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对于应用题的学生,学生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气氛,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积极投入,而且要学得轻松。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应用题,对他们而言,应用题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发掘这种“原生态”的数学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兴趣;情境;创新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應用题源于生活,每一道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教学中,要把应用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十几减9时,我将情境图加以拓展,为学生准备好小猴样子的头饰,选一名学生来扮演小猴卖桃,其余学生充当小兔买桃。这一情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争先来买桃,有的说要买10个,有的要买8个、7个、4个……我分别将学生说的数字进行板书,随机出示问题“还剩多少个?”学生根据刚才的回答列出不同的算式,我一一给予板书,然后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3-9= ?至于其他的算式,作为课后的自主探究题。
二、呈现方式多样,增强兴趣
爱玩好动、爱听故事、爱做游戏、爱看动画是儿童的天性,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的认知特点。但是在教学工作中,或是基于教学时间的考虑,教师急于传授大量的知识,或是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作课前精心准备,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这一客观认知规律,进行空洞无味的说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应用题的积极性。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创造数学情境“串联”数学知识,创设优美的动画“表演”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1.借助简笔画,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和思想成长期,生活经验有限,他们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要充分利用简笔画来加强图画与数学语言的转换。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图画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例如:教学5+4=?我先画出5个大红苹果,又画出4个黄澄澄的鸭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画中两种水果的数量。学生可以很快列出算式:5+4=9。
2.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儿童是用画面、形象(色彩、声音、动作)来思维的。”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电脑动画、投影演示,吸收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题意。
例如:一共要搬38张椅子,已经搬了30张,还要搬多少张?我借助电脑,让学生看小熊和小猴搬椅子的动画,接着出现小熊和小猴的条件及教师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应用题的趣味性,同时,也体验学习应用题的轻松与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欲,给他们创设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并自己进行情境表演,培养其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例如:到超市购物。我事先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自带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课前给他们贴上价钱,课堂上在小组内选出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 ,其余学生扮演顾客在班内进行购物。这样的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自主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练习形式多变,强化兴趣
教师要善于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还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一系列趣味教学中逐步体会学好应用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感到应用题学习愉快、有意思和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课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大胆创编练习形式,使学生能主动地、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1.基础型
(2)12朵花,每个花瓶里插3朵,插了4瓶。
相同数是指——,个数是——,总数是——。
( )个( )合起来是( ),把( )分成了( )个( )。
( )里面有( )个( )。
2.选择型
选择型应用题,即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它需要学生在熟悉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充分了解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1)学会提问题,即给出几个条件,提出可解决的问题。根据条件( )和( ),可以求出( ),列式:——。
(2)根据问题选条件。
(3)根据算式补充条件:6+10-4应补充的问题是 ( )。
3.续编型
在低段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启发他们续编应用题。
第一题:教师简笔画出一篮苹果,出示一个已知条件:篮子里装了14个苹果,( ),还有多少个苹果?谁来帮老师补上一个条件?问题一提出,教室里顿时火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我吃掉了4个。”有的说:“被妹妹拿走了10个。”……学生兴趣盎然,毫无倦意,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在这样的续编应用题的练习下,进一步为学习自编应用题埋下了伏笔。
第二题:口编一道应用题。该题呈现的是小朋友摘丝瓜的场景。图中显示:一共有8个丝瓜,已经摘下了3个,小朋友正在摘的有1个。学习时,要注意联系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并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减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学会按顺序计算得数。重点要让学生根据图意说清楚事情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
总之,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探索学习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参考文献: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许娜(1978— ),女,山东青岛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关键词:兴趣;情境;创新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應用题源于生活,每一道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教学中,要把应用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十几减9时,我将情境图加以拓展,为学生准备好小猴样子的头饰,选一名学生来扮演小猴卖桃,其余学生充当小兔买桃。这一情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争先来买桃,有的说要买10个,有的要买8个、7个、4个……我分别将学生说的数字进行板书,随机出示问题“还剩多少个?”学生根据刚才的回答列出不同的算式,我一一给予板书,然后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3-9= ?至于其他的算式,作为课后的自主探究题。
二、呈现方式多样,增强兴趣
爱玩好动、爱听故事、爱做游戏、爱看动画是儿童的天性,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的认知特点。但是在教学工作中,或是基于教学时间的考虑,教师急于传授大量的知识,或是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作课前精心准备,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这一客观认知规律,进行空洞无味的说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应用题的积极性。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创造数学情境“串联”数学知识,创设优美的动画“表演”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1.借助简笔画,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和思想成长期,生活经验有限,他们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要充分利用简笔画来加强图画与数学语言的转换。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图画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例如:教学5+4=?我先画出5个大红苹果,又画出4个黄澄澄的鸭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画中两种水果的数量。学生可以很快列出算式:5+4=9。
2.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儿童是用画面、形象(色彩、声音、动作)来思维的。”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电脑动画、投影演示,吸收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题意。
例如:一共要搬38张椅子,已经搬了30张,还要搬多少张?我借助电脑,让学生看小熊和小猴搬椅子的动画,接着出现小熊和小猴的条件及教师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应用题的趣味性,同时,也体验学习应用题的轻松与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欲,给他们创设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并自己进行情境表演,培养其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例如:到超市购物。我事先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自带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课前给他们贴上价钱,课堂上在小组内选出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 ,其余学生扮演顾客在班内进行购物。这样的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自主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练习形式多变,强化兴趣
教师要善于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还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一系列趣味教学中逐步体会学好应用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感到应用题学习愉快、有意思和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课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大胆创编练习形式,使学生能主动地、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1.基础型
(2)12朵花,每个花瓶里插3朵,插了4瓶。
相同数是指——,个数是——,总数是——。
( )个( )合起来是( ),把( )分成了( )个( )。
( )里面有( )个( )。
2.选择型
选择型应用题,即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它需要学生在熟悉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充分了解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1)学会提问题,即给出几个条件,提出可解决的问题。根据条件( )和( ),可以求出( ),列式:——。
(2)根据问题选条件。
(3)根据算式补充条件:6+10-4应补充的问题是 ( )。
3.续编型
在低段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启发他们续编应用题。
第一题:教师简笔画出一篮苹果,出示一个已知条件:篮子里装了14个苹果,( ),还有多少个苹果?谁来帮老师补上一个条件?问题一提出,教室里顿时火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我吃掉了4个。”有的说:“被妹妹拿走了10个。”……学生兴趣盎然,毫无倦意,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在这样的续编应用题的练习下,进一步为学习自编应用题埋下了伏笔。
第二题:口编一道应用题。该题呈现的是小朋友摘丝瓜的场景。图中显示:一共有8个丝瓜,已经摘下了3个,小朋友正在摘的有1个。学习时,要注意联系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并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减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学会按顺序计算得数。重点要让学生根据图意说清楚事情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
总之,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探索学习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参考文献: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许娜(1978— ),女,山东青岛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