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彩绘“绝技”试析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kfx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末清初一种特殊的青花“分水”
  
  景德镇古代青仡彩绘工艺大致可分两个阶段:元代至明代景泰、天顺年间,为钩线、拓抹(洗染)式。经过成化、弘治年间钩线、染料水彩绘工艺的过渡,嘉靖年问钩线、分水工艺已臻成熟。这种工艺是双线钩勒纹样轮廓,用分水笔将同浓度的料水平匀地填在同层次的纹样上,肜成青花独特的装饰语言,一延续至今。但在晚明清初之际,曾有一种新颖别致的“分水”工艺,用于表现特定的景物而盛极一时,雍正以后就湮没不传了。虽然清末民国时期也曾效仿,但意味相差甚远。
  我们知道民窑青花大多纹样简洁,运笔快速,笔法率意。晚明民窑青花分水在一块纹样(或景物)上,出现料色有浓淡变化和晕散的韵味。如明万历、天启青花八仙祝寿图罐(图1,香港艺术馆藏),老寿星旁边石壁色调有浓淡。崇祯青花婴戏图花觚(图2-1,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的展开图(图2-2)左下方一整块石由许多浓淡的笔触并列绘成。清顺治青花桃花源图瓶(图3,“癸巳”款)、肯花罗汉图钵(图4,“顺治丁酉”款,以上均为上海博物馆藏),在前朝分水工艺的基础上技艺更为娴熟,表现出山石阴阳向背的立体感。
  自明嘉靖以来到清初,青花“分水”工艺技法总体上没有改变。但为了表现山石凹凸的特点,将原本平匀的“分水”改革为有浓淡渐变色调的分水,到康熙时期,这种新手法运用在青花山水图上,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二、康熙青花彩绘“绝技”试析解析
  
  长期以来,古陶瓷界分析研究康熙青花,都忽视了康熙青花山水图(也包括人物、花鸟图上的山石)上特殊的分水工艺,以下就此问题试作简析。
  
  (一)笔触式“分水”的工艺技法。所谓笔触式“分水”是指每一笔都川“分水”的技法表现出一定的形态。在康熙青花山水图如青花虎溪相送图笔筒(图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右边的山石和远…卜可见“分水”绘成清晰的笔触。这种笔触的特征是一端尖细而色淡,一端粗圆而色浓,笔触的色调从淡到浓渐变过渡。传统的分水足将预先调配的青料水,平匀地“分”在坯体上,而这种“分水”是如何起笔收笔和运笔,既表现浓淡色调变化,义有一定形态的呢?第一,有些笔触圆而色调浓的一端有淀的青料水痕,说明笔梢停滞在坯体上时水分多,被吸收后留下痕迹,这是明显的分水收笔特征。第二,分水时,必须笔锋带动料水珠染在坯体上,笔中的料水须很饱满。如果将笔先蘸淡料水,再蘸浓料水,浓淡料水溶和,表现不出图5中的笔触特征。山此推断其工艺是:预先配制成所需浓度的青料水(以笔触末端的浓度为准),将分水笔醮入料水中,提起后再略蘸清水,迅速而轻灵地下笔,运笔稍稍下按,收笔带动锋芒转起,这样出现的笔触具有起笔尖细而色浅,逐渐加粗色调渐深,收笔处形态圆浑的特征。
  
  (二)笔触式“分水”的艺术手法。将若干形态入致相似的笔触组成一个块面,表现出一个完整景物。如图5近景的山石,一个个笔触紧贴而不重迭,保持相似的色调变化,起笔处表现山石的受光部位,收笔处表现山石的外形轮廊,两组笔触式“分水”绘成中间光亮,两边深暗,明暗过渡自然,有凹凸立体感的山石。如果起笔处料色稍深与收笔处的料色深浅渐变不明显,最后还可以在亮处稍稍轻染更清淡的料水。远山则用清淡的料色,局部深浅变化水大。这样远近景物之间形成烟云缭绕的空间境象。与图5技艺相同,康熙青花山水图瓶(图6,同上)上表现出同样的艺术效果。康熙青花人物、花鸟图上,作配景的山石也采用山水图上相同的技法。
  以上分析的康熙青花彩绘工艺笔触式“分水”技法和手法是这一时期鲜明的彩绘特征,此后再没有这样高超的技艺展现在青花瓷上,康熙青花特殊的“分水”工艺也就成为一种“绝技”。
  
  三、康熙青花山水图的艺术特色
  
  康熙青花描绘的题材丰富,有人物、花鸟、山水和各种形式的变形图案,而以“分水”绝技表现在山水图上的艺术特色最具典型性。主要有两方面:
  
  (一)青白均衡,深浅明暗整体匀称。
  1.色块深浅变化。每个有深浅色调的色块表现各种形态山石的立体感。各个色块横斜穿插,参差起伏。如图6每一岩石之顶均为亮部,与后面石根的暗部映衬。青白对比强烈,多处的对比又协调统一起来;右边的砥石斜伸,既有峻峭之势,又补远山下大片的空白。挪让开的空白让平顶两隐士闲观浮云,寓襟怀高与众山齐之意。青花山水图瓶(图7,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2.色块多分层次。康熙青花在沿用传统分水工艺(平匀“分水”)的基础上又增加料色层次,即所谓“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等五种。如青花赏月图瓶(图8,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石壁色调最深,石坡立面,人物衣袍次之,石坡平面与远山最浅,这是设计图稿时已确定各部位需用的深浅不同的青料水。康熙青花中,浓淡渐变和平匀的色块也灵活地运用。如青花清溪垂钓图凤尾尊(图9,景德镇陶瓷馆藏),腹部上峭壁的色调是深浅变化的,平坡远山的色调是平匀的,颈部的山石也是深浅变化的,楼顶(深)、楼墙(浅)、坡面(浅)都是平匀的分水。这些既有自然景观的特征,又有装饰画的艺术特色。另外,色块轮廓清晰,也增添了装饰味。
  3.细线组合块面。康熙青花采用青花料笔钩线,山水图中的景物均为铁线描,如图8和青花山水图瓶(图10,同上)中山石的轮廓、树干、枝、楼阁、水波等均是匀细线条钩绘的。然后在景物上分片分水染色形成有浓淡层次的块面。画树一般有三种:一是细线画叶再染色;二是画小圈叶再染色;三是画密集的小枝再染色。树枝、树叶都很紧凑地构成一定形态的块面。画水波均用细长的平行横线,若干条线为一组也构成一定形态。偶用小圈绘水波涟漪。
  
  (二)青花色彩明艳,分水生动有韵味。典型的康熙青花色彩翠蓝、明丽,一般没有滞笔而沉积的料色痕和混浊的笔痕,胎质细而白,透明釉的釉层薄,因此,青花料色显得格外湛明清澄。其次,高温烧成时,青料水在胎体中晕散,成瓷后在透明釉下,一组组“分水”的笔触有明快的韵律感,好似水墨在生宣纸上洇散的墨韵。
  综上所述,从晚明青花率意的分水出现浓淡料色变化的笔触,到清初成熟的笔触式分水,是艺术理念的改变触发工艺的创新,而一个时代的独特技艺,反映出一个时代典型的艺术特色,这在康熙青花山水图上是一个明证。那么,分析研究康熙青花彩绘工艺在鉴识上就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黄丽娟艺术档案  高级工艺美术师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1958年出生于福建省罗源县  1972年~1978年为罗源雕刻厂技术骨干  1978年~1981年就读于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雕塑专业  1981年~1993年任罗源县电影公司美工  1993年继续石雕专业,开始将工厂、学校和美工三处掌握的雕刻技法、艺术造型和色彩关系有机的结合起来,创作一系列现代感强、生活气息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物。其中有孩童
期刊
《锦绣中华》特制纪念瓷由一主瓶二辅瓶组成,主瓶《祖国花正红》高约40.8cm,以创造世界记录的“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为原型,细长秀美、大气华贵!辅瓶《华夏千秋富》、《神州万年春》高约38.0cm,以拍出1117万天价的“清乾隆青花穿花龙纹梅瓶”为原型,风雅动人蕴涵吉祥风水宝瓶的寓意。独家采用工艺极尽繁琐的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顶尖制瓷工艺,集青花斗彩、新彩、重工粉彩等众多制瓷绝技于一
期刊
吴亚亦艺术档案  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紫砂行业协会会员  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2年进紫砂工艺厂,学习紫砂成型的基本技法与知识,启蒙老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丽君师傅;  1976年师成带班培训陶工。  1984年进紫砂研究所,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为师,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技艺逐渐纯熟;  1989年进中央工艺美术陶瓷艺术系进修,在创作思路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十五年如
期刊
中国·郑州CBD东环中原文化步行街    CBD东环中原文化步行街是在郑东新区政府统一规划下,由宏信(郑州)置业有限公司建设开发的一条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由下属河南商都古玩艺术品有限公司经营管理。CBD东环中原文化步行街位于郑东新区CBD内环与外环中间,从商务东五街至九如东路紧邻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全长900余米,宽50米,成弧状,两侧是高档商务楼及高档住宅楼。总建筑面积达1
期刊
6月12日,“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陶艺展由宜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  本次艺术展开幕式由宜兴市副市长洪雅先生介绍来宾名单;中共宜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苏先生致辞;高振宇先生担任此次艺术展的主持人。出席本次展览的来宾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树声;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武警部队政委喻林祥上将
期刊
文化部中外首工美术馆
期刊
说起著名的钱币收藏家余榴梁,大家对他丰富的藏品和渊博的知识十分佩服。曾有人问余榴梁:“你收藏了多少种钱币?”余榴梁没有正面回答他,相反问他:“你知道汉代的五铢钱有多少个版别?”“几十种吧?!”来人不曾肯定地答复道。“400多种,我都收齐了”。“真的?”问者佩服中带着疑问。  五铢钱是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的,“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当时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
期刊
谈曙君  收藏家爱好的紫砂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陶艺名家。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62年出生千古阳县紫砂世家,自幼酷爱书画及陶艺,师承何道洪大弟子张志强,1983年进入紫砂二厂做技术评定工作,1985年自创宜兴君陶居工艺品制作中心(原紫砂工艺厂内),2000年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杨永善弟子刘天源为师,艺术造诣得到再度升华。2002年迁址上海曹安路3058号,注册“上海君陶居紫砂工艺品
期刊
吕章申,1955年出生,河北大名府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书法艺术家,历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党委书记,文化部计划财务司司长等职。  身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的吕章申也是极有造诣的书法艺术家,双肩责任重大,真可谓一肩担历史,一肩挑艺术。业余时间吕章申痴迷千书法艺术创作。近二十年来,他得到启功,朱乃正、张荣庆等众多著名书法家的提点。多年的研习使他的作品将精神、气血、风骨、格调、品味及其的态蕴涵在书法图像
期刊
钱樟法(章法),浙江长兴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待评中,中国陶瓷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办公会会。从艺多年来,为开辟紫砂壶艺新道路,以传统工艺为基础深入研究曼生壶造型,以现代理念为导向,结合多种艺术元豢,发挥壶艺设计空间,并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被国际陶瓷艺术博物馆主席Kown D00—Hyon誉为中国陶艺领军人物。被列入首届中国十位最具有收藏潜力陶艺家之。被浙江省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创作壶艺作品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