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gu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而现实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我深深感到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大有可为的。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二、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利用疑点,创设问题情境。课文的题目、含义深刻的句子、与众不同的用词及标点、文中人物的特殊行为、奇特的自然现象、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等,都可以成为设境的凭据。如《劳动最有滋味》“劳动是辛苦的,为什么说它最有滋味?”《海上日出》“‘连我也成了光亮的了’是怎么回事?”
  2、设疑创境,把握问题时机。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学《田忌赛马》,课前审题引导质疑:田忌是什么人?他与谁赛马?赛马的经过怎样?谁胜谁负?通读全文后布疑:齐威王的三个等次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可却输了,真是不可思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激发问题矛盾,引导读文探究。课中设疑,引导深入品析:齐威王“夸耀”自己的马,可以说成“夸奖”吗?为什么?课后,改变课文本身的条件,设疑:假如再赛一次,齐威王会赢吗?由浅入深的引导,由易到难的设障,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问题的氛围中,逐渐悟出问的规律,找到问的途径。
  三、教给学生方法,培养提问意识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取甠”,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给方法。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智者问得智,愚者问得笨”。可见,要让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就要交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1、从单元说明,课文的教学目标、预习提示(自读提示)中去发现问题。在教材的这些说明与提示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中提炼问题。
  2、敢于向教材质疑。例如:我在讲授《三峡》一课时,有学生发现在书下注释中把“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注释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于是学生提出“雪白的急流,怎能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碧绿的潭水,又怎能回旋着清波呢?”。很显然,此句应该注释为“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根据文章的文体去提问。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依据文体特点可以提出问题。例如:说明文,可以从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方面发问;议论文,可以从论点、论证方法、议论的结构等方面发问;小说,可以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的主题、情节的设置与发展上去发现问题。
  4、从新旧知识的比较上去发现问题。在同一教学单元中的文章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这些恰恰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点。
  四、营造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合作的活动过程。营造课堂合作氛围,既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应尽量尊重学生意见,了解他们知识结构的现状和学习心理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心理互换;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一块相当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把问题提给学生。如,我在教《信陵君窃符救赵》时,让学生讨论“信陵君的所作所为是否值得褒扬?”;在教《孔乙己》时,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孔乙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在教《祝福》时,让学生讨论“‘我’代表谁?‘狼’代表什么?”学生反应热烈,以上讨论都成了这些课的亮点所在。可见,学生处在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会得到诱发和补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争辩,使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中解决,使本来能解决的问题找到更便捷的方法和圆满的答案,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其实,这样的思维交锋比结论本身更重要,讨论和争辩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大大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我们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就能欣喜地听到学生创新之花慢慢绽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陈孝大.教学创新的探索[J]. 中小学管理. 2000(01)
  [2] 刘元政.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几个环节[J]. 文学教育(上). 2010(07)
  [3] 顾芳玲.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J]. 上海教育科研. 2006(05)
  [4] 杨小洋,申继亮.论教师教学创新的内涵[J]. 中国教育学刊. 2006(08)
其他文献
广播电视在我国已经走向了普及,但是其信号的发射与维护工作还有待加强,为了使用户可以得到更加可靠的广播电视信号,本文通过对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分析,从信号调制解码、数据
期刊
作者针对高中主体性德育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高中主体性德育特性,并对高中主体性德育的实践路径进行了介绍.
水通道蛋白对于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哮喘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不论在哮喘的急性气道炎症期,还是慢性气道重塑期,都有黏膜和血管壁的充血水肿、黏膜下黏液腺增生、渗出物增多等气
作者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诚信教育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当前对青少年加强诚信教育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途径,最后对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应注
期刊
期刊
期刊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应该墨守成规,大胆地开创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我们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