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北京城区出发,上了京平高速,一路向北,没多久就来到了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庄子村,这里距北京市区仅40公里。庄子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现有耕地面积930亩,其中蔬菜大棚310亩,大田184亩,林果90亩,鱼塘150亩。西甜瓜和蔬菜生产是庄子村的主导产业。
发展特菜和西甜瓜种植
庄子村所在北务镇是北京市政府命名的“京郊蔬菜第一镇”,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建有北京市唯一的一个免费产地农产品交易市场,从产地到市场只需几分钟,区位优势明显。
庄子村党支部书记伊卫民告诉记者,全村一直以来都以种菜、种瓜为主,种植比例占到90%左右。庄子村发展设施大棚蔬菜种植,由1987年的几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310亩,增长近50倍,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伊卫民自己也曾经经营过蔬菜大棚,10年前,他可通过蔬菜大棚达到年收入1万元。
2007年,庄子村开始发展花卉产业。花卉产业是一个高效益的产业。伊卫民给记者举例,一支百合花卖到3.5元基本就不赔钱,拿到市场上最高可以卖25元一支。如果按照1万支算的话,刨去成本,可以赚10万元。但现实是,由于花卉种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所以很多农民没法种植。
如今,庄子村主要以发展特菜为主,包括:番茄、七彩椒、紫甘蓝和长茄子等。西甜瓜生产也是当地的特色种植品种。庄子村在选择蔬菜种植品种上,也很有讲究。在特菜种植上,为什么选择种植七彩椒,而不是普通的辣椒呢?伊卫民告诉记者:“普通辣椒一斤只能卖几毛钱到1元钱左右,而七彩椒却可以卖到高达20元一斤。普通辣椒一车卖不到一千块钱,七彩椒几十斤就可以卖到那个价格。”此外,庄子村在西甜瓜的种植和栽培技术上也较成熟,其他种植西甜瓜的地方纷纷前来取经。
分散经营需建品牌
目前,庄子村的蔬菜种植主要以农户自主分散经营为主,还没有实现规模化经营。伊卫民说,主要原因是农民对规模经营没有完全认可。例如,2013年西红柿行情好的时候,一斤卖3块多,农民乐意自主销售;今年西红柿行情不好,农民开始盼望合作社经营,帮助销售。至今,村里还没有成立真正为农民服务的合作社。目前,在特菜发展过程中,由于分散经营,庄子村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特菜品牌。
农民今年种什么?什么行情好?由于分散经营,农民自身市场掌握的信息比较少,在市场中缺少话语权,如何来保证农民的利益呢?伊卫民说,我们会在上级部门的信息指导下,为农民提供建议,但最终还是由农民自主决定种什么。“我们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想法!”伊卫民说。
据伊卫民介绍,整个北务镇是一个蔬菜生产专业镇,多年来,在市、区、镇各级技术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农民的种植技术得到了较大提高,新品种、新技术得以推广。首先,北务镇与市区技术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疑难问题;其次,在北京市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在庄子村长期派遣一名全科农技员,随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第三,通过本村种植能手的口口相传和互相帮扶,促进了农民整体种植水平的提高。因此,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即便是没有合作社或企业规模化经营和生产,庄子村的农产品生产也是不断规范和发展的。
庄子村还兼顾发展渔业养殖,开展休闲垂钓,养殖品种由过去的2-3种增加到现在的20余种,每亩收入由原来的150元增至600元。
重心转移 发展二三产业
多年来,庄子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技术为依托,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形成了以小型西瓜、番茄为主打品种,以其他蔬菜品种为补充的特色种植模式,全年蔬菜种植品种23个,同时以北务镇一年两次的乡村旅游文化采摘节为依托,发展观光采摘业,并通过优化品种,提高技术等措施,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据了解,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按照区、镇的整体农业规划,庄子村逐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实行“1增1减1稳1限”, 即:增加蔬菜、西甜瓜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面积,适当调减大田作物种植面积,稳定水产养殖业,限制畜牧养殖业。通过结构调整,各个产业结构和布局趋于合理,产业调整之后的现实经济收益也充分调动了农民对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面对如今农业发展现状,下一步,庄子村将多方争取扶持资金,改造现有的竹木大棚为钢架大棚。庄子村将组织本村现有的生产大户成立一个农民合作社,解决目前各自为战的生产局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扩大市场营销空间,加强与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合作,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产供销紧密对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需要大的变革,从而使农民共同享受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近年来,除发展农业外,庄子村引进了很多企业,涉及房地产、物流、保洁等,使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转移出去。
发展特菜和西甜瓜种植
庄子村所在北务镇是北京市政府命名的“京郊蔬菜第一镇”,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建有北京市唯一的一个免费产地农产品交易市场,从产地到市场只需几分钟,区位优势明显。
庄子村党支部书记伊卫民告诉记者,全村一直以来都以种菜、种瓜为主,种植比例占到90%左右。庄子村发展设施大棚蔬菜种植,由1987年的几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310亩,增长近50倍,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伊卫民自己也曾经经营过蔬菜大棚,10年前,他可通过蔬菜大棚达到年收入1万元。
2007年,庄子村开始发展花卉产业。花卉产业是一个高效益的产业。伊卫民给记者举例,一支百合花卖到3.5元基本就不赔钱,拿到市场上最高可以卖25元一支。如果按照1万支算的话,刨去成本,可以赚10万元。但现实是,由于花卉种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所以很多农民没法种植。
如今,庄子村主要以发展特菜为主,包括:番茄、七彩椒、紫甘蓝和长茄子等。西甜瓜生产也是当地的特色种植品种。庄子村在选择蔬菜种植品种上,也很有讲究。在特菜种植上,为什么选择种植七彩椒,而不是普通的辣椒呢?伊卫民告诉记者:“普通辣椒一斤只能卖几毛钱到1元钱左右,而七彩椒却可以卖到高达20元一斤。普通辣椒一车卖不到一千块钱,七彩椒几十斤就可以卖到那个价格。”此外,庄子村在西甜瓜的种植和栽培技术上也较成熟,其他种植西甜瓜的地方纷纷前来取经。
分散经营需建品牌
目前,庄子村的蔬菜种植主要以农户自主分散经营为主,还没有实现规模化经营。伊卫民说,主要原因是农民对规模经营没有完全认可。例如,2013年西红柿行情好的时候,一斤卖3块多,农民乐意自主销售;今年西红柿行情不好,农民开始盼望合作社经营,帮助销售。至今,村里还没有成立真正为农民服务的合作社。目前,在特菜发展过程中,由于分散经营,庄子村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特菜品牌。
农民今年种什么?什么行情好?由于分散经营,农民自身市场掌握的信息比较少,在市场中缺少话语权,如何来保证农民的利益呢?伊卫民说,我们会在上级部门的信息指导下,为农民提供建议,但最终还是由农民自主决定种什么。“我们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想法!”伊卫民说。
据伊卫民介绍,整个北务镇是一个蔬菜生产专业镇,多年来,在市、区、镇各级技术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农民的种植技术得到了较大提高,新品种、新技术得以推广。首先,北务镇与市区技术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疑难问题;其次,在北京市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在庄子村长期派遣一名全科农技员,随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第三,通过本村种植能手的口口相传和互相帮扶,促进了农民整体种植水平的提高。因此,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即便是没有合作社或企业规模化经营和生产,庄子村的农产品生产也是不断规范和发展的。
庄子村还兼顾发展渔业养殖,开展休闲垂钓,养殖品种由过去的2-3种增加到现在的20余种,每亩收入由原来的150元增至600元。
重心转移 发展二三产业
多年来,庄子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技术为依托,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形成了以小型西瓜、番茄为主打品种,以其他蔬菜品种为补充的特色种植模式,全年蔬菜种植品种23个,同时以北务镇一年两次的乡村旅游文化采摘节为依托,发展观光采摘业,并通过优化品种,提高技术等措施,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据了解,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按照区、镇的整体农业规划,庄子村逐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实行“1增1减1稳1限”, 即:增加蔬菜、西甜瓜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面积,适当调减大田作物种植面积,稳定水产养殖业,限制畜牧养殖业。通过结构调整,各个产业结构和布局趋于合理,产业调整之后的现实经济收益也充分调动了农民对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面对如今农业发展现状,下一步,庄子村将多方争取扶持资金,改造现有的竹木大棚为钢架大棚。庄子村将组织本村现有的生产大户成立一个农民合作社,解决目前各自为战的生产局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扩大市场营销空间,加强与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合作,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产供销紧密对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需要大的变革,从而使农民共同享受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近年来,除发展农业外,庄子村引进了很多企业,涉及房地产、物流、保洁等,使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转移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