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学前教育”说“不”

来源 :家庭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lan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日前,上海市出台了“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将被降级”的规章;重庆市教委也发出通知,明确提出主城区必须在2至3年内取消学前班,对于正式取消之前过渡时期的学前班也要严防“小学化”倾向。与此同时,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倾向也已引起了辽宁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教育厅已经出台了“幼儿实施纲要”等相关政策,其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是一种违规行为。
  
  幼年时期的孩子,应该是最快乐、天真没有任何压力的。玩是他们的天性,本来就是应该属于他们的。可是经调查发现,现在孩子在进入学前班以后,被硬性的分派给许多读、写、算任务,如教拼音、写汉字、学计算,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学前班还给学生布置不少家庭作业,有的还像小学一样举行半期考试、期末考试。很多家长也乐于学校这么做,使得学前班扭曲成为一个“小学化”的怪胎。
  家长和有些老师希望孩子过早的接受这些所谓的“学习”,认为这会让孩子在其他未上过学前班的孩子面前领先一步,可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有关人士否定了这样的想法。
  
   专家说:
  ●程跃(著名儿童心理教育学家、留美学者):首先由幼儿园来进行小学阶段知识的教育并不系统和正规,很容易造成孩子对知识的一知半解或错误理解,反而是为小学教育设置了障碍。教育首先要符合人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大量小学内容的做法是“急功近利”,因为学前教育和小学、中学教育一样,要各负其责,任何阶段的教育都不能越俎代庖。
  ●张学范(幼儿教育专家):智力其实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包括了观察力、想像力、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许多方面。可是,现在的家长一说起早期教育,就是教孩子认字、背唐诗……
  这是当前爸爸妈妈对早期教育的主要误区之一。早期智力开发应该抓,而且要抓早抓好。因为脑的开发潜力是递减的,开发越晚,收获就越小。但家长必须明白两个原则:首先,智力开发也要全面,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智力的开发才是成功的;其次是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讲究遵循教育的规律。为什么把0到6岁的孩子称为学龄前期?就是因为这段时间不适合让他们系统地学习,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的经验,同时培养学习的兴趣。在学龄前期不断地灌输各种知识,很有可能让他对学习失去兴趣,变得厌学,这才是最可怕的。在小学低年级教课的老师也都深有体会,最难教的孩子不是上学前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而是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
  ●兰海(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硕士):孩子如果过早接触了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等到真正入学的时候就会对所学的知识丧失兴趣点,久而久之养成“老师教的东西自己已经掌握”的思维习惯后,对于自己接触的新知识也会缺乏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这对于孩子日后的心理健康也相当不利。除心理角度之外,过早灌输小学的读、写等知识对儿童的生理发展也是不利的。由于孩子未到学龄,骨骼、肌肉发展还没到可以长时间坐着读书、握笔写字的程度,如果被强迫长时间进行读、写等上学后才应进行的内容,很容易造成孩子脊柱、视力乃至握笔姿势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门和专家们的说法,严禁学前教育“小学化”完全是从有利于幼儿教育的角度出发的。可是,禁令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的态度看起来并不买帐。
  
   家长说:
  ●声音一:做家长的,没有谁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这么累,可是没办法。我一个同事的孩子想当初就没上学前班,在幼儿园玩的是挺高兴,但上学后那叫个费劲,干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家长天天陪着做作业,辅导功课,但考试成绩还是排在后面,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挫伤,经常哭,家长都操心死了。现在孩子上学前班虽然累一点,但用这一年的时间把一二年级课程全学会,再上小学就不用这么操心了。
  ●声音二:有些幼儿园给学前班孩子安排的课程非常少,今天带孩子去公园观察大自然,明天搞模拟课堂,让孩子扮演医生、患者、清洁工或者超市收银员模拟生活,后天又带孩子夏令营,甚至孩子上课时可以随意走动、说话、发问,这种西式的教育看起来挺新鲜,可并不适合中国的教育啊,等孩子一上小学,乱走乱动的习惯都得板几天,而且成绩明显比学过小学课程的孩子差一截。这种比较正规的学前班首先是培养孩子的课堂习惯,整个流程都按照小学的模式来,孩子上学后就不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声音三:现在幼儿园的教育基本上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做的,都是从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入手,不教写字也不教算术。单纯看这一块,挺好!可是孩子就这么上了小学,肯定会不适应,为什么?翻一翻小学的课本,比我们当年上学时难多了,可我们那时候上学前还会点东西呢。现在,上学前不让教,入学后对孩子的要求一下就提高了,孩子怎么适应?其实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幼小衔接”的问题。我也觉得学前班不能学太多的小学课程,这就像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那该学什么?现在这个问题没有相关部门能给一个明确的答案,只能家长自己去摸索。
  
   老师说:
  ●学前班老师:以前我就是小学老师,后来被精简下岗到幼儿园教学前班,主要就是教小学课程。其实从幼儿教育的角度来讲,我并不赞成在学前班教小学课程,但是家长不同意,他们都觉得上学前班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学认字、会做题,觉得玩耍没用。
  其实,从我当小学教师的经验来看,根本没必要让孩子提前学小学课程,因为这本身就是重复教育。在幼儿园学完小学一二年级课程,等孩子上小学后,开始时什么都会,老师、孩子、家长可能都很轻松很高兴,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不认真学习、不爱动脑的习惯。每天都在重复学习过去的知识,孩子也没有兴趣,完全是浪费时间,而到了三四年级,突然开始接触新的知识,孩子就会跟不上、不会学,原本老师眼里的聪明孩子,就会变成脑袋笨、智商低的学生。
  而且,学前班的孩子本来在应该做游戏的年龄,被强行施加学习压力,回家还要按要求完成作业,在这种重压下,极易产生“学习是苦差事”的想法和厌烦情绪。
  ●小学教师: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后,最初确实比其他孩子适应快,字迹工整,学习不吃力。但这种优势大约在两个月以后就逐渐失去,并渐渐陷入劣势。而没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尽管前一个月较为吃力,但却在不断进步中培养起了学习兴趣,且有学习后劲。而且,上过学前班的孩子普遍缺乏想象力,听音乐做律动很吃力。
  
  学前班应该教什么
  
  沈阳实验幼儿园以在学前班对孩子进行计算机和英语教育而著称。该园教师认为,学龄前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来开展。所有的活动都应以开启儿童智力、激发其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中心,以学习生活常识为主,帮助儿童积累大量丰富的感性知识,抓好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应过早地向其灌输知识,这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沈河区某小学韩冰主任说,让学龄前儿童接受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不仅不合理,势必事倍功半。因为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孩子理解力不强,根本无法领会1+1为什么等于2,他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掌握得不扎实。这样施教对孩子日后的学习没一点儿的好处。这些孩子往往有张扬的心理,认为都学过而不用心学习,导致日后学习成绩严重滑坡。个别学生没有严肃的学习态度、学习反而不如其他学生。实际上此举纯属多余,到了正常学习的阶段相关知识就能自然掌握,为什么非要在学龄前让本该充分享受童趣的孩子们浪费玩的时间去学这些根本就不用学的东西?而且学前班的教学方法与小学的也有不小的区别。前者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如1+1等于2,学生知道等于2就行了,不必了解为什么会如此,而小学则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能举一反三。
  辽宁教育学院学前研训部张老师认为,让学龄前儿童过早地背负起学习的重任是应试教育延伸的结果,社会、家庭、幼儿园、学校都应对此进行反思,别让我们的下一代过早地承受学习的重压。幼儿园应解放孩子而不是相反,应让孩子在玩玩乐乐中增长生存的意识,为孩子创造快乐中成长的环境;小学也应总结经验,做好新入学学生的接收工作,家长也应从望子成才心切的不正确的成才观中走出来,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成才,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加压。
  
  和事老说:在与几位家长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们的观点几乎一致,即希望多教孩子一些知识,并认为如果不开设这类课程,是不负责任,会耽误孩子的前程。一位家长表示,提前让孩子掌握一些小学课程,将来不吃力,还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外语、计算机等。同时,现在升中学、考大学,甚至跨区上小学都要考试,误了哪一步都不行。
  进入学前班的孩子年龄大多数为5岁,这一年龄段应重点培养其观察力、抑制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即训练其形象思维。现在,家长们普遍把学前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认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这种教育完全违背了孩子心理、生理发育规律。人的思维发育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而孩子们在学前班里靠死记硬背获得知识,使其思维发育出现逆转,使孩子丧失了培育形象思维的关键阶段。
  家长普遍存在的功利性、从众性和学前班的一味迎合正是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别盯住孩子暂时的成绩单,您得到的,将会更多。
其他文献
用B1治疗“心脏病”  ●本刊记者:前几天网上流传一则消息,说是脚气要尽快治疗,否则会引发心脏病,脚气真的和心脏有关系吗?  ○孙宏涛:大约10多年前,在某监狱里,爆发了大规模的脚气,很多犯人都患了病。而且,这些犯人中的一些人还出现严重心功能衰竭,甚至休克、死亡。而且,这些病人的心衰比较顽固,常规方法见效不明显。经多位专家会诊,考虑诊断为“脚气病性心脏病”,开出的药方也很简单:维生素B1。大家可别
期刊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梦中度过。在影响人类寿命的7种因素中,睡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而现在,由于种种原因,睡眠问题成为了人类的“无形杀手”。  好睡眠成了“奢侈品”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在世界范围内约1/3的人有睡眠障碍,而在我国患有各类睡眠障碍的人的比例明显高于世界水平。中国睡眠协会发布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睡眠障碍人群高达42.7%,其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七成被调查者表示存
期刊
化疗物质会攻击味觉细胞  ●本刊记者:化疗为什么会影响到味觉呢?  ○何裕民:前阵子美国莫内尔化学感觉研究中心临床研究室主任贝科沃特谈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她的解释很对。癌细胞增殖很快,大多数化疗会瞄准增殖迅速的细胞。味觉细胞的增殖速度同样很快,位于味蕾根部的干细胞会定期补充味觉细胞的数量。所以化疗物质也会攻击味觉细胞。它们会附着在细胞上,或者进入细胞内部,然后杀死细胞。如果死了许多细胞,味觉也会跟着
期刊
提起糖尿病,它的“三多一少”症状人们再熟悉不过了,但此外,还有些征兆时常被人忽略。  突然发福 40岁以后发病的糖尿病患者中,60%以上发病时体重是超重或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脂肪的堆积,会造成胰岛素抵抗,肌肉和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导致糖耐量递减,直至患上糖尿病。  经常打鼾 常打呼噜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2.5倍以上。此外,在糖尿病患者中,有23%以上的人同时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
期刊
彬彬是个很好客的小朋友,邻居小伙伴常常去他们家玩,他就拿出自己所有的零食来招待他们,玩具也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一起玩。因为玩的人多,价格不菲的玩具也经不起几次折腾就坏了。小伙伴还常常给彬彬提要求,希望他向父母提要求买更多他们喜欢的玩具。  可是,彬彬到小伙伴家去玩,却常常遭受冷遇,小伙伴的家长根本不欢迎他去玩。即使是在一起玩,也不愿意拿玩具出来和他分享。  彬彬妈有些担心:是不是教育有些问题啊?孩子长
期刊
对时尚动向稍稍了解的MM们都会知道,今冬流行紫色。在冬季,紫色调总是很够份量,好像搭什么都很适合,看起来又很有女人味;淡淡的紫很清柔飘逸,深沉的紫贵气成熟,想要搞神秘还是扮性感,女人的化妆包里都少不了它。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心甘情愿的掉入这紫色陷阱吧。  紫唇甜美:长久以来,似乎嘴唇上最不应该出现的就是紫色。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紫色的嘴唇看起来就像是在生病。可嘴唇一直都是女士们化妆重点照顾的地方,在紫
期刊
天气逐渐转冷,寒意不断侵袭。各式围巾开始登上时尚的舞台。有人说围巾是冷风中女子最易隐藏心事的物饰,但它却在低调的温柔中流露出温暖的妩媚。随手一围,不仅温暖许多,也让人看起来多了一分韩剧男女主角的气质。每一条围巾,每一种不同的织法与配色,都能搭配出不同的独特品味,那么我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款围巾呢?  质地:围巾品种繁多,皮毛、针织、绒布、丝绸应有尽有。一般来讲,厚衣宜配皮毛或针织围巾;薄衣宜选真
期刊
小朋友,你知道什么是奥运会吉祥物吗?你知道以前的奥运吉祥物是什么吗?  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是鸭嘴兽赛德、针鼹米利和食鱼鸟奥利。它们在暴风雨中,团结协作,勇敢地活了下来,瞧他们在大声地说:来吧,悉尼欢迎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以古希腊陶土雕塑玩偶“达伊达拉”为原型,是两个被名为雅典娜和费沃斯的娃娃,长着大脚丫,长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一个穿着深黄色衣服,一个穿着深蓝色衣服,
期刊
在上一期,我们介绍了给人类的健康、医疗、疾病预防和医学进步方面做出贡献的医学技术中的DNA重组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本期我们来了解一下同样做出很大贡献的成像技术,以及其他的一些医学上的进步。    成像技术的进步    1972年,英国工程师发明了CT扫描仪,它能把几万张X光图像聚合成一张清晰度极高的大脑图片。随后研制的扫描仪已能扫描整个人体。从那以后,这项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日趋成熟。  随
期刊
本属于洋人的圣诞节,现在也成了中国人的节日。到了十二月,都在倒计时,想象这个圣诞节又将是怎样一番新奇景象。绚丽的圣诞树当仁不让抢先登场,圣诞老人和紧随其旁的麋鹿是圣诞节的主角,吸引眼球的五彩圣诞袜,浓郁复古气息的特色圣诞礼物,一个融合古今狂欢的圣诞节,令人期盼。我们应该充分享受,做个快乐的“圣诞天使”。  穿着方面,要紧跟本季风潮,在简约中性的整体统一感觉中融入女性色彩细节,重点在于不同材质的混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