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表示的移动机器人SLAM算法研究

来源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在未知环境下自主导航定位和地图生成的算法.所考虑的场景是一个移动机器人使用由2D激光测距仪提供的距离扫描更新环境地图,从距离扫描中提取参数的线性特征,根据原始数据的统计特性计算相应的协方差矩阵.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实现机器人姿态和线性特征估计的同步更新,并估计机器人在地图中的位置和方向.实验结果显示,在真实室内环境中,所提出的SLAM技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其他文献
现有激光微型测距参数分析软件的测试工具测试结果误差较大,结果精度不高,为此设计激光卫星测距参数分析的改进软件测试平台。根据测试平台中用户接口的多样化特点,引用了实时协处理技术,构建一种MIMD结构的多计算机系统,以此来解决全局同步、测试节点间的通信等问题。在设计测试平台的整体框架以及分析各个模块详细功能的基础上,运用激光卫星测距器获取通信网络中的用户侧和网络侧数据,并根据场景调整相关用例对被测试的
期刊
向天空中抛掷物体,它总是会落回到大地,使物体落回到大地的这种力就是重力。从亚理士多德到伽利略,人类孜孜不倦的研究着这一现象,直到300年前,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了重力。重力无处不在,分布在我们生活的整个空间中,却又无法直接看到或触碰。同时,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外观不规则的形体,密度分布存在变化,任意两点的重力大小可能不同,但是这一变化很微小,人类无法感觉到。为了感知重力,分辨不同位置重力的差异,
期刊
在福建省白砂国有林场选取幼龄林(5年)、中幼龄林(8年)、近熟林(21年)、成熟林(27年)和过熟林(40年)5个生长阶段的杉木人工林,测定不同土层(0~10、10~20、20~40 cm)土壤总碳(T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全钙(Ca)、全镁(Mg)含量以及C∶N∶P化学计量比,探究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C∶N∶P)化学计量特征与养分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发
期刊
海潮负荷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测量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误差源。天顶对流层延迟是GNSS遥感天顶水汽重要参数。为进一步探讨海潮负荷对天顶对流层延迟的影响,选取分布在中国沿海和内陆的多个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Service, IGS
期刊
人口流动,特别是来自疫源区的人口输入,COVID-19疫情传播的关键风险来源。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利用人口迁移大数据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考虑人口来源地风险差异与流入地社会经济属性差异,并依据输入性病例发病的间隔时间分布引入时滞过程,构建了包含时滞效应的疫情风险时空分析模型,理论上可以根据现状人口流动研判未来一定时期的疫情风险的变化趋势及空间格局,为提前谋划和精准防控提供决策参考。分析结果表明:①
期刊
2020年8月,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南威教授编著的《中国南海诸岛史地研究论集》一书,由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收入刘南威先生1975—2019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14篇,将分散于各学术论文中的观点集中起来。全书分为4大部分,是刘南威先生有关南海诸岛史地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期刊
针对电离层延迟对导航定位带来的影响,利用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中心提供一个太阳周期11 a的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 VTEC)数据对山东及周边区域电离层进行时序分析、经纬度时空特性分析,结
期刊
地质灾害频发一直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十分重要。针对传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中存在的非全自动监测和海量监测数据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质灾害实时监测方案,给出了专用的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所设计的系统通过卫星差分定位技术实现地质灾害数据的全自动实时采集,采用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代替传统阻塞式IO通信方式和集中式系统架构,根据地质灾害监
期刊
坐标转换是空间地理数据应用的常用功能,由于部门及应用场景不同,不同坐标系成果的相互转换工作将长期存在。目前的坐标转换不仅需要脱离ArcGIS和AutoCAD等软件,还要实现主流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坐标转换。为此提出了基于GDAL(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和Teigha库底层开发的通用坐标转换方法,给出了系统架构,实现了参数管理、参数计算、坐标转换、数
期刊
有机质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有机组分,维系着土壤肥力、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诸多要素。在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下,加之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土壤有机质循环研究(尤其是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分解)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面临诸多难题与挑战,特别是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本文重点综述了森林土壤微生物残体、凋落物对土壤有机质循环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激发效应和温度敏感性,以及深层土壤有机质和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