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经济过热迹象更加明显,未来几个月将出台更多的紧缩政策。政策退出将是2010年一直困扰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市场需要继续消化政策渐变带来的不确定性。
“非常意外!”这是在央行突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1月12日晚,央行网站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将分别执行16%和14%的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自2008年12月以来首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央行2008年6月以来首次向上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在此之前,人们还沉浸在“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中。市场的普遍预期是,今年年中左右货币政策才会开始明显收紧,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最早也要到春节之后,因此央行此举有些“出其不意”。
市场“闻风而动”
1月13日,沪深股市大跌,上证综指收报3172.66点,下跌3.09%,创2009年11月26日以来最大跌幅;深证成指收报13016.56点,下跌2.73%,创2009年12月22日以来最大跌幅。采掘、金融服务、房地产等板块居跌幅之前。
同日,在香港市场,恒生指数下挫2.59%,连续跌破10日、30日和60口均线。
就在1月12日晚,国际资本市场已“闻风而动”作出了强烈反应,原油价格下跌,铜、铝、锌等金属价格跳水,欧美股市普遍下挫。国际资金纷纷寻找避风港,推动美元走高。
政策开始转向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早启动了预期已久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成为继严控新增中央投资之后宽松政策有序退出的第二步,标志着宏观政策开始出现转折。”渤海证券发表评论说。
虽然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只不过是央行调整商业银行头寸的一种手段,其实货币政策没有根本转向。
但不少机构还是相信政策已经发生转向了。东兴证券认为,从力度来看,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操作)中影响大、时滞长、最缺乏灵活性的一种。因此,本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表明央行已不是在进行政策微调,而是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2010年货币政策将转为中性甚至偏紧。 其实,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前,从去年7月开始,央行已经在公开市场进行微调,多次上调央票和正回购利率。微调在去年9月份之后暂告一段落。进入2010年,1月7日,3个月期央票的参考收益率上调至1.3684%。1月12日,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为1.8434%,打破了该利率自去年8月11日以来一直维持在1.7605%水平的局面。“这些均显示央行在逐步收紧银根。”富国基金称。
政策接踵将至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现已轻微过热,更早紧缩政策可以预防经济出现过热,从而降低未来出台更激进的紧缩政策的必要性。”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
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博士分析认为,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比市场的预期有所提前,这可能反映出央行对于2010年前几周银行信贷规模急速扩张的担忧。
有媒体报道,2010年第一周银行新增信贷达到6000亿元,大约为2010年全年7.5万亿元信贷目标的8%。在过去3年,1月份新增信贷量通常约占全年新增信贷量的16%左右。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大大限制银行同业问的流动性。上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货币1800亿元,相比之下,此次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预计将冻结银行资金3000亿元。这向银行发出了信号,在控制向客户发放信贷的节奏时要考虑未来的流动性和资金成本。
彭文生博士预计,存款准备金率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主要取决于银行同业间流动状况及银行信贷的节奏。不过,存款准备金率虽然作用较大,但也只是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之外的管理银行同业间流动性的另一种工具。如果同时考虑供需状况,央行流动性操作的最终结果将会体现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包括7日回购利率上。
很显然,央行的这一举措不会是临时或暂短的。孙明春预计,随着经济过热迹象更加明显,未来几个月将出台更多的紧缩政策,不过这些措施可能是温和的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如果1月份CPI超过2.2%,那最早可能会在2月份加息27基点,以避免负实际利率的出现。预期在2010年余下时间将另外加息54基点,2010年二季度存款准备金率将再上调50基点。
需要时间消化
央行货币政策的收紧必然引发资产价格的波动。
中金公司认为,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资产价格影响相对较大。我国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关系较弱,以股市为例,分红是将上市公司股价与实体经济相联系的主要途径,而中国企业较少分红,经济较好时,企业盈利上升,但投资者难以分享红利,只能寄希望于以更高价格卖出所持公司股票而获利。楼市也是如此,由于租金回报率低于利率,购房者并不依靠出租获取回报,而是寄希望于以更高房价卖出。因此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脱节较大,更容易受到政策、流动性的影响。
中金公司称,政策退出将是2010年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政策退出快于预期,特别是此前对地产行业的调控,将使房地产行业增长率低于此前市场的乐观预期,进而拖累上下游的需求,包括下游的汽车、家电,上游的钢铁、建材等,进一步使市场整体盈利水平可能达不到此前的乐观预期。市场需要继续消化政策渐变带来的不确定性。
银行股受压制
在A股市场,银行股受到很大冲击。申银万国认为,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虽然会对部分上市银行净息差和净利润造成小幅负面影响,但前期股价表现中对此已经有所预期,而重配银行股的时机还没有到来,银行股的表现将与大盘基本一致。
目前银行股对于长期投资者更有吸引力。银行股的估值相对便宜和安全,银行股2009和2010年摊薄后市盈率分别为17.9倍和14倍,市净率分别为2.66倍和2.24倍,下降空间有限。但也缺乏明显的催化剂,明显跑赢大盘的几率较小。股指期货只是短期催化剂,可能昙花一现。
银行股2009年年度和季度业绩稳定增长,2009年约可实现11%的增长。2010年一季度约有25%至30%的增长,业绩确定性较高但大幅超越预期的可能性较小。
再融资问题虽然逐步被市场消化了,但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相对从紧将压制投资情绪,信贷增量较难超出预期,市场流动性将远远低于2009年上半年。银行股大幅上涨缺乏资金面支持。
房地产资金紧
对地产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房企的资金面上。南京证券认为,在当前对于房地产信贷政策监控下,信贷总量的收缩势必影响中期房地产企业的贷款额度,如果销售同比下降,房企资金面将再次面临考验。短期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地产股有心理压力。收缩流动性是对通胀防患于未然,指望通胀刺激房价再次暴涨的估计会落空。
虽然2010年由于结算周期的原因,房企业绩整体仍较为乐观,但是预期房企资金面在销售同比下滑和信贷收缩的双重压力下将再次受到考验。房地产股2010年市盈率约17.95倍,相对A股的市盈率为0.99倍,股价对前期的利空政策已有所反映,但是由于房地产实体经济对利空的反映尚不明显,销售同比下滑仍将对股价形成压力。在技术面,地产殷可能存在短暂的反弹,但是基本面目前没有大机会。因此,投资者宜观望为主,不可盲目抄底。
中信证券指出,未来货币政策的动用频率和幅度将成为决定地产基本面走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货币政策从紧(比如在短期内加息),则房屋销售可能面临拐点。
短期看房地产业绩明确,估值便宜,行业调整也先于其他周期性行业,因此行业比照其他周期性行业不会占劣势,投资者不必过分悲观。但行业仍面临销售淡季和政策困扰,估值提升难度很大。
“非常意外!”这是在央行突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1月12日晚,央行网站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将分别执行16%和14%的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自2008年12月以来首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央行2008年6月以来首次向上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在此之前,人们还沉浸在“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中。市场的普遍预期是,今年年中左右货币政策才会开始明显收紧,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最早也要到春节之后,因此央行此举有些“出其不意”。
市场“闻风而动”
1月13日,沪深股市大跌,上证综指收报3172.66点,下跌3.09%,创2009年11月26日以来最大跌幅;深证成指收报13016.56点,下跌2.73%,创2009年12月22日以来最大跌幅。采掘、金融服务、房地产等板块居跌幅之前。
同日,在香港市场,恒生指数下挫2.59%,连续跌破10日、30日和60口均线。
就在1月12日晚,国际资本市场已“闻风而动”作出了强烈反应,原油价格下跌,铜、铝、锌等金属价格跳水,欧美股市普遍下挫。国际资金纷纷寻找避风港,推动美元走高。
政策开始转向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早启动了预期已久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成为继严控新增中央投资之后宽松政策有序退出的第二步,标志着宏观政策开始出现转折。”渤海证券发表评论说。
虽然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只不过是央行调整商业银行头寸的一种手段,其实货币政策没有根本转向。
但不少机构还是相信政策已经发生转向了。东兴证券认为,从力度来看,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操作)中影响大、时滞长、最缺乏灵活性的一种。因此,本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表明央行已不是在进行政策微调,而是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2010年货币政策将转为中性甚至偏紧。 其实,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前,从去年7月开始,央行已经在公开市场进行微调,多次上调央票和正回购利率。微调在去年9月份之后暂告一段落。进入2010年,1月7日,3个月期央票的参考收益率上调至1.3684%。1月12日,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为1.8434%,打破了该利率自去年8月11日以来一直维持在1.7605%水平的局面。“这些均显示央行在逐步收紧银根。”富国基金称。
政策接踵将至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现已轻微过热,更早紧缩政策可以预防经济出现过热,从而降低未来出台更激进的紧缩政策的必要性。”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
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博士分析认为,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比市场的预期有所提前,这可能反映出央行对于2010年前几周银行信贷规模急速扩张的担忧。
有媒体报道,2010年第一周银行新增信贷达到6000亿元,大约为2010年全年7.5万亿元信贷目标的8%。在过去3年,1月份新增信贷量通常约占全年新增信贷量的16%左右。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大大限制银行同业问的流动性。上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货币1800亿元,相比之下,此次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预计将冻结银行资金3000亿元。这向银行发出了信号,在控制向客户发放信贷的节奏时要考虑未来的流动性和资金成本。
彭文生博士预计,存款准备金率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主要取决于银行同业间流动状况及银行信贷的节奏。不过,存款准备金率虽然作用较大,但也只是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之外的管理银行同业间流动性的另一种工具。如果同时考虑供需状况,央行流动性操作的最终结果将会体现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包括7日回购利率上。
很显然,央行的这一举措不会是临时或暂短的。孙明春预计,随着经济过热迹象更加明显,未来几个月将出台更多的紧缩政策,不过这些措施可能是温和的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如果1月份CPI超过2.2%,那最早可能会在2月份加息27基点,以避免负实际利率的出现。预期在2010年余下时间将另外加息54基点,2010年二季度存款准备金率将再上调50基点。
需要时间消化
央行货币政策的收紧必然引发资产价格的波动。
中金公司认为,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资产价格影响相对较大。我国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关系较弱,以股市为例,分红是将上市公司股价与实体经济相联系的主要途径,而中国企业较少分红,经济较好时,企业盈利上升,但投资者难以分享红利,只能寄希望于以更高价格卖出所持公司股票而获利。楼市也是如此,由于租金回报率低于利率,购房者并不依靠出租获取回报,而是寄希望于以更高房价卖出。因此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脱节较大,更容易受到政策、流动性的影响。
中金公司称,政策退出将是2010年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政策退出快于预期,特别是此前对地产行业的调控,将使房地产行业增长率低于此前市场的乐观预期,进而拖累上下游的需求,包括下游的汽车、家电,上游的钢铁、建材等,进一步使市场整体盈利水平可能达不到此前的乐观预期。市场需要继续消化政策渐变带来的不确定性。
银行股受压制
在A股市场,银行股受到很大冲击。申银万国认为,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虽然会对部分上市银行净息差和净利润造成小幅负面影响,但前期股价表现中对此已经有所预期,而重配银行股的时机还没有到来,银行股的表现将与大盘基本一致。
目前银行股对于长期投资者更有吸引力。银行股的估值相对便宜和安全,银行股2009和2010年摊薄后市盈率分别为17.9倍和14倍,市净率分别为2.66倍和2.24倍,下降空间有限。但也缺乏明显的催化剂,明显跑赢大盘的几率较小。股指期货只是短期催化剂,可能昙花一现。
银行股2009年年度和季度业绩稳定增长,2009年约可实现11%的增长。2010年一季度约有25%至30%的增长,业绩确定性较高但大幅超越预期的可能性较小。
再融资问题虽然逐步被市场消化了,但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相对从紧将压制投资情绪,信贷增量较难超出预期,市场流动性将远远低于2009年上半年。银行股大幅上涨缺乏资金面支持。
房地产资金紧
对地产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房企的资金面上。南京证券认为,在当前对于房地产信贷政策监控下,信贷总量的收缩势必影响中期房地产企业的贷款额度,如果销售同比下降,房企资金面将再次面临考验。短期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地产股有心理压力。收缩流动性是对通胀防患于未然,指望通胀刺激房价再次暴涨的估计会落空。
虽然2010年由于结算周期的原因,房企业绩整体仍较为乐观,但是预期房企资金面在销售同比下滑和信贷收缩的双重压力下将再次受到考验。房地产股2010年市盈率约17.95倍,相对A股的市盈率为0.99倍,股价对前期的利空政策已有所反映,但是由于房地产实体经济对利空的反映尚不明显,销售同比下滑仍将对股价形成压力。在技术面,地产殷可能存在短暂的反弹,但是基本面目前没有大机会。因此,投资者宜观望为主,不可盲目抄底。
中信证券指出,未来货币政策的动用频率和幅度将成为决定地产基本面走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货币政策从紧(比如在短期内加息),则房屋销售可能面临拐点。
短期看房地产业绩明确,估值便宜,行业调整也先于其他周期性行业,因此行业比照其他周期性行业不会占劣势,投资者不必过分悲观。但行业仍面临销售淡季和政策困扰,估值提升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