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器人行业也不断迎来行业发展的巅峰时代。因此机器人行业逐步需要大量优质人才来推动行业的进步与发展,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就业空间,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抓住时代发展的需求,着重建设机器人专业的建设,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本文通过阐述当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推动机器人专业的改革与进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的逐日进步,纵观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现状,劳动力成本价值随之增加,这些客观存在的众多因素都导致了各类企业对于自动化、机械化的需求。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务时未来各行各业的发展潮流与工作趋势,机械人需求的增加,会推动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机器人人才的发展与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师生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有培养出应用能力强、实践能力丰富的优秀人才,才能够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
1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的教学现状
随着国内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机器人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稀缺,制约了机器人专业建设的发展,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与教学环节应该不断重视机器人专业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机器人的运作与发展都离不开机械设备的维护、安装调试、编程调解,这一系列工作都离不开学校的教学的培养与发展,当下机器人专业的教学现状如下:
1.1 过分重视理论化教学而忽视实践操作
机器人专业的理论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夯实的基础与理论知识,为学生日常日后深入学习能够带来良多的收益,例如自动化专业传统课程、机器人导论、机器人控制、机器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器人机械基础、机器人视觉等核心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从机器人本体结构到运动控制的各方面,理论课程相对比较枯燥,不利于理解与学习,当下部分理论课程主要以通篇朗读,文字讲解为主要教学手段。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理论化而忽视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有效教学。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反而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和畏惧的心理,从而没有真正的实现教学的意义与教学的目的。
1.2 实践课堂缺乏师生互动
机器人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既能够巩固知识,也为日后的实践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实践课堂在整个机器人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过度作用,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学习过程都需要得到广泛的重视。当前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当中以教师演示与讲解为主要授课形式,授课环节缺乏师生互动与探讨交流。导致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操作是由学生亲身融入到课堂的练习当中,跟上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操作示范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实践课堂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1.3 课程考核方式过于传统化
对于机器人专业学生的期末考核与日常考核不应该片面以考勤、试卷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依据,教师应该多方考核,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然而目前部分院校的考核方式依旧以试卷成绩作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依据,机器人专业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展示,即给予学生一定的实验考核和创新意识的考核。因此各大院校应该改善卷面考核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从考核方向上改革为培养学生实践性、创新性为教学发展目标。
1.4 教学环节实习机会较少
应用型本科机器人专业的学习与发展的检验与提升过程在于有一个良好的实习机会,然而一些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给予学生良好的实习机会与空间。有效的实习能够帮助学生就是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增强学生的技能应用。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快速上岗、快速适应,从而为机器人行业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一些院校由于缺乏校企结合的契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给予学生专业化、系统化的实习机会与实习空间。
1.5 教师的师资力量较弱
机器人专业属于科研领域的专业技术,科学发展在不断的更新与进步,因此机器人专业的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观念,当下部分院校的教师存在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提升的空间,授课方式与教学理念都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提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与教学过程的指引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意义,因此提升教师团队的师资能力与教学水平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对策
2.1 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本科阶段开设的机器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有别于研究生阶段开设的偏重理论研究的基础课程,也不同于高职院校开设地偏重于操作的机器人实训课程。本科阶段的机器人人才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方向。既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掌握实践操作的精髓,在实践与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2 改革理论教学方式
在理论基础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环节涉及到较为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结合多媒体教学的视频、图片等影响资料进行直观的讲解与分析,运用动态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一些较为抽象有探讨价值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互助学习的学习方法。
2.3 增强实践教学的互动
实践环节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实践课堂的教学环节当中,引导学生系统、全面的认识机器人的各组成部分,在教师讲解、演示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是合理的分配与分组,能够保证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进而让学生对机器人所具备的功能、涉及的传感器、相关的机械传动部件、控制原理都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让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在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减少教师主体讲解的情况,增加師生之间实际操作的互动与探讨,通过师生互动从而带动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操作与教学当中。
2.4 创新教学考核方式
在机器人专业课程的考核环节,教师应该树立“全方位、多方面、综合化”的考核理念与考核方式,既要重视一定基础理论的卷面知识学习与掌握,也要重视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实践操作、创新能力的考核。指引学生创新性的完成指定实验,用探索性实践教学打破传统验证性实践教学的封闭性,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5 创建校企合作契机
校企合作是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合实际为学生提供有效、系统的实习与就业空间的发展趋势。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学校与机器人专业需求的企业共同合作,通过系统的培训与实践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结束语
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与品质保证是未来国家与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未来国际化所需求的新场景。应用型院校对于机器人专业建设与人才的培养是新时期下的新需求,因此各大应用型院校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为机器人专业的教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l]黄秀明,减大存,葛竹兴等.农业高职“三业互融,行校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
[2]王艳梅.高职院校“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的逐日进步,纵观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现状,劳动力成本价值随之增加,这些客观存在的众多因素都导致了各类企业对于自动化、机械化的需求。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务时未来各行各业的发展潮流与工作趋势,机械人需求的增加,会推动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机器人人才的发展与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师生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有培养出应用能力强、实践能力丰富的优秀人才,才能够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
1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的教学现状
随着国内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机器人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稀缺,制约了机器人专业建设的发展,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与教学环节应该不断重视机器人专业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机器人的运作与发展都离不开机械设备的维护、安装调试、编程调解,这一系列工作都离不开学校的教学的培养与发展,当下机器人专业的教学现状如下:
1.1 过分重视理论化教学而忽视实践操作
机器人专业的理论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夯实的基础与理论知识,为学生日常日后深入学习能够带来良多的收益,例如自动化专业传统课程、机器人导论、机器人控制、机器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器人机械基础、机器人视觉等核心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从机器人本体结构到运动控制的各方面,理论课程相对比较枯燥,不利于理解与学习,当下部分理论课程主要以通篇朗读,文字讲解为主要教学手段。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理论化而忽视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有效教学。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反而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和畏惧的心理,从而没有真正的实现教学的意义与教学的目的。
1.2 实践课堂缺乏师生互动
机器人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既能够巩固知识,也为日后的实践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实践课堂在整个机器人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过度作用,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学习过程都需要得到广泛的重视。当前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当中以教师演示与讲解为主要授课形式,授课环节缺乏师生互动与探讨交流。导致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操作是由学生亲身融入到课堂的练习当中,跟上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操作示范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实践课堂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1.3 课程考核方式过于传统化
对于机器人专业学生的期末考核与日常考核不应该片面以考勤、试卷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依据,教师应该多方考核,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然而目前部分院校的考核方式依旧以试卷成绩作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依据,机器人专业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展示,即给予学生一定的实验考核和创新意识的考核。因此各大院校应该改善卷面考核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从考核方向上改革为培养学生实践性、创新性为教学发展目标。
1.4 教学环节实习机会较少
应用型本科机器人专业的学习与发展的检验与提升过程在于有一个良好的实习机会,然而一些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给予学生良好的实习机会与空间。有效的实习能够帮助学生就是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增强学生的技能应用。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快速上岗、快速适应,从而为机器人行业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一些院校由于缺乏校企结合的契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给予学生专业化、系统化的实习机会与实习空间。
1.5 教师的师资力量较弱
机器人专业属于科研领域的专业技术,科学发展在不断的更新与进步,因此机器人专业的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观念,当下部分院校的教师存在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提升的空间,授课方式与教学理念都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提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与教学过程的指引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意义,因此提升教师团队的师资能力与教学水平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对策
2.1 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本科阶段开设的机器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有别于研究生阶段开设的偏重理论研究的基础课程,也不同于高职院校开设地偏重于操作的机器人实训课程。本科阶段的机器人人才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方向。既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掌握实践操作的精髓,在实践与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2 改革理论教学方式
在理论基础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环节涉及到较为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结合多媒体教学的视频、图片等影响资料进行直观的讲解与分析,运用动态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一些较为抽象有探讨价值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互助学习的学习方法。
2.3 增强实践教学的互动
实践环节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实践课堂的教学环节当中,引导学生系统、全面的认识机器人的各组成部分,在教师讲解、演示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是合理的分配与分组,能够保证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进而让学生对机器人所具备的功能、涉及的传感器、相关的机械传动部件、控制原理都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让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在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减少教师主体讲解的情况,增加師生之间实际操作的互动与探讨,通过师生互动从而带动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操作与教学当中。
2.4 创新教学考核方式
在机器人专业课程的考核环节,教师应该树立“全方位、多方面、综合化”的考核理念与考核方式,既要重视一定基础理论的卷面知识学习与掌握,也要重视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实践操作、创新能力的考核。指引学生创新性的完成指定实验,用探索性实践教学打破传统验证性实践教学的封闭性,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5 创建校企合作契机
校企合作是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合实际为学生提供有效、系统的实习与就业空间的发展趋势。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学校与机器人专业需求的企业共同合作,通过系统的培训与实践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结束语
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与品质保证是未来国家与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未来国际化所需求的新场景。应用型院校对于机器人专业建设与人才的培养是新时期下的新需求,因此各大应用型院校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为机器人专业的教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l]黄秀明,减大存,葛竹兴等.农业高职“三业互融,行校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
[2]王艳梅.高职院校“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