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哈代的幻灭主题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yigesh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幻灭是哈代小说创作的重大主题,哈代的悲剧意识构成了其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其具有代表性的几部作品为依据,剖析了其悲剧意识的内涵,分析了其悲剧意识的成因。试图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评析哈代及其作品。
  关键词 哈代 幻灭主题 悲剧
  托马斯·哈代是拥有最多读者的维多利亚时代作家之一,是英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代表,20世纪大胆探索和开拓的“现代诗歌之父”。他将自己的小说大体分为三类: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和精于结构的小说。其中以有地方色彩的“性格与环境小说” 最为重要,这类小说反映了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大环境的冲突。翻开他的作品集我们不难发现幻灭是哈代作品的重大主题,
  一、哈代作品中表现的幻灭主题
  (一)《还乡》
  《还乡》发表于一八七八年,是哈代的小说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作品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一片苍茫万古如斯”的埃格敦荒原为背景,描写了五个青年男女不同的悲剧命运。故事发生的场景爱敦荒原,以及荒原上固守传统习惯风俗的居民,就是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缩影。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与荒原的关系,不管是克林·姚伯的回归荒原,改造荒原,还是游苔莎的厌倦荒原,摆脱荒原,都反映了哈代那个时代的“现代”青年与环境的剧烈冲突这样的一对青年男女,多半出于外貌上的相互吸引,再加上初识阶段彼此的误解,在一时的感情冲动之下结为婚姻伴侣,他们婚后的冲突也就更加激烈。又是命运的拨弄,这种冲突不仅难于因势利导地得以排解、消减,相反却愈演愈烈,最后必然酿生悲剧。
  (二)《卡斯特桥市长》
  这部作品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小说的主人公迈克尔·亨查德为人正直,善良。年轻时因醉酒卖掉妻女,醒悟后勤奋努力,从一个无名小卒爬到了市长宝座。由于他生性嫉妒,倔强执拗,结果在事业和爱情上都败给自己的生意合伙人法尔费雷。曾经辉煌的生活如幻梦般破灭,所以当身边的亲人都离他而去(包括女儿伊丽莎白)时,“他每天都在想念伊丽莎白,希望能再和她一起生活。但一想到这是不可能的,他的心就被刺痛了,他希望自己死掉。”。可怜的他在绝望、孤独中凄惨地死去。唯一留下的一张纸写着:“我,迈克尔·亨查德希望全世界都彻底把我忘记。请把我埋在乡下某个地方,不要做任何标记,再也不要跟任何人说起我。”。哈代对主人公的绝望、死亡等方式的描写体现出作品的幻灭主题。主人公同现实抗争,却仍然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而后被残酷的社会所吞噬。小说的故事充满了悲剧性。在《卡斯特桥市长》中,我们可以看出哈代在思想上的变化和发展。虽然他仍然认为人生是一出悲剧,但和《还乡》里的尤斯塔西雅的命运悲剧不一样,迈克尔·亨查德的悲剧是他自身性格和愚蠢行为造成的毁灭。
  (三)《德伯家的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写于1891年,是他最伟大的两部小说之一,另一部就是后面即将谈到的《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的女主人公苔丝是哈代笔下最能体现其幻灭主题的人物。作品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天真、纯洁、美丽的乡村姑娘苔丝。就是这样一个乡村姑娘,本应有美丽的人生,但她的命运却充满了悲剧性。苔丝的不幸由遭强暴开始,而后私生子的夭折又使本已痛苦不堪的她陷入了巨大的绝望。坚强不屈的苔丝勇敢地生活下去,并和牧师的儿子安吉尔·克莱尔相恋、结婚。美好的生活从遭到新婚丈夫的抛弃而破灭,在残酷的现实里,命运又安排她委身于强暴她的人,悲愤中她杀掉了这个带给她不幸的人,坦然走上绞架,从而使哈代的幻灭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文章最后当安吉尔告诉苔丝警察已来时,哈代的描述是:“ 她站起来,抖了抖身子,向前走去,那些人却一个也没有动。“我准备好了,”她平静地说。”。可见,此时的苔丝经历了多次的波折坎坷,太多的努力、失败、绝望后,已是身心疲惫,或许死亡对她来讲是一种好的解脱,她“平静”面对这一切。哈代的幻灭主题体现在苔丝短暂的一生:在命运的打击下,不屈地同命运抗争,对新生活的希望和向往却如幻境般破灭,最后等待着的是绝望,是死亡。同时又向我们暗示出:人在同命运斗争时,往往显得力量悬殊,任何努力都徒劳无益,最后难逃毁灭的结局
  (四)《无名的裘德》
  在这部作品里,哈代也是用他最擅长的使人落泪的文笔刻画了另一幕人生悲剧,哈代自称要写出“灵与肉的生死搏斗”。小说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袭德一生的悲剧。裘德好学深思、刻苦自修,却始终被拒之于大学门外。女主人公淑聪颖美貌,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蔑视世俗和僵化的宗教,但她跟裘德的爱情却为教会所不容、世俗所不齿。裘德壮志不酬、谋职无路、告贷无门,绝望中,他的长子同弱妹幼弟一同吊死。淑遭此惨变,终向命运和教会屈服,离开了深爱的裘德,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均遭毁弃。裘德刚终日纵酒,郁郁成疾,年满三十即含恨而终。
  可以看出哈代在他的作品中,用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个个悲剧人物,通过对主人公的失败、绝望、死亡的描写强调了作品的幻灭主题。哈代作品里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副人类的悲剧图——面对残酷的现实,人类是那么渺小、羸弱和无助。那么,哈代大量渲染幻灭这一主题,其创作缘由何在呢?
  二、哈代作品中幻灭主题的成因
  (一)人生经历
  哈代出生于英国多切斯特的一个小村落,那里的人们过着远离工业文明、保持传统宗法的生活。村落周围是广阔的荒原、林地。哈代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他的很多小说以他所生长生活的英格兰西南部地区为背景,富有浓重的地方色彩。1861年哈代遵从父命到伦敦学习建筑设计,在那段时间里哈代依旧醉心于自己的文学涉猎,伦敦的先进文化更让他接触到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他开始进行自己的文学创作。哈代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在给英国社会创造了繁荣的经济的同时也加深了下层贫苦人民的困境,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侵入英国偏僻落后的农业地区,给以农业劳动者为主体的各阶层人民带来了不幸和厄运。资本主义工业的高速发展让许多人失去家园,流浪街头。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的哈代亲眼目睹了资本主义入侵农村致使农民破产的情况, 他在作品中描写了资本主义给农村带来的灾难, 并且对农民的悲惨境遇寄予同情。我们在前面介绍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他对广大百姓的关心和同情,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拜金主义和腐朽生活的剖击。哈代通过其作品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
  哈代作品中幻灭主题体现在对一个个悲剧人物的刻画上,哈代所出的时代特色和自己的经历是其主题成因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是哈代幻灭主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丹纳在其 《艺术哲学》中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任何一个作家不可能完全摆脱他所置身的社会和文化对它的影响
  托马斯·哈代出生于英国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氛围的家庭,其祖父、 父亲、叔叔均为正统的基督教徒。他们饭前必做祈祷,每日的早课是祈祷,读圣经,唱赞美诗,每个星期天都要去教堂。哈代在青少年时代曾一度醉心研究《圣经》,深谙教义,《圣经》作为一种古老传统文化早已深入哈代内心。哈代的作品里充斥着基督教的种种意象和对古老基督精神的推崇和宣扬。后来他对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研读不已,并受叔本华悲剧意识影响,认同近代科学思想上的怀疑派论调,在宗教方面成为怀疑论者。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哈代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乡村残存的宗法制思想的碰撞有着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再加上他本人的时代局限性致使他对人生的见解悲观宿命。他信奉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观点,即人生本来就是不幸的,从内到外都受到自然世界与人性的胁迫。哈代的悲观主义笼罩了他许多作品,并通过幻灭的主题得以体现。
  通过哈代的作品及个人经历和生存环境的分析,可见哈代是个善于关注,描写贫苦百姓的挣扎、绝望,并且将幻灭主题贯穿始终的作家。人生的经历和社会的现实形成了哈代独特的悲剧意识:在残酷的现实中,人是渺小无助的,无论经过多少努力,即使是或得了成功,那也是短暂的,转瞬即逝,最后终将是悲剧性的结局。
  参考文献:
  [1]廖美珍译.苔丝[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2]魏小红,严秀芹译.卡斯特桥市长[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3]丹纳,付雷译.艺术哲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
  [4]覃承华. 哈代“幻灭”主题成因论略 [J].长沙大学学报,第2l卷第l期2007,1.
  [5]杨成虎,刘颖主编.英美文学选读[M].朝华出版社,2004,10.
  [6]哈代著[英],张谷若译.還乡[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显著的变化,其中之一是课堂教学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开放,而科学合理地设计音乐课后作业就是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后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音乐课外作业呢?我以为音乐课外作业可以分成五种类型。  关键词 注重 技能 感悟 体验 实施  课外作业也称家庭作
期刊
我国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项以审美为核心的塑造“人”的大工程。情感是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审美感受的动力。音乐能增进人们的情感,无论是欢快的、抒情的、悲伤地音乐都会给人们带来感触。音乐教育家丰子恺说过:“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这就告诉我们,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样的新课程理念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高到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他能培养学生德、智、体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音乐课中出现了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教学手段。比如情境教学,故事谜语导入教学,动画课件教学,编创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等。通过这些年的上课听课,我发现音乐课中用的最多的是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中我们应该怎样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更好的达到我们教学目的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合作学习?结合音乐课堂和自己的实践,我是这样可理解的: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通过在思想、行为上的合作配合
期刊
摘 要 提问对话、画面阐释、体验是学生鉴赏美术作品常用的方法,也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的关键。学生有质量的言语阐述与评论,对一件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意义与价值上的探讨,对提高鉴赏能力非常重要。本文从创设对话平台出发,围绕对话、问题,探讨美,涵养学生审美精神;同时,分析鉴赏教学中对话、体验,并对提问和对话鉴赏的设计和运用作出了初步探讨和实践,以达到对艺术品体验。  关键词 美术鉴赏 对话 体验  美术鉴
期刊
摘 要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音乐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才能和特长,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活动与实践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一定的基础。本文将对课外音乐活动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课外 音乐活动 重要性  随着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改革全面的推进,音乐教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是课外活动作为
期刊
摘 要 色彩是景观、空间、感情、时尚的统一体,它通过人的审美体验,与人发生直接的情感诉求,从而展示其凝聚的各种不同情感及意义。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运用到产品设计上有一定的效果。色彩的感情效果也是丰富多彩的,每种颜色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情绪,在设计中若能合理运用色彩,便会产生较适宜的视觉效果。此外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尤为重要,它们会产生奇特效果,使人赏心悦目,在特定场合还会有特殊用途。  
期刊
摘 要 健美操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纷繁杂物的物质世界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健身、休闲、娱乐正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需要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健美操做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它具有所有有氧运动的健身功能,除此以外,健美操不同于其他有氧运动项目之处在于它是一项轻松、优美的体育运动,在
期刊
一天,我拔通了外公家的电话。突然,我听见对方那个人说:“喂,您好!”。“喂,外公,你还好吗?”“谁是你外公呀?我今年才32岁呢!再说我是个女孩,难道你没有听出来吗?”“那请问您是谁啊?”她说了一个名字,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她和我的名字一样。她还说:“我是二十年后的你。”啊,原来我错把数字键按成了未来键。‘‘那你现在是干什么工作的?”“我现在是干海洋环卫工作的。我现在要上班了,以后再联系。”说完她就
期刊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它对塑造完美人格、高尚的情操、健康的身心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让我们的音乐课吸引学生,让学生迷上音乐课、喜欢上音乐课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个人看法: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创
期刊
在这几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有的学生在解答大多数题时,读完了题,却不知道题目所表达的信息,从而就无从着手去解题,这将会成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障碍,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數学更需要阅读能力。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已经把教材内容进行了提炼,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给学生,而大部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