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解决冀西北高原坡梁地利用低效问题,于2020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张北实验站通过南瓜-油葵不同间作群体结构试验,探讨了南瓜经济高效的种植方式.试验设南瓜单作(Sp)、南瓜行间作1行油葵(IC1)、南瓜行间作2行油葵(IC2)和油葵单作(So)4个处理.收获时利用分层挖掘法与ScanMaker-i800扫描仪相结合,并用根系分析系统研究了南瓜-油葵间作复合群体根系在耕作层的分布及地下部和地上部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根系及根冠比的分析,发现油葵在间作复合群体中处于间作上位优势,致使间作油葵根系的各性状均显著优于
【机 构】
:
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冀西北高原坡梁地利用低效问题,于2020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张北实验站通过南瓜-油葵不同间作群体结构试验,探讨了南瓜经济高效的种植方式.试验设南瓜单作(Sp)、南瓜行间作1行油葵(IC1)、南瓜行间作2行油葵(IC2)和油葵单作(So)4个处理.收获时利用分层挖掘法与ScanMaker-i800扫描仪相结合,并用根系分析系统研究了南瓜-油葵间作复合群体根系在耕作层的分布及地下部和地上部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根系及根冠比的分析,发现油葵在间作复合群体中处于间作上位优势,致使间作油葵根系的各性状均显著优于单作油葵,IC1和IC2油葵根系鲜重、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体积较So分别显著提高了 87.72%和45.49%、149.52%和83.39%、25.30%和26.62%、19.61%和 14.23%、53.24%和43.89%(P<0.05);而南瓜-油葵间作复合体系中,油葵竞争光水肥等资源使间作南瓜根系弱于单作南瓜,0~40 cm 土层中Sp根系鲜重、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体积总量分别较 IC1和 IC2显著提高了 80.25%和 140.37%、49.73%和92.96%、1.83%和 12.80%、3.90%和26.04%、22.15%和21.76%(P<0.05);间作南瓜的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单作南瓜,而间作油葵的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单作油葵;南瓜根系密度随土层加深呈幂函数递减,油葵根系密度随土层加深呈指数函数递减.在冀西北高原雨养背景下,南瓜单作是该地区南瓜的适宜栽培方式.
其他文献
子叶是栎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植期间的基本营养来源.本研究调查了六盘山区华北落叶松林中移栽的不同密度(0.25、0.75、1.50、2.25和4.00株·m-2)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在动物取食压力下的子叶丢失动态及其对幼苗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小种子幼苗子叶最终留存率和幼苗存活率均表现出低密度下较高、高密度下较低的变化趋势,即同种负密度依赖性,其中大种子幼苗的存活率在不同密度下均高于小种子幼苗.不论子叶丢失与否,大种子幼苗基径、主根长、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和总干重均显著大于小种子幼苗;子叶丢失小种
光伏电站主要改变土壤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进而改变电站内部植被的生长分布特征.以西宁地区的小型实验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分析光伏电站内7种植物在不同微型生境区域内的生长高度和分布密度的差异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联系.结果表明:光伏阵列间的植被高度显著高于阵列下方各区域内的植被高度(P<0.05);自光伏阵列前端至另一个光伏阵列前端内的植物高度呈周期变化,先降低后增高,最低点在阵列中前端至阵列中端之间;苔藓只分布在阵列中端,苜蓿只分布在阵列间隔处,香薷只分布在阵列下方5个区域;阵列中前端和阵列中后端的植
白刺花是我国特有的豆科灌木植物,耐旱性极强,对干旱地区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白刺花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变化,本文收集211个白刺花的地理分布数据与9个气候因子,采用物种分布模拟最大熵模型进行建模,预测了白刺花在末次间冰期、末次冰盛期(MIROC、CCSM)、当代及其未来(2050s、2080s)5个时期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刀切法、环境贡献率与置换重要性评估模型的可信度,分析影响白刺花的主导环境变量阈值与适生区变化.结果表明:5个时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积极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辅导员积极人格内涵进行探索理解,并试图阐述辅导员积极人格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
枝干光合是确实存在、但长期不被重视的植物碳获取的方式之一,可以帮助植物在极端环境下维持最基本的生理活动。本研究以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为对象,采用同化箱与CO2/H2O红外气体分析仪相结合的方法对植物枝干光合进行观测,同时采用LI-6400对叶片光合进行观测,结合枝干经济和光学功能性状,阐明植物枝干光合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
以8个不同基因型小麦为材料,研究了 3种播期处理对小麦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均显著缩短,且播种至拔节期的变化最为明显,其次为散粉至成熟期,但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受播期影响的阶段存在一定差异;在产量方面,早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的穗数会增加,其中冬性小麦品种可育小穗数最多,因此适当早播可以提高冬性品种小麦的产量;而晚播能增加弱春性品种小麦可育小穗数;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播期推迟变化相对较小,而湿面筋含量则随播期的推迟大致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冬春性相同的小麦品种的籽粒硬
砷污染是云南阳宗海近年来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仍缺乏关于其对浮游动物这一重要生物类群影响的研究.为了科学评价砷污染对阳宗海浮游动物的健康风险,于2015-2016年对该湖的轮虫和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每季度一次的采样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32种,且基本为广温性种类.浮游动物丰度变化范围为2~18 ind·L-1,平均丰度为8.5ind·L-1.三大类群的丰度以轮虫最高,而生物量则是桡足类占优势.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在季节上差异显著(P<0.05),而在空间上差异不显著(P>0.05).浮游甲壳动物(不含无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3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制试验设置连续多级土壤含水量,在土壤相对含水量(RWC)与毛竹实生苗光合生理指标间建立回归模型,运用其光合特性作为评判依据,对毛竹实生苗培育管理过程中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及生产力进行分级与评价.结果表明:当RWC在77.01%时毛竹实生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达到峰值(9.56 μmol·m-2·s-1);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在 1000 μmol·m-2.s-1 时,Pn补偿水分点(RWCPn=0)为 17.41%,净
盲蝽多植食性,为草原常发昆虫类群,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于2017-2018年每年6月末至9月初采用扫网法对内蒙古东部草原盲蝽多样性及分布进行调查,旨在为后续草原盲蝽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共采集盲蝽1825头(34属65种),其中科尔沁草原858头(20属34种),呼伦贝尔草原967头(27属52种).科尔沁草原以斯氏后丽盲蝽(Apolygus spinolae)、条赤须盲蝽(Trigonotylus caelestialium)和小欧盲蝽(Europiella artemisi-oe)为优势种;呼伦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氮沉降的生态效应越发受到关注,尤其是氮缺乏且对氮响应敏感的荒漠生态系统.藓类结皮是荒漠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的高级阶段,对荒漠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藓类植物养分状况对氮沉降的响应特征尚不明晰.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藓类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不同氮沉降水平(0~3g N·m-2·a-1),对比研究了齿肋赤藓地上和地下部分氮磷化学计量对氮沉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藓类植物地上部分氮(17.89 g·kg-1)、磷(1.81 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