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物体的重量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8577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营画面位置时,我常常感到绘画中物体的重量,另有标准,与实际的世间所谓轻重迥异。
  在一切物体中,动物最重。动物中人最重,犬马等次之。故画的一端有高山丛林或大厦,他端描一个行人,即可保住画的均衡。
  次重的是人造物。人造物能移动的最重,如车船等是。固定的次之,如房屋橋梁等是。故在山野的风景画中,房屋车船等常居画面的主位。
  最轻的是天然物。天然物中树木最重,山水次之,云烟又次之。故树木与山可为画中的主体,而以水及云烟为主体的画极少。
  云烟山水树木等分量最轻,故位在画边上不成问题。家屋舟车就不宜太近画边。人物倘描在画的边上了,这一边分量很重,全画面就失却均衡了。
其他文献
李敖去世了。  按中国人的习惯,好像死者为大,不该说什么不敬的话,但我觉得李敖自己恐怕对“死者为大”这个说法都会嗤之以鼻,我们好像也犯不着太自作多情,說实话就好了。  真要说实话,我就想说说我的困惑:那么多人说李敖的文章如何如何好,可到底好在哪里?我真是没看出来。  可能这和年代印痕有关。只有在某个特殊年代读到李敖的文章,才会觉得特别好。过了那个年代,就会觉得奇怪:好在哪里呢?  这有点像柏杨。柏
我的一个朋友在美国的一所大学任教。他给我讲了一件事,让我对美国的“公平原则”有了另一种理解。  他有吸烟的习惯。由于学校禁止师生在室内吸烟,所以他常常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去教室外面吸烟。那些吸煙的学生此时也会到教室外面去,于是他便会和这些学生交谈十来分钟。  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我的授课时间是两个小时,因此我会在两堂课之间安排一次十分钟的休息,到花园里或路边去吸一支烟,并与那些同样拥有这种“恶习”
总会想起多年前的那个晚上,当时我十七岁。站台上,全家人给我送行。我面前是一个大旅行包,后背还有一个硕大的包袱,里面是我的衣物和一床新被子。   我妈站在一旁,又递过来一个书包,里面鼓鼓囊囊。天气很热,我一面示意他们回去,一面把装满食物的书包递还给我妈,“北京什么吃的都有,用不着这些。”   事实上,我妈妈的担心,从我填报高考志愿时就开始了,我想读北京的学校,这让她隐隐感到不安。“为什么不报考南
武汉封城的第二天,我原本准备一早就回湖北荆门老家过春节。我也没想到会封城啊,结果就走不了了。我老家也有几百例感染新型肺炎,我也非常担心父母的情况,但我没有办法,现在只能是“一种相思,两地哀愁”。   我的生活习惯平常晚上睡得很晚,因为原本第二天要回老家,我就早睡了,准备第二天早起,谁想得到凌晨两点发了通知要封城。既然走不了,那就买了很多菜,囤积着,以备未来之需,一直吃到今天。   迄今为止,我
在美留学时,我打过各种零工。其中有一回,我和上海来的老曹去给家中国餐馆装修房子。这家餐馆的老板是个上海人,尖嘴猴腮,吝啬得不得了;给人家当了半辈子的大厨,攒了点钱,自己要开店,又有点烧得慌——这副嘴脸实在是难看,用老曹的话来说,是一副赤佬相。上工第一天,他就对我们说:我请你们俩,就是要省钱,否则不如请老美。这工程要按我的意思来干。要用什么工具、材料,向我提出来,我去买。别想揩我的油……  以前,我
我特别喜欢动物,从小到大养过三百多种不同的动物。在我看来,只要养了,那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用价格去衡量。不管是一只做口粮的面包虫或者果蝇,还是品系名贵的猫狗,亦或是身价动辄上万的龟,我都会以相同的态度去对待它们。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逛宠物市场,常在那里看到一些“奇怪”的动物——说是奇怪,并不是因为罕见,而是这些动物被人工“改造”过。彩壳巴西龟  巴西龟学名是红耳龟,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宠
杨召坤  那是初夏的夜晚,玻璃窗外是狂風暴雨,玻璃窗内是奋笔疾书。我们在考试,把三节晚自习连起来,正好可以做完一套文综试卷。  讲台上,新来的班主任陈晓光盯着教室的某个位置,双眼无神,不知道在思考什么深奥的问题。讲台下,我们貌似在认真做题,黑色签字笔也在不停地写,可是笔下写的是什么什么,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因为做完之后是自己对答案,所以我们安分守己的躯壳下的灵魂早已经神游浩瀚宇宙之外了。  突然,一
1  东北人最爱吃大锅炖菜,并以此自豪,其代表作是猪肉炖粉条——如果要纯正的东北style,粉条后面要加个“子”——猪肉炖粉条子。  四十年前,我跟小眼睛作家慕容雪村一样,生活在东北,逢年过节,便会去乡下,看见过大批粉条晾晒时的情景。  在稍好一点的年份,人们会有些多余的土豆或者地瓜,可以制些粉条。在东北,地瓜很少,所以主要是土豆粉。  冬日里凛冽的阳光下,压榨出来的粉条们,被挂起来,在风中吸纳人
又是一个崭新的早晨,你是否已经走在了上班的途中?人生短暂,其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工作。有时,当你从繁忙的工作中抬起头,望着窗外的景色,是否会对这样的生活产生疑问?是啊,人究竟为什么要工作呢……  罗素:  工作应该被看作是幸福的源泉,还是不幸的源泉,尚是一个不能确定的问题。确实有很多工作是非常单调沉闷的,工作太重也总是令人痛苦的。然而,在我看来,假使工作在数量上并不过多的话,即使是单调的工作对
为什么传说里有龙,可是我们现在看不到龙了呢?   这个问题,中国古代已经有人问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魏献子去问蔡墨:龙是很聪明是吧?蔡墨先生说了:不是龙聪明,是人太无知——您看这话说得,好像龙是皇帝新衣似的。  然后蔡墨先生说了:古代人不但见得着龙,还养龙呢!有所谓豢龙氏,有御龙氏。   魏献子问了一句我们都想问的:那,为什么现在没龙了?   蔡墨说:因为现在没人养龙了。龙是水里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