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呼声。新时代的教育必须迅速从传统的圈子里走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那么,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又应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诱导探索兴趣,催发创新胚芽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好奇心其实是一种求知欲,探索欲,是创新的胚芽。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传统的方法是将圆周率直接告诉学生,然后利用圆周率由直径求出圆的周长,或由圆的周长求出直径。我在上此课时,没有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动手测算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催发学生创新的胚芽。我的设计如下:用直尺直接测量一个圆的周长,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好的办法来?(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生2: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然后,我甩动绳系小球,形成一个圆,问:小球运动形成一个圆。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学生面面相觑,面露难色)于是,我抓住时机:“看来,用滚动、绳绕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学生一下活跃起来,并经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很快就得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通过教师设问创境,诱发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再创造”过程,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二、帮助学生树立创造信心和勇气
  《韬奋文集》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没有信心,而是因为没有信心所以才做不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不要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当学生小有成绩时,辅以表扬,使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保护发挥。学生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三、学生动手实践,开展创造性活动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多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正确认识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不足之处。在学习新知识时,我融入了富有童趣的资源信息,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运用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留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教师还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难度更大的机会中得以获得成功,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表现热情。如:教学《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时,通过看、摸、滚、搭、说、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很难滚动的原因;用实物学具搭物体时的奇思异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学生卓有成效的表现,教师要立即给以热情的鼓励。学生们都以羡慕的眼光投向他们,这些发言的学生一时成了“英雄”,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每个学生检验了自己的表现能力,而且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讲解应用题时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或者把原题改题、编题,变题等,灵活变通,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除此之外,课外多搞一些创造性活动,如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欲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又如,在讲解应用题时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或者把原题改题、编题,变题等,灵活变通,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除此之外,课外多搞一些创造性活动,如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欲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必须得在教学中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其他文献
初中正是人一生的“过渡时期”,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时期”、“青春叛逆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不再象小学时那么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话,也不同高中学生那样有独立的思维,他们正处于独立思维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生理上一系列的变化,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太轻易表露思想,不再喜欢和家长或老师沟通,不愿家长、老师知道自己的内心想法,更多地是和同龄人或比自己大一点的孩子交流。初中学生处理问题已具有一定的
期刊
摘 要: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为历史教学增添“情”“趣”;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  关键词: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教育策略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
期刊
摘 要:《历史与社会》是为了适应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它强调人文精神和历史感的培养,更注重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地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本人认为,本学科教师若长期坚持图文结合的教学,学会对教材和图册的重组与整合,使它更好地为我所用,是一个好老师的基本功。这样,让学生养成运用配套图册来学习《历史与社会》的习惯,考察身边事物,则能有效地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促
期刊
教育是一种教育教学信息的传递行为,教育传播媒体也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着。那么,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多媒体技术如何来辅助教学,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语文文本上有些内容往往无法描述,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重点、难点,很难突出、突破;知识的记忆往往枯燥无味;文章所描绘的美丽学生很难想象,教学反馈不够及时和全面等等情况,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
期刊
摘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前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合理利用手中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指导,完善实施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最终实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目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广大教师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期刊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符号、图象、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把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呈现于屏幕上,并能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那么随着电脑使用的日益普及和学校多媒体网络设备的日益完善,多媒体在平常教学中将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物理学科具有实验性强、抽象性强、应用性强等特点,如何使物理问题形象化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因此将多媒体应用于物理教学,无疑对提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思想性是语文教学本身固有的特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而且要学习文章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对人对事的看法,从中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当前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中如何渗透的问题,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共同探讨的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谈点个人看法。  一、全面理解
期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正因为这样, 信息技术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已愈来愈显得重要。  那么,教师如何在当前新课标下,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现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似乎学生只是一个木桶,教师在不停地往里灌水,根本不顾木桶是否已经有缺漏,这样将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也会影响他们的成长。笔者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浅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学习 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在一般人眼中可能会认为很简单的,似乎只要会写汉字、会说中国话,就可以教语文,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在小学里,语文是一大主课,比重不在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