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媒介环境下中国书法的文化构建与传播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baobei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的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给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新的挑战.书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纽带,也是影响深远的优秀传统艺术.中国书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场景,在媒介环境影响社会和人的心理背景下,文化构建与传播层面亟需重新审视,面向未来打造中国书法发展的新境界.
其他文献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一至二十四日,备受关注的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评审工作在沈阳举行.本次展览共收到一万两千一百一十七件投稿作品,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终评、审读等环节,共有三百件作品入展.严谨规范的评审程序,公平、公正、阳光、干净的评审原则,体现出评审活动的创作导向性、行业专业性和艺术权威性.
期刊
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英国促进中小学女生体育参与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我国中小学女生体育参与水平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英国政府在体育政策、战略和财政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解决中小学女生体育的不平等问题;(2)社会大众传媒的宣传、女性体育经济地位的提升、社会体育组织的支持,为英国中小学女生的体育社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英国致力于解决中小学女生校园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女生校园体育参与水平.对我国的启示:(1)政府层面支持:尽快出台更多的女生体育政策和战略,保障女生体育
二〇二〇年,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在修高速公路时发现隋刻《北周刘君碑》并方形碑座,以及神道石刻石羊一对、石虎一对.因为《刘君碑》已经断为两截,碑主姓名不详.六月五日,在熊双平先生带领下,我有幸在榆中县博物馆看到这些碑石和石刻,并提示博物馆同行,根据碑刻与石羊石虎发现位置排列,其附近必有墓葬.次年十月,榆中博物馆传来消息,果然发现墓葬,并出土刘君并夫人墓志两盒,始知碑主名刘义.现根据碑志[1]容就其历史信息及其发现意义略陈管见.
期刊
书法有其自身发展和成熟的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就是科学的方法论,而轻视规律、违背规律就会背道而驰.rn以年龄上限五十周岁设定的『青年展』,其中绝大部分作者正处于一个广取博收、拼命吸纳的过程.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这一代作者在获取学习资源这一重要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且旷古未有,因此属于技术层面的『玄学壁垒』似乎瞬间坍塌.这种时代优势加上青年作者正处于人生中体力最好、血气最足的阶段,容易给人带来一个致命的错觉:书法不过尔尔.
期刊
二〇二〇年七月,中国书协发布《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征稿启事》,截至二〇二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共收到来自全国三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一万两千一百一十七件有效作品,其中书法作品一万〇六百二十八件,篆刻作品一千〇三十五件,册页作品三百三十二件,手卷作品一百二十二件.广东投稿作品九百五十九件,占投稿总人数和投稿总作品的百分之七点九,位居首位.
期刊
书法与禅学渊源深厚,自黄庭坚起又入文人诗词意境,使禅境更加迷离扑朔.他凭借诗书文章的极高天赋,由俗尚韵,渐入佳境.其书法也由行入草,臻于化境,以妍取老,散僧入圣,成为后人醉心于此的禅书化境.
黄庭坚书《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为黄庭坚中晚年书迹,流传有序,卷前、后多有题跋与鉴藏印识,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本文对该稿卷进行梳理,此卷书法为黄庭坚稿书,风格成熟,兼具珍稀史料与艺术价值,为后世研究学习黄庭坚的珍贵文献.
李善注书以淹博著称,征引文献资料繁复.据骆鸿凯《文选学》统计,《文选》李善注引集部文献共798种.李注大量引用集部书目,却没有引用同列于总集下的《文心雕龙》一书.梳理李注引总集类书目与李善在内的唐代士人对《文心雕龙》的认识与接受情况可知:首先,李注大量征引文献进行追根溯源式的阐释,强调阐释的客观性,更多以精英阶层为隐含读者;其次,李注所引的总集类书目年代较早且与《文心雕龙》体例不同;最后,李注倾向在典籍世界寻找作品的语言根基,而《文心雕龙》则探讨文学创作、鉴赏的观念,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的评价,精妙
在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完成了Cr-Mo系与高Al系两种成分DP590合金化镀锌板生产试制,并对其组织、镀层质量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高A l系D P590相较C r-Mo系DP590,基体微观组织更加均匀,具有更高的延伸率和n值,综合性能更优良.但由于高Al系D P590中A l元素添加过多,会在基板表面形成氧化物富集,影响锌液浸润性从而造成漏镀,需要增加预氧化功能或提高退火炉露点减少漏镀.
黄庭坚晚年所书的《李白忆旧游诗卷》是其草书的扛鼎之作,书卷中所表现出的『荡』意、镶嵌、墨色变化和线条的曲直粗细搭配都富于特点,而对这些特点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感受和领悟黄庭坚草书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