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展现萧红传奇一生的电影《黄金时代》上映。该片导演荣获第四十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三项大奖、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终生成就奖等荣誉。她虽是拍出《女人四十》《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等多部触及女性心灵的女导演,却没有女人的温柔;她生就一副平和的相貌,铿锵字句却脱口而出;虽然她已经年过六旬,却满脑子“后现代主义”……她就是许鞍华,始终凭着兴趣奋斗的“工作家”。
“不孝”之女,
将母亲的婚姻故事搬上荧幕
许鞍华于1947年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许鞍华这一辈是“华”字辈,妹妹是曼华,弟弟是静华,堂姐是清华、振华、昆华……于是,父母给她取名鞍华。她两个月大时,父母离开故乡,举家迁徙到香港。上小学后,许鞍华因为嫌弃“鞍”字笔画太多,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许安华”。许鞍华还是害羞的“书虫”,夏天上学不管什么天气都要撑一把伞,因为她不敢看前面的人,而是看着他们的脚一直往前走。
大学时期,许鞍华在香港大学进修英国文学及比较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许鞍华赴英国深造,在伦敦电影学校攻读电影课程。许鞍华觉得,文学与电影是自己生活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
大学毕业后,一个朋友劝她改名,说:“你用‘革’字边的‘鞍’,你就很辛苦,要做很多事。用‘平安’的‘安’,就不用那么辛苦。”许鞍华犹豫半天后,还是没有改。在许鞍华看来,“鞍”字比较特殊,容易让人记住。随后,她进入香港无线电视台任编导,拍摄纪录片。不久,她加入香港电台电视部,拍了3集《狮子山下》,开始受人瞩目。
在许鞍华儿时的记忆里,觉得母亲行为举止有点奇怪,沉默寡言,像哑巴一样。母亲说的粤语并不正宗,解释说因为自己是东北人,许鞍华便信以为真。参加工作以后,许鞍华才知道母亲是日本人。在特殊时期,祖父母为了免受亲戚朋友的歧视,便说媳妇是东北人,许鞍华的母亲委屈地接受了这一决定。知道真相后,许鞍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萌生出以母亲的经历为蓝本拍一部电影的想法。
1989年,一位台湾制片人找到许鞍华,表示想邀请张曼玉、陆小凤拍一部电影。许鞍华想到陆小凤演过年老的角色,而且她长相跟母亲有点相似。许鞍华灵光一闪,决定自己导演这部影片。许鞍华对制片人说:“我想根据母亲的经历拍一部电影,因为故事有一部分是真实的,所以我有信心拍好。但是,希望你们不要把事情公布出去。如果母亲和亲戚知道了,那他们肯定会感到很尴尬,会反对我这样做!”听了许鞍华的话,制片人便同意了她的设想,准备让她拍摄半自传体电影《客途秋恨》。
1990年5月的一天,母亲突然拿着报纸走进许鞍华的房间,大动肝火:“哎呀!你怎么把家里的事情拍成电影,你太离谱了!”许鞍华拿过报纸一看,吓得满头大汗,原来报纸上介绍了《客途秋恨》的内容,并且写道:“张曼玉饰演许鞍华,陆小凤饰演许鞍华之母……”许鞍华弱弱地对母亲说:“我合约都签了……如果你真很反对的话,那我就放弃,但我要赔偿一大笔违约金……”母亲一听,就不再责怪她,同意让她拍摄《客途秋恨》。
《客途秋恨》在香港公映前,许鞍华安排母亲去美国看望妹妹,以免她留在香港被人指指点点。没想到,亲戚看了《客途秋恨》后很激动,纷纷打电话给许鞍华:“原来你妈的经历那么惨,她真伟大啊!”两年后,香港电视台开始播映《客途秋恨》,母亲不声不响地看完影片。许鞍华一直想问母亲是否因为报恩而嫁给父亲,但话到口边又咽了回去。母亲也没有跟许鞍华说其中的原委,只是淡淡地说:“你怎么不早点问我?我可以告诉你很多事情呢,不用你瞎编。”尽管亲友很满意,但《客途秋恨》的票房并不理想,许鞍华觉得这部电影好像仅是拍给家人、亲戚看的。
无缘婚姻,
怕做家务的女人只喜欢拍电影
许鞍华年轻时忙于拍电影,没时间考虑自己的婚姻。三十多岁时,她也曾被婚姻所吸引,认为两个人一起学习、生活的状态是非常好的事情,进而萌生了结婚的想法。但天性既不喜欢照顾人,也不喜欢被人照顾的她最终与婚姻无缘。
许鞍华不懂做家务,母亲每年去美国探亲几个月的期间,她的生活就变得很凌乱。她一来不知道家里的盐放在哪里,二来不知道菜怎么摘怎么洗。有一天,朋友想去她家里做客,还被要求自带电磁炉。许鞍华住的是三室一厅,即便她一天打扫四趟也打扫不干净。
许鞍华不愿打扫卫生,却喜欢跑到健身房挥汗如雨,一年花费动辄数万元。有一天,母亲摇摇头,对许鞍华说:“你可以隔几天清扫一下阳台,侍弄好花草,再拾掇一下房子……其实做家务就是健身,何必上健身房花冤枉钱?”许鞍华撇撇嘴:“我觉得做家务很浪费时间,感觉永远做不完,所以我就不愿意做。”
虽然许鞍华不懂得做家务,但她从朋友们的经历中知道她们过日子的方法,便巧妙地运用到电影中。她的一位朋友扫地有一个“绝招”,就是把旧丝袜套在扫把上,轻易地就把灰尘“套牢”了。还有一位朋友,做家务时干净利索,把许鞍华惊呆了:朋友扫地扫到鱼缸边顺势给小鱼喂食,扫到阳台边顺势给小树浇水,扫到床边顺势铺被子……许鞍华就把朋友的生活经验借用到《女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电影中,将中年女人的生活状态诠释得十分到位。
有一天,母亲无奈地对许鞍华说:“华啊,你不适合结婚。”许鞍华想了想,觉得母亲的看法很有道理。她四十岁的时候,认为这辈子都不会嫁了。因为,许鞍华只懂得像牛一样干活,全身心扑在事业上。
2012年11月,许鞍华准备邀请汤唯、冯绍峰主演电影《黄金时代》。该片展现萧红传奇的一生,重点展示她先后与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四个男人的情感纠葛,着重表现每个人物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命运。2013年2月18日,武汉气温骤降,长江边大雾弥漫。上午9时,许鞍华就出现在《黄金时代》的拍摄现场武汉港十八码头。她拄着拐杖,右腿裹着护膝,一下车就直奔江面上的码头船,钻进演员中开始工作。许鞍华不喜欢被人打扰,连剧组拍摄纪录片的工作人员也被她赶走:“你别老对着我拍。” 中午12时,剧组收工,演员们吹了一上午的江风,赶紧裹上外套回到岸边吃饭。在空荡荡的片场里,许鞍华靠在围栏上思考。随后,她回到工作人员旁边,指着周围的场景讨论起来。下午,在一场戏份里,300名群众演员挤在狭小的码头船上,一眼望去黑压压一片,跑动起来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但许鞍华依然认真对待。许鞍华在挑选群众演员时,一些人因为显得“不够贫苦”而被筛掉。一名年轻男性烫过头发,戴了帽子还是被许鞍华要求剪去发尾,以防镜头穿帮。
许鞍华不喜欢用绿幕加后期特效的方式拍摄,她希望回到实景,用历史中真实的场地,让演员也回到当时的氛围中。为了拍摄《黄金时代》中的逃难戏份,许鞍华不仅特意将租来的“长江公主”号改成“英国轮船”,还将武汉十八港口还原成民国时期的“恒泰码头”。许多人不理解,认为她这样做很傻,许鞍华听后淡然一笑:“拍电影是我一生的钟爱,每一部电影就是我的孩子。对待自己的孩子,负责任的家长能马马虎虎吗?”
喜欢“扮嫩”,
到处奔波都会找小吃
在香港,如果有人认为你年纪大,你就会找不到工作,他们不会找你拍电影。所以,很多人四十多岁了却穿着暴露的衣服,试图与年轻人打成一片,装作很时尚的样子。在许鞍华看来,剪短发、穿波鞋都是显年轻的手段。许鞍华喜欢这样年轻的打扮,不愿意被人说老,但她又不愿意穿暴露的衣服,所以只能把头发剪短。一天,许多导演聚会。大家坐下来谈哪里的东西好吃,谁和谁怎么样了。如果旁人不听到他们的男人嗓音,仅听内容还以为是一帮大婶在闲聊。
聚会那天,许鞍华是一头红棕色短发,穿一身前胸后背绣有很大的数字的黑色小羊皮摩托机车服,披着紫红色粗针毛线围巾,下配收腿的大红色萝卜裤、黑色波鞋。说到有趣处,她前仰后合地哈哈大笑,石榴红的宝石耳坠随之跳动。闲聊时,一名导演问许鞍华:“许导,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终其一生献身电影?”许鞍华幽默地回答:“早死不就可以了!”
许鞍华对美食情有独钟,觉得自己到处奔波,来来去去都是吃。工作时,许鞍华十分投入,放下导筒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吃货”。5月,剧组再次来武汉取景,许鞍华就嚷嚷着“我要吃热干面”。有这样的导演带头,剧组成员都成了“汉味小吃第一巷”户部巷的粉丝他们驻扎在汉口,却经常溜过江去“过个早”“消个夜”(即“吃早餐”“吃夜宵”——编者注)。9月,许鞍华一个人坐小巴到广东的小镇,她特别喜欢在车上的那种感觉。一路上,不停地有人上车、下车,她到了哪里就下车走一走。一个镇和另一个镇虽然只隔一点路,但风俗习惯有很大的不同。许鞍华觉得,广东省顺德市的东西特别好吃,顺德的女孩做菜手艺很棒,那里的人好像天生就爱整洁。他们做菜不放调料,因为自信他们的菜不需要调料便可以直接吃,哪怕是简单的一盘芥蓝。他们做荷包蛋不是普通的煎蛋,而像一个荷包,外面是焦的里面还是生的,放点盐就很入味。
一次,许鞍华约了几个“好吃”的朋友去四川省成都市旅游。她们在成都走街串巷,把网上大热的几家馆子逛了一圈。许鞍华算了算,她们三天竟然逛了八家小吃店,从火锅、串串吃到蹄花、肥肠……几个老姐妹每次都是一嘴油,十分解馋。
许多观众很难想象,许鞍华这样一个大导演竟然租房子、挤地铁,生活清贫。一面是每天在闪光灯下的名导演,一面又是住在民宅里的普通人。她每一次去影展当评委都高高在上,有专车接送,有人夹道欢迎,许鞍华向他们挥挥手好像英国女皇的派头。当她推开家门的那一刻,许鞍华有时觉得特别好笑,涌上一丝丝失落。
日前,“时光的鞍”——许鞍华电影作品回顾展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幕。一名记者好奇地问许鞍华:“你在香港住公屋,坐地铁,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吗?”许鞍华笑笑说:“你们不要再报道我租房子挤地铁什么的,我不想再诉苦。因为一个导演拍不拍电影跟坐不坐地铁没关系。我觉得只要继续拍电影,生活过得去就行。我现在还是没有计划买楼,哈哈。电影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值得我永远追求……”
延伸阅读:三问淡泊许鞍华
问:现在影视圈几乎成了一种潮流,随便做一个项目都是上亿元的投资,你不羡慕那些导演吗?
许鞍华:我不羡慕,我觉得有很多钱非常好,有很多东西没有钱是不行的。不过,有时我们的想象力也会因为钱的关系而自动把它删除。
问:你只要有电影拍,就觉得很幸福,不是很在意背后的名利。这是你经过起落之后的释然,还是天性所致?
许鞍华:我一直都不喜欢豪华场所、交际应酬,可是我对这些不是很了解。因为总是觉得人家都说好的东西必然是好的,所以我以前也勉强去参加。现在,我比较懂得自己喜欢什么,所以不再热衷去参加许多不必要的应酬。
问:现在很多房地产老板、煤老板都想投资电影,你为何不趁此机会拍以前没机会拍的作品,而是安于一条轨迹,这是为什么?
许鞍华:我就是很喜欢拍电影,不喜欢总跟人家谈生意。如果是一个大制作,那么谈的时间很长,拍的时间就少,你得磨合。我不太善于驾驭大东西,所以,如果让我拍电影,我觉得我懂得的就去拍。假如要我一个一个的慢慢谈,那我就有点不耐烦。
“不孝”之女,
将母亲的婚姻故事搬上荧幕
许鞍华于1947年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许鞍华这一辈是“华”字辈,妹妹是曼华,弟弟是静华,堂姐是清华、振华、昆华……于是,父母给她取名鞍华。她两个月大时,父母离开故乡,举家迁徙到香港。上小学后,许鞍华因为嫌弃“鞍”字笔画太多,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许安华”。许鞍华还是害羞的“书虫”,夏天上学不管什么天气都要撑一把伞,因为她不敢看前面的人,而是看着他们的脚一直往前走。
大学时期,许鞍华在香港大学进修英国文学及比较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许鞍华赴英国深造,在伦敦电影学校攻读电影课程。许鞍华觉得,文学与电影是自己生活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
大学毕业后,一个朋友劝她改名,说:“你用‘革’字边的‘鞍’,你就很辛苦,要做很多事。用‘平安’的‘安’,就不用那么辛苦。”许鞍华犹豫半天后,还是没有改。在许鞍华看来,“鞍”字比较特殊,容易让人记住。随后,她进入香港无线电视台任编导,拍摄纪录片。不久,她加入香港电台电视部,拍了3集《狮子山下》,开始受人瞩目。
在许鞍华儿时的记忆里,觉得母亲行为举止有点奇怪,沉默寡言,像哑巴一样。母亲说的粤语并不正宗,解释说因为自己是东北人,许鞍华便信以为真。参加工作以后,许鞍华才知道母亲是日本人。在特殊时期,祖父母为了免受亲戚朋友的歧视,便说媳妇是东北人,许鞍华的母亲委屈地接受了这一决定。知道真相后,许鞍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萌生出以母亲的经历为蓝本拍一部电影的想法。
1989年,一位台湾制片人找到许鞍华,表示想邀请张曼玉、陆小凤拍一部电影。许鞍华想到陆小凤演过年老的角色,而且她长相跟母亲有点相似。许鞍华灵光一闪,决定自己导演这部影片。许鞍华对制片人说:“我想根据母亲的经历拍一部电影,因为故事有一部分是真实的,所以我有信心拍好。但是,希望你们不要把事情公布出去。如果母亲和亲戚知道了,那他们肯定会感到很尴尬,会反对我这样做!”听了许鞍华的话,制片人便同意了她的设想,准备让她拍摄半自传体电影《客途秋恨》。
1990年5月的一天,母亲突然拿着报纸走进许鞍华的房间,大动肝火:“哎呀!你怎么把家里的事情拍成电影,你太离谱了!”许鞍华拿过报纸一看,吓得满头大汗,原来报纸上介绍了《客途秋恨》的内容,并且写道:“张曼玉饰演许鞍华,陆小凤饰演许鞍华之母……”许鞍华弱弱地对母亲说:“我合约都签了……如果你真很反对的话,那我就放弃,但我要赔偿一大笔违约金……”母亲一听,就不再责怪她,同意让她拍摄《客途秋恨》。
《客途秋恨》在香港公映前,许鞍华安排母亲去美国看望妹妹,以免她留在香港被人指指点点。没想到,亲戚看了《客途秋恨》后很激动,纷纷打电话给许鞍华:“原来你妈的经历那么惨,她真伟大啊!”两年后,香港电视台开始播映《客途秋恨》,母亲不声不响地看完影片。许鞍华一直想问母亲是否因为报恩而嫁给父亲,但话到口边又咽了回去。母亲也没有跟许鞍华说其中的原委,只是淡淡地说:“你怎么不早点问我?我可以告诉你很多事情呢,不用你瞎编。”尽管亲友很满意,但《客途秋恨》的票房并不理想,许鞍华觉得这部电影好像仅是拍给家人、亲戚看的。
无缘婚姻,
怕做家务的女人只喜欢拍电影
许鞍华年轻时忙于拍电影,没时间考虑自己的婚姻。三十多岁时,她也曾被婚姻所吸引,认为两个人一起学习、生活的状态是非常好的事情,进而萌生了结婚的想法。但天性既不喜欢照顾人,也不喜欢被人照顾的她最终与婚姻无缘。
许鞍华不懂做家务,母亲每年去美国探亲几个月的期间,她的生活就变得很凌乱。她一来不知道家里的盐放在哪里,二来不知道菜怎么摘怎么洗。有一天,朋友想去她家里做客,还被要求自带电磁炉。许鞍华住的是三室一厅,即便她一天打扫四趟也打扫不干净。
许鞍华不愿打扫卫生,却喜欢跑到健身房挥汗如雨,一年花费动辄数万元。有一天,母亲摇摇头,对许鞍华说:“你可以隔几天清扫一下阳台,侍弄好花草,再拾掇一下房子……其实做家务就是健身,何必上健身房花冤枉钱?”许鞍华撇撇嘴:“我觉得做家务很浪费时间,感觉永远做不完,所以我就不愿意做。”
虽然许鞍华不懂得做家务,但她从朋友们的经历中知道她们过日子的方法,便巧妙地运用到电影中。她的一位朋友扫地有一个“绝招”,就是把旧丝袜套在扫把上,轻易地就把灰尘“套牢”了。还有一位朋友,做家务时干净利索,把许鞍华惊呆了:朋友扫地扫到鱼缸边顺势给小鱼喂食,扫到阳台边顺势给小树浇水,扫到床边顺势铺被子……许鞍华就把朋友的生活经验借用到《女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电影中,将中年女人的生活状态诠释得十分到位。
有一天,母亲无奈地对许鞍华说:“华啊,你不适合结婚。”许鞍华想了想,觉得母亲的看法很有道理。她四十岁的时候,认为这辈子都不会嫁了。因为,许鞍华只懂得像牛一样干活,全身心扑在事业上。
2012年11月,许鞍华准备邀请汤唯、冯绍峰主演电影《黄金时代》。该片展现萧红传奇的一生,重点展示她先后与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四个男人的情感纠葛,着重表现每个人物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命运。2013年2月18日,武汉气温骤降,长江边大雾弥漫。上午9时,许鞍华就出现在《黄金时代》的拍摄现场武汉港十八码头。她拄着拐杖,右腿裹着护膝,一下车就直奔江面上的码头船,钻进演员中开始工作。许鞍华不喜欢被人打扰,连剧组拍摄纪录片的工作人员也被她赶走:“你别老对着我拍。” 中午12时,剧组收工,演员们吹了一上午的江风,赶紧裹上外套回到岸边吃饭。在空荡荡的片场里,许鞍华靠在围栏上思考。随后,她回到工作人员旁边,指着周围的场景讨论起来。下午,在一场戏份里,300名群众演员挤在狭小的码头船上,一眼望去黑压压一片,跑动起来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但许鞍华依然认真对待。许鞍华在挑选群众演员时,一些人因为显得“不够贫苦”而被筛掉。一名年轻男性烫过头发,戴了帽子还是被许鞍华要求剪去发尾,以防镜头穿帮。
许鞍华不喜欢用绿幕加后期特效的方式拍摄,她希望回到实景,用历史中真实的场地,让演员也回到当时的氛围中。为了拍摄《黄金时代》中的逃难戏份,许鞍华不仅特意将租来的“长江公主”号改成“英国轮船”,还将武汉十八港口还原成民国时期的“恒泰码头”。许多人不理解,认为她这样做很傻,许鞍华听后淡然一笑:“拍电影是我一生的钟爱,每一部电影就是我的孩子。对待自己的孩子,负责任的家长能马马虎虎吗?”
喜欢“扮嫩”,
到处奔波都会找小吃
在香港,如果有人认为你年纪大,你就会找不到工作,他们不会找你拍电影。所以,很多人四十多岁了却穿着暴露的衣服,试图与年轻人打成一片,装作很时尚的样子。在许鞍华看来,剪短发、穿波鞋都是显年轻的手段。许鞍华喜欢这样年轻的打扮,不愿意被人说老,但她又不愿意穿暴露的衣服,所以只能把头发剪短。一天,许多导演聚会。大家坐下来谈哪里的东西好吃,谁和谁怎么样了。如果旁人不听到他们的男人嗓音,仅听内容还以为是一帮大婶在闲聊。
聚会那天,许鞍华是一头红棕色短发,穿一身前胸后背绣有很大的数字的黑色小羊皮摩托机车服,披着紫红色粗针毛线围巾,下配收腿的大红色萝卜裤、黑色波鞋。说到有趣处,她前仰后合地哈哈大笑,石榴红的宝石耳坠随之跳动。闲聊时,一名导演问许鞍华:“许导,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终其一生献身电影?”许鞍华幽默地回答:“早死不就可以了!”
许鞍华对美食情有独钟,觉得自己到处奔波,来来去去都是吃。工作时,许鞍华十分投入,放下导筒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吃货”。5月,剧组再次来武汉取景,许鞍华就嚷嚷着“我要吃热干面”。有这样的导演带头,剧组成员都成了“汉味小吃第一巷”户部巷的粉丝他们驻扎在汉口,却经常溜过江去“过个早”“消个夜”(即“吃早餐”“吃夜宵”——编者注)。9月,许鞍华一个人坐小巴到广东的小镇,她特别喜欢在车上的那种感觉。一路上,不停地有人上车、下车,她到了哪里就下车走一走。一个镇和另一个镇虽然只隔一点路,但风俗习惯有很大的不同。许鞍华觉得,广东省顺德市的东西特别好吃,顺德的女孩做菜手艺很棒,那里的人好像天生就爱整洁。他们做菜不放调料,因为自信他们的菜不需要调料便可以直接吃,哪怕是简单的一盘芥蓝。他们做荷包蛋不是普通的煎蛋,而像一个荷包,外面是焦的里面还是生的,放点盐就很入味。
一次,许鞍华约了几个“好吃”的朋友去四川省成都市旅游。她们在成都走街串巷,把网上大热的几家馆子逛了一圈。许鞍华算了算,她们三天竟然逛了八家小吃店,从火锅、串串吃到蹄花、肥肠……几个老姐妹每次都是一嘴油,十分解馋。
许多观众很难想象,许鞍华这样一个大导演竟然租房子、挤地铁,生活清贫。一面是每天在闪光灯下的名导演,一面又是住在民宅里的普通人。她每一次去影展当评委都高高在上,有专车接送,有人夹道欢迎,许鞍华向他们挥挥手好像英国女皇的派头。当她推开家门的那一刻,许鞍华有时觉得特别好笑,涌上一丝丝失落。
日前,“时光的鞍”——许鞍华电影作品回顾展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幕。一名记者好奇地问许鞍华:“你在香港住公屋,坐地铁,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吗?”许鞍华笑笑说:“你们不要再报道我租房子挤地铁什么的,我不想再诉苦。因为一个导演拍不拍电影跟坐不坐地铁没关系。我觉得只要继续拍电影,生活过得去就行。我现在还是没有计划买楼,哈哈。电影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值得我永远追求……”
延伸阅读:三问淡泊许鞍华
问:现在影视圈几乎成了一种潮流,随便做一个项目都是上亿元的投资,你不羡慕那些导演吗?
许鞍华:我不羡慕,我觉得有很多钱非常好,有很多东西没有钱是不行的。不过,有时我们的想象力也会因为钱的关系而自动把它删除。
问:你只要有电影拍,就觉得很幸福,不是很在意背后的名利。这是你经过起落之后的释然,还是天性所致?
许鞍华:我一直都不喜欢豪华场所、交际应酬,可是我对这些不是很了解。因为总是觉得人家都说好的东西必然是好的,所以我以前也勉强去参加。现在,我比较懂得自己喜欢什么,所以不再热衷去参加许多不必要的应酬。
问:现在很多房地产老板、煤老板都想投资电影,你为何不趁此机会拍以前没机会拍的作品,而是安于一条轨迹,这是为什么?
许鞍华:我就是很喜欢拍电影,不喜欢总跟人家谈生意。如果是一个大制作,那么谈的时间很长,拍的时间就少,你得磨合。我不太善于驾驭大东西,所以,如果让我拍电影,我觉得我懂得的就去拍。假如要我一个一个的慢慢谈,那我就有点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