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病,找中医还是找西医?

来源 :看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发病率持续升高,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每24秒就有一个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病夺去生命,每13秒就有一个中国人因此致残。我们身边不断有人被诊断出“糖尿病”、“癌症”等等“治不好”的病。未病如何先防?已病如何正确治疗?这些现实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这些正是医学所要解决的。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存在两种医学:中医、西医,另有一种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我们到底选择那种医疗方式比较好呢?
  
  并非人所共知的西医
  
  “西医”传入中国已有百年,近乎人所共信,但并非人所共知。中国人所称的“西医”,是随着现代科学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比起各民族的传统医学来,是一种“新兴医学”。“西医”目前在西方占据重要地位,但并不是西方唯一的医学,除此之外尚有顺势疗法、草药疗法等许多自然疗法,他们称“西医”为“对抗疗法”或“压制疗法”。
  西医认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升高与现代人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等因素有关,但确切的原发病因都不清楚,当然也就无法彻底治好。换言之,只有“控制”的方法;没有根治的妙药。例如,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严格控制饮食等;最重要的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品压制人体各种症状和异常指标(血糖、血压、血脂等),试图延缓疾病的进程,一般都需要终身服药。
  要指出的是,即使在西方,这种疗法也存在争议。顺势疗法就认为:“所有症状都是身体失调后所产生的自我保护反应,而并非疾病(本身)。因此,正确的治疗必须以平衡体内的失调、增进身体的抵受耐力和减低身体的“易感性”的形式下来减轻症状带来的不适;万万不能与自身症状作对,压制身体的自我保护功能,不然便会导致严重的恶果。”
  
  需要非凡智慧的中西医结合
  
  目前,内地各中医院及综合医院的中医科总体上采用这一模式。这种模式试图运用西医的理论结合中医的一部分具体治疗方法,疗效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超过单纯的西医。具体做法,如把西医的疾病分成若干型,冠以中医的症候名称,再与固定的方剂挂上钩。
  但是,众所周知,西医是现代西方科学的分支;而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二者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有机的结合是非常不容易的。历史上著名的“中西医结合”,是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成功地将印度医学结合到中医体系中。这不但需要同时精通两种医学和非凡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衷中参西”的时代精神。
  相反,简单生硬、牵强附会的结合对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都是极为不利的。例如:西医学翻译成中文时借用了大量中医的术语,但是其内涵又大相径庭,极易令人误会。例如,中医的肾脏主藏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司二便,而西医的肾脏主要是泌尿系统的一部份。将中西医的肾脏视为一物当然是不正确的。那么,西医的肾炎、肾功能衰竭完全从中医的肾脏论治就值得商榷了。可以这样说,西医体系中不但找不到经络,而且中医的心肝脾肺肾都找不到。再有,心火移热于小肠,出现尿频急、尿热甚而尿血的淋证,而运用西医理论很难将泌尿疾患与心脏、小肠联系起来,又如何使用中药治疗呢?
  
  找到根本的中医学
  
  中医学源远流长,历代圣贤递相传承,已五千余载,她具备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早已从总体上把握了人体自身以及人体与人类社会、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相应的整体规律。中医理论不但是完善独立的,而且历久长弥新,在规矩准绳之内可以无限发展。中医学又是一个开放系统,可以取长补短,但是并不依赖其他文化体系。
  中医学认为,人是天地的产物,与人类社会、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生理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而且具备自我平衡的能力。当人体在内因、外因的作用下失去这种平衡时,就会患病。医学的作用就是找到疾病的根本,恢复人体的平衡。
  中医学认为,治病必求其本。症状、指标不过是疾病的一些现象,并非疾病的根本;不知病本,一切治疗围绕症状、指标,可谓“倒果为因”。这样的后果:一则治标不治本,身体已经破坏的平衡不能恢复,疾病依旧不断地进展;二则治标反“乱本”,找不到疾病的根本,又要压制症状、指标,必然要打破人体其他的平衡,产生“副作用”,而且给以后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如此,必然出现恶性循环,疾病加速发展;症状、指标这些信号又被压制、掩盖了,人们就会忽视疾病的存在,放弃根治疾病的努力。也许,这就是大多数患者的悲剧。
  治病求本的伟大思想为广大病友带来了福音。但是,实践这一思想却非易事。“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不能探其理致。”(《伤寒论序》)医者能够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晓人事,洞悉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定方用药,曲曲中款,何其难哉!当今,中医师能够固守传统、不忘祖训,理法方药不离规矩,已经十分难得。病人方面,如何求医、如何调养,也是一门学问。
  中医向来提倡“治未病”,在养生、保健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现代人何以生活条件改善,却百病丛生?正是忘掉了千万年祖先积累的生存智慧,七情过度、物欲炽盛,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寒温颠倒,再加上生存必须的空气、淡水、食物、气候等条件的恶化,以及社会的因素,人身危脆,焉能不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如果能够遵循传统医学的理论调养身心,完全有望百病不生、沉疴可愈。
  哈尼曼在《医药的研究》一书中多次提出:“最理想的治疗是能快速地、温和地、永久地治愈病人,并能以最短促、最可靠、最安全的方法来根除疾病……”。这一理想在中国已经实现了数千载。中医学的实践,正是通过无损检查、无损治疗,来简单、快速地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疾病。但是,近一百年,在西学东渐、国学西化的浪潮影响下,能够独立思考,坚持遵循中医学自身的规律学习研究、继承发展医道的人越来越少,而且都是单独的个体。中医学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正如孔伯华老先生所云:“……是中国之文化无旧而日新。自清末欧风东渐,中国数千年之文化丧失殆尽,而不能亡者,其理其法,用之得当,功效立见。然学者喜新厌旧,实则中西皆未达也。中国医学岂不危呼!”
  或许,我们应该给中医学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吸毒、赌博等活动似魔鬼般地极具吸引力,长期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公害之一,因此,“绝嗜禁欲,所以除累”的道理我们应铭记心底。社工在开展辅导工作的时候,若时至而行,则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蕴含的拟人化特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因此,分析了国内外拟人化设计的现状,并阐述了拟人化
现代农业发展中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帮助农户增产增收,也是保持我国农业良好向上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
介绍了偏苯三酸酐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分析了偏苯三酸酐的国内外生产消费现状和市场前景,提出了发展我国偏苯三酸酐的一些建议。
一生襟抱付征尘,浩荡情思满诗文。岂效轻肥骄意气?甘为黔首费经纶!江流水濯贾生赋,兰蕙芳掩屈子坟。碧草经年原上绿,湘风赣水祭忠魂。
大豆种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近些年我国逐步强化对大豆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实现了大豆田间管理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促进我国大
最近,武汉市江汉区友谊青少年空间的3名社工,走进武汉市51中学,为学生免费开展“艺术插花·素质拓展”互动活动。该校负责人表示,将每周四定为“社工驻校日“,利用周四下午的
卒中与神经疾病(原临床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994~1995第1~2卷文题索引(本索引以文题首字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未译出的英文及缩略词按首字母列入)。A癌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附3例报告)(孙广友)95:(2)1:41阿尔茨
对发动机缸盖冷却水套清洗工艺进行了仿真优化研究。针对发动机缸盖水套进行逆向建模,获得发动机缸盖水套流域模型,制定不同的发动机水套清洗工艺方案并进行流体仿真,获得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仓储管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重点,它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基于准时化配送的仓储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