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一片空间给孩子,留一份责任给自己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te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对于老师来说并不陌生,但熟悉并不意味着明晰。流于字面的浮华与惯性理念的慵懒往往让我们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学生独立了,但尚不能自主。要想在品社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的独立自主,不仅需要为师者的责任,更需要为师者的智慧。
  一、入情入境,激发自主
  《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的形成要基于儿童的生活。生活不是刻板的教科书,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教育,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真实的品德认识,并形成学生自己能够控制的品德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为师者要在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用更强的责任心和智慧去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既是学生所熟悉,又不能仅停留于表面的生活状态。要能够让孩子看到具体的存在,去实际体验,还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探索空间,这样才能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平衡,引发新的认知冲突,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去发现、去研究,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例如《丝绸之路》一课:
  “丝绸之路”对于学生的认知来说,时间跨度大,距离远,如果不能创设有效的情境,很难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简单的设计,可能就是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料,用多媒体去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学生这样被动地接受,效果可想而知。我在教学这节课时,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
  “说说你吃过的蔬菜、水果……”
  水果、蔬菜?再熟悉不过了,很轻松就罗列了数十种。然后再问学生:
  “你知道它们的故乡在哪里吗?”
  菜地、农民伯伯家里、蔬菜大棚……学生又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
  “你们所说的,并不是它们的‘故乡’。在很久以前,它们并不属于中国,想了解有关它们的历史吗?”
  ……
  从没有认知需求,到思考它的来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实现了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因此我们所说的“自主”绝对不是“自学”,而是要落实到做“主”上。学生是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只有我们认真倾听来自他们的声音,敏锐捕捉来自他们的信息,才可能去带领他们入情入境,激发出自主。
  二、动手动脑,培养独立
  “独立思考”是要基于事实和经验的思考、基于知识和资料的思考、基于合作和交流的思考、基于问题和疑问的思考,需要经过“探究、辨析、批判、选择直至最后认同”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学生的认知才会内化于心,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积淀。要做到这些,既不能放手不管,又不能事事包办。要做到——开放、宽容、接纳,允许学生犯错误,接受不完美。我们要欣赏学生阶段性的进步,具有“独立见解”的不统一,有时也是好的。
  例如《摔伤后的处理》一课:
  假设:“某同学课间轻微擦伤,该如何进行消毒处理?”
  我为学生提供了卫生箱,里面装有棉棒、碘伏、创可贴、固定板、纱布、药片等,让小组积极互动讨论,然后开始实践操作。
  如:蘸了碘伏的棉棒来回在伤口上涂抹……
  这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可是同学们都认同这样的操作。
  我临时又加了这样的设计:“经过这样的处理,伤口过了几天不但没有康复,反而发炎了,这是为什么呢?”
  请刚才的同学再操作一遍,大家看仔细,找找原因,最后落实到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使用什么物品,消毒时都要注意不能使伤口受到污染。
  “独立”,顾名思义,就是不依赖、不依靠,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用自己的途径、方式、力量去完成。所以教师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结果,而是精心地为学生设计思考的空间,设计问题,适时地追问,促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参与。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师者又何尝不是在播种呢?为学生播种行为,使学生收获习惯、奠定性格、改变人生——其实,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生活中同样比比皆是。我们总习惯于以成年人的权威去传递给孩子们:“你应该学什么,这对你有好处,我的经验告诉你,你应该这样学……”我们总是习惯了去支配他们的行动和思想,把他们当作了接受的“容器”,这一切都源于我们是大人,我们有“经验”。这应该就是一种“错误的爱”吧?如果学生天天被动在做一些事情,那又何谈自主、何谈独立呢?为师者应该用心去观察,用行动去感受,放一片空间给我们的孩子,用我们更多的智慧和责任为这片空间护航!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数学阶段,作为一线教师的我看到现在的初中生运算速度慢,准确性差,见题就做,盲目运算而不求合理性和灵活性,从而造成了中考大量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因此,很有必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下面,就此谈谈我的做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初中生的好奇心、好胜心非常强,学习的动力多来自兴趣。首先我从圆周率π的研究历史入手,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其中我国的数学家作出了卓越贡献。
期刊
何谓开放型应用题?就是教师在设计应用题时,不是出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而是抽取应用题中的某些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题意的理解补充一定的条件和问题并加以解答的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智力,活跃课堂气氛,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在学习应用题时我们不妨设计一道开放型应用题的解答过程,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不可缺少,但怎样的评价是有实效的而不是盲目做样子的?  案例1:一位老师上《皇帝的新装》的公开课,课前准备了一摞本子,这篇课文需要
期刊
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应该是学生喜欢并期待的课堂,是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彻底改变了教师跳独脚舞的课堂,是师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是这样理解的:  一、转变思想、与时俱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认识到自己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参与者,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学生由教师讲解到模仿再到形成学科能力,
期刊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不仅是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语文天生重要。苏步青也说:如果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语文天生重要,但是现在的许多中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或者说语文素质较低。导致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虽然复杂,但笔者认为很大程度可以归咎于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最终目标可以说是检测考试。一叶障目,浮云遮望眼,从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水平的提高要求学生既要有语言表达能力,又要有写作知识,更要有生活素材。作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处理表达出来,这是学生集体观察、积累、运用的综合体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激发兴趣,愿意写作  1.引导学生观察,学会描述。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教育学生观
期刊
什么是律动教学?律动是希腊语RrhmlDs发展而来的,可理解为有韵律节奏的身体动作。“律动”就是在音乐学习中,学生按照音乐的语言做有规律的、协调的身体动作。而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包括音乐进行中的游戏和歌舞表演等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的。律动教学的理论是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的,在国外有多种名称,在我国称为“体态律动”。目前在我
期刊
摘 要: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合作 个性差异 发展思维 探索创新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
期刊
伴随着教育部拟定实施的中小学减负法,学校利用假期收费补课、教师办补习班或在校外补习班任教等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新学期开学后不久,每到双休日,各种各样的校外辅导班、兴趣特长班以及艺术培训班又挤满了补课的中小学生。补课让学生叫苦连天,可是“幕后”的推手却主要是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把这句话奉为“金科玉律”。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起跑线”上开始就要跑在前面,追求在学业、事业乃
期刊
简约是一种理念,使教学过程清清爽爽;简约是一种深度,使语文课堂充满张力;简约是一种底气,使语文学习扎扎实实;简约是一种境界,使语文教学回归自然。语文教学的简约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把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和文本之间能进行更为深入的充满智慧的对话,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力求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平淡而不平庸”。“简约的结构,深入的对话”,这样的课堂才是简约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