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meng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能力是以知识和活动为前提条件而形成的经验及其应用。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在加强美术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文化修养,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美术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创造性能力 创造性教育
  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已经突出,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也对新世纪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不断提出了新的、多元化的要求。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美术教育作为基础中的基础,既是一种透过美育(审美教育)、术育(双基)和德育(思想教育)而进行的学科教育,也是一种带有国际性意识的创造教育。
  中学美术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美术教学不仅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实现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活动,以提高审美素养和创造精神。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创造力。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逐渐完善,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创造性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自50年代中叶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制定本国教育战略的时候,都把培养年轻一代的创造力作为国民教育的首要任务,发达国家的综合美术教育认为,艺术除了它的社会教育功能外,还应具有使人在视觉感官上得到满足,在情感和心灵上得到沟通,以及供人欣赏、娱乐等方面的作用。因此,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其个性强调个人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我国,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也正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体现。现在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任重道远。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想象与创造是相辅相成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是创造的母体与先导,创造是想象的体现,先有创造性的想象,才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想象以生活为依据,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想象的源泉,生活表象是想象的材料,材料积累越多,供加工选择的内容也就越多越丰富。因此,教师就要多引导学生在学习表现技法的同时,多观察生活,观察是想象的基础,丰富的表象来自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只有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形象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向前发展。
  美术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美术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美术教学目的而调整师生相互联系活动的方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发挥美术直观性强的特点,提倡愉快教学,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改变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以人的生活与活动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课时教学设计中,加强学生技法指导和视觉形象创造的机遇,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激活灵感,运用技法进行操作,加以创造,力求同时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它能在教师教学观念新和专业素质好的前提下,适用于普通中学的美术教育课堂活动,从而引导广开思想地提高本身的素质和群体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主动地去思索、判断,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也能创设生动、主动、自由发展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创造潜能得以体现和发挥。
  创造性教学是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发挥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形成创造行为和创造性产品,并培养学习创造性人格的教学活动。美术学科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可设定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创造性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创造性思维的操作方式特殊之处在于它的综合性,是多种形式思维协调活动的综合体。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或称创新精度中创造性个性倾向。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保证,应培养学生具有以下人格特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思维独立性强,有评价能力,有主见,不轻信他人的意见;善于利用自己的直觉;不迷信权威书本;敢冒风险;成就动机高、想象力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觉察别人忽略的事实;能提出较深刻的见解,以不同一般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新奇的方式处理事情;做事热心,坚持不懈、不怕挫折。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创作性表现能力是实现创造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把各种创意变为实实在在的创造性产品的能力,主要指与某种创造活动相关的知识、方法、技能和技巧。
  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其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和思维发展的规律,可以总结出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是一个量变——质变——新的量变的过程:
  1、萌芽阶段:主要有三个明显表现——模仿、好问、爱动手。
  2、初步形成阶段(或叫质变的阶段):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发展,初一、初二年级是一个加速或突变期,是一个质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思考问题的敏捷性;二是分析问题有一定的深刻性;三是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四是解决问题的独特性。
  3、新的量变的阶段(或叫巩固、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主动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爱钻研和争论问题;二是勇于质疑、解难和运用假设方法;三是思维的广阔性和发散性。
  美术教育本身的内涵较广,教师应根据绘画、工艺、欣赏这三种不同课业进行交叉再创造。例如:绘画创作与欣赏课相结合。绘画创作课是运用技法进行创作表现,勉强创造出来的效果也是很枯燥和不生动的画面,而美术欣赏教学课则主要是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社会美、自然美的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去进行分析与鉴别,任何美术作品总是真实地、生动地、具体地、形象地再现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民族特点,深刻地理解社会生活,从而受到教育和鼓舞,而往往在受到教育和鼓舞的同时,学生就有一种强烈的绘画创作的冲动,作为教师应正确地把握和引导学生及时地抓住思想的火花,使欣赏与创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创作出生动有趣的、美的画面来。同时也力求开拓学生对美术视觉形象创造的视野,可将不同背景或不同生活经验中的现象、意象和抽象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或组合创新以丰富学生的表现手段,并平衡学生创造能力的差异。
  一节好的美术课,不光是简单的教与学或美术知识技能的输出与接受,还会给学生带来愉悦和乐趣,使学生在轻松、美好、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
  它首先要使教学的内容具有优美情趣,这就包括教具的式样、色彩的鲜艳美观、多媒体的运用,还有出示范画、模型、实物以及教师语言形成的表达等,只有融洽了学习气氛,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为创造发明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应该学习独立地观察自然和他们周围客观物体的形与色并简单而清楚地表达。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求知、共同合作和探索的欲望,引导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调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应该起到一种把学生引向美的境界的桥梁作用。艺术教育内容审美化,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创造力,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直观性强的特点,引导并激发学生求知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可使他们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自由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缺乏整体的包容性,只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强调学科的系统化,而且基础训练方法比较单一,学习对学生来说更多地意味着记忆、模仿和反复的练习,以求熟练掌握某种既得的现成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而不是一个思考、想象、尝试和发现的过程。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受到了较大的压抑和阻碍,无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学生的个性,千人一面,异口同声,这是创新的大忌。所以美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是始终要坚持的。
  合理的教学环节,构成一节课的教学框架,它一般可分为组织教学、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布置作业、辅导练习、展示作业、课堂小结等部分,把握和运用好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和环节之间的关系,就能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美术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学框架的端点,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生动别致、引人入胜的导入教学,能为新知识的讲授奠好基、铺好路。讲授新课是教学框架的主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重点、难点上多下功夫,是新课教学见成效的必备条件,善练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节,占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只有通过一定的理解方式,大量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技法、提高技能,而创造能力的提高和体现也在练习过程中得以完成。
  除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之外,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也应该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之中。
  创造性人格的特征有十个: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喜欢对新奇事物用心思;思维灵活,反应敏捷,工作效率高;联想丰富,语言流畅,能恰当迅速地表达意见,勤奋热情;专心致志,一心扑到事业上;观察敏锐,思辨精密,能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勇于进取,渴求发现;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坚定自信,执著追求,深信自己行为的价值;坚韧自制,不辞劳苦,能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独立性强,从性少,遇事有自己的见解;献身事业,服务社会,时常产生革新创造念头。人格也是一个人的灵魂,教师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学习中外、古今的科学家、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和人格魅力;在课外,教师更加要做学生的表率,在工作、生活、求知、创造中引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总而言之,让学生有创造性的表现能力,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有关美术创作活动的相关知识、方法、技能和技巧,引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增加自信心,创设情境,激发表现欲望和创作激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目的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方法、技巧进行创造,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乐趣,发现、总结经验,为下一次创造打下基础。
  创造性教育是一个极富诱惑的命题,要在美术教育中真正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高,教师还应在创造性教学原则、创造性教学方法、创造性教学方式等方面人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谢 方:《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尹少淳:《走近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5、《爱因斯坦文集》(1),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6、黄 梅:《德国美术教育》,湖南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单位:425700 湖南省新田县一中)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做人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简单地说,做人教育就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道德修养,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人。因此,重视和加强职中生的做人教育,提高职中生的做人素质,对于职中生的健康成长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中生做人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蓬勃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为此,必须以情动情,才能使学生实现积极的情感迁移。”经过多年教育实践,我深感带好每一个学生,光凭思想觉悟和工作责任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实事求是地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特别是对“问题”学生的思想转化更需要爱心、诚心、耐心。要用情感因素去感化他们,首先要用爱心去消除“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取得他们的信任,其次要用真诚去维护、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实事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是能发现新颖的、独立的、有价值的东西。开发创新意识,就是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能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由已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事物,发现别人未察觉的、不易察觉的,求新求异;与此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善于集中,对思维过程中取得的种种信息进行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比较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建立了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新课程观,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的倾向,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次改革通过酝酿准备阶段、试点实验阶段,并在全面评估试验区工作和广泛交流的
期刊
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一门关于人体正常机能的学科,实验性较强,内容抽象、较难理解,记得慢、忘得快,与医学其它各学科联系密切。作为一名医学生,扎实掌握生理学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是必需的。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研究,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验证并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1、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庞杂的问题系统化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备课充分。例如:“细
期刊
中国古代的“木桶理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决定木桶持水量的是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在团队合作中,如果配合不好,有可能连“最短的木板持水量”也达不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
期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这就告诉每一位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想法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疲劳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呢?    一、巧设悬念,激趣导入    课程
期刊
综合性学习课是当今教育教学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综合性活动课程是所有课程领域中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所有课程领域中开放性最强的课程;第三,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较之其他课程领域涉及更加宽泛复杂的课程资源。  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者应如何搞好教学设计呢?    一、要明确综合性学习目标    目标设计应着眼于满足学生现实生活中运用语文的需要,并建构学生
期刊
人文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而语文教材,尤其是其文学作品,是通过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借以宣扬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表达作者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语文教学因其具有的人文性对学生人格塑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追求其内隐的对精神和人格素质的深层文化本质,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正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在教学中也比较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经常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探知。在合作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培养学生勇于交流的习惯。由于不少学生存在着害怕出错的心理,在合作交流时往往只是个别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