声慢慢轻了,人们钻进帐篷,伴着林中虫鸣沉入梦乡。早上,有人天不亮就拔营离开,也有人等到日上三竿才爬出睡袋,给全家人做一顿丰盛的早餐,吃饱喝足后开始一天的行程。这是国家公园里最典型的一天,也是在美国旅行最不可错过的独特体验。

国家公园:各种“经典一刻”的创造者


  加州的优胜美地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以众多的瀑布而著称,山谷两侧都是高耸的悬崖,无数大小瀑布顺着崖壁飞流直下,其中有一条马尾瀑布(Horsetail Falls),平时默默无闻,但一年一度会凭借“火瀑布”的奇景,抢走所有人的注意力。
  二月中下旬,前后大约10天时间,因为太阳的特定角度,日落前15分钟,夕阳的最后一线暖光精确地落在马尾瀑布上,两侧的崖壁逐渐被阴影覆盖,只能看到一条金红色的明亮水线,水雾飘起,水流翻滚下坠,仿佛沸腾的熔岩落山,这就是“火瀑布”。
  2014年和2015年,美国西海岸大旱,冬天降水非常稀少,马尾瀑布几近干涸。尤其是2015年,在瀑布下方完全看不到水流,只能勉强看出石头上潮湿的痕迹。所幸,2016年初,世纪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给加州带来大量降水,让火瀑布重现江湖,但能否亲眼目睹,还要看天气、凭运气。山谷中天气多变,有时西面有云挡住日落时的光线,不能照亮水流;有时山谷里整日阴沉,云层却在日落时刚好打开一条缝隙照亮火瀑;也有时晴空万里,唯一的一片云却飘在地平线上,刚好遮住了火瀑……
  正因为难得,无数摄影师把火瀑布列为一生必拍的场景之一。每到2月,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蜂拥至优胜美地,为了抢占合适的机位各显神通。有人穿上雨鞋,直接蹚水走到河中央约一平方米的沙洲上;还有人从早上9点就守在瀑布下面,一直坐到傍晚日落,只为求得一张照片。
  2015年9月,我在自驾环游美国50州的路上,一路追着秋色来到科罗拉多,正逢月全食。看月食简单,拍月食却很难,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前景,和血红色的月亮组合在一起才有意思。月亮小,地景大,摄影师要站得非常远,选择精确的角度,才能把血月和地景恰当地呈现在同一张照片里。如果是在城市,摄影师通常会选择教堂等标志性建筑的尖顶作为前景,而我身处科罗拉多高原腹地,首先想到的当然就是拱门国家公园(Arches National Park)。
  顾名思义,拱门国家公园以两千多个大大小小的石拱门著称。美国中西部特有的红石峡谷中,风蚀的力量在砂岩上反复切割,形成了仿佛人工雕塑而成的拱门形状。其中,精致拱门(Delicate Arch)是最神奇的一个,它地处山坳之中,被体育馆座席一样的石头斜坡180?围住。每到日落时分,太阳的最后一丝光线正好把它染成金色,每天都有上百人三三两两地坐在斜坡上,等待日落给拱门带来的精致光彩。
  9月底的戈壁依旧酷热。日落前两小时,我随着人群徒步到精致拱门下,支起脚架,准备先拍日落,再等待月食。日落后,闲不住的摄影师则拿出准备好的大功率探照灯,给拱门“补光”——这是夜拍拱门最常见的手段,长曝光时,用探照灯均匀地涂抹整个拱门,让它在照片里凸显出来。
  9点多,初升的月亮准时变成了红色的血月,出现在拱门背后,四周是清晰的漫天星斗。山谷中的上百台相机一齐对准了月亮,快门声此起彼伏。饿着肚子等到9点多的辛苦,在这一刻化为乌有。

阿拉斯加:转角遇到熊,还有座头鲸


  卡特迈国家公园(Katmai National Park and Reserve)位于偏远的阿拉斯加,不通公路,往来只能靠限乘6人的水上飞机。飞机降落在一个湖岸,四周方圆百里是杳无人迹的茫茫荒野,可供游客活动的区域很小。
  从宿营地到著名的布鲁克斯瀑布(Brooks Falls)只有1公里,有时却要走上一个小时,因为林中小道上不时出没着卡特迈真正的主人——棕熊。
  每年7月和9月,大量三文鱼洄游到布鲁克斯河(Brooks River)上游产卵,爱吃三文鱼的棕熊此时也聚集在河的两岸大快朵颐。布鲁克斯瀑布旁边有一个架高的观景台,打开厚重的防熊铁门才能进去。从观景台望下去,几十米宽的瀑布一览无余,洄游的三文鱼勉力从瀑布下面向上跳,而棕熊就趴在瀑布顶端,张嘴等着捕捉一跃而起的鱼。有的棕熊技术娴熟,每次张嘴必有收获,性急的在瀑布上就咬开鱼肉大吃起来,文雅一些的会叼着鱼走到岸边,放在地上慢慢舔食。也有让人替它着急的笨熊,在瀑布上转了一个小时,鱼全从嘴边溜走了,最后气急败坏地直接把爪子伸进水里去捞,总算没有饿肚子。
  在整个公园里,转角就可能遇见熊,所以走在路上要不断拍手、叫喊,警醒周围的熊,免得忽然打个照面,彼此都吓一跳。有一次,在去瀑布的路上,一只熊愣头愣脑地迎面而来,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我只好一路小心后退,躲到路口的厕所里,透过门缝,看见熊大爷摇摇晃晃一路走远,才战战兢兢地跑出来。
  
  
  
     走遍美国,我最爱的始终是阿拉斯加,因为它是各种迥异风景的完美结合。上午在闪着蓝光的冰川顶徒步,下午就能坐船看这条冰川延伸入海,还会偶遇跃出海水的虎鲸和在水面上卖萌的海獭。基奈峡湾国家公园(Kenai Fjords National Park)就是欣赏阿拉斯加风光最完美的目的地。
  除了面积777平方公里、可以徒步数小时到达的哈丁冰盖(Harding Icefield),基奈峡湾最吸引人的就是海上的野生动物观光游。6个小时的航程里,我几乎一直站在船头,拍摄四面八方不断出现的萌物。座头鲸、海狮、白头鹰,在其他地方都难得一见,在这里毫不稀奇。随船同行的有一名国家公园的管理员,为乘客科普沿途的各种动物,有罕见的动物出现时,还会用大喇叭向全船广播。
  峡湾中有未被人类涉足过的巨大冰川,它处在大陆伸出的触角尽头,与海水相接,闪着幽蓝的微光,不像陆上的冰川蒙着一层被风吹起的黑色灰尘。靠近冰川时,船长会熄灭引擎,让全船乘客屏息安静,听冰川碎裂落海的声音——就像是啤酒倒进冰块时那种噼啪声,但在两边峡湾的回响下被放大了数百倍,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其中的奇妙。
  不过,这种航程对晕船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折磨。阿拉斯加的峡湾风浪很大,我们同行的5个人,有3个因为晕船趴在桌子上动弹不得。不过,野生动物的诱惑是巨大的,刚刚吐完、抱着相机在座位上奄奄一息的小伙伴,听说船边出现了海豚,顿时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跳起来冲向船头。在如此颠簸的船上,竟然还提供相当可口的自助午餐。我装了一大盘牛排和三文鱼,大快朵颐。晕船的小伙伴从昏睡中抬起头看着我盘中的食物,一脸十分复杂的表情。“想吃吗?”“想。”“吃得下吗?”“吃不下……(十秒钟犹豫)要不给我尝一口吧。”

迪纳利:奇迹湖边的一期一会


  在迪纳利国家公园(Denali National Park and Reserve),我创造了7天没洗澡的个人记录。这个公园里坐落着海拔6193米的北美最高峰,原名麦金利山(Mount McKinley),2015年9月被改名为迪纳利(Denali),与它所在的公园相称。
  作为美国第三大国家公园,迪纳利的地图却相当简洁。为了保护脆弱的高寒地带生态环境,公园里只有一条总长148公里的公园路(Park Road),而且只有24公里向私人车辆开放,想去公园深处,唯一的办法是乘坐官方运营的巴士。
  公路多半是在山腰上盘旋的泥泞土路,前往奇迹湖(Wonder Lake),往返不到300公里,要走11个小时。99%的游客会选择公园提供的一日游线路,巴士司机兼任导游。另有1%的游客会带着全套露营装备和食物,坐巴士到奇迹湖边的山景营地,在这个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的世外桃源体验国家公园最原始的风情。我就是这1%之中的一员。
  奇迹湖营地,是美国所有国家公园中风景最好但条件最差的一个营地。28个营址依山而建,钻出帐篷,面前就是海拔六千米以上的高耸雪山。与此同时,除了厕所里的抽水马桶外,整个营地没有任何现代设施,上厕所要自己带头灯,水是经过简单过滤的冰冷湖水,洗澡更是只能在梦中才能体验了。食物和做饭的燃料全靠自己背进去,没带够?脸皮厚的可以讨百家饭,脸皮薄就全当减肥了。
  就是这样与世隔绝的简陋营地,每年9月初,总有几个老朋友雷打不动地来此“聚会”,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世外桃源。其中有一对好基友——来自荷兰的Perry和来自德国的Peter,他们都是野生动物摄影师,Perry从26年前就坚持每年到迪纳利秋游,Peter也已经来了10年。他们每天天不亮就扛着巨大的长焦镜头离开营地,直到日落后才回来,为了拍到水鸟捉鱼的瞬间,在气温接近零度的池塘里站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因为国家公园的存在,在阿拉斯加的荒野深处,人们自发地形成了一个迷你社区,甚至在这里找到一辈子的朋友。这些迪纳利里的老面孔们其实并没有事先约定,只是每年都在类似的时间到来,来了就打个招呼,有人要走了,说句“明年见”就轻松告别,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大家每天在营地里吃着相同的脱水食物,实在馋了就过过嘴瘾:等我出去了,要吃个大汉堡,配炸薯条和冰可乐……然后自嘲地笑笑,照旧点上炉子烧水,做一成不变的晚餐。我自认算是不怕苦累的,但和这些每年在深山里住上两周还年年乐此不疲的人相比,实在自叹弗如。

大沼泽地:骑自行车逛国家公园


  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旅行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美国,这样做一定会被当作怪胎。我认识的美国人都是16岁学车、拿驾照,除了去大城市暴走,飞机落地的第一件事一定是租车。国家公园也像是专门为开车的人而设立的,偶尔看到骑行者,多半也是用汽车把自行车带进来,骑上十几公里以便锻炼身体。当年,我凭着一股“公园在哪里我就要到哪里”的勇气,骑着租来的自行车就进了大沼泽地国家公园(Everglades National Park),要是今天,我简直想都不敢想。
  这个公园很少有人会专程前往。公园里最著名的是鳄鱼,这种面目狰狞的爬行动物在南佛罗里达是常见的野生动物,在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尤甚。公园入口,距离迈阿密只有一小时车程的安辛加小道(Anhinga Trail),就是找寻鳄鱼的最佳地点。木板搭出的小道位于沼泽上空,脚下就是密集的水道,不时可以看见鳄鱼懒洋洋地漂过。此外公园还有一条长160公里的狭长水道,从茂密的红树林中穿过,驾皮划艇走完全程大约需要一周时间,沿途不仅能看到鳄鱼,恐怕还会有鳄鱼横在面前堵住去路。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从青旅租了自行车,和旅伴前往大沼泽地深处。车后面挂着拖斗,里面装着三天的食物和露营装备。公园的设施都是为自驾车而设计的,从青旅到公园检票口有16公里,汽车一踩油门就到,我们则在暴雨下骑了一个多小时。从检票口到此行的目的地——公园另一端的小镇弗拉门戈(Flamingo)足有60公里,我们狂骑了一整天,终于在离目的地不到10公里的时候——爆胎了。
  我们问遍了商店、访客中心和餐厅,哪里都没有补胎的工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营地里转悠,遇到一对开房车的老夫妇,正好和我们顺路,邀请我们同行,当晚我们连帐篷都没搭,体验了一把房车的奢华享受。
  后来,我们是被那对老夫妇开房车送回青旅的。无法想象,若是没有遇到他们,我们最终怎么拖着爆胎的自行车离开公园。果然,只有年轻时才能做出这种带来无限回味的蠢事。
  

黄石:请允许我吐个槽


  黄石国家公园,是许多人眼中美国国家公园的NO.1。我对它着实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多彩的地热喷泉和随处可见的野生动物;恨,则是受不了那种管理方式。
  走过那么多国家公园,我遇到的管理员对游客都非常耐心,总是认真回答我的每个问题,唯独黄石的管理员总是摆出一张“别来烦我”的面孔,话也懒得多说一句,而解答问题明明是管理员的职责所在。有一次,我到访客中心询问一条徒步路线的位置,值班的管理员明显一知半解,直接丢给我一张地图,说:“路都在图上。”我解释说我想去的地方地图上看不到,结果被告知“图上没有就说明没有路”,仿佛我问的是一个3岁小孩都不会问的白痴问题。第二天我自己徒步过去,那里赫然就有上山的路!
  作为黄石众多游客的一员,我总感到这里的管理员们都像是巴不得赶走所有客人的主人,他们的工作似乎并不包括为客人提供美好的旅行体验。保护野生动物不被人类侵扰当然没错,但真的有必要因此而把所有满怀热情、远道而来的游客都看作眼中钉么?
  两进黄石,总能遇到把车停在路边拍摄动物的人群,每次都有管理员在一旁不停指手画脚,要么是要求必须把车完全停到路肩上,有一寸轮胎在白线上都不行;要么要求人不能离开自己的车半步,以免熊忽然发飙袭击。不少英语不太熟练的外国游客反应慢了些,管理员扶着腰间的枪劈头盖脸地骂,最后还要加一句:“信不信我给你开罚单?”
其他文献
我们在古巴专程拜访了导游手册上介绍的“最大”和“物产最丰富”的两座自由市场,一座在哈瓦那,一座在卡马奎,后者几乎成了我们在那座城市停留的惟一理由。  事实上,“最大的自由市场”不过一个篮球场大小(还得除去篮架和发球区的面积),而“物产最丰富的”,至少比不上我9岁时中国自由市场的规模。古巴依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人均月工资只有二三十美元,算欠不发达国家,民生实在有点儿艰苦和匮乏。前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
科罗拉多大峡谷  拍摄时间:2014年2月  拍摄设备:Nikon D3X  焦距:55mm  光圈:F/20  曝光时间:1/80s  感光度:200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印第安人居住区,全长400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大峡谷国家公园已开发的景区分为南缘和西缘,这幅作品拍摄于西缘。太浩湖  拍摄时间:2014年3月  拍摄设备:SONY DSC-HX300  焦距:49mm 
作者简介:黄正骊,2011年以同济大学建筑系博士生身份赴联合国人居署实习,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基苏木等地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查设计工作。走进卡卡梅加  “卡卡梅加森林曾经一路蔓延到赤道几内亚,是古老的几内亚——刚果热带雨林的一部分。后来被英国人砍光了,只剩下这一点点。”我们的登山导游查尔斯这样说道。我喘着粗气站在山头,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树冠,再对照手里的非洲地图,无法相信查尔斯说的话。  非洲人说话是
卡朗格(Les Calanques),有着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而成的崖壁和冰蚀峡谷,向海洋延伸20公里,怀抱恬静海滩,是个蓝色世外桃源。人们在这里发现过众多化石——卡朗格的地质形态形成于2亿多年前,史前的第一批人类早在190万年以前就已到达这里繁衍生息。  20世纪70年代,那些喜欢太阳和蓝天的法国本地人,被这里翡翠色的海面以及陡峭的悬崖所吸引,来到这里徒步、攀岩、探寻各处隐蔽的崖壁。自1975年海
拍摄人:朱春毅  拍摄地点:浙江,杭州 拍摄时间:10月29日  INFO:FUJIFILM X-T10,F/5.0,1/25s,ISO 2500  被称为“最美书店”的“钟书阁”,位于杭州滨江区星光大道繁华的商业中心,毗邻钱塘江,在这个车水马龙的城市,难得能有这样一个宁静的所在,很多人喜欢周末时来这里,伴着一本书,静静地度过半天。为了不打破这种宁静,我拿出随身带的微单相机,用高感光记录了这惬意的
匈奴人自春秋战国年代起便进入中国古史的记载中。如许多游牧民族一样,他们对草原上的苍狼充满着敬畏,狼型图纹时常出现在他们随身的佩饰之上。狼的捕猎场景,是匈奴人最常用的纹饰。  汉代狼噬牛金牌饰  金牌饰是一种服饰上的实用配件,精美的雕刻手法,使其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这件汉代狼噬牛金牌饰,表现的是狼偷袭牛的瞬间场景。  金牌背部略平展,有两个矩形横扣,应是为了扣于衣物或其他物品之上。金牌扣饰系用黄金铸
每过一百年,这座城市便会如履薄冰似的经历一场复兴的变革。按道理讲,起伏的海潮本应慢慢销蚀它的辉煌,流逝的时光会为城中的教堂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污染更有可能一点点地啃噬壮美的宫殿,但这一切并未发生,威尼斯从未像现在这样美丽。  这座城市的酒店、宫殿、教堂、博物馆……全都被淹没在改造翻修的狂澜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大利以及欧洲的公共基金会,还有各种私人组织,一直在共同努力,力争每个星期都发掘出一处
看过电影《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的人,多半会对其中阿拉斯加的景象留下深刻印象,这片远离美国本土、被海洋环绕的陆地,充满了神秘、浪漫的原始气息:野性的动物、泛着蓝光的冰川、无边的雪山、荒芜的原野……高纬度和独特的地貌,让阿拉斯加成为北美难得的一块净土,同时却也是旅行者的天堑,当地的许多地方很难从陆地或空中抵达,乘坐邮轮是游玩阿拉斯加的不二选择。现实版《冰雪奇缘》  阿拉斯加是第49
如果说马尔代夫是天堂,那白马庄园(Cheval Blanc Randheli)就是天堂上的宫殿。这个酒店隶属于世界知名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VMH),2013年11月开业后,就成为马尔代夫最顶奢岛屿、最尊贵度假酒店的代名词。  白马庄园位于马累以北的 之上,一架酒店专属的带着白马LOGO的银色私人飞机载着我,经过45分钟的海上飞行,降落在白马庄园的码头。栈桥上,一大片明晃晃的黄色制服在海蓝色背景的映
在专题文章《精致苏州》中,本刊的报道者为我们详尽地勘测了江南古城苏州所占据的那一片“文化高地”。无论是匠心独具、移步易景的苏州园林,还是五世传承、价值连城的过云楼藏书,或是精细入微、美不胜收的传统缂丝技艺,苏州的风物中总是富含文化意蕴。就连青团、糖粥这样的寻常饮馔,在苏州的做法也要格外精致:糖粥里的红豆沙一定要先去掉豆皮,青团的绿色则必须来自浆麦草的汁液。越是日常事物,越要下极致的功夫,这或许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