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浙江卷)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uangwu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远的孩童
  一考生
  灵魂涌向未知的星球,栖身于躯壳之中,破啼声划破天际,人们给了他第一声动人的呼唤:“孩子。”
  时间的静流缓缓游走,只有孩子的时间永恒,他们的灵魂动荡,不愿寄居于狭隘的皮囊,总是有着非分的幻想和浪漫情怀,目光如炬看向地平线上的曙光,热情洋溢,真实不掺合半点虚假。
  但不知何时开始,圆滑的笑容挂上孩子的嘴角,无邪的笑容蜷缩墙角不见天日,标榜着“成熟”的少男少女负重着硬化的心灵,创造力退出舞台,善良和爱心变得幼稚可笑。
  所谓成熟,并不是被现实磨去棱角,变得世故而老成,而是无论如何遍体鳞伤,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而如今,这虚假的成熟正在啃噬着曾坚不可摧的孩提王国,一步步销蚀殆尽。他们进入集体失语时代,在舆论中浮沉,他们看到摔倒的老人开始犹豫,他们听到武警救人丧命的故事一笑而过。
  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本可以抚今追昔、憧憬未来,可我们偏偏选择让理想死在现实之下。我们本可以语言相通、交流无碍,我们偏偏选择为心筑起壁垒,戴上盔甲,让心灵提前硬化。我们误解了幸福的定义,沉溺于琐屑的物质欢乐,我们不敢直视真正的痛苦,饱食终日强说愁。无忧的童年本应光着脚丫与大地亲吻,却终日与刻板的教科书为伴,知识的框架禁锢了孩童的想象力,社会停滞不前显得死气沉沉。
  因发现胰岛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麦克劳德童年时因好奇解剖了校长心爱的狗,本以为会遭训斥,而校长要求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作为善意的惩罚;美国母亲将幼儿园告上法庭,获赔50万,只因幼儿园告诉女儿“O”是零。正因这保卫想象力的运动,才让社会随时被输入新鲜的血液,生机勃勃。
  厚重的眼镜片褪尽最后一丝亮光,“我们的鹰隼行走于地面,我们的孔雀宣布放弃羽毛,我们的毒蛇在开着的笼前打呵欠。”辛波斯卡如是说。对现实的妥协迈入“早龄化”,生命的意义却在于不止,愿耳畔响起鸟啼之时,仍有温暖的感动。
  犹记得白宫点着蜡烛的男子所说的话:“我不能改变这个社会,我只是不想让这个世界改变我。”
  去吧,我的孩子们,包括我,用理想的矛抵御现实的剑,拾起激情与童心,脱去盔甲,拆除壁垒,让我们一砖一瓦,共筑我们不会老去的孩提王国。
  心若没有老去,我们永远都是孩童。心仍柔软真实,世界永远美丽。
  [点评]本文是一篇言之有物的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文章开头以诗意的笔触写出了孩子诞生时的情景,可谓神来之笔,浪漫而富有意境。接着,写孩子的纯真,写童真的可贵,写成长后的变化,写“虚假”的成熟带来的种种后果,写心灵硬化的严峻现实,并揭示其主要原因是我们为物质所累,为名利所累。与此同时,作者列举发生在国外的两个典型事例,一是“麦克劳德童年时因好奇解剖了校长心爱的狗”,二是“美国母亲将幼儿园告上法庭”,强调保护童心、童真的重要性。然后又引入两句名言,充实理性论据,表达自己决不对现实妥协,构筑不老的孩提王国的坚定信念。结尾简短有力,既呼应开头,又升华主旨,进一步昭示美好心灵与美丽世界的关系,奏响全篇的最强音。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邃,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增加了语言的魅力。特别是对经典事例和各类名言名句的引用,更是得心应手、精妙绝伦,显示出作者扎实的语文功底。
  遗失的童真
  一考生
  当暮霭沉沉之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之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每一个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渐行渐远,消逝不见。
  “孩子从卖气球的人手中牵走一个心愿”,多么可爱而美好的诗句,甚至可以想象那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而如今这样的笑脸在冰封冻结。本该童真的年纪,却一脸愁苦,为学业奔波。我们不应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何圆滑世故,我们应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遗失,又是什么加剧了这种遗失的势头。
  反观社会,我们清醒地看到一个充满竞争意识,强调优胜劣汰的社会。当成年人大多在为金钱名利奔波时,当与孩子共处时的谈资均为事业发展、利润亏损时,试问一张白纸又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迹斑斑?与此同时,将大人的不满足强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长历程之中,狼爸、虎妈层出不穷的当下,一个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种恶性环境所扼杀。
  记得汪曾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上课上到一半时,捉虱子的场景。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为虚浮名利钩心斗角忙碌终生,而应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积极的乐观情绪。
  在一个鼓吹神童的媒体时代,在我心里,不是童亵渎了神,而是神亵渎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也正因如此,他能看到我们遗失的美好,他的创造、他的发问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爱,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
  这份童真,这份初心,倘若一直坚守,如同守护一株鲜红欲滴的玫瑰,梦过于美好,守护也便更加沉重。天上人间,现实让人们知道自由不过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但为什么现实让人们害怕得连一个梦的开端也不肯轻易地为孩子许下呢?
  遗失的童真被一种潜在的暴力撕扯得支离破碎。最好的成长,不是小小年纪就考上了名牌大学,不是小小年纪就深谙世俗之法,不是小小年纪就挥毫千里、琴声悠扬。我更愿看到“最喜小儿无赖,村头卧剥莲蓬”的无忧闲适之景。未来或许残酷,但心中有好奇、有想象、有创造,便不会畏惧。
  有些事终要经历,那便到时深究,有些事如此美好,为何不好好珍惜?遗失的童真,带给了我们怅惘,但愿这番省悟能让天真无邪的笑声在风中散播得更久一些。
  [点评]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精彩开头,新颖别致。文章以排比句式开篇,再辅以比喻,描述一颗童真是如何消失的,既扣住材料的内涵,又巧妙点题,引人入胜。(2)感悟深刻,娓娓而谈。作者从容而冷静地漫谈自己对童心与童真的理解,感悟深刻。谈面对童真的消失,我们不应该仅是抱怨,更多的应该是反省;谈当今的社会环境对童真的扼杀,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谈遗失的童真被一种潜在的暴力撕扯得支离破碎,呼吁人们的深究与珍惜,字里行间渗透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生活气息浓郁,富有真情实感。(3)语言灵动,富有意蕴。文章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一扫议论文枯燥乏味之文风,句式灵活而多变,整散结合,长短结合,既很好地表达了感情,又显得十分有文气有底蕴,如“不是童亵渎了神,而是神亵渎了童”、“梦过于美好,守护也便更加沉重”等句子,意蕴丰赡,耐人咀嚼。   愿赤心长留
  一考生
  社会总是会慷慨地给予孩童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关爱中又无疑杂着些许歆羡: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妪,甚至比起我们,他们有明亮的眼,有光洁的皮肤,更有纯粹的心灵。单纯、柔软、好奇并敬畏着世界,赤子之心即是如此,其珍贵亦在此。
  然而这关爱、这歆羡恰恰暴露了我们的尴尬与不堪:我们的心,我们的千回百转计谋频出的心,已不配被唤作“赤子之心”,亦无法成为孩童的表率。就像赫胥黎所说的,“少男少女的心灵正在提前硬化”。童心已失,我们自然将走向沉沦。
  不必费尽心力去找寻什么例证了,整个的社会就是最好的例证:看着老者的无助,我们的视线是不约而同地弯着的;看着旁人无视信号灯穿梭于车流之中,我们的心肠是硬的。“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何发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当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写下这句振聋发聩之语,他是否已经预料到了物质的洪流将不由分说地卷走我们珍贵的纯净的心?他是否想见了失去赤子之心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敬畏而充满了算计、无聊的沉沦之地?
  是的,我们如此珍视孩童的以及像孩童一样纯净的心灵,但如此美好而脆弱的东西该如何在社会中,在这个肮脏的大旋涡中保持独立?不是人人都像叶芝一样,有勇气说出“我就要走了”的脱离世俗之语,有足够澄澈的心去“无论在车行道还是灰暗的人行道”都能听到远方的海浪。叶芝是幸运的,他呵护着自己的童心,也就守护了一方净土,可是谁会来守护我们的心,来柔化我们的心呢?请先自己行动起来,拂一拂心上的浮尘吧!
  我不能免俗,不敢夸耀自己的心仍是纯净的。所以当我面对我的妹妹,看着她像所有孩童一样,直率地向世界发问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看着她依旧敬畏着这个世界,我无疑是惭愧的。我们不需要更多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了,不需要更多试图去征服一切的狂妄之人了。如果无法更改世界的运行轨迹,就请守护身边的童心吧!它们的单纯与柔软,不设防备却拥有最好的感化力量,仿佛星星点灯,终会照亮黑暗。
  童心之贵,贵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长会失去许多,却不应失去最本身最纯净的赤子之心。就像埃斯蒂斯所说的:“我们不是要一下子拯救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触手可及的部分。”我愿这赤子之心,可长存你我周围,更长存于你我心间。
  [点评]这是一篇构思精巧、底蕴丰厚的考场佳作,作者对所供材料的理解是准确到位的,认识也比一般考生要高出一层。文章开头采用先扬后抑的写法,首先写社会对孩子的关爱以及关爱中的歆羡,然后笔锋一转,引出“我们的尴尬与不堪”,即我们“无法成为孩童的表率”,作者摆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客观事实——见死不救、见错不纠等现象,然后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阐明赤心与童真对于人生和整个世界的意义,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全文论证严密,环环相扣,在意蕴上层层深入,体现着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构思。同时,善于运用理性论据,如赫胥黎、叶芝、埃斯蒂斯等名人名言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为我所用,体现出丰富的文化积淀。本文语言具有独特之美,善用修辞,鲜活生动,文采飞扬,气势强烈,与作者的观点很好地融为一体,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最是那初放的安详
  一考生
  总以为满地的芦花不再绽放,总以为漂泊的白云找不到家,那澄澈的婴孩的瞳孔里,装不下太多太多的世界。那散发着乳香和麦香的童谣已随风逝去,惟有清浅的童年清浅地映在湖面上,清浅地照出我初放时安详的模样。
  孩提王国的童话光环不知何时被掷落在地,安徒生的天国花园大概早已沉入冰穹。我想走入那密集的汹涌的人潮,只为寻找一双赤子般透彻明净的眼睛。我为这年岁渐长,而心灵提前僵化的世界感到惶恐;我为这不再皓洁,蒙上尘埃的心灵之窗感到悲哀。
  有时候,我站在人声嘈杂的街头,渴望寻求这人间烟火中不俗的一瞥,却只看到孩提时代的我拉起同伴的手奔走在春天的原野上,那样快乐,那样奔放,那样与世无争。
  有时候,我坐在窗前静夜独思,却是书页翻卷的聒噪时时扰乱心绪。哦,那总在夏夜仰望星空,用童稚的思想一寸一寸掀开宇宙面纱的“我”已何去?
  也许正如菲尔丁所说的那样,我们一旦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就是真正的沉沦。而我不,我要紧紧抓住童真的尾巴,将赤子的纯净朴实的底色留存永久。
  那么,不妨就做一个不断“增岁”的孩子吧。让那些荣辱、悲欣、名利,乃至容颜的消殒,都不再来打搅我们的赤子世界。只做一个孩子,像檐前呢喃的紫燕那样盼着冬去春来;只做一个孩子,像屋顶上的明月那样保留着纯白的底色。
  或者拿起笔,在某个微寒的深秋的早晨,记下第一滴晨露落地的时刻;或者闭上眼,在幽香阵阵的花房里,用心聆听百合花绽放的妙音。
  做一个孩子,让眼里的纷扰与羁绊少一些,再少一些。
  做一个孩子,让心灵与自然的距离,贴近一些,再近一些。
  我只愿成为一个不断长大的孩子,我有我的思想,我亦有我的童真;我不放弃纯粹,我亦追求缤纷。像那个诗人所言,我在我的世界里,保持着初放时安详的模样。听风涌起,待雨来过,我只是世界小小的婴孩。
  [点评]这篇文章写得诗意而富有美感。作者从材料的主旨切入,把对童年、童心、童真的思考化为笔端的清泉,汩汩流淌于字里行间。这是诗,是画,更是一曲动人的歌。读这篇文章,我们感受着童年的流逝,感受着童真的珍贵,感受着生命初始的宁静、喜悦与安详。在这里,作者对童真的感受既是生活的,又是文化的,还是艺术的。这里有得到,有失落,更有理想与期许,“做一个孩子”,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发自肺腑的期盼。真挚的情感,真实的感悟,都让人心悦诚服地感动。散文诗的结构精致而灵动,语言清新凝练,生动形象,虚实相生,形神天合,珠联璧合。意境深远,余韵无穷,给人以无限的茗味。
  寻回珍贵的童真
  一考生   毕淑敏说:“童真是上帝赐与孩子的最好的礼物。”然而,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失去童真。寻回珍贵的童真,生活才更加缤纷多彩。
  记得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去乡下的外公外婆家玩。那时候最令人兴奋的事情就是钓水里的青蛙——拈一朵南瓜花,用细线系好,再把线同竹竿绑到一块儿就是钓竿,在水面或田里晃动几下,不消片刻就有贪吃的青蛙咬住诱饵。钓来的青蛙放在水缸里,第二天就会依依不舍地全部放生,毕竟当时享受的只是钓青蛙的过程中收获的快乐。
  反观现在,小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学习多门功课,小学生周末忙碌地穿梭于奥数班、艺术班、英语提高班等课外辅导班,他们的眼中只有不停地提高成绩,只有分数与考卷。而闲暇时间也被ipad、PSP等电子产品占据,玩得不亦乐乎。不得不说,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不仅是方便与快捷,还有孩子们日益加厚的眼镜片和逐渐麻木的心。
  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一直都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他写的童话故事《舒克贝塔历险记》影响了至少两代人的成长。郑渊洁曾说:“敢想就成功了一半”。最近关注他的微博,一条是关于他的一个忠实的粉丝的真实故事——彭杨威从小爱看《舒克贝塔历险记》,并一直将成为像舒克一样的飞行员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经过多年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东航一架客机的机长,他激动地邀请郑渊洁老师乘坐由他驾驶的客机。郑渊洁也高兴地写下“彭杨威和舒克一样是最伟大的飞行员”来鼓励他。彭杨威不但寻回了宝贵的童真,也实现了自己心中最美的梦。
  寻回宝贵的童真,也许能成为解决问题或达到目的的关键。现代生活中的许多孩子却是缺失了一份珍贵的童真,多了一份狡猾,他们过早地接触到了成人的世界,因而具有了成人的心理,大有“少年老成”的练达。他们自以为心思缜密,说话拐弯抹角,旁敲侧击,缺少真诚与直率,这样的孩子看起来似乎是“成熟”,实际上还是一种幼稚。
  童真是金子,让你的性格闪闪发光;童真是宝藏,让你的生活充满惊喜;童真是城堡,让你的信念更加坚固。
  打开脑海里尘封的记忆,寻回心中埋藏已久的童真吧。唯有童真是珍贵的,唯有童真,纯洁无瑕,熠熠闪亮。
  [点评]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便是写现实生活,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感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写出对“童真”的认识与感悟。开头以毕淑敏的话引出,提出“寻回珍贵的童真”的主旨,接着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揭示童真的纯净与美好,与当下孩子们忙于学习、缺少童真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以彭杨威的成长历程为例子,阐述童真对人一生的重要作用。作者聚焦当今社会孩子童真缺失的现象,揭示其表现,分析其实质,充满思辨色彩。最后的一组排比句,给童真以比喻,强化了观点的表达,进一步彰显了主旨,简洁而有力。纵观全文,语言质朴、平实,自然贴切,娓娓道来,但行文中自有一股无可辩驳的说服力,这得益于文章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孩子·世界·童真
  一考生
  孩提时代,笑靥如花。
  孩提时代,懵懂而天真无知。
  孩提时代,世界是那样的纯粹而又透明。
  突然发现,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稚嫩幼小的外表下装着一个个不再纯粹的灵魂。
  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有听说过身处稚龄却才艺兼备的孩子,有见过伶牙俐齿过于早熟的孩子,更有听说过被称为天才为人称道的孩子。现在的孩子们,得到了很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
  童真如同钙质一般从孩子们的身体中流逝了。他们聪明,他们早慧,他们多才多艺,他们知道的有太多太多……他们,过早地接触到了成人的世界。属于孩子的如同玻璃般透明而清澈的天空无可避免地被排入了成人世界那满含毒气、污浊不堪的气体。孩子们的童真也在这无从躲避的浊世中逐渐消磨而逝。
  或许童真是无法在城市中存留的。城市中没有乡村那满目的绿色,没有乡村中那无拘无束、朴素而踏实的土地。孩子们只能生活在钢筋水泥所铸造出的钢铁森林中,面对数不尽的作业,参加无数的补习班、兴趣班、培养那些家长们所喜爱的特长。孩子们如同玩偶一般,受到太多的牵制与压抑,他们甚至都没有见到过有着满天星星的夜空,他们为数不多的童真也过早地消失了。
  孩子们需要童真。没有童真的孩子是可怕的,在孩子的躯壳下生活的灵魂是痛苦着的,缺乏童真的世界是充满灰霾的。缺乏了童真的孩子们,必然是缺乏了创造力与活力的滋润,其生命必然是痛苦无望的。试想,若是这个世界的孩子们都没有了童真,这世界该会有多压抑和痛苦啊!孩子们需要童真,这世界也需要童真。孩子是世界的希望,这些稚苗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带领世界走向更光明的未来的,孩子们不能失去童真。童真是生命的保鲜剂,它能保证理想不枯竭,它能让灵魂沐浴在阳光下,它能让生命不失动力。童真是何等的重要!
  美国作家菲尔丁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的确,失去童真的孩子必定是无法带领人类走向光明的,世界这艘巨轮失去了童真也将驶向深渊……
  还孩子们一片蓝天,让他们在阳光下自由飞翔吧!
  [点评]本文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紧扣题意,中心突出。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紧紧扣住题目和材料的内涵,方向明确,中心突出。全文围绕“孩子们需要童真,童真是何等的重要”立论,谈“童真的重要性”和“失去童真的可怕”,主题逐渐彰显,让人一目了然。(2)辩证说理,深入挖掘。本文极其注意辩证思维的运用,讲究道理本身的层次和条件,体现出思维过程的严密性和辩证性。如开头的“现在的孩子们,得到了很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等,都是辩证论述的典型。全文由浅入深,步步为营,渐入佳境,最后获得主旨的升华。(3)多种修辞,综合运用。如开篇就运用排比和反复,强调孩提时代的纯真美好;“孩子们如同玩偶一般”,则通过比喻写出孩子的任人摆布与无奈;“童真是生命的保鲜剂”,更是以生动的比喻,写出童真的鲜活与美好。   沙
  一考生
  寂静的海边,只有我一人。我抓起海滩上的一把细沙,看着它从我的指缝中流走,越来越少,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流逝,孩提时的童真也像我手中的沙子一样,越流越少了……
  儿童是一个人最富有想象力、也是最纯真的时期。他们有一颗未经污染的童心,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也没有受到不良习气的侵蚀。所以,他们的眼睛是清澈见底的,没有一丁点杂物。还记得《皇帝的新衣》的故事中,所有的大人明明有眼睛、有思想,但都视而不见,装瞎卖傻。唯有孩子,心里想到就问,眼里看到就说,才揭穿了事实的真相;唯有孩子不说谎。这也正如中国作家丰子恺所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只不过,现在这个社会,说谎已“蔚然成风”,欺上瞒下已成为习惯。每一张笑脸背后,藏着的可能是一把尖刀。人们习惯了用笑脸来伪装自己,却用冷漠给火热的心灵套上了一把枷锁,封闭了自己的心,不愿与别人真诚地交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了很多,知道了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却失去了童真。我们不会再幼稚地给花“种香气”,给布偶添新衣,也不会帮老奶奶过马路了……我们的心变冷漠了。于是,英国的作家赫胥黎也提出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疑问:“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面对这一问题,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社会发展太快,而思想道德建设却没有跟上去。父母和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乐于助人,但是现在,看到路上有老人摔倒,父母却叫我们不要多管闲事;看到有乞丐经过,我们也早早地避而远之;看到偷、盗、抢、夺事件,我们也往往明哲保身,见怪不怪,变得越来越没有爱心,越来越失去童真。
  美国作家菲尔丁说过:“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为了防止这个世界真正的沉沦,我们要保持童真,对生活充满积极乐观的态度,想唱就唱,不假装推让;想跳就跳,不害怕别人的嘲笑。要拥有一颗爱心,爱所有一切值得爱的事物,也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少一份矫揉造作,多一份真情实感。
  手里的沙子还在流失,但我却握紧了拳头,为的是不让它再流失。
  [点评]这篇文章有以下三个特色:一是构思精巧,首尾呼应。文章开篇采用比兴的手法,先描述细沙从指缝中流走,然后由沙子的流失,联想到童真的流失,自然而贴切。结尾部分也写到细沙还在流失的细节,与开头相呼应,但却“握紧了拳头,为的是不让它再流失”,形象化地点明题旨。二是叙议结合,简洁凝练。叙述事例,三言两语,但要言不烦,非常有概括性,议论阐发,富有针对性。基本能做到一事一议:事,叙述得简洁明了;议,阐发得扼要中肯。三是引用材料,恰到好处。作文题中所供的材料,三句名言都被有机地加以运用,而且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扣题意识。
  救救孩子
  一考生
  未着寸褛的国王正洋洋得意地在大街上巡游,接受臣民虚伪的赞美。“他没穿衣服”,一声稚嫩的叫喊石破天惊,现场一片寂静,随后议论纷纷。仿佛人群的议论声让那件衣服不见了似的,此时的国王更像是一个没穿衣服的小丑。“他没穿衣服,他没穿衣服……”天地间只剩下了这一个声音。
  皇帝的新装,一场大家心照不宣的闹剧,本来让这场巡游热热闹闹地结束,大家只在背后嘲笑愚蠢的国王不就好了?安徒生却安排了一个小孩子来揭破这个骗局,不可谓不用心良苦。因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一生都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的大师,他始终认为,儿童是最纯真无邪的,他们的纯真可以击败世界上所有甜蜜的谎言。
  可生活不是童话,当孩子们面对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时,他们还会相信那些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吗?当孩子们被逼着上那些辅导班、兴趣班的时候,他们纯洁的心是否会泛起一丝对这个世界的厌恶?当有一天,孩子不再像孩子,这个世界又会怎么样?
  每当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小孩子,化着不适合的妆,穿着不适合的衣服,唱着不适合的歌,跳着不适合的舞的时候,我就不禁思索,到底是谁让他们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这些小孩子自己愿意吗?张爱玲曾经说过:出名要趁早。于是,无数的家长信了,无数的节目火了,一群还不具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就这么过早地被放在聚光灯下,放在人生舞台上。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从此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是否已经悄悄地开始接触这个社会。记得在《亲爱的,值得吗》一书中,讲述了一个叫啾啾的孩子,在姐姐的帮助下,成为一个有名的童星。那么小的孩子,已经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性格骄纵不堪,结局令人唏嘘,被一个她经常欺负的助理骗到树林里掉进一个洞,摔死了,死得很惨,都不忍看。她姐姐抱着她哭得很惨很惨,这又是谁的错呢?
  在急功近利的社会里,被拔苗助长的孩子们还能是我们想象中的孩子们吗?孩子很累,要是碰上望子成龙的家长更累。小小的身体背着大大的书包,跟着家长,从这个班到那个班。难道,我们还能怨那些遍地开花的补习班吗?只是,他们的眼眸不再澄澈,他们的笑容不再甜美,他们的脚步不再矫健。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让儿童生活在一片自由轻松的蓝天之下吧,不要磨掉他们的朝气,不要让他们越来越僵化,不要让他们长大后变得和大多数的我们一样。
  救救孩子!
  [点评]这篇文章以童话故事开篇,用安徒生《皇帝的新装》引出童真的可贵,然后笔锋一转,观照当今社会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现象:家长逼着孩子上辅导班、兴趣班,孩子们的心里被世俗的观念所侵占,孩子的言行过早地成熟。作者摆事实,讲道理,剖析其原因,阐述其后果,唤起人们的觉悟意识。结尾处以梁启超的名言作结,表达让孩子留住童真、快乐健康成长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救救孩子”不但点题,而且振聋发聩,余音无穷,大有鲁迅笔法,警示有力。全文洋溢着浓郁的思辨色彩,观点新颖深刻,分析鞭辟入里,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文章表达灵活多变,夹叙夹议,情感饱满而激越。叙述时,自然流畅;议论时,淋漓酣畅;叙议相得益彰,说理力透纸背。语言上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其他文献
1 Introduc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s) have been intensively investigated as potential alternatives to conventional inorganic ph
期刊
不知哪天起,听到了热闹的叽叽喳喳的鸟鸣。鸟鸣透过窗户,清亮地,在耳边一刻不停。写字时,它在笔底溜达跳跃;看书时,它又顽皮地流连于书页,像初生的幼芽,带着清新的绿意与生命力,互相应
研究了基于可能性熵理论的聚类问题.首先定义并讨论了可能性熵,继而将可能性熵引入聚类分析,提出了可能性熵聚类算法.它考虑到熵聚类的全局和局部效应,具有清晰的物理意义和
那些说过要记住一辈子的.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模糊了记忆;那些费尽心力想要忘记的却深深地印在心里。根深蒂固。
模拟和验证了一种低成本的,以标准CMOS工艺为基础,无需对原工艺流程进行改动的高压工艺技术.讨论了低压器件中的各种击穿机理,相应提出了高压器件中所做出的改进,列举了该工
采用数据挖掘中的查询和决策树技术对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微孔晶体合成反应数据库进行了数据挖掘研究. 针对微孔磷酸铝和硅铝酸盐两类合成反应体
打油诗是我国诗苑中的一朵奇葩,历久弥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在以诗赋取士的唐朝,张打油的诗独树一帜,引人注目。他曾写过一首“咏雪”诗:“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此诗“咏雪”,通篇无一个“雪”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见大殿墙壁上写了这样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
《补丁》是一篇视觉独特、构思巧妙的小小说。作品语言朴实无华。结构顺理成章,情节平淡无奇;取材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摄取事物的本质,文笔犀利而深刻,
1 Introductio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s) with a mesoporous network of interconnected TiO2 nanocrystals have attracted wide-spread scientific and techno
期刊
采用原位时间分辨红外光谱、原位显微Raman光谱、脉冲反应-质谱、TPR和以CO为探针分子的IR光谱等技术对SiO2、γ-Al2O3负载的Rh、Ru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POM) 制合成气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