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与特性

来源 :低碳地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fei1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思源
  身份证号码:230128198703260011 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 要】建筑工程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特色的,也就是说每一个时代的建筑都有其不同的建筑特性。本文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起源与影响因素、理论观点与设计方法等方面出发,浅要分析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与特性,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设计;建筑理论;特性
  现代主义建筑的建设出现于20世纪中期,它在西方建筑领域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类建筑的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所呈现的思想是:摆脱传统的建筑形式的舒服,通过不断改进与创新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建设出一种新的建筑,这一类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与激进主义,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现代派建筑。
  一、现代建筑思想的起源与影响因素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建筑领域的转变可以追溯到一战之后,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行业。其中,由于一战之后,西方各个国家的经济都比较落后,这就导致他们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重点追求复古主义,要求建筑具有实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促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很多人们都在这一次革命中获得了成绩感,因此在工业生产与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物的功能性,更偏向于理性主义。也就是说,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起源也就是在19世纪中晚期。
  二、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与设计方法
  自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出现以后,西方欧洲国家的一些青年建筑师开始将一些有创意性的想法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这就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这些青年在设计过程中所融入的这些创意性想法在当时也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实用主义等。而在上个世纪中期,很多人将这些注意归纳为现代主语或者现代派。而在现代主义建筑当中所强调的实用性与采用的先进的建筑材料的论点,我们就将其表现为现代主义建筑精神,这一精神的殷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它摆脱了传统建筑形式;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筑具有较强的时代干;最后,这类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已将思维转变为普罗大众。
  在现代主义建筑过程中,建筑师往往采用的是一种质轻的、较为先进的建筑材料,它在很大程度上突显出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特色,例如在现代建筑当中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筑师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通过不断改进与创新来设计出新的建筑。因此现代主义建筑最能够得到人们的讨论,并且人们可以通过建筑理论来对其进行评价,以此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现代主义建筑对社会的影响
  建筑师在现代主义建筑原有的功能上不断创造出新的建筑结构形式,并且在其中应用了大量的建筑材料,以此来凸显出建筑的功能性。现代主义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往往会以简单的造型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建筑的使用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一次伟大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
  四、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形式
  自一战结束之后,西方欧洲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由于国家的经济较为落后,导致人们更加追求实际方面的事物,并且在建筑设计当中,人们也不再区分其阶级性,因此建筑师在设计现代主义建筑的过程中,更加想实用性、简单造型方面考虑,在设计过程中,主要突显出建筑的实用性,其次才是建筑的造型。同时,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入,这也就是建筑的形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此时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设备都得到了越来越快的发展。在当时,虽然钢材料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但是钢材的性能与强度都比过去要高很多,再加上钢筋混凝土的出现,更是促进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其使用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建筑的技术与特性在材料本身的质感、结构所创造出具有形体感和空间意识表现的技术上,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很注重的方向。艺术表现注重于建筑造型的面和体的表现,这一部分崇尚形式及结构的美是跳出简化建筑外观造型。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是根据技术、材料与艺术相结合的精神产生。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与技术包含应同工业化时代条件相互的配合应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摆脱历史建筑样式的紧箍咒放手创造新形式。
  六、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
  首先现代主义自欧洲开始迅速的向世界各地引导潮流,因社会文化及经济条件的因素产生了建筑创作向美洲迁移而在美国发扬光大。这些都是因为欧洲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先后到达美国,如其中着名的有葛罗毕斯、柯布、密斯、莱特等,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一60年代,现代主义在美国极度的蓬勃发展。就针对以下两位建筑大师设计精神来简单探讨现代主义建筑。
  1现代主义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柯布的形式法则从设计作品来看显然受了几何形体的影响,在各向立面的诊释,运用了许多立方体及圆柱体形;他说现代建筑构造应由几何精神去解决。例如他在1929年设计的萨伏依别墅,从这里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精髓的表现,就是简单的外部装饰和对使用功能的重视,更由于他喜爱面之几何处理。
  2现代主义建筑师——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一1969年)。
  密斯·凡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代表作品有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这座建筑也是代表建筑最初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砖石结构封闭形式,采用开放式的空间使用大量钢柱承重,使得室内空间得以大量变化较为活泼,给人有简洁明快的感觉。充分显示密斯·凡德罗说的“少即是多”,以及藉由新材料、新工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七、结语
  因工业化革命造就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新的里程碑,使用新材料、新工法制造出许多令人惊艳的作品;在建筑论点上也让建筑界在艺术风格上及建筑设计理论方面,获得很大的进步。透过现代主义建筑所强调的与工业、科技互相配合,让建筑学有了重大突破。采用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摆脱历史建筑样式的紧箍咒放手创造新形式。现代主义也强调建筑与工业的结合,强调建筑必须走向工业化的脚步,这样建筑可保障质与量让建筑服务于工业化与商业化的社会。这样同时强调技术在建筑中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建筑与艺术之间,由技术决定了艺术的意涵,也决定了建筑形式呈现。
  参考文献:
  [1]王泽猛.现代建筑的技术与艺术[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7(01)
  [2]张萍.建筑师应当建立自己科学的、系统的创作理论[J].建筑学报.1985(04)
其他文献
传感数据量的大幅增长,势必需要具备高性能计算能力的传感数据处理系统。针对现有大规模数据处理时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搭建基于C++、面向数据处理的通用并行处理框架,主要目
裴明月  哈尔滨石油学院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00  【摘 要】科学处理公路软土地基对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工程造价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介绍软土地基并分析软土地基的危害,阐述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及把握的原则、标准,并着重分析了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主要处理措施。  【关键词】公路;软土地基;措施  1 关于软土地基及及其危害  软土通常指的是沉积在水下的饱和粘性土,在我国的山间盆地或沿海的内陆平原
期刊
张振生  甘肃长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采用沥青材料做结合料,粘结矿料修筑面层的路面结构,路面平整度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沥青路面的平整度的好坏体现着企业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持久良好的路面平整度是高速行车舒适和安全的必要条件,也是工程质量好坏的标志。因此,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人员应当严格加强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技术控制,从而有效地提高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
期刊
盛唐时期诗坛俊彦灿若繁星,“诗家夫子”王昌龄是其中一位有独特魅力和成就的诗人。他现存诗歌不到两百首,文章六篇,文艺理论著作《诗格》、《诗中密旨》两部。作品数量虽不多,但
面对人类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作家和评论家有责任肩负起拯救危机的使命。随着生态时代的到来,生态文学也越来越受到评论界的重视,并对现实产生很大的影响。论文借鉴生态批
19世纪的英国文坛上空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新星,这颗新星就是夏洛蒂·勃朗特,她是一个用心灵在书写的女性作家,虽然生命于她是短暂的、痛苦的、孤独的,但她却用灵魂铸就了四部不
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中国思想中“中国叙事”(“中国”这一词汇和概念的历史演变)的考察,来寻找“中国虚无主义”的起源,并以章太炎思想为重心探讨如何防御“中国虚无主义”.
本论文对六篇训诂学要籍之名家序言作注:《史记集解》,南朝宋裴驷撰,作为集前人之注解的集解本之作,是古史籍注释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裴驷自序,表示赞同班固所指出《史记》的
许翠凤  平湖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 平湖 314200  【摘 要】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及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意义的论述,对对绿色建筑设计构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工业发展进程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即重工业阶段。经济的发展又大大促进了中国城市
期刊
文艺审美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辩证的逻辑形式为主要特征,是人们探索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的重要切入点。  “涵泳”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