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多元解读文本 创设精彩高效阅读课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en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线教师一直努力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但是反观我们的阅读常态课,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笔者认为,教师的备课缺乏对阅读文本的充分解读,上课没有真正回归文本,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教师为了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左右充分展示自己所谓“完整”的教学设计,一环紧接一环,迫使学生紧张和被动地接受,使学生失去了自我学习的意识,根本没有体验真正开放性的、深层次思维的阅读活动。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读出它们的逻辑关系、内在思想,读出文本背后的故事,并在阅读教学中加以体现,从而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理解、体验和感受文本,赋予文本以生命,赋予课堂以活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提高阅读能力。
  一、文本解读和多元文本解读框架
  文本的解读是通过分析理解英语教学的文章或段落的过程,如何行之有效地解读文本,最大程度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明确教学目的,进而让学生对文本感兴趣是一门值得深度研究的学问。
  根据戴军熔提出的文本多元解读基本框架,一个阅读文本可以从以下6个维度进行立体多元解读。
  解读文体:什么体裁?
  解读作者:作者信息?标题背后的写作意图、核心内容是什么?
  解读结构:语言结构如何构成?形式如何形成连贯?意义如何形成连贯?文本篇章结构如何结构?
  解读语意:
  浅层次:文化背景如何?哪些细节信息、事实信息值得剖析?
  深层次:主旨大意是什么?行文特点如何?行文有何逻辑关系?核心观点是什么以及如何生发?文本蕴含了怎样的感情价值观?展现了怎样的文化内涵?应追求怎样的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價值的关系?
  解读语言:展现了怎样的语言美和结构美?主要体现在用词、短语表达、句式结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关联方式等方面。
  解读策略:文本蕴含了哪些阅读技能与策略培养的关键点?该文阅读中应重点关注哪些策略技能?
  二、文本解读和教学实践
  精彩的课堂主要决定于精彩的教学内容,精彩的教学内容又主要来源于精彩的文本解读,精彩的文本解读又要靠恰当的解读方式来呈现。下面以NSEFCBook6UNnit5Reading &Writing The Lake of Heaven 本人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分析教师如何根据阅读文本的题材和文体特点,设计相应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并深入解读文本的深层含义,以实现语言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享受多样赏读的意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1.教学内容
  在NSEFC Book6 Unit5 Reading & Writing The Lake of Heaven中的阅读部分介绍长白山的天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景观,有关天池的传说等,写的部分要求学生描写自己喜欢的另一处景观。
  2.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设定
  教材分析实际上是教师用心解读文本的过程。本文的写作风格很像出自一篇抒情的旅游指南,它的前两段介绍了吉林省长白山区域中的一些风景名胜,描写准确生动,有很好的文体架构和描写景观的美句靓词;它的第三段是有关天池的美丽的传说,故事性强很有画面感,读完会有一种立刻想讲给别人听的冲动;最后一段寥寥两句,却能引发无数热恋情侣想奔赴天池去投一枚硬币到清澈碧蓝的水中来见证他们的爱,而对我们的这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的学生也会产生对“像天池湖水一样深厚持久”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吧。细读品读文本后,我设定了下列读写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第一二段,习得写风景的文段框架,美句靓词。学生且读且写,学生学会写描绘景观的文段。
  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第三段,划注故事的主人翁,故事发生发展结局的关键词。学生且读且讲故事,把故事讲给同伴全班同学听。学生习得一种常用记叙文的文体结构并且学会在情景中运用…be doing… when…;It’s said that…;give birth to; have a gift for…等句型词汇。
  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第四段也是文章最后一段,且读且演,设想有一天你和你的爱人来到天池,俩人将一枚硬币投入清澈碧蓝的湖水,会有一番怎样的深情对白。学生学会在情景中运用guarantee, as deep and lasting as the lake itself…等词句,并得到美好爱情观的熏陶。
  三、多元解读文本,彰显阅读之效
  1.学生评价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感受是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判断依据。上完课后笔者对学生进行抽样访谈,了解他们对这节课的评价。如有趣,收获大;知不觉中学到了新的和复习了许多优美的词句,同时学会了怎么描写风景名胜和讲好故事。在这节课上,学生感觉老师没有专门的教学单词,刻意的教写作,但课后他们对本节课接触的新词句印象深刻,写作时也信心满满。
  2. 教师评价
  本节课是一节校公开课。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评价也很高,他们的主要评价如下:导入提纲挈领,充分发挥了标题在文本解读与处理中的引领作用;词汇句型教学隐含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方式灵活,教学效果好;阅读任务和写作目标设置恰当,方式新颖有趣,学生热情高涨;从文本到生活,将文本思想和学生的切身生活和感受联系起来,让学生应用学习总结文本思想,去关注社会、感受生活、认识自我,使学生接受艺术和思想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
  3. 自我反思
  笔者在课后仔细听取听课学生与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本文课认真反思,总结如下。
  一是在阅读教学中将词汇学习和文本阅读并行推进是必要的、可能的且高效的。二是高中英语每单元阅读课文所包含的人文性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灌输语言知识及训练语言技能这些浅显的层次,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三是就体裁而言,英语阅读文本可分为论述类、说明类、描写类、叙述类四种问题。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文章架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教师可以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体裁结构、篇章模式和篇章类型,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设定相应文体的阅读要求,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指导。以读促写,读写兼顾。
其他文献
汉字是一种文化,每一个汉字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和精华。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的美好传说,再到古老的甲骨文,青铜时代的金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小纂,经历了秦始皇“书同文政策”的标准字体隶书,又到楷书、行书汉子经历了六千年的变化。学汉字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体验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汉字与文化。从文化角度入手,充分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不仅能从形象上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从汉字中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结合本人在小学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抓好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我从体验学习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把教给学生知识的结果转变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成功之旅,从中感受、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成功之喜,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是当前新形式下教师的一个重要挑战。  
期刊
概括地说,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采用一定的分组标准,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任务给定、组员激励、互相评价等手段进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初步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在小组学习的互相沟通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易产生的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理论知识多,其内容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比较枯燥无味,学生普遍不愿学。那么怎样才能教好这门课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成为主动的求知者。能否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关系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成败,所以老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让学生不仅成为知之者也成为好之者。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
期刊
一、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人才对附中德育教育的要求及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人们的意识形态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么人们认识观念的一个重大变化便是“发展是硬道理”,而不存在某个“到位”的标准,尤其是对于时代的新青年来说,更是如此。  我们仅就学习一个方面谈,人们的观念中“终身学习”已逐渐为大众认同。无论科技、文化、艺术各个领域都不断有新成果涌现,也不断有新课题出现。那么,不断的
期刊
苏格拉底说:“每个理念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思想。”“而所谓的理论正是思想在一切情况下永远有着自身同一的那个单一的东西。”以华中师大一附中为例:附中开办之初,校长黄恒忠就提出教学实行启发式,实现"轻负担而高质量"的教学理念。新一轮课改推行以来,更大力倡导改变观念,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和造就自主型学习的学生道路。前几年,张真校长提出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办学理念,学校加强了集体备课
期刊
初中化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实验玩,训练思维的针对性和变通性  创造思维基于实验始于问题,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开始,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良好开端,在化学实验设计中,教师应抓住化学知识之间渗透和迁移,明确的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来,并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如:[问题]初中学习了稀硫酸的性质,
期刊
作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性思维,有发明创造的能力。因此,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全面振兴的需要和前提。如何进行创新教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创新氛围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 的“ 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