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事件量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党员教育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tiger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量化幸福事件,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团建设的重点,也是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更是加强高校学生党建的有力抓手。文章通过阐述大学生党员幸福事件量化的必要性、矛盾性,初步理清了幸福事件量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及意义,并就一些相关的基础性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幸福 大学生 党员
  当下,大学生党员的群体数量正在不断攀升,这样一股生力军的加入,不但体现了我们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也折射出我们党开辟工作新通道,进入工作新境界的活力。这是难能可贵的,展示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能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响应人民的召唤,锐意进取,“以实际行动带领广大青年为履行神圣使命坚定信仰、储备知识、提升能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充满生机的体现,也是大学生党员在新时期展示出的良好精神风貌。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发现不足,只有发现不足,我们才能积极改进,努力使党建事业发展到新的高度。究竟大学生党员工作层面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的方面,让我们来很好地研究研究。
  一、幸福渐显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困惑
  过去,“幸福事件量化”研究虽然没有介入到大学生党员教育领域,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学生党员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曾经受到过一定“幸福”的关照。比如包括老师的鼓励、班主任的谈话、党支部的工作协同等,这些“相对不自觉”或“偶尔为之”的幸福式教育,曾一度触动着大学生党员的心灵深处,并促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更加坚定了大学生党员自身的思想信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为什么一旦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渗透进“幸福”的元素,就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呢?这种教育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我们是支持,还是反对呢?能不能推广开来,自觉运用呢?如何理解大学生党员幸福这个话题呢?怎样去定位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幸福”呢?简单地讲,倘若我们把党员思想教育当做政治方向的话,那么幸福就好比是在政治方向上不懈前行的一种内原动力。
  幸福,在这里往往单纯指一种主观心理层面满足的知觉感受,一种爱与“被爱”的个体精神快乐,也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持续状态。大学生党员幸福,若仅从字面上去理解,那就是一个大学生共产党员的主观心理快乐感受。当下,幸福渐渐从过去一个神秘不可言的感受,逐步成为一个公众百姓广泛谈论的“热地”;从一个不可理喻的现象,逐步开始成为被人们去量化、去解析的发生;从一个不可控的因素存在,逐步成为一种影响社会决策管理的工具与依据。社会如此,高校也如此,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也是如此。
  在当今高校,人们往往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认识,还是误以为就是要向大学生党员灌输政治价值观、历史认识论,丝毫不会去考虑党员的受教育情绪和受教育的态度。甚至还有人认为,幸福是一个与政治方向相抵触的东西,应该全面否定,在潜意识中,将幸福定义为“党员私利”,这是一个不能涉及的党员教育领域。以上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现象并不是个案,反映出“幸福”要想合理地科学地进入党建层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总而言之,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幸福式教育,建设幸福式高校,并不是什么没有依据没有道理的举措,相反,这是基于一种人的本性,基于党的本性的实际活动。这种趋势是符合“社会GDP”建设潮流的。
  二、大学生党员幸福事件的量化途径
  首先,大学生幸福量化的努力和困境。幸福渐成社会热点,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幸福的重要性。但是,根据目前现状来看,幸福还是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其一,是幸福研究侧重于“定性较多”,“定量”或“量化”幸福的研究相对不足。通过在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检索“幸福”主题词,累积出现93121次,这充分反映出了“幸福”之热。另外,横向方面,中国知网系统还自动显示了与“幸福”相关的诸多检索词,比如包括“社会幸福”研究、“幸福观”研究、“幸福学”研究、“幸福度”研究、“幸福论”研究、“幸福的原则”研究、“幸福生活”研究、“个人幸福”等,甚至,与“幸福”相对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热点,如“非幸福”研究、“亚幸福”研究、“焦虑”研究、“抑郁”研究等。由此可见,“幸福”并不是一个突发奇想的不可理喻的神秘研究对象,而是丰富的有着无穷潜力的研究对象,只不过在研究中,前期侧重了定性研究。其二,在已有的少数关于幸福定量的研究中,社会幸福层面的定量研究要远远多于高校幸福的定量研究,并且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外。其三,即便是仅存的少数与高校幸福量化相关的研究,也往往局限在“学生幸福感的测量”“师生满意度调查”“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师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等几个层面,能够将幸福量化视野放到“大学生党员”层面的文章则为空白。这也是我们此项研究开展的直接动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估计大学生党员人数所占学校比例少为一方面,不重视为第二方面。
  其次,大学生党员幸福事件量化的依据。在实践层面,究竟如何开展对大学生党员幸福事件的量化研究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那就是要做好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和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有诸多关于幸福的著作,这些研究或多或少涉及了幸福量化的因素,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参照。第二,与研究幸福领域的专家学者建立长期联系。专家学者是该领域的长期工作者,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比较深入,对目前的困境认识掌握比较久远,对于其他学校的经验做法比较了解,是值得信赖的学术研究顾问。第三,制定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只有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原始资料才能更加清晰目前研究的整体情况,以便研究,然后再结合主观赋权法,将大学生幸福事件做出一个划分。正如我们做出的7个一级指标与23个二级指标,尽管还有较多问题未能体现,比如对于大学生党员幸福事件的叠加问题、群体幸福行为、聚合行为、个体幸福性格问题、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相关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给我们的研究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再次,大学生党员幸福事件量化的内容。这既是一个实践层面的领域,也是一个理论研究层面的内容。为了便于量化,做到基本无疏漏,采用的是逐级分解法,首先把大学生党员幸福量化为7个一级指标,即:大学生党员学习相关、大学生党员经济相关、大学生党员政治相关、大学生党员生活相关,大学生党员环境相关、大学生党员个人相关、语言节假日相关。然后给7个一级指标进行权重划分,筛选出几个权重高于一般权重的一级指标,几个低于一般权重的指标。通过实证分析,笔者团队认为高于平均权重的主要有大学生党员学习相关、大学生党员经济相关、大学生党员政治相关、大学生党员生活相关,低于平均权重的主要有大学生党员环境相关、大学生党员个人相关、语言节假日相关等。当然,这些仅仅是总体上的一种抽象把握,不能具体说明大学生幸福体验自身。在细微领域,大学生党员学习相关指标一般被定义为最明显的,原因就在于“大学生党员”首先是“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习”,该指标具体涉及大学生党员的课程成绩、大学生党员获取奖学金的情况、大学生党员在学校其他爱好特长层面的学习情况、大学生党员英语四六级层面的学习情况、大学生党员在计算机等基础性技能层面的学习情况、其他学习事宜诸如普通话、教师资格证等证书的获取。   最后,大学生党员幸福事件量化的反思。整理分析、量化大学生党员幸福事件,真正有助于高校教师、党务工作者了解学生党员的真实生活世界,掌握其幸福的特定时期规律,这些基础性的材料工作,对于进一步工作的开展,进而对症下药,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反思大学生党员幸福事件量化,我们能够发现,大学生党员幸福事件量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研究项目。从框架体系上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将“莫名其妙的”幸福与“准确”的事件结合起来理解;二是将“增强型幸福”与“弥补型幸福”结合起来理解。展开对大学生党员幸福事件量化的研究和编制,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幸福感的一个手段,也是提升大学生党员精神素养的一个把手,目的是引导社会不断深化对大学生党员幸福的认识,并以此汇聚民意、凝聚建设幸福高校的共识,激发研究和探索幸福高校建设路径的热情。同时,对于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与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师生共同话题交流,具有较强的意义。
  三、大学生党员幸福事件量化的意义
  党中央一直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党中央也一直关注青年在社会发展当中的作用发挥。作为在社会稳定、和谐时期加入党组织的90后大学生党员,他们这个群体,没有经历过革命、改革关键历史时期中的大开大合、风风雨雨,心理相对脆弱,却又需要肩负起振兴民族、拥抱中国梦的伟大使命。作为两项工作的结合点,意义可见非同一般,需要拿出足够的细心,用心去做好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向党组织汇报成绩,高校党务工作者更要向大学生负好责,向大学生党员负好责,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幸福,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精神上的安宁与生理上的无缺陷,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来言,幸福也是一种战斗力,对于国家来讲,幸福党员,是一个民族前进道路上的强心剂。
  只有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幸福指数,充分调动起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工作积极性,他们才能在成长环境、学习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出大学生党支部、大学生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关注大学生党员幸福量化,也是良好校园文化形成的助推器。立足大学生党员群体,关注幸福,掌握大学生党员思想信仰的质量情况、价值观念的稳固情况、心理承受情况以及行为规范等问题,有助于实现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党员自觉发展、自我教育。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南昌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楼晓英. 积极培育大学生党员群体文化[N].光明日报,2013/8/29/014.
  [2] 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3] 陈根法、吴仁杰.幸福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2.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编号JXGXDJKT.YB-201340)阶段性成果:“基于大学生党员幸福事件权重设置的‘思政课微教学’跟进”,成果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支持,并系南昌工程学院2012年校级教改课题。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作品以语言的方式存在,而言语则是语言在作品中的具体存在方式.“我们要培养的是善用语言的人”(皮特·科德).因此,学习课文不是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而是学习言语作品这个“
该文对中药两头尖的质量评价和化学成分作了进一步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老师,李亦的头被杨凡打破了!”班里有同学跑来报告。  “什么?”我全身的血液似乎一下子都涌到了头顶。  我刚到办公室坐下,他就干出这种事。来不及问原因,赶紧向教室奔去。刚到教室门口,就看到了捂着头号啕大哭的李亦,仔细检查一下,还好,只蹭破了点皮,流了血。心里稍稍缓和了一下,这才想起身后的杨凡。看他站得笔直,眼中还有些许愤恨的 神情,似乎还不知悔改。  这孩子,自从我接班的那天起,他就没少惹事,算
坦诚说,撰写论文我不是能手,更不是高手,如果非要我试着概括教研文章撰写之诀窍,这倒让我想起我的一篇论文《晤·焐·悟——例谈“活动单导学”语文课堂的三重境界》文题中的“三wù(晤、焐、悟)”。论文的撰写不也是这样吗?作者先与教育教学中的现状“会晤”,然后运用教育理念进行理性的“慢焐”,最终对教育教学现象得以“领悟”。说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一般文学创作的原则,其实教研文章的写作又
曾读到过一个故事,题为《平凡铸就伟大》。故事讲的是:在美国芝加哥市的西北角,有一个名叫罗爱德的小镇,小镇上有一位名叫露依斯的女教师,她坚持每天给自己的女儿照一张相,从女儿出生到她20岁考上哈佛,足足照了20年,共7300多张照片。露依斯自豪地把这项活动称为:女儿每天都是新的。镇教育机构为她举办了一次摄影展览,出人意料的是,这看似普通的展览竟然吸引了来自美国各地的2800多位记者,打破了美国个人摄影
对龙胆苦甙的大鼠肠内菌代谢进行深入研究,用HPLC法测定了大鼠肠内菌培养液中和大鼠灌服龙胆苦甙后血清中的龙胆苦甙及其代谢产物龙胆碱、龙胆醛的含量.结果表明:大鼠灌服龙
一年级的小朋友读书时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个“让”字,这足足让我兴奋了一整天。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第5课《看电视》。刚读完题,孩子们脸上就洋溢着快乐的表情,有的学生甚至就手舞足蹈地谈论起动画片中那些精彩的画面。  “小朋友们喜欢看什么电视呢?”  “动画片!”“《葫芦娃》《孙悟空》《小哪吒》《喜羊羊》……”  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像煮开了的锅,充满了叽叽喳喳的声音。孩子们兴奋地说着
这么多年不见,你还好吗?算起来,你应该有22岁了吧?在我记忆里的你,惨白、瘦削的脸,隔三岔五的,头发总是变换一种颜色,那些完全不符合你年龄的、让我很是揪心的时尚颜色。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你最深的记忆,依然定格在那个画面里:昏暗破旧的小平房,斑驳着室外光点的破瓦片中,雨水淅淅沥沥地漏下来,坑洼的地面满是积水,床上胡乱卷着的被子、衣服也早已被雨水淋湿。17岁的哥哥,手足无措地看着这一屋的破败景象,
贯穿每个人一生的教育概念,并没有导致委员会为了校外教育或非正规教育的利益而忽视正规教育的重要性。相反,委员会认为,那些保证每个人能继续学习的技能和能力,正是在教育系统内培养出来的。因此,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远非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不过,教育系统还应适应这些新的要求,对教育的不同阶段重新进行思考,在它们之间重新建立联系,按照不同于原来的方式对它们重新做出安排,确保它们之间有可能相互转换,并使学
公开课《詹天佑》的议课活动开始了,我指着板书的课题请执教者把“詹”字的第一笔再写一遍以后,问她:“你觉得‘詹’字的第一笔写得怎么样?”  “差不多吧!”她下意识地咬了咬嘴唇。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套用詹天佑的话,‘差不多’的字,不应该出自人类灵魂工程师之手!”我直言不讳地指出,“请比对课题,‘詹’字第一笔是长撇,还是短撇?”  “是长撇”,她有些不好意思,“我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