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和学习中运用语文” 。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求异”,是指能够用有别于常规的思路来解决问题的独创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彰显学生的个性。然而现状是我们的教学太过于“求同”:教师参照同一本教学参考用书,对文本的解读基本相同;课堂上所有的设疑、讨论等活动都是为了把学生引入预想的学习轨道;课后作业用同样的练习册,作业评讲用同一份标准答案。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制约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
  1. 课前,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深入
  当下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年轻教师过于依赖网络和教学参考用书,年纪大的教师过于相信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如此,容易使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两种状况:一是年轻教师的课浮于文本之外,滥用多媒体的情况比较严重,充斥着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甚至是曲解文意的解读。一种是年纪大的教师捧着一本语文书进课堂,用教了几十年的知识教着不同的学生。 孙绍振教授也曾指出:中学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在方法上,习惯于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和现实的统一中团团转,缺乏解释矛盾进入分析层次的自觉,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分析的初衷”。
  正因为如此,真正能够抛开网络、教参、经验,潜入文本深处进行深度阅读的教师少之又少!也难怪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们对同一篇文章讲着惊人相似的内容,学生课本上记着高度一致的笔记。如此,一位毫无个性的教师如何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从教师开始!教师应树立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形成深入解读文本的习惯。
  2. 课上,学生活动的方式不恰当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但是不少教师未能深入领会这一理念的本质,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动辄运用启发、对话式教学,用一个个琐碎而浅显的问题,牵着学生往前走。这种活动方式看似预设得很精细,生成得很自然、很顺利,其实学生被剥夺了深入思考的权利。二是动辄让学生合作、讨论,最后每组由一个最优秀的学生来“总结陈词”。其实很多时候,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因为他们知道反正最后的代表不是自己。这种活动方式看似把所有的学生都调动起来了,其实是以群体的阅读代替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培养。
  3. 课后,学生作业的形式不合理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一次次高质量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形成能力,发展个性。
  但是,现在的语文作业形式过于单一,要么是背诵默写,要么是固定练习,鲜有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个体,设计不同形式、能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的作业。如果每次作业的形式都毫无创意,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失去表达的欲望,将作业视为负担。事实上,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就很难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
  1. 提高解读能力,做学生思维发展的引路人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改变思维方式。只有教师自己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才能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教师们都能形成独特的教学个性,那么将从源头上解决当下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的观众,就在于讲课人多年来用与众不同的视角深入研究,作出了合理而有个性的解读,这才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著名教授徐江在解读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安恩和奶牛》一文时,从全新的角度将其解读为一则发人深省、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寓言,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安恩婆婆绝不是一个富有智慧的农村老太太,作者并不是赞美她,而是委婉地批评像她这样“完全善良”的人却做出了那样伤害“无辜”者的尴尬事。
  这样的解读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是习惯用教参来解读的教师完全不能适应的。但是在以徐江的解读为蓝本的实验课上,学生并没有一头的雾水,反而听得津津有味,并且积极参与讨论,恰到好处地列举了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就这样,在教师创造性解读的引领下,学生的视野被一点点打开,思维被一点点激活。
  如果教师能够真正深入地解读文本,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得心应手地把“教”变成“引”,真正把学生引上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康庄大道。
  2. 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
  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教师要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无论是启发式、对话式教学,还是合作式、讨论式的教学,都应该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基础,以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最终目的。在此前提下,教师设计的任何活动,都应该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参与其中,为学生留有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的机会。
  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摒弃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要精选、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要慎用多媒体,让学生静心深入文本,和文本对话,营造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氛围;三是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坡度,从而使学生认真动脑,从不同的角度去积极思考。四是慎用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给学生留有充分独立思考的空间。   “本色语文”的提倡者黄厚江老师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以孔乙己的“手”为切入点,依次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的课堂教学活动:找出文中写孔乙己手的文字,分析哪些关于手的动作描写能表现孔乙己的性格和命运,补写一两句关于孔乙己手的动作和形状的话,想象并描写孔乙己死时的情景,为孔乙己写一句碑文,分析孔乙己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等。整节课,黄厚江老师对《孔乙己》一文的内容进行重组,重点围绕孔乙己的“手”来设计教学活动,不蔓不枝,重点突出。通过师生对话,从一只手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通过能发挥学生想象的写作活动,深入了解人物的悲惨命运;通过和蒲松龄命运的对比,得出全新的主题——人要走出破灭的梦想。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活动形式多样,避免了重复单调,深深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得到了训练,值得我们学习。
  3. 优化作业形式,鼓励个性化表达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师就要多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作业,激励他们去想象,去创新,去进行个性化表达。
  笔者在教完《七律·长征》后,布置了如下作业:请仿照“七律”的诗歌形式,自选角度,创作一首诗歌(如果能完成,可免做当天语文练习册上的作业)。布置完作业后,我觉得作业的难度可能偏大,估计不会有太多的学生参与。但是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往办公室递交小纸条时,当我欣赏到一份份规范、内容新颖的作业时,我惊讶了。
  有两个学生的作业最富有创意,也最真实。一个学生根据自己和同学们此次写诗的经历,写下《七律·写诗》:呆若木鸡心却伤,原来竟是为诗狂。低头自语尽慌张,提笔无言皆遗忘。冥思苦想想无方,煞费苦心心迷茫。心乱如麻怎思量?无奈只有泪千行。这首诗把写作时大脑一片空白、茫然失措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赢得了同学们的好评。另一个学生成绩在班上属下游,平时不多言语,此次根据自己离乡在外的经历写下了《七律·思乡》:“秋风拂走夏日暑,枯叶凋零落人间。分别刚有三年载,情怀却似已十年。月圆月缺谁人见?思乡思亲谁人管。我寄乡愁与孤雁,落入故乡槐树间。”这首诗表达出该同学深藏于内心的想法,引起不少来自异乡同学的情感共鸣。
  通过完成这种作业,学生们不仅把握了“七律”这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双句末尾的字要押韵,颔联和颈联要讲究对偶,而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让我意识到:学生不是缺少创新性思维,而是缺少让他们能够进行个性化表达的作业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创造一切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慢慢将学生引上创新之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多孔阳极氧化铝为模板合成一维纳米结构材料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获得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在综述了当前国际上应用模板法制备纳米功能材料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利用模板法与
方正的院落,笔直的胡同,结实的门墩儿,飞翔的鸽子,一声“您”的呼唤……成就了最初的北京印象.7月15日,《读城——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展览在首都博物馆礼仪大厅开幕.rn四合
期刊
 财政机关党组织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推进党的建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体现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这几年来泸州市局机关党建工作实践探索和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一是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0多年来,这首歌一直在中华大地上传唱着,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唱红了长城内外。这首歌唱出了亿万人民群众的心声,唱出了一个历史的真理。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许多真实的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状况会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弊端。  一、目前阅读教学的不良倾向和消极影响分析  1. 解读过度。阅读课离不开解读文本,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旦过度解读,就可能会扭曲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当鲁迅写出“晚安”,多数人会觉得这是礼貌性的问候,可能语文老师不这么认为:“晚安的‘晚’点明时间,令人联想到天色已暗,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
本论文开展了可溶性导电聚苯胺纳米管以及导电聚苯胺与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在AA0模板法的基础上,采用溶液浸
学位
由于多组分反应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为复杂分子骨架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简洁高效的方法,所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主要围绕金属钴催化的自由基多组分反应而展开。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Co(salen)催化的1,3-二氧戊环、缺电子烯烃和苯乙烯的自由基多组分反应研究在Co(salen)/TBHP的反应体系中,实现了苯乙烯、缺电子烯烃和1,3-二氧戊环高选择性的自由基多组分偶联反应。该反应具有操作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发现学生的主体性不高,这体现在他们的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方法被动、思维方式单一等,这使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不高。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愿意自主的吸收语文知识,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使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特点、学习习惯等,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教学节奏
通过近年来一系列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被证明是有效的,但目前的人工肝系统还只能取代肝脏的部分功能,其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从构建具有良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