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两年来图书市场变化的特点,不能不引起出版业内人士的关注。图书品种越来越多,单品种市场销量越来越少;读者对图书关注越来越多,图书在架时间越来越短;图书品种越来越多,图书地位越来越边缘;阅读人群数量越来越多,买书的人却不见增加……面对这些现象,出版人不得不进行思考和研究。
学习、娱乐成读者最大需求
不同时代的阅读主体虽有不同,但基本特征明确:认识字、有精力、有需求、年龄跨度在13岁-45岁这一群体。由于观念、时代背景的不同,不同时期的阅读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面向世界打开国门,当时一大批介绍西方近几十年来人类新知识新观念的图书充斥市场,如《希望丛书》、《新浪潮丛书》等等,发行量都在几百万套。那时的畅销书就是以介绍新概念、新理念、新学科、新人物、人类科技新成就、社会发展新预测的图书为主。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渠道和市场研究不发达,此类信息无法传递和不被行业关注而没有为我们广泛记忆下来。
今天的阅读主体在年龄跨度上依然与各时代相同,不同的只是对看书的态度和需求发生了变化。以前看书是当成爱好和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现在读书,是不断学习和娱乐消遣的一种。也就是说,图书除了承载知识外,也被赋予了娱乐和消遣的功能,因此图书必须同时具有“时尚和实用”的特点,被接受的面才可能更大。与之而来的是读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这就要求出版者的水平既要高于一般读者,又要熟悉他们的阅读消费习惯;既是他们中的一员,了解他们的需求,又是他们的老师,能够随时提供他们需求的阅读内容。
今天的读者已经越过了阅读时代的初级阶段,即正在从“有什么读什么”向“要什么读什么”的阶段发展。余秋雨、于丹们把象牙塔里的精英文化,通俗化地提供给了大众,不仅提高了大众对精英文化的理解和普及,而且形成了巨大的产业市场,推动了出版产业化的明确思路,他们在这方面的作用值得我们出版人深思。
作为出版者,要抛开“我喜欢”,要研究“读者喜欢”的产品内容和形式,多出市场集中关注的书,多出细分市场集中关注的书,也就是多出畅销书。
出版人应多关注快速变化的市场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一种新的图书卖场已不知不觉在人们的消费习惯中建立起来——网上书店消费。这种信息量大、信息及时传达的新卖场,把具有时尚消费习惯的读者吸引到了网上书店。同时,由于网络传递内容的新形式既方便又快捷,网上下载阅读的形式又为许多阅读人群提供了足不出户就可阅读的方便。可见卖场形式的发展越来越方便读者,越来越要满足需求。
另外,现在的图书发行渠道越来越通畅,越来越系统,通过市场的淘汰和调节,出现了一批理念先进的代理商。纵观近年来新华书店的变化,出现了一批以四川文轩、浙江省店、江苏省店为代表的批发代理商。他们通过兼并连锁,统进分销,扩大覆盖范围,统一服务理念,垄断市场进货和标准,建立规模化的书店供应机构,快速完成产业化初级阶段的整合。当然,这个盘整时期的渠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既有积极为出版社和读者服务的代理商,也有依靠市场垄断优势要挟出版商、冷漠对待读者的批发商和书店。这更需要上游出版社积极研究市场,研究渠道,找出有针对性的做法,趋利避害,做好渠道的工作。
图书出版者要研究市场,每一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选题方向和传统出版领域,研究市场就是研究自己的选题市场,研究自己熟悉的传统选题领域的需求变化。领导者从战略角度,选题编辑从内容角度,发行人员从渠道和书店变化角度,开展调研,要用新思路新方法,开辟新的内容供应方式和市场。要学会感知社会变化,积极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制定新的内容筛选标准,面向新的读者口味,供应能够跟上时尚需求的大众图书。
学习、娱乐成读者最大需求
不同时代的阅读主体虽有不同,但基本特征明确:认识字、有精力、有需求、年龄跨度在13岁-45岁这一群体。由于观念、时代背景的不同,不同时期的阅读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面向世界打开国门,当时一大批介绍西方近几十年来人类新知识新观念的图书充斥市场,如《希望丛书》、《新浪潮丛书》等等,发行量都在几百万套。那时的畅销书就是以介绍新概念、新理念、新学科、新人物、人类科技新成就、社会发展新预测的图书为主。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渠道和市场研究不发达,此类信息无法传递和不被行业关注而没有为我们广泛记忆下来。
今天的阅读主体在年龄跨度上依然与各时代相同,不同的只是对看书的态度和需求发生了变化。以前看书是当成爱好和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现在读书,是不断学习和娱乐消遣的一种。也就是说,图书除了承载知识外,也被赋予了娱乐和消遣的功能,因此图书必须同时具有“时尚和实用”的特点,被接受的面才可能更大。与之而来的是读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这就要求出版者的水平既要高于一般读者,又要熟悉他们的阅读消费习惯;既是他们中的一员,了解他们的需求,又是他们的老师,能够随时提供他们需求的阅读内容。
今天的读者已经越过了阅读时代的初级阶段,即正在从“有什么读什么”向“要什么读什么”的阶段发展。余秋雨、于丹们把象牙塔里的精英文化,通俗化地提供给了大众,不仅提高了大众对精英文化的理解和普及,而且形成了巨大的产业市场,推动了出版产业化的明确思路,他们在这方面的作用值得我们出版人深思。
作为出版者,要抛开“我喜欢”,要研究“读者喜欢”的产品内容和形式,多出市场集中关注的书,多出细分市场集中关注的书,也就是多出畅销书。
出版人应多关注快速变化的市场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一种新的图书卖场已不知不觉在人们的消费习惯中建立起来——网上书店消费。这种信息量大、信息及时传达的新卖场,把具有时尚消费习惯的读者吸引到了网上书店。同时,由于网络传递内容的新形式既方便又快捷,网上下载阅读的形式又为许多阅读人群提供了足不出户就可阅读的方便。可见卖场形式的发展越来越方便读者,越来越要满足需求。
另外,现在的图书发行渠道越来越通畅,越来越系统,通过市场的淘汰和调节,出现了一批理念先进的代理商。纵观近年来新华书店的变化,出现了一批以四川文轩、浙江省店、江苏省店为代表的批发代理商。他们通过兼并连锁,统进分销,扩大覆盖范围,统一服务理念,垄断市场进货和标准,建立规模化的书店供应机构,快速完成产业化初级阶段的整合。当然,这个盘整时期的渠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既有积极为出版社和读者服务的代理商,也有依靠市场垄断优势要挟出版商、冷漠对待读者的批发商和书店。这更需要上游出版社积极研究市场,研究渠道,找出有针对性的做法,趋利避害,做好渠道的工作。
图书出版者要研究市场,每一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选题方向和传统出版领域,研究市场就是研究自己的选题市场,研究自己熟悉的传统选题领域的需求变化。领导者从战略角度,选题编辑从内容角度,发行人员从渠道和书店变化角度,开展调研,要用新思路新方法,开辟新的内容供应方式和市场。要学会感知社会变化,积极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制定新的内容筛选标准,面向新的读者口味,供应能够跟上时尚需求的大众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