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和他的居住

来源 :中华民居·重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hoeni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中华民居》前四年一直做的是纪录“一个民族和他的居住”的事,那么本期开始推出的《重庆》特辑,就是选择一个城市做为个体样本,本地化地纪录“一个城市和他的居住”。
  在“纪录”和“推动”两个汉语之间,我们此前做过反复的推敲。“推动”是任何一个有传媒精神的媒体人都想为之奋斗的目标;但“纪录”,才是我们借以醒世的最专业工具。正如这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热映并在全国引起热议的《舌尖上的中国》。唯有真实而又富有穿透力的纪录,才能够引发另一种更值得尊重的全民流行。
  为什么是重庆?不仅仅是因为我们采编团队中有不少骨干来自这座城市,尽管一直“最重庆”的他们,热爱自己的城市热爱本国的传统文化,也本可以是无可厚非的理由;但更重要的是重庆这座城市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文化地位,尤其是延绵数百年直至今朝的城市移民浪潮,赋予其如同火锅一样“包容”的鲜明城市代表性。当然,从个体实验的意义上来讲,我们所关注的“一座城市和他的居住”,你可以理解为,既可以是重庆,也可以是中国其他的城市。
  媒体是一种特殊的介质,一如本期城市专题所关注的大桥。在重庆这座城市个性鲜明的居住中,基于大桥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足以让我们提炼出“跨越重庆”这个概念性话题。桥的跨越,从平常到“非常”,从有形到无形,从物理的距离到心理的距离。
  不谋而合,本期很多内容都暗合“跨越重庆”和“桥”的概念:人物版的三位稻盛和夫、白先勇、王潮歌,都不是重庆人,却是先后在近期在重庆短暂居住但发生了重要交集的大师级人物;艺术版晏济元美术馆和张咏清为首的渝西画派,也已跨越了狭义上的“重庆”二字。
  就连本土版和生活版,也纪录着正在这座城市生活中发生的文化交融,本城与他城,国内与国际:与国际接轨对话的渝派纪录片工作者们、从“北京”到“伦敦”的服装艺术家梁明玉,港式茶餐厅在重庆的现象级表现,植入防空洞里的红酒酒窖文化、小巷子里面的大师医馆。
  原本居住,就不仅仅只是讲讲建筑和设计;原本本土化,并不意味着排外和拒绝发展。
  正如真实,才是纪录片和纪录者的生命一样。
其他文献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发生在崇山峻岭的广大乡村地区,近9万人死亡和失踪,经济损失约为全国GDP的1%。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原地重建还是异地重建。现在以北川县城为代表的异地重建之风颇为强劲,吸取我国震后重建的经验教训,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回答和处理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针对这一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著名城市减灾专家、中国建筑设计研
期刊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灾后重建任务繁重而艰巨,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把灾后重建与灾区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相结合,对灾后城镇和乡村进行科学规划,使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将灾区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的人居环境,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高级建筑师张学栋。  《中华民居》:张秘书长您好,目前灾后重建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很多专家
期刊
五月的唐山,气候宜人,风景秀丽。透过唐山的城市风景,你一定会感到震撼——因为它们与记忆紧密相连,生命和鲜血曾书写了唐山悲惨的一页。1976年外国卫星观察到“唐山已从地球上消失”,唐山被地震夷为平地;32年后,精神与荣耀翻开唐山新的篇章,唐山作为获得联合国“人居荣誉奖”的城市。从废墟中崛起,唐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  就在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时候,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
期刊
记忆,是我们陪伴亡灵的阳光;  爱,让每一个生者不能够遗忘。  ——地球村:廖晓义      汶川大地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持续支援,如何在灾后重建中兼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社会效益,成为一个紧迫而突出的问题。2008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由民间环保组织地球村主办的“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上,从抗震一线赶来的民间组织成员、民间公益基金会组织代表、业内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
期刊
汶川大地震后,关于建筑及住宅质量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焦点。地震不仅检验了我们的建筑质量,也考量着房地产开发商的良知,房地产企业也因此被推到风口浪尖,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珠江地产集团成都公司总经理徐道斌。    《中华民居》:作为珠江地产成都分公司的总经理,汶川大地震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徐道斌:汶川大地震让我深刻感受到生命在巨大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感受到失去生命的悲恸。如此多的房屋倒塌,诚然是
期刊
丽江位于滇西北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连接地带,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纳西族的故乡。  在1996年2月3日发生7级大地震以前,丽江一直默默无闻。可谁能料到,就在地震给丽江带来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的时候,地震也为丽江带来了机遇——丽江因为地震一夜成名,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地震发生前,丽江古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震后,联合国教
期刊
上世纪三十年代几乎被地震夷为平地的新西兰小镇纳皮尔一度陷于绝望,幸而富于装饰主义风格的新城在心怀抱负的年轻建筑师手中站立起来。六十年后,旧时代风格回潮,镇政府的“色彩计划”让老房子容颜焕发,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古’建筑保护战”后,这里成为世界各地有怀旧情结游客的必游之地。    阴云下的人们     纳皮尔完了!人们都在重复这样的话。  如果说,1930年全球经济大萧条,银行倒闭、高失业率、加上
期刊
我们不能用带有“一个民族、一种文化” 的刻板民族学观点,来进行羌族村寨文化的保存与复建。羌族文化之可贵之处,在于沟谷地形及历史过程所造成的多元差异性。在妇女服饰、婚丧仪式、宗教信仰、居住形式等方面,都是各沟各寨自有其传统,若我们规划一种 “传统羌村” 来进行复建,不但失了羌族之地方特性,也不切合各地羌族之实际需求。此外,在岷江上游广大山区宜规划为国家级的自然与人文生态保留区,保持低度开发,低度人口
期刊
在欧盟成员国群星璀璨的都市中,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似乎并不耀眼,但它有独特的气质和韵味。作为曾经的海上帝国中心,它并不缺雍容华贵的底色,它以淡定从容的生活韵律为流行的奢华降调,又把质朴古雅的经典风范融入现代都市,不致使金钱物欲过分嚣张。它是一座乐天知命、处变不惊的城市。当你倾听它的时候,里斯本就像葡萄牙的民歌“法多”一样,在明媚中藏着忧伤,在散淡中流露温情;当你回味它的时候,里斯本恰似一枚橄榄,自有一
期刊
1985年9月19日里氏8.1级的地震撼动了墨西哥城,造成死亡人数近4万,市中心30%的建筑化为废墟;1994年1月17日洛杉矶发生里氏6.6级地震,持续30秒的地震致使11000多间房屋倒塌,58人死亡,财产损失300多亿美元;1995年1月17日7.3级的阪神地震造成6500多人死亡,财产损失近10万亿日元。据统计,2007年一年全球6级以上的地震达42次。频发的地震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