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引领防城港粮油制造的腾飞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可以给城市带来许多收益——资金、人才、岗位、技术等。然而对于防城港这座正处在快速发展机遇期的城市来说,防城港澳加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加粮油)能带来的或许已经远超于此,特别是在中国制造业整体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大背景下。
  距离防城港火车北站不到半小时车程的防城港市粮油食品产业园区内,坐落着澳加粮油一座非同寻常的工厂。这里除了运送原料的大货车、几个搬运工和偶见的几辆汽车外,几乎看不见传统工厂常见的“热火朝天”的景象。
  而也正是这家看似“冷清”的工厂,让澳加粮油在2017~2018年连续入围“广西企业100强”“广西民营企业50强”“广西制造业50强”,2018年还被中国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认定为“重点支持的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被广西工信委认定为“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
  在公司的展厅内,本刊记者带着问题和疑惑见到了澳加粮油总经理张慧。张总经理在展厅丰富的宣传材料前,为本刊记者生动介绍了公司的产品亮点、发展历程、未来规划……
  立足防城港的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公司依托大西南出海通道主门户的区位优势及港口优势,建立了严密、科学的管理机制,拥有成熟、科学、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引进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粮油系列加工配套设备……”在《澳加粮油社会责任报告》中有这样一段介绍。
  将防城港的区位和互联互通优势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前提,从这段话中能够看出澳加粮油对落户防城港的认可。防城港是中国中西部地区边界的出海口,也是唯一能够通过陆路和海路通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通道,还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深水良港。
  目前防城港已建成4个粮食装卸专用泊位,均可停靠7万吨船舶,年设计吞吐能力在2000万吨以上,可满足临港粮油企业对粮食原料的输送需求,降低粮食接卸过程中的粉尘污染和损耗,在货物运输、货物资金周转等环节明显能节约成本,为粮油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的运输通道。特别是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的建成投入使用,使得该市港口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因此除了澳加粮油外,不少的粮油“大户”也选择落户防城港,当地已聚集的8家大型粮油加工及其下游企业,具备年加工各种油料作物超过900万吨的能力,使得防城港成为中国最大的植物油加工产业基地,产品受到中国各地消费者青睐。
  “中国的食用油当中每6桶就有1桶是在防城港生产的。菜籽油当中,更是每2.5桶中就有1桶来自防城港。”张总经理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介绍道。
  现代化的工厂,“小时候的味道”
  2016年,公司的小包装产品“民得福”牌系列食用油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大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可和肯定,获得多项大奖。
  就在张总经理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前,她还在与经营米粉的客户讨论米粉中食用油的制造和使用问题。与澳加粮油开展合作的商家不仅仅在广西,更是遍布中国多个省份,而针对这些不同地方的饮食习惯,澳加粮油能够生产出不同的食用油。
  “我们防城港市的领导在满洲里看见了澳加粮油的产品,还觉得很惊讶,为什么我们的粮油产品在几千里之外还能这么有名气。”张总经理认为,对产品品质精准、有力的控制,便是澳加粮油采用高度自动化生产线带来的众多益处之一。
  传统的粮油厂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依赖工人的个人经验。即便是同一名工人制作出的不同批次产品,也未必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如一。然而在这一点上,澳加粮油却可以做到。
  在展厅内的一个模拟控制台前,张总经理向本刊记者介绍了澳加粮油采用的“智控系统”。在一块不大的屏幕上,生产流程的细节几乎全部都被做成了可视化的符号,显示在操作系统上。
  “工厂按照工业4.0设计建设,在粮油行业中率先实现了办公智能化与生产智能化相融合,使生产指标、物耗、成本、销售、人员管理、客户管理等数据互联互通。”澳加粮油的一名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介绍道。
  于是车间的员工只需要通过中控室的一台电脑,就可以读取制作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等参数,并按照严格的流程对流水线上的机器进行操作。就是在这样的严格控制中,澳加粮油得以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生产出了不同品类的食用油产品。
  “2017年10月,原广东省委书记、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第14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莅临我们公司展位指导,称赞我们的浓香小榨菜籽油是‘小时候的味道’。”张总经理对于这一褒奖颇为自豪,说着她还打开了一小瓶菜籽油递给记者闻一闻。
  从蓝图开始的高端、智能化路线
  澳加粮油的智能化工厂,项目从筹划阶段就开始向“工业4.0”的高标准看齐。“我们的工厂在建的时候,防城港市领导就对我们说,如果要建厂就建一个先进的、引领行业的、上档次的工厂。”张总经理介绍道。
  而面对竞争压力和不确定性,该怎样去建设一个先进、引领行业、上档次的工厂呢?张总经理很快便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通过与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智能化工厂的设计和建造。
  “在设计阶段要把智能化的理念设计进去,这就要求我们设备的标准要高,别人用300元的手动传感器,我们就要用自动的、进口的3000元的传感器;我们的电线、柜子、开关等都必须满足高要求。”张总经理说道。
  张总经理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尽管澳加粮油的工厂比同样规模的传统工厂要多投入约1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但工厂3~4个月就实现了投产,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智能化设备的节能节耗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所以虽然投入会大一点,但实际上我们的成本就很低。同样产品的加工成本,我们的比他们每吨低几十块钱,一年几十万吨的生产力,就节省了1000多万元。”张总经理说道。
  其中节约的人力成本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公司的员工数量为17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人,大部分员工工作的地点在办公室而非车间,这就是记者在工厂里感觉到“冷清”的直接原因。而据介绍,澳加粮油在劳动力成本上比同行业工厂节省10%,员工比同规模企业减少了30%。
  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澳加粮油成立于2013年6月,注册资金2亿元人民币,如今已建成年加工60万吨大豆/菜籽生产线、15万吨膨化大豆粉生产线、20万吨精炼油车间、3万吨浓香小榨油车间,为该公司创造年销售收入达25亿元人民币。
  目前公司新增投资5000万人民币,建设年加工9万吨小包装油(含山茶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等)生产厂,有望在2018年年底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营。项目完成后,将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澳加粮油为防城港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资金、智能化的生产线和财政收入。公司根据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區的规划要求制定了山茶油发展规划:立志整合全区山茶油产业资源,做大做强广西的山茶油产业,打造广西乃至全国龙头品牌,助力广西脱贫攻坚,实现广西乡村振兴,引领全区山茶油产业发展。
  为此,公司规划了高油酸油茶树种苗和种植基地,这个基地建设将带动防城港市20万亩油茶产业;在这一基础上将建成山茶森林康养小镇,对山茶油树种、山茶油历史文化、各种山茶油产品进行展示,并涵盖康养和旅游。2018年4月中旬,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获批成立,标志着防城港市旅游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从房地产到粮油制造业,再到旅游业,澳加粮油的商业版图处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
  “我们还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开展产业扶贫,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张总经理表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还将建设和谐社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周边地区农民种植油料植物培训并帮扶种植,促进农村精准扶贫,从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等多个维度为防城港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联系编辑:381094303@qq.com
其他文献
10年前,在中國改革开放3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历史重要时刻,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  此后,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积极发挥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的区位优势,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核心区,开放开发风生水起,用一份份喜人的成绩单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演绎着同样精彩的“春天的故事”。  对接
期刊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作为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自2016年建立以来,高效务实地刷新着“澜湄速度”,日渐成为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中一位活跃的“实干者”。而产能合作是这位“实干者”优先推动的五大领域之一。在澜湄合作创设伊始,产能合作就被各国一致高度重视。在澜湄合作第一次领导人会议上,各国领导人便通过了《澜湄国家产能合作联合声明》。随着澜湄合作机制的稳步发展,澜湄合作如何浇灌好产能合作之花,成为各方关注
期刊
2018年8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结束访华后正式宣布因“国债因素”而取消3个中资项目,由此引发了诸多猜测声浪。那么,此举是否真如西方媒体所称会让投资马来西亚的中国企业失去信心,甚至影响中马关系呢?  2018年9月12日,前来参加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王建民在接受由东博会秘书处组织的要人专访时表示,他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发挥其作为贸工部官员的桥梁作用,向马
期刊
与越南接壤的区位优势,为广西发展边境贸易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试水,到如今的风生水起,广西的边贸已成为广西对外合作中的一抹亮色。2017年,广西边贸进出口超1469亿元人民币,其中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超633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全国的74.4%,在全国沿边省区排第一位;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超836亿元,占全国的31.9%。  受益于边贸发展的红利,广西在提高边境两侧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产业发
期刊
在缅甸语中,有一个特殊的词语——胞波,为兄弟之意,这是缅甸人对中国人的专属称呼。中缅两国的“胞波情谊”从古至今延续了2000多年的时间。千百年来,“连通”成为中缅两国合作的关键词。无论是2000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还是20世纪中叶著名的滇缅公路,亦或是2017年正式投运的中缅原油管道工程,再或者是如今迅速推进的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一次次的深入合作,皆是中缅胞波情谊的有力注脚。  中缅经济走廊作为中
期刊
从宏观到微观,从多边到双边,自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合作蓬勃发展。而中国与东盟各国围绕次区域的合作也已成为中国—东盟关系中的一大亮点。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泛北合作)、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东盟东部增长区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都取得丰硕成果。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深入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省份与东盟各国在次区域合作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六国齐心耕
期刊
中国和菲律宾是传统友好邻邦,两国隔海相望,人文相通,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中菲高层互访不断,两国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在经贸领域上的合作日渐升温。近期,前来参加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菲律宾贸工部副部长诺拉·特拉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中菲关系已经迈入“黄金时期”,同时菲律宾也欢迎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到菲律宾投资兴业。  “菲律宾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在菲律宾有不少华侨,中国的传统
期刊
如果说千百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促成了中国—东盟之间商品的互通有无,那么,如今的中国—东盟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交流合作的内容已远非经济范畴,而是承载了更多促进民心相通,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合作。  谈到中国—东盟文化合作,不得不提的是中国—东盟文化论坛。13年来,作为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行的重点论坛,其对话领域从文化产业扩展到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再到2018年的文化创意产业合作
期刊
2018年10月18日,由中国四川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和中国—东盟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四川)—东盟自由贸易合作中心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成都市副市长刘筱柳、成都双流区委书记韩轶以及来自东盟国家驻华使领馆、有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商协会及媒体代表约200人出席启动仪式。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出席并致辭。  刘筱柳副市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成都市对外开放及与东盟国家进行友好交流与合作的情况。她表示,成都
期刊
“知道吗,中国人爱喝的乌龙茶中,有一部分原产于印尼。”当听到雅加达黄氏宗亲会主席黄裕祥先生如此介绍时,记者颇感意外。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在黄先生的带领下,笔者与印华作家协会的一群文友们,走进了那片取名“63”的美妙茶园。  茶园有树有湖有山有水,离印尼西爪哇省小城茂物约25公里,地处海拔700米上下,全年气候凉爽。而茂物小城本身就以凉爽气候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成为印尼首都雅加达的后花园和达官贵人的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