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当今思想文化大激荡背景下意識形态工作主导权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本文从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底气何来?如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展开阐述。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大学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次论述。他强调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教育部于2014年3月26日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而早在2011年,《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实施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在国民教育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深入挖掘和运用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资源,对提高浙江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极其重要。
一、浙江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意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生命线,探索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于今日的中国更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而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将其融入浙江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增进其智慧与处事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1.有助于系统了解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影响。
浙江优秀传统文化是勤劳智慧的浙江人民几千年的积淀,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必然要结合富有鲜明特色的浙江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因为浙江传统文化是当代浙江文化发展的源泉,更是因为浙江传统文化对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现代意义。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运用,不仅将会给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带来变革和完善,同时对于浙江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应用的研究也带来了新的启示。
2.有助于丰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学习浙江传统文化,有利于我们提高认识,有利于我们发挥传承力和创造力。长久以来,我们更加注重的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身来着手提高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而忽视了浙江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内在联系。这不仅造成了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搁置和浪费,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与其外在内容体系的衔接与联系,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单一且缺乏效度。因此审视浙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充分挖掘其价值,实现浙江传统文化与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二者的相得益彰式的发展,也是我们深切期待的。
3.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
浙江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滋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又博采众长,汲取天地精华,形成了与其他地方文化迥异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文化。由于高职学生生源大多来自本地,将来毕业也大部分在本省工作,因此,如何利用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教育来提高高职生思想文化素质成为高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在浙江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并且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智慧与职业能力。
学习浙江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增强其处理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大学生群体毕业后进入职场,以更自信、高昂的心态面对未来,具有切身意义。
5.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爱国情操。
浙江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大禹的因势利导、敬业治水,到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从钱氏的保境安民、纳土归宋,到胡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岳飞、于谦的精忠报国、清白一生,到方孝孺、张苍水的刚正不阿、以身殉国;从沈括的博学多识、精研深究,到竺可桢的科学救国、求是一生;无论是陈亮、叶适的经世致用,还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无论是王充、王阳明的批判、自觉,还是龚自珍、蔡元培的开明、开放等历史事例,均展示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浙江人民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这些品质将会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产生有利的影响,也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当然这种影响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不会马上兑现效果,但是这些素质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二、浙江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
高职思政课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深入挖掘浙江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持将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
1.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视域下的浙江传统文化基本问题。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建设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对浙江传统文化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从而为思政课中融入浙江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要首先界定浙江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次,研究浙江传统文化的特点。其三,研究浙江传统文化中蘊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进行分类整理。 2.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注重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等方法研究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对浙江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本课题将对浙江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调研工作,重点调研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几所高职院校,从而使本课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高职思政课教师要重点研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思政课中融入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力求能利用转化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既能让学生多了解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又能提高这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讲在理论教学方面可以融入如下浙江传统文化资源:
在《思想道德修養与法律基础》课的职业道德部分讲解时可运用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中务求实效的职业理念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用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中胡庆余堂“戒欺”的经营理念,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儒商文化引导高职学生培养诚信意识,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在讲解“追求远大理想,树立崇高信念”部分内容时可运用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引导高职生磨练意志、正确看待人生中的顺境与逆境,端正人生态度。在讲解“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部分可运用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中“义利并举”的价值追求引导高职学生纠正价值观判断中只重利、不重义的错误标准。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用浙江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激发高职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爱乡爱国热情。用浙江历史悠久的经商文化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浙江会成为改革开放大潮中市场经济发展的模范生;
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可以开设专门的浙江历史文化名人专题、浙商文化专题,让学生感受浙江文化的魅力,积极接受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
在实践教学方面可融入如下浙江传统文化资源:
一是组织开展“浙江传统文化进校园” 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文化场合中体验、感悟浙江传统文化。可以着眼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在校园里不定期开展展览、展示、表演、宣传等活动,打造浙江文化展示、交流的平台。如可以在元宵节、 中秋节等岁时节令举办猜灯谜、诗词吟诵等活动,从中介绍有关灯谜、思乡诗词等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鉴赏浙东曲艺代表作,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学唱、表演。通过这样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 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浙江的乡音乡韵。
二是依托地方文化遗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感性认识。如带领学生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追溯浙江源远流长的七千年历史;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有代表性的民居,了解其外部构造、内部装饰、物品摆放、历史掌故等,体会浙江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开展 “寻访浙东传统节日” 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浙东民风民俗的魅力。
三是依托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考古遗址、园林寺院、古镇古街等建立浙江文化传承教学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开展文化采风、社会调查、作品创作(如游记、山水诗词、 素描作品、 摄影作品等)等活动,让学生在领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起热爱家乡的感情、 对地方文化的热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积极向学生传播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陈立旭.提升文化软实力:浙江文化发展战略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6).
[2]黄秋生,薛玉成.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3]中国新闻周刊.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问卷调查结果[J].新闻周刊,2004(16).
[4]傅祖栋.高职学生浙江文化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J]職教通讯,2014(11).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大学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次论述。他强调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教育部于2014年3月26日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而早在2011年,《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实施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在国民教育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深入挖掘和运用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资源,对提高浙江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极其重要。
一、浙江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意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生命线,探索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于今日的中国更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而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将其融入浙江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增进其智慧与处事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1.有助于系统了解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影响。
浙江优秀传统文化是勤劳智慧的浙江人民几千年的积淀,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必然要结合富有鲜明特色的浙江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因为浙江传统文化是当代浙江文化发展的源泉,更是因为浙江传统文化对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现代意义。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运用,不仅将会给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带来变革和完善,同时对于浙江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应用的研究也带来了新的启示。
2.有助于丰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学习浙江传统文化,有利于我们提高认识,有利于我们发挥传承力和创造力。长久以来,我们更加注重的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身来着手提高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而忽视了浙江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内在联系。这不仅造成了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搁置和浪费,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与其外在内容体系的衔接与联系,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单一且缺乏效度。因此审视浙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充分挖掘其价值,实现浙江传统文化与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二者的相得益彰式的发展,也是我们深切期待的。
3.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
浙江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滋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又博采众长,汲取天地精华,形成了与其他地方文化迥异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文化。由于高职学生生源大多来自本地,将来毕业也大部分在本省工作,因此,如何利用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教育来提高高职生思想文化素质成为高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在浙江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并且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智慧与职业能力。
学习浙江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增强其处理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大学生群体毕业后进入职场,以更自信、高昂的心态面对未来,具有切身意义。
5.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爱国情操。
浙江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大禹的因势利导、敬业治水,到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从钱氏的保境安民、纳土归宋,到胡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岳飞、于谦的精忠报国、清白一生,到方孝孺、张苍水的刚正不阿、以身殉国;从沈括的博学多识、精研深究,到竺可桢的科学救国、求是一生;无论是陈亮、叶适的经世致用,还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无论是王充、王阳明的批判、自觉,还是龚自珍、蔡元培的开明、开放等历史事例,均展示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浙江人民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这些品质将会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产生有利的影响,也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当然这种影响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不会马上兑现效果,但是这些素质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二、浙江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
高职思政课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深入挖掘浙江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持将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
1.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视域下的浙江传统文化基本问题。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建设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对浙江传统文化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从而为思政课中融入浙江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要首先界定浙江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次,研究浙江传统文化的特点。其三,研究浙江传统文化中蘊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进行分类整理。 2.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注重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等方法研究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对浙江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本课题将对浙江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调研工作,重点调研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几所高职院校,从而使本课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高职思政课教师要重点研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思政课中融入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力求能利用转化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既能让学生多了解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又能提高这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讲在理论教学方面可以融入如下浙江传统文化资源:
在《思想道德修養与法律基础》课的职业道德部分讲解时可运用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中务求实效的职业理念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用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中胡庆余堂“戒欺”的经营理念,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儒商文化引导高职学生培养诚信意识,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在讲解“追求远大理想,树立崇高信念”部分内容时可运用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引导高职生磨练意志、正确看待人生中的顺境与逆境,端正人生态度。在讲解“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部分可运用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中“义利并举”的价值追求引导高职学生纠正价值观判断中只重利、不重义的错误标准。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用浙江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激发高职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爱乡爱国热情。用浙江历史悠久的经商文化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浙江会成为改革开放大潮中市场经济发展的模范生;
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可以开设专门的浙江历史文化名人专题、浙商文化专题,让学生感受浙江文化的魅力,积极接受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
在实践教学方面可融入如下浙江传统文化资源:
一是组织开展“浙江传统文化进校园” 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文化场合中体验、感悟浙江传统文化。可以着眼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在校园里不定期开展展览、展示、表演、宣传等活动,打造浙江文化展示、交流的平台。如可以在元宵节、 中秋节等岁时节令举办猜灯谜、诗词吟诵等活动,从中介绍有关灯谜、思乡诗词等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鉴赏浙东曲艺代表作,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学唱、表演。通过这样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 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浙江的乡音乡韵。
二是依托地方文化遗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感性认识。如带领学生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追溯浙江源远流长的七千年历史;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有代表性的民居,了解其外部构造、内部装饰、物品摆放、历史掌故等,体会浙江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开展 “寻访浙东传统节日” 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浙东民风民俗的魅力。
三是依托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考古遗址、园林寺院、古镇古街等建立浙江文化传承教学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开展文化采风、社会调查、作品创作(如游记、山水诗词、 素描作品、 摄影作品等)等活动,让学生在领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起热爱家乡的感情、 对地方文化的热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积极向学生传播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陈立旭.提升文化软实力:浙江文化发展战略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6).
[2]黄秋生,薛玉成.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3]中国新闻周刊.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问卷调查结果[J].新闻周刊,2004(16).
[4]傅祖栋.高职学生浙江文化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J]職教通讯,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