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据有关资料披露,全国斯姓现有近3万人,80%集中于浙江省,主要郡望为东阳郡。让我们先对浙江省外斯氏家族流变及地域分布作一番了解。据浙江东阳《白石斯氏宗谱》云:“是以川楚二族,昔在江湖或辱其亲识,或得于闻问,相去未详,其世次万里已蔼于一家。”此文著于明天启乙丑年(1625年)。四川斯氏居于东部的西充、南部两县,北川、兆雅、乐山、眉山有少量分布。西充斯姓分布在晋城镇、金泉乡斯家店村、古楼镇、西碾乡斯家庙村等。人口数千,原修有族谱,“文革”间被焚毁。南部县著名的旧式建筑“斯家大院”,代代住斯姓人家。此外,斯姓也有的住在贵州龙里。湖北斯姓大多定居在松滋市斯家场镇,镇因斯姓命名,400年前从安徽迁来,现有1000人左右。黄石、孝感亦有分布。
安徽斯姓多数居住在怀宁县南部,悉自浙江长兴迁入,近年编有《车津涧斯氏宗谱》。族名“车津涧”的来历,据说和明洪武帝登山品佳茗的故事有关。
浙江斯姓主要分布地为东阳、诸暨、仙居、天台、富阳、义乌、奉化、长兴等县市,尤以诸暨为多。义乌斯姓现有1770人,聚集上溪镇斯何村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修编有《双溪斯氏宗谱》。兰溪市有斯姓45人。奉化斯家村有斯姓1200人,现存1898年纂修的木刻本《后洋斯氏宗谱》(一册)。
东阳斯姓有4074人,聚居村落有斯村、桐院、新庄、佐村、斯村银宅、斯山头、周公岭脚、佳巷、斯家坞、岭下、平岩顶等。作为东阳姓氏构成中的最早成员之一,初居地后侣已无斯姓居住,而初迁所至的城东街道斯村,已成为中华斯姓所确认的发祥地。后侣即今六石街道后里村,东阳白石斯姓开宗祖斯伟(三国吴人)之子斯敦的墓葬原在后里、雅荷两村间的山头上,1998年被斯村群众迁往斯村东山公墓。东阳白石斯氏第21世斯楚(716~811年),于唐开元庚辰年(740年)从后侣迁居梵德(即今斯村),现有斯姓农户368户,1163人。该村所修《白石斯氏宗谱》,为天下斯氏母谱,现存清光绪三年(1877年)木活字本卷四至卷十二。
斯姓最大聚居地诸暨,有12000余人,集中东白湖镇斯宅地区。唐中和四年(884年),东阳白石斯氏第25世斯德遂,游学于诸暨上林乡宋家坞,喜其幽雅景观,即从东阳梵德村迁出,为诸暨上林三斯(上斯、中斯、下斯)开宗始祖。上林斯氏一支返迁东阳,住在巍山镇下甲村。斯宅有《暨阳上林斯氏宗谱》(1929年版),斯荇逊纂修,堂号为孝义堂。另外,诸暨还有一支黄阔斯氏,修有《暨阳黄阔斯氏宗谱》,民国17年(1928年)斯桂相编修。黄阔斯氏始修宗谱,在清康熙九年(1670年),民国17年为七修。
二
唐代以来,斯姓后裔注重读书,其子孙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哺育出了一大批英豪,登第封爵不可胜数,且著述颇丰。斯姓精英还以崇礼尚孝、善谋营造,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优雅古朴的斯姓祠堂、厅堂、庙宇及私宅,是斯姓先人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隐含着他们的人文思想和设计理念。在斯宅,完整的清代古建筑共有14处,而斯盛居被誉为“江南巨宅”。它又称“千柱屋”,位于螽斯坂,建于清嘉庆年间。由经营竹木行业的富商斯元儒所造,四面围合,犹如城堡,121间内房环抱正厅,回廊贯穿四周,看似结构庞杂,实可归并4个堂、8个四合院。面宽124米,纵进深60米,10个大天井,36个小天井铺排有序,1200多根柱子巍然屹立。梁、柱、门、窗、墙俱有装饰,木、石、砖三雕争奇斗艳,图案有人物、山水、龙凤,鲜活逼真,意趣无穷,别具风格。斯盛居、发祥居、华国公别墅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文精神浓郁的斯宅村,诞生了诸暨第一所现代小学—斯民小学,国民党高级将领蒋鼎文曾在此读过书,胡兰成和张爱玲在此留下过爱情传奇。
斯宅古建筑群是研究江南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它已与东白湖、东白山形成了跨地区的旅游路线。在斯姓群居的安徽怀宁大龙山镇,现已建成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该山素有“安庆翡翠”美称,为大别山南麓支脉,山梁逶迤,轮廓优美,沟壑纵突,溪流奔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据有关资料披露,全国斯姓现有近3万人,80%集中于浙江省,主要郡望为东阳郡。让我们先对浙江省外斯氏家族流变及地域分布作一番了解。据浙江东阳《白石斯氏宗谱》云:“是以川楚二族,昔在江湖或辱其亲识,或得于闻问,相去未详,其世次万里已蔼于一家。”此文著于明天启乙丑年(1625年)。四川斯氏居于东部的西充、南部两县,北川、兆雅、乐山、眉山有少量分布。西充斯姓分布在晋城镇、金泉乡斯家店村、古楼镇、西碾乡斯家庙村等。人口数千,原修有族谱,“文革”间被焚毁。南部县著名的旧式建筑“斯家大院”,代代住斯姓人家。此外,斯姓也有的住在贵州龙里。湖北斯姓大多定居在松滋市斯家场镇,镇因斯姓命名,400年前从安徽迁来,现有1000人左右。黄石、孝感亦有分布。
安徽斯姓多数居住在怀宁县南部,悉自浙江长兴迁入,近年编有《车津涧斯氏宗谱》。族名“车津涧”的来历,据说和明洪武帝登山品佳茗的故事有关。
浙江斯姓主要分布地为东阳、诸暨、仙居、天台、富阳、义乌、奉化、长兴等县市,尤以诸暨为多。义乌斯姓现有1770人,聚集上溪镇斯何村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修编有《双溪斯氏宗谱》。兰溪市有斯姓45人。奉化斯家村有斯姓1200人,现存1898年纂修的木刻本《后洋斯氏宗谱》(一册)。
东阳斯姓有4074人,聚居村落有斯村、桐院、新庄、佐村、斯村银宅、斯山头、周公岭脚、佳巷、斯家坞、岭下、平岩顶等。作为东阳姓氏构成中的最早成员之一,初居地后侣已无斯姓居住,而初迁所至的城东街道斯村,已成为中华斯姓所确认的发祥地。后侣即今六石街道后里村,东阳白石斯姓开宗祖斯伟(三国吴人)之子斯敦的墓葬原在后里、雅荷两村间的山头上,1998年被斯村群众迁往斯村东山公墓。东阳白石斯氏第21世斯楚(716~811年),于唐开元庚辰年(740年)从后侣迁居梵德(即今斯村),现有斯姓农户368户,1163人。该村所修《白石斯氏宗谱》,为天下斯氏母谱,现存清光绪三年(1877年)木活字本卷四至卷十二。
斯姓最大聚居地诸暨,有12000余人,集中东白湖镇斯宅地区。唐中和四年(884年),东阳白石斯氏第25世斯德遂,游学于诸暨上林乡宋家坞,喜其幽雅景观,即从东阳梵德村迁出,为诸暨上林三斯(上斯、中斯、下斯)开宗始祖。上林斯氏一支返迁东阳,住在巍山镇下甲村。斯宅有《暨阳上林斯氏宗谱》(1929年版),斯荇逊纂修,堂号为孝义堂。另外,诸暨还有一支黄阔斯氏,修有《暨阳黄阔斯氏宗谱》,民国17年(1928年)斯桂相编修。黄阔斯氏始修宗谱,在清康熙九年(1670年),民国17年为七修。
二
唐代以来,斯姓后裔注重读书,其子孙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哺育出了一大批英豪,登第封爵不可胜数,且著述颇丰。斯姓精英还以崇礼尚孝、善谋营造,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优雅古朴的斯姓祠堂、厅堂、庙宇及私宅,是斯姓先人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隐含着他们的人文思想和设计理念。在斯宅,完整的清代古建筑共有14处,而斯盛居被誉为“江南巨宅”。它又称“千柱屋”,位于螽斯坂,建于清嘉庆年间。由经营竹木行业的富商斯元儒所造,四面围合,犹如城堡,121间内房环抱正厅,回廊贯穿四周,看似结构庞杂,实可归并4个堂、8个四合院。面宽124米,纵进深60米,10个大天井,36个小天井铺排有序,1200多根柱子巍然屹立。梁、柱、门、窗、墙俱有装饰,木、石、砖三雕争奇斗艳,图案有人物、山水、龙凤,鲜活逼真,意趣无穷,别具风格。斯盛居、发祥居、华国公别墅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文精神浓郁的斯宅村,诞生了诸暨第一所现代小学—斯民小学,国民党高级将领蒋鼎文曾在此读过书,胡兰成和张爱玲在此留下过爱情传奇。
斯宅古建筑群是研究江南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它已与东白湖、东白山形成了跨地区的旅游路线。在斯姓群居的安徽怀宁大龙山镇,现已建成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该山素有“安庆翡翠”美称,为大别山南麓支脉,山梁逶迤,轮廓优美,沟壑纵突,溪流奔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