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在生物教学中善于提问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12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问题则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法和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无一例外地强调了在创设问题前景的前提下,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出并解决问题。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生物课堂中,要精心设计提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让教师从繁琐的“讲”课中走出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将不再是空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善思多问的习惯,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然后发现问题,再组织合适的语言将问题表达出来,逐步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课堂45分钟就是师生的“舞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灵活应变,与学生密切配合,完成知识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客观上存在着不足,可能会迷失方向,教师要及时发挥“导”的作用,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走出迷途。
  在生物教学中要科学地提问,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具有科学性,不能盲目。科学的提问直接引导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不科学的提问将使学生满头雾水,把本来清晰的思维和判断搅成一锅粥。例如在“人体的呼吸”中,讲到“呼吸运动”时,“吸气”是人用力把空气吸进去的吗?使学生理解由于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胸廓的容积变大,从而胸廓内部的压强减小,外界的空气压强比胸廓内部的大,就把空气从外界压入呼吸道的鼻腔中,而不是用力把空气吸进去。
  在生物教学中要采取阶梯式提问。生物科学主要探讨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层次,不能一刀切,要设计不同的题目,慢慢渗透。例如在“生长激素的调节”的教学中,学生就提出了以下问题:人脑有几个脑垂体?它的位置在太阳穴附近吗?学生吃含有生长激素多的食物好吗?吃了生长激素,人能长得更快吗?是生长激素使人长高还是营养物质使人长高呢?生长激素多而营养物质少也能长高吗?巨人症患者可以用减少摄入营养物质来治疗吗?巨人症患者的头、手、骨骼生长正常吗?巨人症患者能成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吗?生长激素引起的症状能治疗吗?用什么方法来调节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通过一系列有层次问题的解决,就使学生对这一知识有了透彻的认识。
  在生物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趣”是着眼点,“味”是落脚点,其含义是:连续讨论,拓宽知识以激趣;比较分析,发展思维以觅味;从“趣”觅得其内涵——“味”。那就可能引起学生的联想,思考和分析,激起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在学习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令学生质疑的问题有:把葫芦花的花粉传授到西瓜上去,能结果吗?结什么样的果实?西瓜里有许多种子,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桃子只有一个种子?而西瓜里却有许多种子?在学习“基因工程”时,学生质疑的问题有:把南瓜的基因移植到小麦、水稻中去,小麦和水稻能长成南瓜那样大吗?如果能,不就解决温饱问题了吗?
  在生物教学中要从相互比较中提出问题 :例如“人体的神经调节”中讲到“反射”时,学生举例:当手无意间碰到火时,会非常快速地把手缩回,“缩手发射”是一种对火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它和草履虫的“应激性”是否相同呢?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分析就能加深对“反射”和“应激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理解。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发散的、多元的。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一实验时,由于外界条件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温度等,非常复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提出以下问题: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什么?接着,学生通过互助组讨论、分析,做出了各种合理的假设,而我对各种假设是不解释、不判断,让各个互助组任选一个条件去作为探究实验,并由各组自选实验材料和用具,讨论并制定和实施实验计划。2~3天后,各组学生交流实验方法,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各组结论。通过探究实验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加深了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生物学的基本素质。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要使学生善于提问,应由问题入手,由浅入深。从锻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入手,逐步提高要求。大致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①低级阶段,学生被动回答教师的问题。②初级阶段,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现有的问题。③中级阶段,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向教师、同学提问。④高级阶段,学生解答教师、同学的回答并提出质疑、做出评价并表明自己的新观点。实现这四个阶段要循序渐进,这其中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钻研教材,大胆设计,勇于创新,细心总结,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中心中学)
其他文献
国家自2007年起加大对于高校国家奖助学金的投入力度,加之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资助经费,形成了庞大的奖助资源。为了更好地统筹使用各类奖助资源,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复旦大学通过“对接国家要
近日,湖北省启动高校教师和媒体记者“双向挂职”交流活动。据了解,参加首届“双向挂职”的高校教师和媒体记者共10人。分别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的新闻院系和
数学语言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周密性、逻辑性及丰富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能用数学语言的逻辑性、周密性与他人进行交流,这就体现了数学语言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小学生的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事业不断推进,地方高校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直以来,图书馆肩负着高校文化传播的重任。面对移动设备、新思维观念、大众传媒以及网络等因素对传统阅读习惯的冲击,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剖析现有的问题,进而积极探索转型发展和应对之策。本文基于阅读推广视角,对高校优化和创新阅读推广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
摘要:苏轼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鸿雁意象,在他的诗词里鸿雁是以各种形态出现的,其中最典型的是“飞鸿”“孤鸿”和“归鸿”。“飞鸿”体现了苏轼在青年时期人生如梦、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孤鸿”是他在中年时期不屈人格的典型表现,“归鸿”则是他人到晚年时精神回归的自我超越。通过不同的鸿雁意象,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其传达的多元文化意蕴,也可以从中体会到苏轼在青年、中年和晚年不同生命阶段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观。 
我想设计一种比较适合仓库、大型广场,或者是航空母舰的甲板等的电动单车。摩托车的风格可以用一些具有动动感的线条制作,在基本的实机构造基础上,增加一些自己创造的成分。
小组讨论是心理活动课中常用的一种活动方式。在内容选择上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来确定;在讨论活动的组织上要注意分组、纪律及必要的引导;在总结阶段要
摘 要:大学生的安全保障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受到体育教师的普遍关注。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安全保障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生在公共体育课中的人身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本文就高校公共体育课上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分析了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安全保障的现状,并对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安全保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大学生安全保障  保
摘 要:本文围绕电子类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建立电子类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根据课程的性质、目标要求形成实践教学体系,推动电子类职教师资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电子类职教师资;创新;实践教学  电子类职教师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职业教育培养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践指导的双师型教师。电子职教师资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其虽与普通师范、普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