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猬说自家的孩子光” 王丽娜
几年前的暑假,带着儿子回老家和母亲小住。有一天晚上吃过饭闲坐的时候,话题扯到了孩子的长相上,我沾沾自喜地说:“咱家的林林生得挺端正的嘛!”母亲笑了笑,说:“‘刺猬说自家的孩子光,屎壳郎说自家的孩子香。’哪里有丑孩子?孩子都是娘心尖儿上的宝贝!”
几年过去了,工作中每每和学生的家长打交道,心里总是想起母亲说过的那句俗话。尤其是遇到有些护短的家长,母亲的话更是帮我平息了很多可能的争端。试想,孩子犯了错被请到学校来,家长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或者是孩子经常违纪不听劝诫需要管教,或者是孩子打架闯祸捅了娄子需要处理,家长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制造的麻烦不要太大,事情的后果不要太严重。也许正是这样的心境使得他们在听老师谈孩子时,总是忍不住要为孩子辩护。当我们向家长陈述学生的问题时,言辞之间我们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对孩子“满身是刺”的厌烦之情,还是期望孩子改正错误的急切心情呢?
如果家长从我们的话语里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和他们一样不只是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刺”,同样也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光”;我们和他们一样担心孩子学坏,盼望孩子变好,并且因为孩子是我们的学生而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我们请他们来是为了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不是为了泄心头之愤。请相信,即使是再护短的家长也会平心静气坐下来和我们一同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泰戈尔说:“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小小的孩子。”我想作为教师面对自己的问题学生,一定要明白:只有热爱人才可以惩戒人。只因为他是我们小小的学生,我们必须学会像孩子的父母那样在孩子的“刺”里发现他的“光”,欣赏他的“光”,信赖他的“光”,并且借着这一份发现、欣赏和信赖,赢得家长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也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护短”也能护出奇迹 王跃强
作为班主任或一般老师,有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后,虽一心为了学生好,但心太急切了,和家长沟通、交流时,虽能把孩子的“小病”说明白,但下的药量太大、太猛——夸大、数落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就容易导致家长认为孩子在老师那里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尊重。他们想让孩子重新得到老师的喜爱和关心,因为孩子是他们的希望啊!所以,他们护短的心情我们要理解!况且有时他们护的并不是短。但愿我们能从下面的故事中受到一些启迪。
一个孩子上幼儿园时,老师对孩子的妈妈说:“您的孩子简直有多动症,几分钟都坐不住,我真拿他没办法!”妈妈没有给孩子学说老师的原话,而是说:“孩子,老师今天又表扬你了,说你由原来三分钟都坐不住,进步到现在能坐五分钟了,真了不起!老师说你若能再多坐住一会儿,你就更优秀了!”孩子高兴地在不知不觉中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孩子上小学时,老师对这位妈妈说:“您孩子的作业太潦草了,写的字和虫子爬的一样,根本没法看。”老师的话让她很难过,但她很快调整情绪,对孩子说:“孩子,老师又表扬你了,说你上课认真听讲,又聪明,又听老师的话,若你的字再好些就更完美了。”孩子愉快地接受了妈妈的建议,心情舒畅地练起了字,从此老师再也不说他字迹潦草了。刚上初中时,老师对他妈妈说:“您的孩子反应太慢了,智力不太好,前途有点渺茫啊!”老师的话深深地刺痛了妈妈的心,为了孩子,她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对孩子说:“老师告诉我,你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又肯下工夫,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认同你。你这段时间进步很快,若你更加努力些就更有希望了。妈妈相信你能做到!”孩子的心里乐开了花,他更加刻苦、更加勤奋了,他用汗水和毅力弥补了自己先天的不足。在妈妈爱心的呵护下,他顺利地上完了高中,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试想,如果这位家长不“护短”,而是把老师的话都如实地告诉给孩子,那会怎么样呢?有时家长的“护短”,能够化生活中的腐朽为神奇,“护”出孩子生命中的奇迹!
假如我是加长 杨春甫
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护短的家长。当初年轻,对家长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有些反感。如今自己的孩子也上学了,班主任和家长的双重身份,使我渐渐理解了家长的心情。
家长护短,是一种亲情的自然流露。“孩子是自家的好”,教师不能接受的,或许家长可以接受;教师眼中的缺点和毛病,在家长看来却可能是优点和长处。正所谓“智子疑邻”,由于身份上的差异,造成了认识上的巨大反差。于是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却有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家长眼里没问题的孩子,在我们眼里怎么有那么多问题呢?如果我是家长,又会怎么想呢?将心比心,我开始用赏识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爱动,但可能有运动天赋吧!学生拖拉,但可能是认真细心哪!如此一来,学生身上的不足之处,倒有了可以挖掘的潜力!真是角度一变,缺点变优点。家长护短,使我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发现了教育的另一个突破口。
家长护短,也并非对孩子缺乏正确认识。“知子莫若父”,对于自己孩子的缺点和毛病,做家长的十分清楚,也十分重视。之所以护短,是不想让孩子因错误给教师留下坏印象,更不想因此受到教师的歧视。所以,孩子有错误时,家长便会千方百计为孩子辩护,罗列孩子的许多优点,其目的就是让教师相信,孩子还是个好孩子。要消除家长的这种护短心理,就需要教师在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时,不能带情绪,更不能戴有色眼镜。否则只会加重家长的防备心理,护得更厉害,影响沟通。明白了这一点,我一反原来“告状式”的做法,而是注意在学生有进步时,及时反馈给家长。这种汇报成绩式的做法,更容易被家长接受,反而促使他们不断询问孩子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
问题都有两面性,关键是我们怎样认识。每每遇到护短的家长,我都先问一下自己:假如我是家长,心情会怎样?带着这种心态,我就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护短的家长,共寻教育之道。
孩子,在父母眼中总是优秀的。这是所有父母的共性,无可厚非,但是那些护短的家长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简直不让老师提出一点异议,坚持孩子“绝对论”。如果你与这样的家长沟通,特别是反映他孩子的问题,常常是无果而终。这时,你不妨按照以下四步走,保你达到目的。
第一步:换称呼,拉近距离。
如果家长比我们年龄大得多,可以称呼为“大叔”“大妈”;如果家长同我们年龄相仿,可以称呼为“大哥”“大姐”等。喊学生名字时也可有些特点,只喊名不喊姓。有时,家长会叫学生的小名,我们不妨也随之叫小名。这会让家长感到亲切,感到你是学生的老师,更是亲人,从而拉近双方距离,为谈话打下情感基础。
第二步:一起坐,消除隔阂。
在向家长反映学生问题时,我始终坚持两点。一是把家长请到自己的住所或校内园圃,从不在办公室谈话。这样少了几分办 公室的严肃,多了几分生活区的随和与情趣,就好像在拉家常。二是把学生也叫来,我们一起坐,不说背后话,有事当面说。
第三步:多赏识,建立信任。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被肯定。赏识就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体现。赏识如一座金桥,能将老师、家长、学生的心灵沟通,感情拉近。教师应心胸宽广,能容学生难容之言之行,做到多赏识学生,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家长更希望知道他的孩子在学校取得了哪些令他骄傲的成绩。老师在指出学生缺点时,也不要忘记赞美其优点。我很赞成一位老师的做法,期末他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除了有“三好学生”外,还有“热爱劳动奖”“见义勇为奖”……这不,一贯成绩落后的张悦,荣获“尊敬教师奖”。学校再开家长会时,以往请几次都不来的家长,这次早早地都来了,争着同老师探讨教育子女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同家长沟通时,不要只报忧不报喜,要多肯定,少否定,这样家长更能积极接受你的意见。
第四步:迂回术,春风化雨。
学生确实存在问题,教师最终还要向家长反映,以期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迂回术,找准切入点,避免正面冲突,减少干巴巴的说教,尽可能地做到硬话软说,直话曲说,明话暗说,严话宽说。这样的话能让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收到“曲径通幽”的效果。
学会给护短的家长“放气” 李 浩
有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敌机在空中盘旋,目标紧紧咬住装载紧急救援物资的卡车,就在这危急时刻,前面出现一个隧道,但洞口低于车高几厘米,问卡车在不扔掉救援物资的情况下,如何过隧道?答案是——把车轮胎放掉一部分气即可。解决方法可谓巧妙,颇能给人以启示。隧道高度好比铁的纪律要求,老师面对护短的家长如同面对不能卸载的卡车,既不能把它扔在隧道外置之不理,又不能不顾后果硬往前撞。这时,老师不妨也给护短的家长“放放气”。
给护短的家长放气,老师要找准“放气点”。最好的放气点是学生的犯错事实,用事实说话。班主任工作中有一个很好的做法是记《班级日记》,把每天所发生的大小事情记录下来,这样与家长谈话时,可以先摆事实,有据可依。没有事实,千万不要当着家长的面说学生的缺点错误,否则会适得其反,降低老师的威信,强化家长的护短意识。而面对确凿的事实,相信任何护短的家长也无从护起。
“放气”是放掉家长的护短情绪,目的还是要与之结盟,共同教育孩子。为此,老师首先要注意谈话方式,批评孩子千万不要连带家长,更不要家长一来就劈头盖脸一顿痛斥,使家长满心羞愧,无形间疏远老师。其次不要打击家长,不能把学生说得“一文不值”。任何人都有爱孩子的天性,这时即使不护短的家长恐怕也要护短了。最好的方法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再指出不足,这样易于被家长接受。别人的孩子再差,也毕竟是人家的孩子,不要强迫家长必须怎样,而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多用询问、建议性语气,本着关心与教育的原则,引导家长自觉向老师的观点靠拢。
面对自己孩子的缺点,目睹老师的殷殷之情,再护短的家长也会为之动容,明晓事理,与老师站到同一条战线上的。
责 编 晓 月
几年前的暑假,带着儿子回老家和母亲小住。有一天晚上吃过饭闲坐的时候,话题扯到了孩子的长相上,我沾沾自喜地说:“咱家的林林生得挺端正的嘛!”母亲笑了笑,说:“‘刺猬说自家的孩子光,屎壳郎说自家的孩子香。’哪里有丑孩子?孩子都是娘心尖儿上的宝贝!”
几年过去了,工作中每每和学生的家长打交道,心里总是想起母亲说过的那句俗话。尤其是遇到有些护短的家长,母亲的话更是帮我平息了很多可能的争端。试想,孩子犯了错被请到学校来,家长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或者是孩子经常违纪不听劝诫需要管教,或者是孩子打架闯祸捅了娄子需要处理,家长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制造的麻烦不要太大,事情的后果不要太严重。也许正是这样的心境使得他们在听老师谈孩子时,总是忍不住要为孩子辩护。当我们向家长陈述学生的问题时,言辞之间我们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对孩子“满身是刺”的厌烦之情,还是期望孩子改正错误的急切心情呢?
如果家长从我们的话语里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和他们一样不只是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刺”,同样也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光”;我们和他们一样担心孩子学坏,盼望孩子变好,并且因为孩子是我们的学生而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我们请他们来是为了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不是为了泄心头之愤。请相信,即使是再护短的家长也会平心静气坐下来和我们一同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泰戈尔说:“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小小的孩子。”我想作为教师面对自己的问题学生,一定要明白:只有热爱人才可以惩戒人。只因为他是我们小小的学生,我们必须学会像孩子的父母那样在孩子的“刺”里发现他的“光”,欣赏他的“光”,信赖他的“光”,并且借着这一份发现、欣赏和信赖,赢得家长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也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护短”也能护出奇迹 王跃强
作为班主任或一般老师,有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后,虽一心为了学生好,但心太急切了,和家长沟通、交流时,虽能把孩子的“小病”说明白,但下的药量太大、太猛——夸大、数落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就容易导致家长认为孩子在老师那里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尊重。他们想让孩子重新得到老师的喜爱和关心,因为孩子是他们的希望啊!所以,他们护短的心情我们要理解!况且有时他们护的并不是短。但愿我们能从下面的故事中受到一些启迪。
一个孩子上幼儿园时,老师对孩子的妈妈说:“您的孩子简直有多动症,几分钟都坐不住,我真拿他没办法!”妈妈没有给孩子学说老师的原话,而是说:“孩子,老师今天又表扬你了,说你由原来三分钟都坐不住,进步到现在能坐五分钟了,真了不起!老师说你若能再多坐住一会儿,你就更优秀了!”孩子高兴地在不知不觉中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孩子上小学时,老师对这位妈妈说:“您孩子的作业太潦草了,写的字和虫子爬的一样,根本没法看。”老师的话让她很难过,但她很快调整情绪,对孩子说:“孩子,老师又表扬你了,说你上课认真听讲,又聪明,又听老师的话,若你的字再好些就更完美了。”孩子愉快地接受了妈妈的建议,心情舒畅地练起了字,从此老师再也不说他字迹潦草了。刚上初中时,老师对他妈妈说:“您的孩子反应太慢了,智力不太好,前途有点渺茫啊!”老师的话深深地刺痛了妈妈的心,为了孩子,她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对孩子说:“老师告诉我,你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又肯下工夫,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认同你。你这段时间进步很快,若你更加努力些就更有希望了。妈妈相信你能做到!”孩子的心里乐开了花,他更加刻苦、更加勤奋了,他用汗水和毅力弥补了自己先天的不足。在妈妈爱心的呵护下,他顺利地上完了高中,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试想,如果这位家长不“护短”,而是把老师的话都如实地告诉给孩子,那会怎么样呢?有时家长的“护短”,能够化生活中的腐朽为神奇,“护”出孩子生命中的奇迹!
假如我是加长 杨春甫
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护短的家长。当初年轻,对家长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有些反感。如今自己的孩子也上学了,班主任和家长的双重身份,使我渐渐理解了家长的心情。
家长护短,是一种亲情的自然流露。“孩子是自家的好”,教师不能接受的,或许家长可以接受;教师眼中的缺点和毛病,在家长看来却可能是优点和长处。正所谓“智子疑邻”,由于身份上的差异,造成了认识上的巨大反差。于是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却有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家长眼里没问题的孩子,在我们眼里怎么有那么多问题呢?如果我是家长,又会怎么想呢?将心比心,我开始用赏识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爱动,但可能有运动天赋吧!学生拖拉,但可能是认真细心哪!如此一来,学生身上的不足之处,倒有了可以挖掘的潜力!真是角度一变,缺点变优点。家长护短,使我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发现了教育的另一个突破口。
家长护短,也并非对孩子缺乏正确认识。“知子莫若父”,对于自己孩子的缺点和毛病,做家长的十分清楚,也十分重视。之所以护短,是不想让孩子因错误给教师留下坏印象,更不想因此受到教师的歧视。所以,孩子有错误时,家长便会千方百计为孩子辩护,罗列孩子的许多优点,其目的就是让教师相信,孩子还是个好孩子。要消除家长的这种护短心理,就需要教师在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时,不能带情绪,更不能戴有色眼镜。否则只会加重家长的防备心理,护得更厉害,影响沟通。明白了这一点,我一反原来“告状式”的做法,而是注意在学生有进步时,及时反馈给家长。这种汇报成绩式的做法,更容易被家长接受,反而促使他们不断询问孩子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
问题都有两面性,关键是我们怎样认识。每每遇到护短的家长,我都先问一下自己:假如我是家长,心情会怎样?带着这种心态,我就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护短的家长,共寻教育之道。
孩子,在父母眼中总是优秀的。这是所有父母的共性,无可厚非,但是那些护短的家长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简直不让老师提出一点异议,坚持孩子“绝对论”。如果你与这样的家长沟通,特别是反映他孩子的问题,常常是无果而终。这时,你不妨按照以下四步走,保你达到目的。
第一步:换称呼,拉近距离。
如果家长比我们年龄大得多,可以称呼为“大叔”“大妈”;如果家长同我们年龄相仿,可以称呼为“大哥”“大姐”等。喊学生名字时也可有些特点,只喊名不喊姓。有时,家长会叫学生的小名,我们不妨也随之叫小名。这会让家长感到亲切,感到你是学生的老师,更是亲人,从而拉近双方距离,为谈话打下情感基础。
第二步:一起坐,消除隔阂。
在向家长反映学生问题时,我始终坚持两点。一是把家长请到自己的住所或校内园圃,从不在办公室谈话。这样少了几分办 公室的严肃,多了几分生活区的随和与情趣,就好像在拉家常。二是把学生也叫来,我们一起坐,不说背后话,有事当面说。
第三步:多赏识,建立信任。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被肯定。赏识就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体现。赏识如一座金桥,能将老师、家长、学生的心灵沟通,感情拉近。教师应心胸宽广,能容学生难容之言之行,做到多赏识学生,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家长更希望知道他的孩子在学校取得了哪些令他骄傲的成绩。老师在指出学生缺点时,也不要忘记赞美其优点。我很赞成一位老师的做法,期末他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除了有“三好学生”外,还有“热爱劳动奖”“见义勇为奖”……这不,一贯成绩落后的张悦,荣获“尊敬教师奖”。学校再开家长会时,以往请几次都不来的家长,这次早早地都来了,争着同老师探讨教育子女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同家长沟通时,不要只报忧不报喜,要多肯定,少否定,这样家长更能积极接受你的意见。
第四步:迂回术,春风化雨。
学生确实存在问题,教师最终还要向家长反映,以期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迂回术,找准切入点,避免正面冲突,减少干巴巴的说教,尽可能地做到硬话软说,直话曲说,明话暗说,严话宽说。这样的话能让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收到“曲径通幽”的效果。
学会给护短的家长“放气” 李 浩
有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敌机在空中盘旋,目标紧紧咬住装载紧急救援物资的卡车,就在这危急时刻,前面出现一个隧道,但洞口低于车高几厘米,问卡车在不扔掉救援物资的情况下,如何过隧道?答案是——把车轮胎放掉一部分气即可。解决方法可谓巧妙,颇能给人以启示。隧道高度好比铁的纪律要求,老师面对护短的家长如同面对不能卸载的卡车,既不能把它扔在隧道外置之不理,又不能不顾后果硬往前撞。这时,老师不妨也给护短的家长“放放气”。
给护短的家长放气,老师要找准“放气点”。最好的放气点是学生的犯错事实,用事实说话。班主任工作中有一个很好的做法是记《班级日记》,把每天所发生的大小事情记录下来,这样与家长谈话时,可以先摆事实,有据可依。没有事实,千万不要当着家长的面说学生的缺点错误,否则会适得其反,降低老师的威信,强化家长的护短意识。而面对确凿的事实,相信任何护短的家长也无从护起。
“放气”是放掉家长的护短情绪,目的还是要与之结盟,共同教育孩子。为此,老师首先要注意谈话方式,批评孩子千万不要连带家长,更不要家长一来就劈头盖脸一顿痛斥,使家长满心羞愧,无形间疏远老师。其次不要打击家长,不能把学生说得“一文不值”。任何人都有爱孩子的天性,这时即使不护短的家长恐怕也要护短了。最好的方法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再指出不足,这样易于被家长接受。别人的孩子再差,也毕竟是人家的孩子,不要强迫家长必须怎样,而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多用询问、建议性语气,本着关心与教育的原则,引导家长自觉向老师的观点靠拢。
面对自己孩子的缺点,目睹老师的殷殷之情,再护短的家长也会为之动容,明晓事理,与老师站到同一条战线上的。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