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孩子越长越高,体重逐步增加,这是因为营养状况不断提高。但是也因此带来问题:营养不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国6~17岁的儿童少年中,3.2%生长迟缓,9%消瘦;超重肥胖的孩子不断增加,16%的孩子超重肥胖。
中国儿童饮食习惯渐渐成势
无论是营养不良,还是超重肥胖的问题,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主要是因为饮食行为不合理,偏食、挑食所致。那么,导致孩子挑食、偏食的原因是什么?
想吃啥就给啥 很多情况下,当孩子表现出不喜欢某种食品时,家长并不劝说或讲道理,而是一味地迁就;当孩子表现出喜欢吃某种食品时,家长马上会让孩子多吃。久而久之,家长的纵容促成孩子吃饭挑食的坏习惯。吃自己喜爱和可口的食物是人的天性,但一味地满足孩子的“天性”,就可能使其吃不到平衡的膳食,从而导致食物富足型的营养不良。
家长“包办”喂食 孩子1岁左右,家长就应该培养他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但有的孩子四五岁了,家长还坚持喂食,以致影响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零食不离口 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极具诱惑力,如果养成常吃零食的习惯,就会导致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分泌,胃肠缺乏必要的休息,最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
边看电视边吃饭 这是许多孩子甚至大人的“通病”,电视中精彩的画面分散了食欲,正餐时未吃饱,就容易靠零食来补充。
未把握饮食时间 孩子刚睡醒,或刚做完游戏,家长就让他吃饭,这样做会因准备工作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影响消化功能,容易造成偏食。
食物单调 年轻家长掌勺的小家庭常只做一种饭菜,或者孩子爱吃什么,就总给孩子做什么。饭菜吃腻了,偏食也就形成了。
烹调水平不过关 家长烹饪技术不过关,将食材做得没有滋味或缺乏变化。孩子不爱吃,自然不感兴趣。
家长偏食 有的家长对食物挑三拣四,常在孩子面前说这不好吃那难吃,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会不知不觉染上偏食的恶习。
家长以身作则,才能传承正确饮食行为
孩子生活方式的发展和形成首先是模仿成年人,特别是自己的父母。调查发现,经常不吃早餐的儿童,其父母也经常不吃早餐;父母不爱吃的食物,就不会去购买,孩子也就没有机会品尝;家长口味重,孩子就会摄入过多盐;父母每天长时间看电视、抽烟、喝酒、经常吃快餐、喝含糖饮料、不运动,不仅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危害,还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如果孩子出现挑食、偏食,家长也不要太着急,以下建议供参考。
让孩子参与食物的选择和购买 这是让孩子认识和了解不同的食物及其营养价值特点的好机会,要充分利用,循序渐进地给孩子灌输营养和健康知识,例如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奶类的营养全面,含丰富的钙,有利于骨骼健康,等等。
让孩子参与食物的烹调 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准备、制作中,不仅可以加深营养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其受益一生。
给予一定的自由度 有些孩子吃饭时挑挑拣拣,这和家长的喂养行为有关。过早给孩子添加食物,长大后就容易偏食、挑食。而当孩子偏食或挑食时,家长不要评价,平时也不要说“我的孩子最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因为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孩子的这些行为,使其变本加厉。
不用食物奖惩 有些家长用食物作为奖惩孩子的手段,比如孩子考试成绩提升就奖励一顿快餐,结果会让孩子逐渐喜欢上吃快餐。
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举足轻重,不仅指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食物,而且在培养孩子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也要循循善诱、言传身教,为的是让他们“食有所依”、一生健康,也让正确的饮食行为一代代传承下去……
中国儿童饮食习惯渐渐成势
无论是营养不良,还是超重肥胖的问题,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主要是因为饮食行为不合理,偏食、挑食所致。那么,导致孩子挑食、偏食的原因是什么?
想吃啥就给啥 很多情况下,当孩子表现出不喜欢某种食品时,家长并不劝说或讲道理,而是一味地迁就;当孩子表现出喜欢吃某种食品时,家长马上会让孩子多吃。久而久之,家长的纵容促成孩子吃饭挑食的坏习惯。吃自己喜爱和可口的食物是人的天性,但一味地满足孩子的“天性”,就可能使其吃不到平衡的膳食,从而导致食物富足型的营养不良。
家长“包办”喂食 孩子1岁左右,家长就应该培养他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但有的孩子四五岁了,家长还坚持喂食,以致影响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零食不离口 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极具诱惑力,如果养成常吃零食的习惯,就会导致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分泌,胃肠缺乏必要的休息,最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
边看电视边吃饭 这是许多孩子甚至大人的“通病”,电视中精彩的画面分散了食欲,正餐时未吃饱,就容易靠零食来补充。
未把握饮食时间 孩子刚睡醒,或刚做完游戏,家长就让他吃饭,这样做会因准备工作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影响消化功能,容易造成偏食。
食物单调 年轻家长掌勺的小家庭常只做一种饭菜,或者孩子爱吃什么,就总给孩子做什么。饭菜吃腻了,偏食也就形成了。
烹调水平不过关 家长烹饪技术不过关,将食材做得没有滋味或缺乏变化。孩子不爱吃,自然不感兴趣。
家长偏食 有的家长对食物挑三拣四,常在孩子面前说这不好吃那难吃,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会不知不觉染上偏食的恶习。
家长以身作则,才能传承正确饮食行为
孩子生活方式的发展和形成首先是模仿成年人,特别是自己的父母。调查发现,经常不吃早餐的儿童,其父母也经常不吃早餐;父母不爱吃的食物,就不会去购买,孩子也就没有机会品尝;家长口味重,孩子就会摄入过多盐;父母每天长时间看电视、抽烟、喝酒、经常吃快餐、喝含糖饮料、不运动,不仅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危害,还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如果孩子出现挑食、偏食,家长也不要太着急,以下建议供参考。
让孩子参与食物的选择和购买 这是让孩子认识和了解不同的食物及其营养价值特点的好机会,要充分利用,循序渐进地给孩子灌输营养和健康知识,例如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奶类的营养全面,含丰富的钙,有利于骨骼健康,等等。
让孩子参与食物的烹调 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准备、制作中,不仅可以加深营养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其受益一生。
给予一定的自由度 有些孩子吃饭时挑挑拣拣,这和家长的喂养行为有关。过早给孩子添加食物,长大后就容易偏食、挑食。而当孩子偏食或挑食时,家长不要评价,平时也不要说“我的孩子最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因为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孩子的这些行为,使其变本加厉。
不用食物奖惩 有些家长用食物作为奖惩孩子的手段,比如孩子考试成绩提升就奖励一顿快餐,结果会让孩子逐渐喜欢上吃快餐。
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举足轻重,不仅指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食物,而且在培养孩子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也要循循善诱、言传身教,为的是让他们“食有所依”、一生健康,也让正确的饮食行为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