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媒体”,助力数学可视化教学r——以正弦定理为例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m19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媒体是数学的眼睛.精心设计问题链有利于改善“供血”功能,合理充分利用媒体,能让数学思维可视化.文章以正弦定理的教学为例设计问题链,并运用希沃白板建立“可见”与“抽象”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经验.
其他文献
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打造动感数学课堂是探究性教学的强烈诉求.文章基于“解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作出反思:探究性教学需基于学生基础,将数学思维作为探究性教学的起点;基于互动交流,利用情感因素驱动学生一探究竟;基于学生本位,通过探究不息揭示数学本质.
定点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十分常见,常以圆锥曲线为背景进行问题设计.探究问题解法,总结解题流程可提高解题效率.文章将以与斜率相关的定点问题为例,探究解法流程,开展教学微设计,提出三点教学建议,与读者交流.
核心素养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概念,它应当能够兼容高中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相应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积累下来的优秀教学思路以及策略,也应当成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如果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对问题或者系列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当中,逐步走入数学学习的情境,那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增,而且学习能力会切实得到培养,核心素养也会更加顺利地落地.当教师带着这样的意识与目标去设计教学的时候,核心素养的培育与问题导学才能有机地融为一体,两者之间也才能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
自高中课改实施以来,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在教学改革之中逐渐得到贯彻.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面临着任务重、时间紧、考点杂等特点,而长期以来,数学课堂的课堂氛围都显严肃、沉闷,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对知识点的感性认知.文章从用课堂有效提问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一事出发,进行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自从数学实验概念的提出,并且被数学教学普遍认可以来,其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两个新的实际:一是核心素养的提出,二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思考数学实验对于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价值,至少应当有两点认识:一是数学实验可以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素更加显性化,二是数学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形象的学习过程,从而建构更加抽象的数学知识及其体系.
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本源是数学知识,解题教学是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媒介.解题的深度研究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搭建平台.文章以一道三角形面积问题为例,通过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突破口,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提升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线性逻辑的教学思路会让学生学习某一个知识的时候,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想的往往是学好这个知识就可以解决相应的习题.很显然这样的认识是比较狭隘的,其不能让学生看到整个数学知识的体系,无法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一种整体观.大单元主题教学对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是一种显著的变化.其可以让学生第一时间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对某一单元知识的有效建构;可以让学生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当中,更好地明确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的空间,从而奠定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
文章以椭圆的方程作为一个数学现象,由学生自主生成还原椭圆“三定义”并加以应用,同时对还原原则进行归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目前高中课堂中的数学课型有概念课、评讲课、知识型课、习题课;选取概念课为研究对象,以“变化率与导数”教学案例为素材,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由“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联想类比,生成概念”“典例剖析,巩固概念”“课后反思,延伸概念”这四个方面,使得数学概念有效生成,从而打造高效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数学建模是深化数学概念、原理、定理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情境问题的基本手段.文章在分析基于数学建模的高中数学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以《三角函数的应用》为例探究了基于数学建模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