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与德育渗透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乍看起来,化学教学与德育工作似乎毫无关系,是两码事。其实仔细观察与思考,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方面的联系。只要善于捕捉机会,见缝插针,就能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使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也有相应的提高。 那么,如何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1. 以著名化学家的良好道德进行德育教育
  许多著名化学家不仅在化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也常常让人肃然起敬,堪为表率。如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放弃了留在美国工作的优越条件,于1921年毅然决然回国就任天津塘沽永利碱业公司总工程师。他全身心地扑在制碱工艺设备的改进上,最后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1924年8月,塘沽碱厂正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物博览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范旭东先生赞同下,侯德榜先生毅然将他摸索出的制碱方法写成专著,公诸于世。该书1933年由美国化学会出版,轰动了科学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40年他又完成了新的工艺路线,1943年,这种新的制碱法被世界化学联合会正式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在讲授碱金属这一章内容时,适当穿插侯德榜先生的这些惊人业绩,会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感染作用,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科学技术的永恒探索和求知欲望。
  2. 教材内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人口、能源、环境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其中尤以环境问题最为迫切。自人类谋求工业化以来,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是巨大的物质财富,而给大自然的回报却是成千上万的废渣、废液、废气。天空不再蔚蓝,河水不再清澈,大地也变得面目全非了。造成这样的环境,化学污染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保护环境是我们 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我国现代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中学化学教师的义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主 要是使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地球的生存条件、关心生态平衡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意识,培养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学习空气时,讲授硫酸厂尾气排出的二氧化硫,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尾气排出的一氧化碳,硝酸及氮肥厂排放的氮的氧化物都会污染大气;特别是因二氧化硫排放量过多出现的“酸雨”,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水污染、土壤污染、食物污染,严重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威胁人民健康。学习一氧化碳时,介绍煤气中毒的原理,危害及处理方法;学习二氧化碳时,向学生讲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其对人类未来的潜在威胁。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治理“三废”,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教学中,教师应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生活和实验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教师给学生做出表率是很重要的。教师做演示实验时,废气、废渣、废液应尽量回收处理,避免化学实验给环境造成污染。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提出明确要求,对“三废”的任意排放现象应及时加以制止,并指导其回收处理的方法。
  3. 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把环境保护教育穿插在化学教学之中,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具有重大意义。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挖掘化学教学内容,从学生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比如在讲到二氧化硫时,就可以告诉学生二氧化硫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份,它能导致水质酸化,毁坏树木、庄稼。
  (2)规范试验操作。例如,进行化学实验时,将药品规定了用量和浓度,有些药品取最小或采用微型实验,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会节省药品,减少污染,也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改进实验操作。将一些有毒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实验进行改进,使操作更合理有效,又能控制或避免排污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如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是一个演示实验,按照教材上的做法,教室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效果不明显,若改为学生实验产生二氧化硫太多,污染又太严重。为此,我们将实验中的铜屑改为弯成螺旋状的细铜丝,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即反应,脱离即停止反应,可以让学生轮流观察或操作,使二氧化硫的产生降到最低限度。
  4. 塑造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教育
  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心理学术语,从字面理解就是人潜意识中的自己的形象,是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在群体中应居的位置或所属的等次。
  具有成功的自我意象的人,在任务面前往往有模糊的成功憧憬,在学习或工作中会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肯定成绩,恰当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近台阶任务,即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自我意象的有效办法。例如,某学生按教师的布置做了四个题:第一题对了;第二个题思路还正确,但只做对了前面一部分;第三个题做错了;第四个题不会做。从这次作业看,该生这次成绩属下等。教师个别辅导时,回避下等的结论,而以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第一题你做对了。第二题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第三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下去你独立做做。第四题,老师给你讲一讲……。”最后,教师的结论是“你很有潜力”,并结合这次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布置了几个题。这几个问题有伸手可摘的果子,有踮起脚能够摘的果子,有跳起来可及的果子。由于辅导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学生是在成功的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辅导的,学生离开教师后,一般都会按教师的布置做。
  教师应重视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收稿日期:2013-04-14
其他文献
1. 非言语信息  非言语信息主要是指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包含的信息,以及各种事物的形态、颜色、空间位置及其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所形成的氛围等所发出的信息。众所周知,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中讲效果不同;当时间、地点、空间环境相同时,不同的人讲相同的话效果也会大相径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时间、空间、环境以及人体所发出的非言语信息却不同而形成的。  莫里斯通过对人身体的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摒弃那种简单而机械的“识词——翻译——讲解——背诵”的模式,有意识地进行创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是培养锻炼学生成才的关键时期,而初中作文则是保证学生成才的基础课程。搞好初中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思维、创新、交际等各项能力,对于夯实学生基础,宏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功底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成才基础  笔者从事语文教研工作多年,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积累和总结经验教训。现就如何搞好初中作文教学,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质量略陈管见,与同仁作一研讨、交流。 
期刊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就历史学科而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要注重学科价值和学科特点、准确理解教学目标、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外,还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1.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主
期刊
【摘 要】历史课程比较枯燥,要想学好,就要探索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我在几年的教学经验中,逐步摸索出了一些教学体会。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历史教学;体会  初中历史教材中所涉及知识繁而杂、时间跨度大、范围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中使学生轻松、愉快、高效的学好历史这门课程,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努力探讨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语;教学;兴趣;培养  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之主动探究,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就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了功夫,具体
期刊
语言是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巧妙应用简洁、明快、严谨、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就会营造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就会感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还会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所以说,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赞赏性  美国的教育学家曾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
期刊
【摘 要】物理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为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增添了新的内涵。  【关键词】物理;探究;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增强适应现代生活能力为目标,倡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发挥学科优势
期刊
“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一种教学策略。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谓“学案”,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主动学习,完善知识建构,为此而编制的可用于交流和评价的学习方案。说得通俗一点,
期刊
【摘 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教师如能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英语。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培养  古今中外,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同样,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强大动力。  兴趣对学习英语具有重要作用,是“需要”的表现形式,是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