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眼与王之涣

来源 :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_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是美的,你越老,老到词穷时,它就更美。
  三四岁吧,我摔断了一双腿,一只手,被接骨的医生料理后就木乃伊似的绑在床上。
  我妈每天在我床边哭,问我疼不疼。有一天她开了窍,不哭了,给我读一本不知道从哪拿来的自然书。读的次数多,听得我都会背了。
  有天来个叔叔探病,抄起那本书,我看一眼图,就把那一页的内容全给他背出来。吓得他以为见了神童,说这么小,怎么认识这么多字,还全部会背。
  我妈终于笑了起来,说她才不认识那些字,都是背的望天眼。
  望天眼,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机械性記忆”——不认字,不理解,哗啦啦一片背下去。
  那简直是我人生的巅峰时期。
  跟外公背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跟说春的大爷学的“走了一山又一山,眼看太阳要落山,春官生来眼儿尖,看见你家炕上宽”;跟我妈唱的“正月要把龙灯耍,二月要把风筝扎,三月清明把柳插,四月牡丹正开花,五月龙桥下河坝,六月要把扇子拿”。
  现在这些都背不全了,连上面这段,都是写稿子时去百度来的。
  因为成了著名望天眼,信心大增,开始背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完全不求甚解,很多很多年后的一天,重新看《唐诗三百首》,才跟发现新大陆似的:
  “抵万金”不是到达叫万金的地方。“言师”也不是姓言的师父。“不用媒”a也不是春风来了,天热了,不用烧煤……
  阿弥陀佛,请佛祖和我的语文老师宽恕。
  当发现一直是生活在自己构建的诡异唐诗世界里,再读诗,就活生生地比别人多出很多乐趣:有推翻原以为的哈哈大笑、有知识重塑的恍然大悟、有再建情境的得心应手。
  诗是美的,再加上趣,反倒比儿时读得还唇齿生香——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看《唐诗三百首》,就看了《唐诗鉴赏辞典》,完了就想看诗人年表,于是拿来《中国诗歌通史》,再然后,宋词元曲都收入后宫。一个个看下去,发现很多被语文书和历史书讲的很少(或是我们伟大人物太多,书里的章节装不下)却很值得探看的人。
  比如韦庄(写“当时年少春衫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人),年近60才及第,任校书郎,朝代更迭,他在两个朝代(唐和前蜀)为官,还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个人的经历,只需将其架构完整稍稍润色,就绝不逊于任何在播的正剧。
  还有在语文书上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带而过的岑参,陆游曾称赞其“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想到这么多年,自己竟然就真让这首诗把这个人给带过了,无言以对。
  回家,闲时便像小时候,拿个本子捏只笔,在阳光下搭个凳子,靠在院子边的青石台上写字。有时写原来记下的,有时写新背的,有时干脆拿书来抄——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丘一壑,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
  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
  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
  我妈说,老都老了,你还做作业?
  我就笑,嗯呐,给自己交的。
  有年编辑职称考试,有道题,说“李白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立马把错钩了出来,只是往上写的时候,“王之涣”三个字怎么也从脑子里扒拉不出来,这道题硬是没做出来。结果更愁人,那科没过,差一分。
  去跟我妈抱怨,她鄙视我半天,说这可是当年教你背的第一首诗,你都会背多少年了。
  我讷讷地回她:当年都是只管背诗,不管作者的。
  她剜了我一眼。
  好吧,是我错了,自己不会怪社会。
  朋友们讨论该不该让小孩子背唐诗,因为专家说那是体力活,没意义。
  我倒不觉得,哪怕是望天眼的小孩子,背一背也不错。
  现在我能背的整首诗,都是小时候背下来的,后来大了看的背的,不是只有半截就是只有那么一两句。
  小时候背了不懂,但留存在记忆里,有一天回味出来意思,自觉妙极。而那时候没背的,要不是后来在书里看到,都咀嚼不了。
  往小孩子的糖果罐里存一点好诗,当有天他长大,如忘了也就算了,若还记得,一取出来,便是大音情怀,大江大海。
  诗无用又有用。
  诗是望天眼,又是王之涣。
  诗是劝君须惜少年时。
  诗是一夕秋风白发生。
  诗词是美的,你越老,老到词穷时,它就更美。
其他文献
经过编辑部讨论,我们的投稿小組(请美丽的美编姐姐将此处做重点处理)开张了。  这个小组是做什么的呢,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你投的稿子被退稿了,到底是为什么没有被采用呢?  你有一个好故事,但是写出来怎么还是让编辑给Pass了呢?  别人的那个稿子感觉和自己写的也差不多啊,它怎么就采用了呢?  ……  文字是种子,只要用心栽培,一定会长出一棵棵优美的文章之树,每一个怀揣文学梦的朋友,都可以是那个辛
期刊
宜烟宜雨又宜风,  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  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階藓折春芽迸,  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  数枝穿翠好相容。
期刊
硅谷的人们发明的东西很少。计算机并非硅谷的发明,硅谷没有发明晶体管、集成电路、互联网,生物科技和绿色科技也并非出自硅谷。硅谷所起的作用,是使这些技术迅速传播。硅谷有着独特的、近乎魔鬼般的嗅觉,能迅速理解和利用一项发明给社会带来的颠覆性的变化,并从中盈利。  “破坏性的创造”,这就是人们谈起硅谷是创新工厂时的终极含义。那些离经叛道的个人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为什么硅谷出现在美国?总的说来,美国对这
期刊
大概好几年前,有件事就敲定了。  以后她的回忆录,由我执笔,稿费要给我开得高高的。  当时我们坐车去某个地方,外面是四寂空旷的荒原,远处是影影绰绰的山脉。  顺便,把回忆录的第一句也就地敲定了:  想当年,我也是在贺兰山下长大的。  “蒙古族女汉子”,经讨论,没要。  那个贺兰山,我去过两次:一次到南寺,爬了一点点;一次去北寺,爬到三分之一,再没往上走。两次前后相距五六年,她都同行,只是那山她也不
期刊
想走就走,想跳就跳,他們是如何在频繁的状态转换中自得其乐?  从“最难就业季”到“更难就业季”,如今一提到大学生就业,人们的脑海中总会蹦出同一个字——难。  当天马行空、个性张扬的毕业生撞上日益险峻的就业市场形势,前路必定会步履维艰。  我是“跳跳族”  [文/榛子]  毕业时间不长,换的工作却不少,这在刚毕业的大学生圈里,可谓屡见不鲜。他们把跳槽当做一种习惯,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一次又一次地跳跃
期刊
去以色列之前,我一想到它就敬而远之,总觉得那样的旅途绝对苦不堪言。一个黄沙蔽日、缺树缺水的国家,又总有战事威胁,如果以人的相貌比拟,想必是形容枯槁,没有半点令我想要探访的情致。  然而随着年岁增长,对于旅行的框限,一样一样地放宽了。樊篱既是我自己设下的,有朝一日要将之撤除,又何难之有?主意既定,我与亲友一行共19人,踏上了以色列的土地。  我们到的时候,适逢犹太人的“住棚节”,到处人满为患。房子边
期刊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已经进组,小金丝胡同儿,父子酒局,小刚导演的一个提议一下就惊到我了——真喝!这是我的第一场戏!  那时的我对老炮儿这个词还不是很了解,拍戏的日子里我没时间多想,每天想的就是怎么能完成管导的要求、怎么接住小刚导演的台词、怎么不掉链子。  三个月的拍摄,从前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对“老炮儿”,对六爷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代表着一代人、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信仰!  2015年2月6日在北京景山
期刊
击垮一家企业的是3种浪费——仓库里多余的存货、不工作的员工以及面积过大的工作场所。  先说第一种浪费。顾客是不会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方购买商品的,他们喜欢在忙碌的、人多的地方购物。如果将商品闲置在仓库里,久而久之商品就会产生一种闲置的气息。  第二种浪费也很好理解。本来10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企业却多请了一个人,这多余的一个人就会发出“空闲波长”。而且,更糟的是,商品只是默默地发出这种消极的“波长”
期刊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名“呦呦”以及其研究的“青蒿素”,都包含在了《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一句当中,让不少国人再度将目光聚焦到了这部吟诵了三千年的古老诗集上。据了解,不止屠呦呦,还有不少名人的名字出自《诗经》,他们的性格及人生轨迹也或多或少与他们名字达到了某种契合。  屠呦呦: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屠呦呦出生时,父亲屠濂规听到其哭声呦呦,随口吟诵出《诗经·小
期刊
他叫杨乐。要不是崔健连哄带骗带他来参加《中国之星》,不知道要多久他才被大众熟识。  电视媒体的传播功能在人们需要记忆的时候会被放大许多倍。于是人们又各种搜索翻出杨乐在江苏卫视《全能星战》给胡彦斌伴奏的视频。在百度输入“杨乐、胡彦斌、口琴”等关键词,会有一条“全能星战给胡彦斌口琴伴奏的杨乐是否完爆胡彦斌……”。  很多时候,中国人在审美视角上更偏重内心感悟。所以,绘画里讲“状物为下,慰心为上”,意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