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和注射方法的改进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ling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伤风抗毒素,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浆经物理、化学方法精制而成。用于救治破伤风患者,也可用于有潜在破伤风危险的外伤病员,作为被动免疫的预防注射[1]。由于TAT对于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使用前必须做过敏实验。结果阴性,方可进行注射。若结果阳性,由于TAT是一种特异性抗体,没有可以替代的药物,需采用脱敏注射法进行注射。笔者通过10年对780名外伤患者TAT皮肤过敏实验两种方法对比发现,改进后的皮试和注射方法对护理人员在皮试结果判断上有很大的帮助,降低了假阳性结果的发生率,减轻了病人由于多次注射带来的痛苦。
  1 资料与皮试方法
  1.1两种皮试方法均采用1ml注射器,4号或4.5号针头抽吸TAT原液,避免用超过4.5号针头抽吸,针头越大残留在针头的TAT液越多,导致皮试液浓度偏高。TAT液为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有限公司的制剂(1500U/支0.6ml )生理盐水适量。
  1.1.1方法 称之为传统法,吸TAT原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处,取0.1ml在前臂掌侧内段作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结果。
  1.1.2方法称之为改进法,吸TAT原液0.0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取0.1ml在前臂掌侧内段作皮内注射。
  1.1.3两种皮试方法结果判断标准
  阴性: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异常反应。
  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范围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假阳性:皮丘稍大或红,但不超过1.5cm,红晕范围介于3 -4cm者,局部无瘙痒及全身症状。
  1.2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随机将780名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皮试。传统组符合皮试结果阴性的有228例,占58.5%,阳性105例,占26.9%,假阳性57例,占14.6%。改进组皮试结果阴性的有357例,占91.5%。阳性31例,占7.9%,假阳性2例,占0.6%。经统计学处理,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组间比较用配对资料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3 注射方法
  3.1传统注射法
  阴性者:将做皮试剩余的TAT原液-次肌注后,观察30分钟。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
  阳性者:将做皮试剩余的TAT液稀释,分4次脱敏注射,每次间隔20分钟。分别为第1次抽TAT0.1ml加生理盐水0.9ml稀释至1ml肌肉注射。第2次抽TAT0.2ml加生理盐水0.8ml至1ml肌肉注射。第3次抽TAT0.3ml加生理盐水0.7ml稀释至1ml肌肉注射。第4次抽TAT余量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肌肉注射。全程注射完毕观察30分钟无不良反应后方离开。
  3.2改进组注射方法
  阴性者:将皮试剩余液0.9ml及TAT余液混匀后1次肌注,观察30分钟。
  阳性者:因我院一直使用江西生物制品厂的TAT,实际含量只有0.6ml,脱敏注射分3次进行,每次间隔20分钟。第1次将皮试剩余液0.9ml肌肉注射,第2次抽0.2mlTAT加生理盐水至1ml肌肉注射。第3次抽TAT液0.3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肌肉注射。全程注射完毕观察30分钟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
  4 讨论
  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与人的过敏体质有关,与作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药剂量无关。按照这一原理,笔者将传统皮试法的TAT液减量一半进行配制,结果发现,皮试结果较传统法更容易判断,避免护理人员对结果判断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降低了假阳性结果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由于多次注射带来的痛苦。
  在临床工作中,传统的皮试,注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首先是传统的皮试法要求剂量为:1500U/支1ml,皮试液浓度是按1500U/支1ml计算的,而我院现有的TAT药物剂量为1500U/支0.6ml,按傳统法配制的皮试液浓度增大,导致皮试结果阳性率增高。其次是传统法的脱敏注射需分4次进行,现有的TAT液只有0.6ml,按此方法,第4次脱敏注射已无药液。改进后的注射法只需分3次进行,而且皮试剩余液也合理使用,保证TAT液产生被动免疫的足够剂量。再次是改进后的注射法较传统法减少了1次注射,减轻了病人痛苦[2]。我院护理人员多年来一直采用这种皮试和注射方法,感觉简便,安全,可靠,希望广大护理人员通过临床实践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凤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原因与对策[J].天津护理 .2009,17,2 4
  [2]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
其他文献
湿疮是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易成慢性为临床特征。本病男女皆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为禀赋不耐,如先天性体质差、过敏体质;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精神紧张、过度疲劳、遗传等因素。外因由饮食不节、过度辛辣、肥甘厚味及荤腥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湿健运 ,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并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并极易引发护患纠纷和风险的治疗环节。因此如何将各种治疗药物准确无误、安全迅速地输注到病人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新内容。  1 静脉输液排气如何避免气泡残留  静脉输液时微量空气进入静脉,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问题,它确实给病
期刊
人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科学研究把睡眠分为慢相睡眠和快相睡眠两个过程,这两种睡眠互补交替出现,一个晚上大约循环交替4-5次,慢相睡眠在传统认识分为四个阶段:思睡、浅睡、中睡、深睡。这四个阶段分别是睡眠的四个过程,因人而异慢相睡眠的四个阶段所占比例和长短各不相同。一般由清醒到深睡的需要80-120分钟。慢相睡眠其实是一种全身放松阶段,这时人的呼吸变深、变慢、变均匀,心率也降慢,体温下降,身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昏迷并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减少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昏迷并气管切开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密闭式吸痰组30例(观察组),开放式吸痰组28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的肺部感染情况。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密闭式吸痰组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期刊
【摘 要】目的:重视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的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整合我科收治的2例甲氧氯普胺中毒患者,并结合病例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者中毒症状全部消失。结论: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确诊后,根据患者的体重,选用适量的地西泮给予积极治疗,均得到有效康复。  【关键词】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反应;地西泮;治疗  甲氧氯普胺,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及胃肠功能紊乱,但其中毒现象
期刊
我院两年来临床确诊糖尿病患者122例,其中糖尿病肾病40例,糖尿病非肾病86例。对比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肾病组40例,年龄24~76岁,平均60.2岁,男22例,女18例。病程1~5年7例,6~10年14例,10年以上者19例。检查血糖l5.1mmol/L 19例(52%)。尿蛋白(+)14例。(++)20  例.(卅)6例,BuN、cr增高者16例。非肾病组86例,年龄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进行健康宣教的疗效。方法:我院在2008年06月到2013年10月收治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由专科护士及主管医师进行专科个体化健康宣教,对照组进行护理常规健康宣教,其余治疗原则无差异。 结果:通过对治疗组的专科个体化健康宣教,将患者满意度、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与和对照组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
期刊
采用静脉输液仍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的常用手段。我院因患者长期输液,静脉条件往往较差。我们通过多年静脉穿刺研究把患者静脉分为6个类型:表浅静脉腔细小型、扁平空虚型、充盈固定型、硬化易滑动型、易破脆弱型、深静脉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例长静脉输液患者,其中男98例,女,102例,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3岁,其中包括肥胖、脱水、失血休克等重症病人。  1.2 方法 见表1。  
期刊
急性牙髓炎是口腔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疼痛剧烈,因此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缓解患者疼痛。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最有效、最彻底、最具疗效和预见性的方法。根管治疗指的是患者一次就诊就将根管预备、清洗消毒和充填均完成的方法,其最大的优势是避免二次感染,减少就诊次数[1]。本文旨在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2011年1月~2
期刊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3岁,未婚,公司经理。因“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15年”入院。患者于18岁与一位女同学交谈时,同学无意中说其发型很难看,回家后反复照镜子,感到在女同学面前丢了脸。以后每看到这位女同学时就想起这件事,并担心再次在同学面前丢人,之后这种感觉进一步加重,看到同龄女性都有这种感觉,以后看到男性也有这种不适。在学校不敢和同学交往,不敢正视他们,每逢不得不和别人说话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