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院士从这里走来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h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路生,1965年1月出生,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人,博士、教授。现任江西农业大学校长,德国哥廷根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农业部、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2009年被省政府聘为首批“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江西有这样一个乡下孩子,用父辈养猪换来的学费刻苦攻读。如今,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将所学知识用于“猪”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省高校“十五”期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第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2005年度全国畜牧领域唯一获奖项目。
  这位研究“猪”的学科带头人,就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动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2009年被省政府聘为首批“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江西农业大学校长黄路生博士。经美国国家猪基因组计划协调人罗丝查德教授、国际上第一个克隆出猪单基因性状主效基因的法国科学家米兰博士等6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推荐,德国50名知名专家评审通过,他成为我省第一个本土产生的德国“汉堡”学者。
  2011年12月9日,黄路生又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省长鹿心社闻讯,第一时间发出贺信,代表省委、省政府盛赞这是“1955年以来我省本土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新突破”。
  能够从省属高校走出一位土生土长的中科院院士,实属不易。全国314名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黄路生先入围145名初步候选人,最后荣登51名增选名单,一路过关斩将,靠的是一系列过硬的自主创新成果,靠的是基础研究的运用对生猪产业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与贡献。黄路生和他的团队取得的成就,谱写了一曲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交响乐中的华彩乐章。
  其实,江西农业大学与院士有着不解之缘:1955年我省首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杨惟义院士是江西农学院的院长;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颜龙安是江西农学院毕业生,而江西农学院是农大的前身。此后,1982年毕业的校友李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直至黄路生当选中科院院士,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农业科研这个领域,江西农大始终有一批甘守寂寞的科研人员在砥砺奋进,不懈攀登。
  
  1965年,黄路生出生于江西省上犹县紫阳乡一个叫店背村的普通小山村。黄路生共有兄弟姐妹6人,他是家中的老大,尽管家中当时十分困难,但黄路生的父亲还是竭尽全力,想各种办法让孩子们上学,家中先后培养出了4个大学生。年少时,黄路生很能吃苦,在家常常帮母亲劈柴、挑水,一起到油茶山上锄草。有一次,在读初中的黄路生刚放学回家,看见母亲挑着一担稻谷回家,他忙追上,执意要母亲放下,让他挑回家。由于当时个子没那么高,黄路生在扁担上挽上几圈,硬是咬牙把稻谷挑回家。黄路生从小就非常懂事,从小学到大学,回到家中就是看书,一般都看到晚上12点才睡觉。在小学时期,黄路生是个文静的学生,一至五年级都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每天早晨,他总是第一个到校,带领同学们朗读课文。对老师很有礼貌,偶尔在家里遇上,对老师也是恭恭敬敬。1978年至1980年黄路生就读于上犹县中学,是上犹中学恢复高考后第一批面向全县初中毕业生选拔的学生。他是全县当时的中考状元,高中阶段学习也一直名列前茅。在高中时期,为了不打瞌睡,黄路生特意准备好一包橘子皮,想睡觉的时候就用橘子皮熏一熏眼睛,含在嘴里嚼一嚼,等精神好了就继续看书。在母亲眼里,黄路生是个孝顺的孩子,那时黄路生的奶奶生病,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看在眼里,记在心头,默默地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江西农大美丽的校园,有一栋博士帽形状的建筑,这就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在不出国、不讲课的日子里,黄路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
  黄路生这位来自上犹县的农家学者,对猪有着特殊的感情。从1984年至今,他一直以猪作为研究对象,期望能为国家的良种培育以及以猪作为模式动物研究人类健康相关问题作出贡献。为此,他付出了不懈努力。为了建立全国最完备的地方猪种资源基因组DNA库,黄路生和他的团队用了四年半时间,足迹遍及24个省、市、自治区,采集了国内现存的68个地方猪种(群)12700份DNA样品。那是一次名副其实的科学长征,为了亲手采集每一份样品,他们顶酷暑、冒严寒、抗高原反应,吃方便面,住喇嘛寺、翻山越岭,特别是在采集藏猪的样品时,真是吃尽千辛万苦。藏猪分布在云南、西藏等地,为了确保猪种的纯正,他们选择的往往是最偏僻的地方。在西藏,他们选择了工布江达县措高村,那天,他们早上从县城出发,太阳落山时还没到达目的地。等到完成任务返回住地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3点钟。而云南之行,他们甚至创造了连续乘坐交通车42小时的纪录,下车时,腿肿得站都站不稳。
  “我国生猪饲养量占世界总量的48.18%,猪种资源占全球总数的33%。养猪业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我国商业化生产的猪品种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每年畜禽引种经费就达2000万美元。不仅如此,随着国外猪种的引进,猪身上的某些病毒也被引入国门。”正是这巨大的商业市场和保障国家生物安全的需要,决定了猪的科研价值,也决定了黄路生的人生之路。
  严谨的治学精神,让黄路生在专业上崭露头角,也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关注。从1988年开始,他先后获得资助到意大利、俄国、法国、德国、美国等著名的大学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和攻读博士学位,并作为英国剑桥大学病理学系PI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招聘的人员,出色完成了猪肉品质及猪的抗病性等两项欧盟第五框架计划科研项目,剑桥大学PIC分子生物实验室为此在两年内给他连涨两次工资。
  在国外的经历让黄路生清楚看到,实验室是创新“猪”研究的重要平台,江西要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平台。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和江西农大的支持下,1992年,他暂停在国外的学习,毅然回校筹建动物遗传标记实验室。1995年他在取得新中国成立后畜牧专业领域第一位苏联及俄罗斯博士学位并回到学校工作时,一家三口只住在一间简陋的大学生宿舍,没有厨房、卫生间,床也是借来的。生活的巨大落差没有影响他的情绪,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忘我的工作热情。
  作为农业专家,黄路生和他的团队行程47万公里,建立了全国最完善的地方猪种资源基因组DNA库,收集了许多世界著名猪种资源;耗时7年,建设完成了世界最大的猪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定位资源家系,所承担的“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成果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次在国际上定位、分离和克隆了一批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创建了4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育种技术,为培育优质猪种建立了重要的材料平台。
  黄路生院士说:“生猪生产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猪肉消费占我国国民肉类消费的65%,全国年需求猪肉至少在5000万吨以上,占全球猪肉生产总量的一半。另外,我国生猪生产水平还不高,离世界先进生产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中,有必要在这些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产业领域建设好自己的人才队伍,以满足国家的需求。”
  
  1999年底,我省第一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江西农大建立。为了组建实验室,黄路生主动放弃了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在他的示范和带领下,实验室聚集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青年才俊,形成了一个拼搏创新、团结协作的梯队。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有14人,其中有从俄罗斯和德国及从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外一流大学归来的数名博士,还有全省高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实验室成立以来,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发表在国际SCI源刊物的有22篇之多,刊于国家一级学报的也有十多篇。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农大先后建立了三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推进科技创新和培养人才搭建了重要的平台。以前,实施科研项目是以老师为单位,相互之间很少沟通,有点像散兵游勇,制约了科技创新的步伐。现在学校以重点实验室为科技创新的公共平台,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近年来,实验室选派了数名优秀科研人员去德国哥廷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及法国图卢兹大学等国外名牌大学学习,使他们有机会直接触摸国际科研前沿,利用国外的先进仪器设备及科研环境,进行选定的课题研究。“陈丛英如今在剑桥大学研究猪的杀婴行为,任军从德国开始至今在研究猪的肥胖问题。其实,猪85%的基因与人类相同。人们在解决猪的杀婴、脂肪沉积问题时,也就找到了解决人类精神抑郁和肥胖问题的方法。这是一批非常优秀的年轻人,人的一生能解决一个这样的问题就很了不起!”说到实验室的这群棒小伙,黄路生的喜悦之情就溢于言表。
  为了给年轻人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黄路生不仅主动把申报课题及成果的机会让给年轻人,还满腔热情帮他们修改、完善申报材料,提出有价值的建议。黄路生幽默地说,这就叫该做绿叶时就做绿叶,该做红花时就做红花。
  这个团队的优良传统,激发了年轻人空前的钻研和创新热情,即便是在新春佳节,他们也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为了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实验室不得不做出一条硬性规定:每晚11时30分之后,所有人员都必须离开实验室。
  与此同时,学校把人才放在科技创新的首位,尤其强调培养本土人才。为了能够让人才持续“充电”,保持在最前沿状态,学校设立科研人员培训专项经费,近年来,有数十人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助,约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学校出台实施《科研业绩津贴管理办法》,突出绩效考核,重奖业绩突出人员。对获得国家级项目的科研人员,学校以张贴喜报、网上公榜等形式,增强大家科技创新的荣誉感。一个个科研平台,一条条激励措施,在江西农大校园内营造了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科学研究是一种艰辛的劳作,漫漫学术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在建立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基因库的过程中,黄路生与他的团队历尽千辛万苦。这件事如果采用委托、代理等方法,可以大大减轻工作量,但为了切实保证猪种资源的代表性和科学性,他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亲手采集,黄路生和他的科研团队耐住寂寞潜心学问的精神显得尤为可贵。他们这种诚实做人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也使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信赖。如今,不仅他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且在他曾经工作和学习过的国外大学,“黄路生”也成了一块响当当的牌子。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往往还没毕业就收到了就读博士学位的邀请函。
  
  做学问贵在持之以恒,黄路生已经“术业有专攻”了,但他一刻也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说:“生物技术发展很快,如果两个星期不看资料,世界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他经常出国学习,使自己保持与国际学术前沿的零距离,向身边的年轻人学习,使自己保持思维的敏捷和触觉的敏锐。正是这种兼收并蓄、精益求精、永不满足、永不停步的探索精神,成就了今天的黄路生。
  
  一所大学的科研创新与教学水平的高下,取决于人才队伍的素质。
  在人才建设上,是以引进人才为主还是立足于本土人才的培养,江西农大选择了把重点放在后者。1987年从农大研究生毕业的黄路生留校任教后,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就是本土人才的成功典范。
  江西农大党委书记石庆华介绍说:“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对农大并非易事。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的财务一直比较紧张,包袱也非常重,特别是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几年里,教职工收入在全省高校偏低,办学投入少。”
  有限的财力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2001年至今年年初,学校硬是挤出近千万元经费,资助教师攻读硕士学位98人,资助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69人。同时,江西农大积极扩大与国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近7年,有近200人获得出国学习、考察、培训的机会。
  做强特色学科,培养领军人才,一批科研新团队已成长为业界翘楚,赢得了国内同行的尊重与认可。农业部“十二五”国家农业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农大的黄路生、瞿明仁、曾志将三位教授榜上有名,分别负责指导全国生猪、肉牛、蜂的生产与科研。
  从事农业科研就得受得住“苦脏累”,耐得住清贫寂寞。搞农学的,要下大田做实验,一顶草帽,一双胶鞋,记录、选种、挂牌、杀雄、授粉,农时不等人,“你误它一时,它就误你一年”。
  搞动物学的,要进猪圈牛栏观察对比,碰到母猪产仔,熬几个通宵确保顺利生产更是家常便饭。
  学林学的,要翻山越岭采集标本、观察林相,做实验要采种、剪穗、扦插、间苗,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让研究偏离目标。
  一个新品种的选育少则七八年,多则十几年;一个新物种的发现可能要翻越无数座山冈,没有耐心和定力,是很难有收获的。
  在国内各高校纷纷扩张式发展之时,江西农大克服浮躁与功利之心,咬定农业的优势不放松,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农林经济管理及土地资源管理等一批特色学科蓄势待发,正朝国内一流水准迈进。
  明确办学定位,培育办学特色。近年来,农大在水稻超高产理论与栽培技术、种猪遗传改良、超级稻育种、昆虫滞育、山地丘陵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经济林培育、鄱阳湖流域生态农业技术、动物营养、蜂群养殖等等优势学科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2005年,黄路生教授主持完成的“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自2000年国家科技奖励政策改革以来,我省高校主持获得的第一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009年,同样是黄路生主持完成的“家猪数量性状的遗传解析”项目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江西农业领域获得的第一项省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黄路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实现了我省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用事业留人,为创新人才提供潜心科研的良好平台,鼓励冒尖,尊重创新。以重点实验室为载体,凝聚高端人才,培养学科精英。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动物生物重点实验室,走出了全省首位德国“汉堡”学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科院院士,聚集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青年才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实验室,走出了农业部南方稻片区首席专家,诞生了我省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稻品种。
  养猪业是我省农业支柱产业,仔猪断奶前腹泻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疾病,经济损失巨大。黄路生带领的团队首次在国际上发明了仔猪断奶前腹泻抗病基因育种新技术,并利用该技术选育改良了覆盖我国所有20个生猪生产省的84个核心育种群,使受试验群的腹泻易感个体比例下降20%以上。这是我国种猪抗病育种技术的重大自主创新,获2010年度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去年申报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已进入最后公示阶段。
  为了进一步鼓励更多人才脱颖而出,江西农大从2009年开始设立了“首席教授”和“未来之星”岗位,3位首席教授的津贴高于学校的校长,29位未来之星年龄均在35岁以下,享受的津贴却高于学校的副校长,农大重才爱才之风可见一斑。
  
  为了引进国外高层次拔尖人才,农大设立了“梅岭学者”岗位,目前来自加拿大的魏晓华受聘该岗,为园林艺术学院带来了碳汇及环境改善研究的最新成果。
  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用人机制,让农大广纳八方英才。包括8名院士在内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通过柔性引进方式,担任兼职教授,对学术交流与合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执著的信念,才让黄路生在他的科研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其他文献
丰满电厂2000年建立起三期厂房测温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自投入运行起系统故障频繁,严重影响厂房环境温度的正常监测。2005年对其进行了全面改造.本文对改造情况做一论述。
上海外高桥造船基地船坞工程属国家重点工程,工程采用拉锚式钢板桩坞壁结构,船坞受力状态复杂。为了监测船坞基坑开挖过程中坞壁结构的安全稳定和施工过程中坞壁的变形情况,设置
会议
由于丰满大坝主厂房吊车梁已运行近50年,轨道吊车行走时啃轨比较严重,2007年8月将吊车梁全部更换,该项工程由中水第一工程局负责施工。为了配合吊车梁的验收工作,丰满电厂水工部
前言 尽管人们已知,前庭刺激会影响眼球运动 Foreword Although it is known that vestibular stimulation can affect eye movement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蔡水况》(漆线雕)主编:郑礼阔著者:庄南燕出版:江苏美术出版社版次:2013年1月定价:128.00元漆线雕源自福建闽南地区的一门古老的妆佛手工艺。妆佛全套工艺
为提高自动化监测水平,凤滩大坝垂线系统于2000年进行了改造,系统结构由集中式改为分布式。同时对测点环境进行了改善,垂线竖井测点采取了加装仪器房等处理措施,改造后系统有效地
通过室内直接剪切试验,分析了库岸土石混合堆积体抗剪强度参数与碎石含量或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其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可考虑饱和度和基质吸力影响的抗剪强度数学
会议
溃坝事故的发生将会对下游社会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对溃坝险情的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估将有助于减免大坝溃坝对下游造成的损失,因而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提出了三种不同险情
扬压力是混凝土坝坝基渗流性态的直接反映。本文基于库水位和扬压力实测资料,应用序列区域匹配和极值匹配法,通过规范变换和子序列匹配,分析库水位和扬压力实测时间序列的相似性
会议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在设计及施工之初,未对系统遭受雷电感应的影响引起重视,在调试阶段造成系统设备损坏,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