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怪书,但很不错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p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起《一怒之下:与D·H·劳伦斯搏斗》,我先在脑海中与自己“搏斗”了一下下: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虹》、《儿子与情人》什么的大学时都看过,可毕业前连小说带读后感一并还给图书馆了,只隐约记得有“矿工”、“农场”、“干草堆”……这几片词的残叶飘荡着,愈发显得记忆很空旷,要不要重新温习一遍呢?
  答案是否定的。不仅我如此,连作者杰夫·戴尔都声称:他不想重看任何一本劳伦斯的小说。尽管多年前他就决心将来要写一本书,向这位让他想成为作家的作家“致敬”,可实际上,促使他写并写下去的,是他与极度的写作焦虑之间的“搏斗”:该开始劳伦斯研究还是创作一部小说?在哪儿写劳伦斯最合适?写他的小说、诗歌还是游记、照片、画作?……
  当杰夫叙述自己的写作焦虑时,仿佛有一台摄像机正在跟拍,实时记录他矛盾重重的生活:终于成为巴黎公寓正式承租人之后,他决定离开这里——劳伦斯讨厌巴黎——去投奔生活在罗马的女友,而罗马太热无法写作,他们去到希腊一个凉爽的海岛度假,结果他发现自己不爱这里——劳伦斯说过“我对岛屿不感兴趣”——于是又回到罗马。
  在终于开始劳伦斯研究后,杰夫发现没有劳伦斯摄于曾生活过的老喷泉别墅的照片,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朝圣的经过,又是一部糟糕的公路片——回程时杰夫提到了电影《大逃亡》——历经周折终于达到那里了,站在劳伦斯曾站过的地方,看他看过的东西,杰夫发现他没被唤起任何情绪,什么都没有改变,一切都还是原样……
  摄像机还在转,焦虑还在继续下去,但我却不想再为杰夫旁白了,总之,经过与无形存在的劳伦斯做过种种“搏斗”之后,这本“断断续续有关劳伦斯的书”终于写成了,可以想象,它不属于学术著作、传记、回忆录、游记……“任何文体”,但是杰夫很高兴它成了“最终成为的样子”,因为,学术性的劳伦斯研究到最后都会变成一份“病历本”,“上面不是记载我如何康复而是病情如何成为一种持续下去的手段”,杰夫认为:理想的状态是一个人即使精神崩溃了也没注意到。
  可是到哪儿去追踪一位作家的精神状态呢?
  《一怒之下》的扉页上,印有一条题记,摘自劳伦斯的一封信:“一怒之下,我開始写关于托马斯·哈代的书。这本书将无所不谈,但恐怕唯独不提哈代——一本怪书,但很不错”,它不仅交待出书名的由来以及书的结构,还暗示着:本书对劳伦斯的研究,将来自他的书信。
  “你注意到一位作家的信件往往要好过他其余的作品吗”,《追忆似水年华》中阿尔巴荣伯爵夫人的一句话,道出了杰夫的心声。很久前,他偶然看到劳伦斯一张照片的标题是“一阵好风吹来时代新方向”,想要找到这句话的源头,想要“在原文中看到它,不带引号的”,想要和劳伦斯之间没有任何隔阂,便成了他研究劳伦斯、并读完四千多页的劳伦斯书信集的动力之一。
  读作家的信有很多奇妙的好处,其中之一就是常能遇到未来作品的暗示。杰夫看到:在1916年的一封信中,劳伦斯回忆自己曾看到一条蟒蛇蜷在春日的阳光下睡觉,他将它描述为“像奇幻世界里的公主”,几年后,他创作出那首著名的诗歌《蛇》——想要目睹一首诗歌的孕育与诞生吗?读作家的信吧。
  书信是作家的生活,展现着作家“最现代、当下的一面”,杰夫声称:自己最喜欢看一个伟大作家的信件里,那些“会被任何精选集删掉的部分,即那些与他的天才无关,而是尽显他普通的内容,被他所讨厌的普通。”
  于是从劳伦斯那些貌似沉闷的信件中,杰夫发现了普通的劳伦斯:支付生活费,解决债务,做出美味的果酱……还有,发脾气。劳伦斯仿佛有消耗不完的怒气,每天都在生气,他在1921年写给布鲁斯特伯爵的一封信中抱怨:“让世界见鬼去吧。我痛恨‘理解’人,我还更痛恨被人理解。理解比任何东西都更该死。我拒绝理解你……”他越说越气,当愤怒达到极点时,甚至向他那位饱受折磨的朋友“吐墨水”:“啐!——呸,呸,呸!”……
  因为这些有趣的发现,这些信件读着读着便变成一部宏大的传奇故事之恼怒篇,“一部伟大的牢骚诗集”,杰夫以愉悦的心情着迷地看着,迫切地想知道劳伦斯接下去会闹什么笑话,但他也不舍得读完它们,“我快要看完所有的信就像劳伦斯快要走完他的人生一样”,这种心情让我想起自己读已故法国作家吉贝尔日记集时的感受:最后一页仿佛是他的死亡通知单,我克制着自己的阅读速度,似乎这样,便可以让他更长久地活着……
  阅读《一怒之下》,真的不需要特别了解劳伦斯,只需跟上杰夫·戴尔的步伐:它们看似闲散、踉跄,却走出了自己独有的路线。一本怪书,但很不错。
  (编辑·李军)
其他文献
一个年轻的女子手里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站在草坪边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我好奇心起,停下脚步看了一眼。原来是一只折翼的蝴蝶落在草地上,想飞却怎么都飞不起来,折腾得很痛苦。  小男孩皱着眉头问妈妈:“它为什么不能飞了?”  妈妈说:“它的翅膀断了,所以不能飞了。”  小男孩说:“我帮它飞吧?不然待会儿大黄猫来了,准把它给吃了。”  大黄猫是小区里的一只流浪的野猫,孩子们都很怕它。我有些想笑,小孩子
机场大巴,虽然刚刚4点,十一月的北京已是黄昏。小荳坐在靠窗的位置,墨镜使窗外的黄昏愈加浓重。车厢的静默中拥挤着思绪,离别使车内每个人的心中似乎隐匿着伤感。一小朵白色突然落在车窗上,小荳把目光聚过去,一朵,两朵……像一朵朵豌豆花从天而降,原来下雪了,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车厢里有人在说,可并没有引起多大骚动。  大鹿在做什么,他知道下雪了吗?他是跟他的萝卜在一起,还是在想她?他会想她吗,也许会,也许正
青春是跳动的音符,无数追梦青年用行动谱写出奋进的旋律。五月“青春季”里,全省各级共青团广泛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奏响了一曲曲激荡龙江大地的青春乐章。绽放辉映新时代的青春光芒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广大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各级团组织纷纷开展学习活动。团省委第一时间对全省各级团组织进行安排部署,组
周霁遇到林龄,已是错的时候。  那个季节,樱花开得正盛。  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去玉渊潭看樱花吧。  他心里有几分不情愿的,却还是去了。  在公园门口,朋友和一位陌生女子在等他。朋友远远地就挥手招呼,大才子,难得能约你出来。待他走到近前,朋友给他介绍说,我们的同乡林龄姑娘,也是学妹,从日本留学刚回来。  朋友是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也知道他的失意。这几个月来,他一直恹恹的。和女友的事情,这么多年了,只
青春与时代相辉映,青年与祖国共奋进。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树立和宣传青春榜样,引领青年茁壮成长,4月26日上午,黑龙江大学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第二十三届校园最佳大学生颁奖典礼在黑龙江大学体育馆举行。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专兼职团干部代表、师生代表、家长代表共3000余人出席并观看了本次颁奖典礼。   本次颁奖典礼以“我们都是追梦人”为主题,分为“爱国、立志、求真、力行”
“1到5号,各就各位!”随着军训教官一声令下,作为1号的我,与其他四位同学一道,手握半自动步枪迅速而有序地进入射击位置。然后,各自接过班级体育委员依次分发给每个人的5发子弹,卧倒、装弹,子弹上膛、瞄准,静静地等待着射击命令。动作熟练,一气呵成。  望着对面100米处的标靶,我的脑海中却浮现出教官英俊而严厉的面孔。从军训的第一天起,小李教官就要求我们,牙杯、脸盆和书籍等要统一有序摆放,被子要叠成方方
那一年  我叫苏琪,与美婷相遇,刚好18岁。她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女孩,在我们班这群叛逆不羁的城市少男少女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不是那种会打扮的女孩,甚至有些土气,幼时的贫困养就了她拘谨的性格,在年轻喧哗的声浪里,她永远是最沉默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我从未想过大学四年里会和她有任何交集。可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女孩总是不知不觉会吸引了我的视线。  美婷和我身邊的女孩有很大不同,那些女孩要么就是公主病;要么就
1  一望无际的大森林着了火。  狼呀虎呀豹呀都拼命跑,但都没有跑掉。  兔妈妈刚生了宝宝,宝宝们还不会跑,它不能跑。  大火越烧越近,兔妈妈只想着要把宝宝们保护好。  突然,一场大雨袭来,森林得救了,兔子一家得救了。  2  一块石头从山顶滚落到了水坑里。  石头哭了,说我曾经高高在上,无限风光,如今却落入水底,谁也看不到,真是太悲催了。  过段时间后,水坑里没了水,石头露了出来,周围有葱郁的花
职校汽修专业学生酷爱歌唱艺术  张羽1983年12月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一个普通职工家庭,14岁时父母因各种原因难以继续一起生活而离异,从此他跟着妈妈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张羽的妈妈当时每月工资只有400多块钱,一个离婚的女人领着孩子独自生活,日子可想而知,张羽从小聪慧睿智,学习一直不错,尤其对唱歌很感兴趣,只要电视里有播放演唱会的节目,他就会聚精会神的观看,他还喜欢搜集各类歌星的演唱录音资料,
不同的文明,有着相同的信仰,是神的恩泽庇佑着我们,还是我们在不断地定义着神?  古希腊人的神,有着人的风姿,人的悲喜,人的性情……这样喜怒无常、任性妄为,却又有血有肉的神,成为了文艺复兴以来名家名作中的座上客。而关于这样的神的定义,我们似乎可以从柏拉图的洞穴理论中窥见一斑。神是洞穴外的本质,而我们芸芸众神,是神变幻无常的投影。  我们是人,那么在古希腊人的定义中,神便是——更接近人这个概念的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