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天,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那就是消费社会。从当前大量的消费现象可见,消费不仅仅要满足人们对物质功能的需求,还要满足对精神功能的需求,而且在很多时候,后者占的比重越来越太。作为产品设计的从业者,面对日益变化的消费社会、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我们的设计观念与设计方法如何适应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成为大家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消费社会;消费文化;符号学;产品语意学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191-02
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一对Prada休闲运动鞋要卖到3000元,一只浪琴表价格20160元,一辆劳斯莱斯幻影车价为608万,一个金月饼售价5142元,同样使用功能,一些价格高昂仍不乏追捧,一些价格低亷却无人问臻。另外,有人选择荒野露营:经历艰险的体验,有人选择海滩漫步:享受舒适的休闲,有人选择农田耕种:回归原生态生活。我们不禁要问:人们消费什么?从现在大量消费的现象可见,消费不仅仅要满足人们对物质功能的需求,还要满足对精神功能的需求,例如自我价值的表现、使用过程的快感或体验等非物质性的满足。
我们正不自觉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那就是消费社会。
一、消费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
消费社会是工业化、都市化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倘若我们把物质商品的丰富和市场经济的发达视作消费社会的表层现象,那么,可以说工业化为商品的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条件,现代工业及其技术是大批量商品生产的基本保障;而城市化则是消费社会的另一个条件,大批人口集中到城市里,他们告别了传统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消费模式,这就导致了生产和消费分离、家庭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分离,从而造就了大批消费者。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闲暇的出现和收入的提高,消费资源的丰富和多样化,使得都市公众享用商品和服务有了可能。同时,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高度发展,为生产和流通、商品的供需平衡创造了条件。第三产业的崛起,服务型经济的出现,加速了消费社会的形成。从这些最基本的指标来看,中国目前的小康社会已初具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的规模,消费社会的基本形态在发达地区呈现出来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般认为,消费社会是一个迥然异趣于传统社会的新的社会形态。其重要的特征性体现在社会越来越围绕着消费活动和行为来组织。有关消费社会的理论关注和争论主要体现在如下层面:第一,不断提高的富裕程度。人们有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商品、节假日和休闲消费。第二,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的增多。第三,人们较多地依据消费者(而非劳动者)和闲暇时间(而非工作时间)活动来塑造认同(身份)。第四,由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人们对那些涉及各类商品的形象展示和生活方式的建构越来越感兴趣。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样的消费不是基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而是梦幻或幻想。第五,消费行为、生活方式和拥有某些商品越加成为社会地位的标志,人们使用一些“社会地位性的商品”来标明他们是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因而有别于他人。第六,19和20世纪作为社会分工主要问题的阶段、种族或性别,这些问题在20世纪后期已被一些消费形态(差异)所取代。第七,消费者以牺牲生产者为代价而获得力量和权威性的,不管这些生产者是商品生产者还是专业服务者。在某些方面,消费者的经济地位正在取代政治权利和责任,消费者概念取代了公民概念。第八,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人的体验和日常生活诸方面都趋于商品化,市场扩张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购物成为一种闲暇活动。
以上诸多方面的问题深刻的触及消费社会的核心,尽管在这些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消费社会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消费文化的特征及其变化
所谓消费文化,简单来说,是指消费社会所塑造的某种有别于其他社会的文化,这种文化与存在的社会背景关系非常密切。斯拉特(Don Slater)在其《消费文化与现代性》一书中,对消费文化的特征作了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消费文化就是一个社会系统中消费被商品消费所主宰,是商业革命产物。具体来说,消费文化有如下特征:首先,消费文化是一种消费行为的文化。斯拉特特别强调,由于消费文化特有的价值观(物质主义的、享乐主义的)的扩张,过去曾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宗教、政治等活动便失去了原有的重要性。换言之,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看待生活世界,而是越来越以消费意识形态的观念去审视日常生活。其次,斯拉特认为消费文化是一种市场社会的文化。即是说,广泛的商品消费、服务与经验,都是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和实现的,完善的市场经济塑造了大量的消费者。再次,斯拉特指出,消费文化是普泛的而非个人的。这一点道出了消费文化是一种大众消费型的文化,而不是针对个体的。因为商品的大批量生产,商品交换关系的普遍化,都是以大众消费为目标的。复次,在斯拉特看来,消费者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在消费社会中,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已经被遮蔽了,他们购物消费并不是因为需要,而是因为消费品及其广告所诱发的无穷欲望。第五,斯拉特把消费文化视为认同(身份)塑造和实现的重要机制。现代社会的个性主义观念,从地位的社会向契约的社会转变,社会流动性增大,传统的身份认同方式渐趋消失,消费商品成为构建自我身份的重要途径。最后,在消费文化中,象征与符号变得越来越重要。商品的审美化不但有助于认同构建,而且为商品的延伸和渗透创造了条件。
从以上所描述的消费文化特征我们不难看出,消费社会彻底改变了人与物的关系,不再是“人役物”,而是“物役人”。就是说,消费社会物品或商品的丰富导致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彻底颠倒,人在很大程度上依据商品和服务来建构自己的认同(身份),更多地根据自己的消费身份而非劳动者身份来来建构和发展自我认同,更多地依据闲暇时间的消费活动而非生产活动来确定自我,“我消费故我幸福”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意识形态。
三、设计的基本特征
消费社会或消费文化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世界。接下来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面对日益变化的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我们的设计观念与设计方法如何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要解决这一问題,我们不妨回归到设计的基本特征作一番研究。
图一 设计的基本特征
通过图一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设计师不管使用的是图形、文字、色彩、装饰或是功能、造型、物质技术条件。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通过符号(二维、三维或多维形象)向消费者传达设计者的概念及信息(语意)。
四、符号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符号,即所有能够以形象(包括形、声、色、味、臭等)表达思想和概念的物质。
例如书法、绘画、产品等,一切能传递约定的内容的都可称为符号。例如线条的粗细变化表现为动态或静态,形态中直,曲的变化表现为硬或软,流畅或笨重,色彩的冷暖表现为各种情感等等。而符号学(Semiotics),就是建立在研究符号的一般理论的学科。它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各符号相互之间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
在消费文化中,象征与符号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意味着工业产品消費已经从产品的功能滿足进入到消费者对产品意象的心理滿足,这就促成新旧事物都需要一个“新形象”,这些新生事物更促成了“物品辨认的需要”与“表情的需要”。
五、产品语意学
产品语意学的前提是以符号的认知观来认识万物,将研究语言的构想运用到产品设计,是研究人造物的形态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征,它突破了传统设计理论将人的因素都归入人类工程学的简单作法,拓宽了人类工程学的范畴,突破了传统人类工程学仅对人物理及生理机能的考虑,将设计因素深入至人的心理,精神因素。(1983年美国工业设计协会)产品语意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拓展工业设计师的思维和视野,在当前日益变化的消费社会中,将会发挥重大作用。
结语:消费社会的种种现象表明,人们对消费物品和商品的观念已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过消费品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也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新的问题,不断更新设计观念和方法,以建构新的思维范式和设计方法来应对这一深刻的文化变迁。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作者简介:廖乃徵,男,广东湛江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景德镇陶瓷学院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Abrcrombie,Nicholas,Stephen Hill and Bryan S. Turner,ThePenguin Dictionary of Sociology (Harmondsworth : Penguin,1994).
[3]斯拉特(Don Slater).消费文化与现代性[M].台湾:弘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
[4]胡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消费社会;消费文化;符号学;产品语意学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191-02
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一对Prada休闲运动鞋要卖到3000元,一只浪琴表价格20160元,一辆劳斯莱斯幻影车价为608万,一个金月饼售价5142元,同样使用功能,一些价格高昂仍不乏追捧,一些价格低亷却无人问臻。另外,有人选择荒野露营:经历艰险的体验,有人选择海滩漫步:享受舒适的休闲,有人选择农田耕种:回归原生态生活。我们不禁要问:人们消费什么?从现在大量消费的现象可见,消费不仅仅要满足人们对物质功能的需求,还要满足对精神功能的需求,例如自我价值的表现、使用过程的快感或体验等非物质性的满足。
我们正不自觉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那就是消费社会。
一、消费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
消费社会是工业化、都市化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倘若我们把物质商品的丰富和市场经济的发达视作消费社会的表层现象,那么,可以说工业化为商品的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条件,现代工业及其技术是大批量商品生产的基本保障;而城市化则是消费社会的另一个条件,大批人口集中到城市里,他们告别了传统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消费模式,这就导致了生产和消费分离、家庭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分离,从而造就了大批消费者。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闲暇的出现和收入的提高,消费资源的丰富和多样化,使得都市公众享用商品和服务有了可能。同时,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高度发展,为生产和流通、商品的供需平衡创造了条件。第三产业的崛起,服务型经济的出现,加速了消费社会的形成。从这些最基本的指标来看,中国目前的小康社会已初具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的规模,消费社会的基本形态在发达地区呈现出来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般认为,消费社会是一个迥然异趣于传统社会的新的社会形态。其重要的特征性体现在社会越来越围绕着消费活动和行为来组织。有关消费社会的理论关注和争论主要体现在如下层面:第一,不断提高的富裕程度。人们有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商品、节假日和休闲消费。第二,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的增多。第三,人们较多地依据消费者(而非劳动者)和闲暇时间(而非工作时间)活动来塑造认同(身份)。第四,由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人们对那些涉及各类商品的形象展示和生活方式的建构越来越感兴趣。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样的消费不是基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而是梦幻或幻想。第五,消费行为、生活方式和拥有某些商品越加成为社会地位的标志,人们使用一些“社会地位性的商品”来标明他们是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因而有别于他人。第六,19和20世纪作为社会分工主要问题的阶段、种族或性别,这些问题在20世纪后期已被一些消费形态(差异)所取代。第七,消费者以牺牲生产者为代价而获得力量和权威性的,不管这些生产者是商品生产者还是专业服务者。在某些方面,消费者的经济地位正在取代政治权利和责任,消费者概念取代了公民概念。第八,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人的体验和日常生活诸方面都趋于商品化,市场扩张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购物成为一种闲暇活动。
以上诸多方面的问题深刻的触及消费社会的核心,尽管在这些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消费社会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消费文化的特征及其变化
所谓消费文化,简单来说,是指消费社会所塑造的某种有别于其他社会的文化,这种文化与存在的社会背景关系非常密切。斯拉特(Don Slater)在其《消费文化与现代性》一书中,对消费文化的特征作了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消费文化就是一个社会系统中消费被商品消费所主宰,是商业革命产物。具体来说,消费文化有如下特征:首先,消费文化是一种消费行为的文化。斯拉特特别强调,由于消费文化特有的价值观(物质主义的、享乐主义的)的扩张,过去曾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宗教、政治等活动便失去了原有的重要性。换言之,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看待生活世界,而是越来越以消费意识形态的观念去审视日常生活。其次,斯拉特认为消费文化是一种市场社会的文化。即是说,广泛的商品消费、服务与经验,都是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和实现的,完善的市场经济塑造了大量的消费者。再次,斯拉特指出,消费文化是普泛的而非个人的。这一点道出了消费文化是一种大众消费型的文化,而不是针对个体的。因为商品的大批量生产,商品交换关系的普遍化,都是以大众消费为目标的。复次,在斯拉特看来,消费者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在消费社会中,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已经被遮蔽了,他们购物消费并不是因为需要,而是因为消费品及其广告所诱发的无穷欲望。第五,斯拉特把消费文化视为认同(身份)塑造和实现的重要机制。现代社会的个性主义观念,从地位的社会向契约的社会转变,社会流动性增大,传统的身份认同方式渐趋消失,消费商品成为构建自我身份的重要途径。最后,在消费文化中,象征与符号变得越来越重要。商品的审美化不但有助于认同构建,而且为商品的延伸和渗透创造了条件。
从以上所描述的消费文化特征我们不难看出,消费社会彻底改变了人与物的关系,不再是“人役物”,而是“物役人”。就是说,消费社会物品或商品的丰富导致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彻底颠倒,人在很大程度上依据商品和服务来建构自己的认同(身份),更多地根据自己的消费身份而非劳动者身份来来建构和发展自我认同,更多地依据闲暇时间的消费活动而非生产活动来确定自我,“我消费故我幸福”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意识形态。
三、设计的基本特征
消费社会或消费文化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世界。接下来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面对日益变化的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我们的设计观念与设计方法如何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要解决这一问題,我们不妨回归到设计的基本特征作一番研究。
图一 设计的基本特征
通过图一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设计师不管使用的是图形、文字、色彩、装饰或是功能、造型、物质技术条件。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通过符号(二维、三维或多维形象)向消费者传达设计者的概念及信息(语意)。
四、符号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符号,即所有能够以形象(包括形、声、色、味、臭等)表达思想和概念的物质。
例如书法、绘画、产品等,一切能传递约定的内容的都可称为符号。例如线条的粗细变化表现为动态或静态,形态中直,曲的变化表现为硬或软,流畅或笨重,色彩的冷暖表现为各种情感等等。而符号学(Semiotics),就是建立在研究符号的一般理论的学科。它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各符号相互之间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
在消费文化中,象征与符号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意味着工业产品消費已经从产品的功能滿足进入到消费者对产品意象的心理滿足,这就促成新旧事物都需要一个“新形象”,这些新生事物更促成了“物品辨认的需要”与“表情的需要”。
五、产品语意学
产品语意学的前提是以符号的认知观来认识万物,将研究语言的构想运用到产品设计,是研究人造物的形态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征,它突破了传统设计理论将人的因素都归入人类工程学的简单作法,拓宽了人类工程学的范畴,突破了传统人类工程学仅对人物理及生理机能的考虑,将设计因素深入至人的心理,精神因素。(1983年美国工业设计协会)产品语意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拓展工业设计师的思维和视野,在当前日益变化的消费社会中,将会发挥重大作用。
结语:消费社会的种种现象表明,人们对消费物品和商品的观念已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过消费品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也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新的问题,不断更新设计观念和方法,以建构新的思维范式和设计方法来应对这一深刻的文化变迁。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作者简介:廖乃徵,男,广东湛江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景德镇陶瓷学院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Abrcrombie,Nicholas,Stephen Hill and Bryan S. Turner,ThePenguin Dictionary of Sociology (Harmondsworth : Penguin,1994).
[3]斯拉特(Don Slater).消费文化与现代性[M].台湾:弘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
[4]胡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