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归来

来源 :散文海外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o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外出的机会很多,每年都有好多次。到了外地,我很少逛街,很少买东西。别人送给我的礼品,我一般也不愿往家里带。一是我把带东西视为一种负担、一种累赘,能不赘就不赘;二是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家里的东西已经够多了,新摞陈,陈摞新,把家里有限的生存空间挤占得越来越小,几乎构成了压迫。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万里迢迢把一件包装精美的物品拿回家,随手放到一个地方就忘记了。等偶尔再发现时,已经多少年过去,连我自己都想不起,这是什么东西,是什么时候放在这里的。
  事情也有例外,有一年去新疆的和田,我竟一次买了四件玉制品。我们都知道,古往今来,和田是和玉连在一起的。“和阗昔于阗,出玉素所称”,把和田称为玉田也可以。到和田如果不观玉,不买玉,跟虚行一趟差不多。去和田之前,我已打定主意,要为妻子买一块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刚有金首饰上市的时候,我就用两个多月的工资,加上一些稿费,为妻子买了一枚五克重、带有纪念意义的金戒指。到了和田,如果再给她买一件玉制品,那就“金玉”都有了。
  和田卖玉的商店当然很多,每个商店里的玉制品都琳琅满目,让人观不胜观。我和一帮北京的爱玉的朋友在一家商店转来转去,我眼睛一亮,目光一聚焦,终于看上了一件玉制品。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件玉制品就像是为我妻子准备的,并且已经准备了很久很久,就等着我来。那是一件什么玉制品呢?原来是一只小小的玉兔儿。羊脂玉是白色,在月宫中捣药的兔儿也是白色,还有什么动物以玉相称呢,恐怕只有兔子吧。那只玉兔儿不是山料,是籽料。因为籽料上面有皮色,皮色在雕琢时还恰到好处地变成了巧色,就使玉兔儿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孤品。更重要的是,我妻子是属兔儿的,我找来找去,找到了一只玉兔儿,没有比送她玉兔儿更合适了。当然,这样的玉件有些贵,已不是我的工资所能承受,得动用储蓄才行。我不怕贵,贵了,才显得宝贵,贵重,才更有保存和佩戴价值。于是,我毅然把玉兔儿收入囊中。
  说不定一辈子只到和田一次,我不能太亏待自己,也应该买块玉作纪念吧。我接着买了三枚平安扣儿,打算留给自己一枚,另两枚分别送给外孙女和刚出生不久的孙子。
  妻子对玉兔儿的喜爱自不待言,爱到有些舍不得戴,一怕丢失,二怕别人眼热,只在过年过节或有重要活动的时候才戴一下。对于妻子的玉兔儿,我就不多说了,这次主要说说我的平安扣儿失而复得、“平安”归来的过程。
  回到北京后,我去商场卖玉的柜台让人家给平安扣儿拴上紫红的丝绳,就戴在脖子上了。我听人说过,玉养人,人养玉,人玉互养,久而久之,人才会有玉精神,玉才会越来越温润。那么好吧,从此以后,我就把平安扣儿贴肤戴在身上,再也不分离。在北京的时候,不管是在家写作,还是外出锻炼身体,或到澡堂洗澡,我都会把平安扣儿戴在身上。特别是到外地出差需要坐飞机时,我更是提醒自己,千万别忘记把平安扣儿戴上。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人活在多种理念中,总会心存一些理念。有些理念在我的头脑里萦绕的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种信念,参与我的生活。比如平安扣儿,它被赋予的理念是平安,是保佑人的平安。人生一世,谁不想一辈子平平安安呢!既然平安扣儿有着平安的意思,戴上又不费事,不碍事,何必不戴呢!每一次从外地平安归来,我都感念其中应有平安扣儿的功劳,对平安扣儿的爱戴又增加了几分。
  有一次,我在北京郊区的怀柔创作室写东西,回到城里的家时,发现平安扣儿没有带回,顿感脖子里空落落的。我相信平安扣儿没有丢失,很有可能落在创作室卧室里的床头柜上了。为避免睡觉时挂平安扣儿的丝绳缠脖子,睡觉前我习惯把平安扣儿取下来,放在床头柜的柜面上。床头柜的柜面是漆黑色,平安扣儿放在上面如一朵雪,格外显眼。尽管我坚信平安扣儿不会丢,但一天不见,一天不戴,我觉得像是少点儿什么,心里还是不踏实。再来到创作室,我大步上楼,二事不干,马上去卧室找我的平安扣儿。怪事,床头柜的漆黑柜面空空如也,哪里有我的“一朵雪”呢!在我的想象里,“一朵雪”亮亮地在柜面上放着,我几乎把想象固定下来。在柜面上看不见“一朵雪”,这就超出了我的想象。“一朵雪”又不会融化掉,它到底到哪里去了呢?我一着急,头上的汗都出来了。在我的想象断片之际,一扭头,竟然发现平安扣儿在卧室一角的衣架上挂着。天哪,你怎么跑到这上面来了?你是要荡秋千吗?我急得什么似的,你怎么一声都不吭呢?平安扣儿玉容玉面,仍平静如初,仿佛在说:不用着急,我这不是好好的嘛,不是一直在等你嘛!我赶紧把平安扣儿取下来,在手里摩挲了一会儿,戴在脖子上。我让平安扣儿紧贴我的胸口,对它说:我的胸口是温暖的,总比在金属的衣架上好一些吧,你今后不要再离开我了。
  这次把平安扣儿落在自己的创作室里,因我确信不会丢,加上很快就找到了,谈不上是失。但是,当我把平安扣兒重新紧紧攥在手心里那一刻,失而复得的感觉和欣喜还是有一些的。到再次把平安扣儿长时间丢失在外地,当我失魂落魄似的对平安扣儿的思念愈来愈深,当我对找到平安扣儿已不抱什么希望,当我对余生能否平安感到焦虑的时候,谢天谢地,谢神谢灵,我的平安扣儿竟奇迹般地回到了我心口儿。真的,我不记得以前在我身上发生过什么奇迹,平安扣儿的失而复得,无疑是我人生过程中的一个奇迹。这次的失,是真正的失,这次的得,也是真正的得。失而复得的感觉是那样的强烈,失而复得的欣喜堪称异常。人世间现成的文章总是很少,不少文章是勉强为之。而我的平安扣儿失而复得的过程,就是一篇现成的文章。如不把文章写出来,我会觉得愧对平安扣儿,愧对朋友,也对不起自己。
  时间是2020年,这年9月,作家出版社为我出了新的长篇小说《女工绘》。当年11月中旬,郑州一位松社书店的社长,邀我去书店跟读者聊聊这本书。到河南参加完一系列活动回到北京,晚上睡觉时,一摸脖子是空的,没有了平安扣儿。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坏了,平安扣儿一定是落在郑州的酒店了。有一种可能是,我睡觉时把平安扣儿取下来,随手放在枕头下面了。第二天起床时,匆忙中没有看见平安扣儿,就把平安扣儿落下了。但我不敢肯定,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平安扣儿就是落在了酒店房间的枕头下面。有心给酒店前台的值班人员发一条短信,让值班人员问一下打扫房间的服务员,捡到一枚平安扣儿没有?可我没有值班人员的电话号码,连酒店的名字都没有记住,到哪里去问呢!紧接着,我先到广州参加一个国际读书活动,后又到泉州参加“茅台杯”《小说选刊》奖颁奖典礼,就暂且把平安扣儿的事放下了。   有些事情可以放下,有些事情是放不下的,正可谓可以从眉头放下,从心头却放不下。夜晚在家里一躺到床上休息,我就会想起平安扣儿。因为我睡觉时,有时愿意把平安扣儿攥在右手的手心里。人一旦入睡,失去了自主意识,就不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我以为自己睡熟后,攥平安扣儿的手会自动松开,任手中的玉自行掉在被窝儿里。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我把玉攥在手里,睡一觉醒来,再睡一觉醒来,玉都在我手里攥着。玉自身并不带暖度,但在我手心里焐得热乎乎的,似乎比我的手心都热。我想,当我们手里没有什么东西可攥的时候,我们的手自然是松开的。而当我们手里有心爱的东西可攥的时候,连在下意识的情况下,我们的手都会对爱之物保持着爱不释手的状态。我的玉丢失了,睡觉时手里没什么可攥,手就成了空手。手里一空,心里也跟着空。
  思玉心切,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力。我怀疑自己去郑州时没戴平安扣儿,而是把平安扣儿忘在了家里。有了这样的怀疑,我开始在我的床上彻底翻找。我拿开枕头,掀开被子,揭去床单,卷起褥子,连席梦思床垫都掀了起来,把我的床翻了个底朝天。我这样做,说来有些可笑,我模仿的是我的一篇短篇小说里面人物的作为。那篇小说的题目叫《羊脂玉》,是写一位女士在和情人幽会时,把自己所佩戴的平安扣儿落在了别人家的床缝儿里。而那枚平安扣儿是女士的母亲传给女士的,如果平安扣儿丢失,对母亲实在不好交代。若干年后,等女士的情人千方百计终于帮女士找到那枚平安扣儿时,女士却泣不成声,因为女士的母亲已经去世了。作为一篇小说,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当然是虚构的。我作为虚构之物的作者,竟然模仿小说中的人物动作寻找自己的平安扣儿,这不是可笑是什么!这不仅仅是可笑,简直是有些迷乱和癫狂。
  我敢肯定的是,那枚羊脂玉质的平安扣儿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它既没有飞上天空,也没有被埋入地下,更没有化掉,一切圆润如初,一切美丽动人。只是我看不见它而已,它不在我手心里而已。平安扣儿啊,我的平安扣儿,你一切都平安吧,你到底在哪里呢?
  对平安扣儿昼思夜想想多了,我思绪不断,有时会想到人和物质的关系。人活在世上,一辈子不知会消耗掉多少物质。如果把一个人一生所消耗的物质重量换算成人体的重量,恐怕相当于人体的重量的数万倍都不止。但世界上有些物质不是用来消耗的,而是用来保存的,用来收藏的,用来审美的,用来陪伴人的。它们本质上所起的作用已不再是物质的作用,而是精神上的作用。比如一些金品、银品、石雕和玉器等,它们所体现的精神、情感和艺术价值,往往会超越物质的价值。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保存一件物品,没有一件东西终生陪伴自己,走后也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可供怀念的物质线索。
  比如说,我母亲当过县里的劳动模范,获得过一枚精致的铜质奖章。母亲本来是要把奖章作为一种荣誉永久保存的,但不知什么时候就不见了,奖章的丢失成为我们家的不解之谜。
  比如我大姐出生时,父母曾在银匠炉上为大姐定制了一个带银锁的白银项圈。我在我们家堂屋的后墙上曾看见过那个高高挂起的项圈,项圈银光闪闪,精美无比,大姐很是喜欢。但到了1960年困难时期,为了换一点吃的,父母就把大姐的项圈卖掉了。
  再比如,平顶山煤矿的朋友曾送我一支派克牌的金笔,那支金笔我使用了将近二十年,用它写出了几百万字的小说和散文。我对那支笔已有了感恩之情,以为它会一直伴随着我,助我写出更多文章。不承想,有一次我到山东的兖州煤矿参加文学活动,竟把那支筆丢失在火车的行李架上。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我上车时把装了金笔和笔记本的挎包放在了头顶的行李架上,我没把挎包口的拉锁拉上,下车时也没检查金笔是否还在,等我到活动现场需要做笔记时,才发现金笔不见了。我虽然想到了那支笔很可能落在了行李架上,可火车不等人,早就跑远了。这让我惋惜不已,甚至有些懊恼,觉得自己对那支笔爱护不够,对不起那支陪伴了我那么多年的派克金笔。
  我的平安扣儿难道和我的派克笔一样,从此再也见不到了吗?真让人心有不甘哪!我有一位作家朋友叫王祥夫,他曾看见过我所佩戴的平安扣儿,他一看有些看不上,说我的玉是一块新玉,他要送给我一块古玉。在2021年春节前夕,祥夫果然如诺从大同把一枚古玉环快递给我。他在微信里告诉我,玉环是西周时期的,上面的纹饰是龙纹,还有老裂和沁色,玉质和砣工都是一流,嘱我贴身佩戴。收到玉环,我反复欣赏之后,去商场拴上深色的丝绳,就贴身佩戴上了。
  有了古色古香的玉环可以佩戴,是不是就可以代替那枚丢失的平安扣儿呢?是不是从此就可以把那枚平安扣儿忘在脑后呢?不是的,仿佛每个人都不一样,谁都不能代替谁,每块玉也都不一样,古玉也不能代替新玉。虽说平安扣儿和玉环都是圆的,中间都有圆孔,形状有些相似,但它们各有来历,各有特色,同样不能互相代替。相反,天下美玉是一家,有了玉环和平安扣儿的玉玉相连,每看到玉环,以玉环为引子,我都会联想到平安扣儿。有一次做梦,我竟然梦到了平安扣儿。有人指着我的平安扣儿说,什么平安扣儿,不就是一块奶油巧克力嘛!是吗?我把平安扣儿放在牙上一咬,平安扣儿果然是软的,咬得满嘴巧克力味儿。醒来后,我把玉环抓在手里,心里想的却是平安扣儿。我想到,我想平安扣儿,平安扣儿似乎也在想我,平安扣儿像是在对我说:你怎么不找找我,难道我们这一辈子都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吗!
  是梦想提醒了我,催促了我,好吧,那我就找一下试试。我想起我留有松社书店刘社长的微信号,就给他发了一条微信:刘社长您好,我去年在郑州参加松社书店的活动期间,可能把我的平安扣儿落在酒店的房间里了。此物是我在新疆和田买的,已贴身戴了将近十年。本想算了,不问了,但梦绕魂牵,老是不能忘怀。请您问一下酒店的值班人员,看打扫房间的服务员捡到没有?交到前台没有?要是没有,我就放下了。我到郑州住进酒店的时间是2020年11月15日,给刘社长发微信的时间是2021年的4月18日,时间已经过去了五个多月。刘社长收到微信惊得啊了一下,说您怎么才讲,过去这么长时间,现在再找恐怕难度很大了。您可真沉得住气。我说找到找不到都没关系,只管试试吧!是刘社长给我安排的酒店,他记得酒店的名字叫华途艺术酒店。他马上与酒店的值班人员联系,很快就把我的平安扣儿找到了,并拍了照片发给我看,问我:是这个吗?我一看,可把我高兴坏了!我回复:正是它。失而复得,久别重逢,太好了,让人感激涕零啊!刘社长说:玉是通灵的,您念叨玉,玉感应到了,就该回家了。
  从照片上看,平安扣儿被装进一个小小的透明塑料袋里,塑料袋里除装有完好的平安扣儿,还有一张粉红色的纸片,上面标注的是捡到平安扣儿的时间和房间号。不难想象,一枚扣子大小的平安扣儿,从捡拾,到登记,再到收存,几个月时间,不知经过了多少人的手。他们都能理解失玉者的心情,都希望平安扣儿能够早一天物归原主。该怎样评价他们的文明水准、无私精神和道德品质呢,恐怕只能拿玉来做比吧!这件事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思考,它的意义并不小。当晚由于激动,我思考得多一些,以至迟迟不能入睡。
  只过了一天,刘社长便把平安扣儿快递给了我。平安扣儿不像我那么激动,它玉容玉面,平平静静,仍和从前一模一样,一句话都不说。平安扣儿是从昆仑山下来的,还在原料时期,它就已经在山里修炼了亿万年,其来历和未来当然非我们这些人世上的匆匆过客可比。
  回过头来,我翻看了一下以前的日记,日记里所记录的买平安扣儿的时间是2011年5月26日。买到平安扣儿的当晚,我还写了八句顺口溜发给妻子看。顺口溜的最后四句是:放下一汪水,拈起一片云;不言品自高,立身当如君。这样屈指算来,这枚平安扣儿属于我已超过十年。我衷心祈愿,平安扣儿再也不要离开我,陪伴我走完人生的全过程。
  (选自2021年7月14日《文汇报》)
  原报责编  谢  娟  安  迪
其他文献
八十五岁的买买提老人,安静地靠门坐着。他身着一件灰色的半长大褂,头戴一顶花帽,一撮发白的胡子跟随着呼吸微微地颤动着,他目光沉静地看着眼前这一切。没有人和他说话,他也不去关注任何人。他只是平静地空对着眼前的一切。这世界好像和他无关。  这是一场家庭聚会。所有的家庭成员已到齐,聚会将从一顿家宴开始。在尤库日买里,每天有很多场这样的家庭聚会。有快乐的,也有悲伤的。  一口大锅已架在了火势正旺的炉子上。锅
期刊
父亲离世已经整整十年了。当初那种不能面对、不可承受的锥心之痛渐渐消去,深深的怀念随着日月更替,随着年岁增长、鬓发霜重而愈益浓烈。父亲魁梧的身影时常从他亲手搭建的老宅,从他劳作过的田间小径走进我的梦乡,直到我泪痕满腮、惊醒四顾,听无边长夜里风轻云静斗转星移……  1924年农历冬月十五,父亲诞生在湖南安乡县王家湾村的一间简陋农舍,兄弟中排行老四。年幼时爷爷病逝,奶奶裹小脚,不能下地干活,大伯二伯已分
期刊
芫荽  有资料显示,全世界超过七分之一的人不喜欢甚至讨厌芫荽,称其为“香草中的恐怖分子”。缘由是它那怪异迷离的香气。  “芫荽”一词,带有古音古韵。我的家乡竹溪,男女老少识字的不识字的都这么叫,有一种轻柔温婉的况味。一听到这个叫法,就有一股幽幽的草香扑鼻而来,仿佛飘荡着湿漉漉清灵灵的水汽薄雾,邈远而缱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几位同事到长沙附近的一个县出差,路过县城菜市场时,看见菜摊上摆着一
期刊
丘陵算不上好地方。  不好生活的地方,往往是好生养的地方。丘陵总是人丁兴旺,孩子成窝,吃是每家每户的头等大事。但现在也不是这样了。  年前,我驱车百十里,回了一趟老家。在村口,碰到抱着孩子的堂兄。我问:“孙子?”堂兄说:“重子!”堂兄结婚早,儿子孙子结婚都早,他六十出头已经带上重孙。儿孙都在上海打工,也在上海安了家,堂兄骂:“?菖亲妈的,这些东西都不回来了。”堂兄老了。  当年,堂兄是村中孩子的领
期刊
阿兰·德波顿的文字有的我喜欢,有的就不喜欢了。譬如在一篇文章里他这么写:“大广场的北侧长约101.52米,它是在1619年,由德莫拉建成的。这里的温度是18.5摄氏度,风向朝西。大广场中央的菲利普三世骑马的雕像高5.43米……”我不清楚他为何要如此运用数字,联系后边的文字,这些数字完全不必出现。数字多了,韵味少了——只能说每个人行文方式不同,如我则谨慎之至,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此时是春天,信手写一
期刊
漆园吏告诉我,这棵树不比大椿,但也一把年纪了。  漆园吏告诉我以后,一只精卫鸟从云端出,以炎帝千金的姿态,盘旋在岳家寨上空。那时岳家寨还不存在,连鸡子儿里的一根血丝也谈不上,岳家寨诞生是两千年后的事了。從上古而来的精卫鸟,俯视着巉岩凌穹的太行山,于莽苍之中发现一棵树格外耀眼,像它胸前缀着的父王赏的宝石。  这棵树就是古榔榆,守望在如今的岳家寨。从精卫鸟发现它的那天起,古榔榆愈加生机蓬勃,与天地同修
期刊
冬季单冷,温了一壶桑植白茶,和两三朋友闲坐畅聊,聊到省城干部在桑植凉水口韩家坪社教的故事。虽言语简单,却如握在手中的白茶,温暖了我。  于是,我想去韩家坪玩一玩,走一走,看一看。我沿着盘山公路,很快就到了凉水口。凉水口的水,绿如西湖,处子般动人可爱,但,我没来得及欣赏它,甚至连集镇上叫得响的油粑粑都没尝上一口,车子便进入岔路,朝李家庄方向驶去。  刚转弯,坐在车上的一位凉水口的镇干部忙喊司机停车。
期刊
盛春的烟台,犹如盛装的美人,披红挂绿,穿金戴银。许是偷饮了几盏花雕酒吧,只见她桃腮飞霞,杏眼流光,越过早春和仲春,一路娉婷而行,端的是那么的光彩照人,倾城倾国。  然而这满城春色,虽容貌艳丽,却是不足以尽兴的。好似长在深闺欲语还羞的女孩儿,美是极美的,可终究少了些奔放撩人的意味。于是我们驱车至郊外,追逐那漫山遍野的芳菲。我想趁春光燦烂,向天蓬元帅学习一回,放肆地浏览美色,任性地观赏花草。  沿着阳
期刊
多姿的峰峦飘着多姿的云彩,  多情的涛声伴着多情的螺号。  山的挺拔,海的壮丽,  有我们的身影,有我们的欢笑……  悠扬婉转的旋律,深情激越的歌词,犹如春天的小溪在开花的山野里淙淙奔流,越过多少峰谷,飘过多少田畴,一直飞进了我们的心里……  这首名为《多彩的山海》的男女声二重唱,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宁德地委宣传部、文联组织文艺家创作的电视艺术片《山海的交响》中的一首。它生动展现了闽东的山海风
期刊
再也不会有那样的一条河流了。在我的一生中。它只能从我的一生中流过一次。它穿过我,穿过辽阔的鲁东南大地,穿过我整个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它日夜川流不息,穿过浩渺的苍穹与宇宙,穿过无垠的时间与空间,带着无涯的萧索与寂寞、虚幻与孤绝,滔滔东流入海。  这是时间的大河也是幽冥的幻灭之河,它存在于虚无与真实之间,若有若无,若即若离,而我们,其实都是在左岸苦苦挣扎等待的渡河之人。  一小段月光惊醒了我。我躺在土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