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专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设置是学校选定的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规定了课程的类别、课程名称,以及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它是学校组织教学的直接依据,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5年国务院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各中专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下面笔者就从教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设的课程门类多而全,课程的内容广而深,不符合中专学校生源素质的特点。在相当一段时期,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雷同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与财经类本科院校开设的大部分课程相似,课程的门类多、内容深,通常一个学期至少要开设六门以上新课,旧书还没讲完,新书又发下来了。任课教师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上课也只能蜻蜓点水,致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久而久之就厌学,逃离学校,所以中专学校才会出现学生流失较为严重的奇怪现象。众所周知,绝大部分中专学生是被应试教育所淘汰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但是他们有自尊心,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赏识,更需要成就感,开设的课程多、内容深,听不懂,再一次使他们的自尊受到打击,只好过早地进入社会另谋求出路。
  (2)重专业,轻文化,把中专教育办成了短期培训教育,不能满足学生再就业的需求。一些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出于办学成本和学生兴趣角度考虑,把语数外等文化课程砍掉,只学一些纯粹的专业课程,招生时也是大张旗鼓地宣扬:职业即就业,教的是专业对口课程,学完后保证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教育部门的评估和检查只能约束公立学校,对私立学校则疏于管理,而私立学校办学机制更为灵活。所以有些地方或有些专业,尽管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的师资好、教学设施强、教学环境优越,但仍竞争不过私立学校。中专学校只开设专业课、不开设文化素质课,是一种明显的“断头教育”,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不能满足他们职业生涯的需要,将对技能型人才整体素质提高产生消极影响。
  (3)重理论,轻技能,不能满足中专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中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有一定技能、能适用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师资力量、教材缺少等原因,仍然停留在重理论、轻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脱节,学生到单位不能适应岗位需求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是人们的传统观念在作怪,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中专毕业后是干部编制,应该有一个轻松的管理工作才是。如果毕业后还是输送到工厂生产第一线做操作工,倒不如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工廠,跟着师傅在流水线上学技术还可以多赚取三年的工钱;二是中专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从大学本科院校毕业直接分配的,他们在校期间学的就是系统的理论知识,工作后也很难有机会下基层进行实地操作,所以,他们的教学也自然是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技能教学很多时候流于形式;三是图书市场中专教材资源短缺,特别是关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教材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編书的是文化根底丰厚的理论专家,他们在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理论研究,专业技能能力相对薄弱;而在生产第一线的现场专家,尽管操作技能很强,又很难写出成文的系统的东西。教师在教学中发什么教材教什么内容,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较差的局面。
  诸于以上原因,中专学校课程设置急需改革。这是摆在每位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严峻的课题。
  二、课程设置改进的思路
  (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开设课程、更新教学内容;中专教育必须对接产业,特别是地方产业,要根据地方经济产业的需求开设专业、课程。这就要求学校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2)根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确定课程。中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应该是有较高素质、有一定专业技能、能适用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中专会计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能在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和经济类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学校开设的课程必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个人的素质决定其未来,尤其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工作中直接或间接地与金钱打交道,对职业道德要求更高,因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硬道理。很多招聘单位在人品方面要求较高,相反在专业方面的要求则位居其次。中专教育是素质教育,学生的文化程度和专业能力状况,最终取决于个人素养。如果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自然会主动学习。走入社会后,会成为有良好素养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积极主动地钻研业
  (4)推进“双证书”制度,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毕业时能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获取中专学历毕业证、会计从业资格证、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证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一可增加就业机会,二可增强职业技能,三可减轻学生学费负担,四可提高学校社会效益。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5)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结构,建立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学校要建立有现场专家参与的课程建设队伍,要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确定本专业的课程和课程结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建立以日常账务处理为流程、以工作岗位为导向、能适用基层企事业单位手工记账和电算化操作的课程体系,学生毕业后其技能完全能满足用人单位各岗位的需求。
  笔者认为,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德育课与文化课、专业课的关系,品行决定素质,素质决定文化和专业;二是处理好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文化课必须开,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有可能继续学习,专业能力才有可能不断提升,才能有好的择业机会;三是处理好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的关系,专业技能应该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体系之中,边理论、边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巧设悬念”是激活语文课堂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悬念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拔弩张的关键
期刊
摘 要:课标强调:“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不断掀起学习高潮,教师就要善于多角度发掘和开发学习资源,让学生明知、解疑、悟法,从而爱上说明文。我想,只要我們说明抓住说明文的表达特点,挖掘说明文丰富的教学
期刊
摘 要: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對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
期刊
摘 要: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多种多样,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作为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学习,才能使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开展,新课标的实施,迫切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习惯,才会认真对待学习的过程,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人,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对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养成教育;文明守纪;习惯;研究  《现代教育行为心理学》认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指导老师”,学生学习藏语文兴趣同样很重要,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小学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根据广大学生的文化基础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再按照课程的具体内容,采用直观、形象的授课方式,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多种课堂教学的媒介,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从而推动藏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
期刊
摘 要: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小学教学领域也不例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课堂有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问题;解决策略  一、网络多媒体技术概述  1.多媒体技术在国内外中小学中的发展历程  美国在1959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朗读教学是教学内容中一个重要的教学部分,学生有节奏饱含感情的朗读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在陶冶个人思想情操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如何帮助学生把书面上的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达到思维和情感上的统一,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把握教学目标,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比较重视对于知识目标的教学,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把知识一味的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负责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背概念、做习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浪费了老师的精力,也忽略了学生自主认知的能力,使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正因如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高中化学老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实践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进
期刊
摘 要:不受学生语法基础限制的语用教学对于初中英语对话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对话能力的快速提高。文章首先对初中英语对话教学中存在的语用知识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然后在充分掌握显性语用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初中英语对话教学中实施显性语用教学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对话教学;显性语用;研究  对话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语法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