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历史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创新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长达五个月的筹备,2009年8月,“德育教育创新方案”在我校以《屈辱·抗争·探索·复兴》历史图片展、《扬起理想的翅膀》和《我的人生我做主》报告会等为主要载体付诸实施。本文力图通过对该方案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初步的分析,阐释其意义与启示,以期对思想政治、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德育教育创新方案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改变这种现状不仅必要而且相当紧迫。所以,针对教育实践中青少年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对学生开展新内容、新形式、新载体、重实效的德育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在思想上形成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将满腔的热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培养祖国建设的真正接班人就成了我们德育教育的创新目的。正因为如此,经过全面深入的研讨形成了我校的德育教育创新方案。
  1.学生是德育教育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学生参与教学蕴含着重要的现代课程理念:活动、民主、自由。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在德育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的参与成为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才能使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全面落实。
  2.纠正德智失衡。我国大力推行基础教育改革,积极倡导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和发展所有学生的各种素质。在教育实现公平、均衡的转型过程中,社会、学校、家长、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与教育发展趋势不和谐的现象,如社会对升学率的关注高于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内部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家长的认识偏差进一步导致德育和智育的不平衡。纠正了德智失衡问题才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3.树立新型的教学观,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出德育教育创新方案目的之一是建立唐山二中历史课、思想政治课的校本课程,并力求通过创新方案促进新型教学观的形成。法国学者让·托马斯说,“教师的态度最终决定着革新的成败。”新课改的浪潮猛烈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积极推进教学互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和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和探究式学习提供机会和平台。
  4.实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和和谐统一。德育教育创新方案中的教学内容是现行中学历史、政治教材的知识为主干并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形成的新内容(资源),以与教材不同方式为呈现和阐述形式,如图片、视频等,以展览、报告会为新载体,学生做为主体积极和有效的参与,实现对团体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构成了“德育教育创新方案”的教育理念。我们不仅给予学生有关的历史、思想政治知识,更要让学生以主体的地位民主、自由、积极有效地参与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地生成。“润物细无声”是“德育教育创新方案”力求达到的最佳效果。
  二、德育教育创新方案的教育过程
  我们把“德育教育创新方案”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感悟的过程。
  《屈辱·抗争·探索·复兴》历史图片展基本过程是:第一,把中国近现代史按专题知识体系分解整合成屈辱篇、抗争篇、探索篇、复兴篇四大板块,整合网络中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图片,师生根据知识编写解说词,编辑成展。第二,学生竞聘解说员、学生自主参与展览全过程,屈辱引起反思,抗争激励壮志,探索磨砺意志,复兴激发自豪。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完成了为学生道德发展服务的任务。
  《扬起理想的翅膀》和《我的人生我做主》等报告会基本过程是:教师搜集现实生活中最鲜活的资料与思想政治课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完成教学设计,以现代教育技术完成报告,组织学生思考预设的切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观点辩论。
  以上两个实例基本上体现了“德育教育创新方案”课程计划要达到的四个目标:一是向学生介绍历史课或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二是对所接触的信息进行自主处理获得体验与感悟;三是对体验与感悟做出自己的选择;四是形成师生合作的学习良好氛围。
  通过教材与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创造一种新的情境,在新情境下完成知识的传授,给学生以新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自主的对体验与感悟做出价值评价并做出选择,完成道德教育的任务,形成师生合作的良好氛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为完成新的教育任务形成的巩固的基础。
  三、德育教育创新方案的教育效果
  “德育教育创新方案”的实施后,我们对学生的反馈进行了分析和评估,认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效果良好。
  2009年9月25日,市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屈辱·抗争·探索·复兴》爱国主义教育展览现场观摩会。市教育局和各市直中学主管德育工作的领导参观《屈辱·抗争· 探索·复兴》爱国主义教育展览并进行了座谈。市教育局领导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觉得这个展览办得很有特色,是德育工作的一种探索、一个创举,特点之一就是紧紧围绕教学工作,让爱国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特点之二就是由教学人员作主导,让学生成为主体,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特点之三就是德智合一,互相贯通,互为促进,这一做法值得大家借鉴和推广。”市教育局领导建议历史图片展在全市进行巡回展览。10月10日,教育部副部长陈晓娅在市局领导的陪同下观看了正在唐山八中进行巡展的历史图片展。市多家媒体对“德育教育创新方案”的实施进行了相关报道并对其效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综合起来,“德育教育创新方案”的教育效果显著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激发了学生爱国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明确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参观历史图片展后学生的留言能够充分地说明这一点。事实早已证明,历史能教人遇事慎思明辨,判断是非曲直,从而决定自己的言行和举止。而且,历史对于培养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2.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增强规划人生的意识。“德育教育创新方案”所提供的是经过创设的有别于课堂的全新环境和教育关系,着力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德育教育创新方案”所提供的是经过整合的全新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简单、朴素只有大量真实的图片资料、影像资料、人物事迹。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在众多的事实中做出判断和选择。选择什么样的事实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实质上是道德的选择,选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育,是自我教育。因为事例鲜活,贴近学生,摆脱了传统的说教模式,所以从一开始就打动了学生、引起了共鸣,现场效果和反馈极佳,起到了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人生目标,合理进行人生规划的作用。
  3.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德育教育创新方案”所选择的内容是以现行中学教材的主干知识为依托,学生基本参与“德育教育创新方案”课程的全过程,充分体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对新知识的预习和对旧知识复习的过程,学生参与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记忆、阐述、思考、判断和决策能力的检验和提高。
  四、德育教育创新方案的有益启示
  1.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参观展览的观众对学生解说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明她们的解说得到了认可。这种认可说明解说员的解说是成功的,23000字的解说词要背诵、解说的要求要掌握、解说的技巧要练习、面对观众的心理素质要训练,对学生来说难度相当大。学生取得的成功告诉我们:学生不缺乏能力,缺乏的是发现;不缺乏进取心,缺乏的是鼓励;不缺乏潜力,缺乏的是发挥潜力的平台。学生取得的成功启发我们:教育首先是赏识,是鼓励,是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如果我们能把这种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就一定能得到令人欣喜的奇效。
  2.要优化教育环境。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那句“让每一面墙都说话”的名言,就出自苏霍姆林斯基之口。“德育教育创新方案”所取得的良好的效果,充分说明了教育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的硬环境要优化,例如历史图片展,有了这样一个展览,我们至少可以说,唐山二中有一处墙壁在说话,爱国主义教育有了一个平台;教育的软环境更要优化,教师要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把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努力造就一个民主、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
  3.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倡导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德育教育创新方案”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切入点,增强了教育的可信度,示范性,“德育教育创新方案”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能够利用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只有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德育教育才有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 唐山二中)
其他文献
明代的文坛上,公安派可谓影响久远。他们的文章独树一帜,如一朵朵奇葩。他们主张创作要“独抒灵性,不拘格套”。在今天看来,他们主张的“灵性”应这样理解:(1)要有创造性,创作应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智慧结晶。(2)要有独特的个性,文章就像作者作为个体的标签。(3)要有真感情,不必无病呻吟,只有真情流露,才最动人。这三点,在学生作文指导上和作文教学中应值得主意。是否有灵性,这是我评价学生作文的最重要的标准。
这是一节有关“平均数”的活动课,在给学生分析了求出3个,5个,7个连续自然数的解题特点后,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题:“小红的爸爸因公出差,5天没有回家,回家后一次撕下这5天的日历,这5天日期相加的和是90,小红的爸爸回家这天是几号?  不少学生都列出这样的算式:90÷5=18,进而推出这5天日期分别是16,17,18,19,20,从而得到小红的爸爸是21号这天回家的。  在评价总结阶段,突然,刘亮同学提
摘 要:语文活动课作为语文课堂的延伸,有着极其重要的补充作用。如果能把活动课搞好,就会产生精彩的效果。  关键词:活动课;诗歌在线;亲情涟漪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把握了课堂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参与量不大,热情不高,不少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实践证明,这种课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而活动课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增长见识,这
摘 要:组织教学是教育学的基本内容,也是每一位教师上课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一项融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学会运用一些课堂管理技术。组织教学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课堂纪律情况,组织教学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始终直到课后。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规律;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的效果    课堂管理又
幸子的父亲大岛教授说:绝不能泄气,和疾病斗争,不靠我们医生还能靠谁呢?  幸子说:怎么能向疾病认输呢?我要和爸爸一起向疾病挑战。  该如何看待疾病和生命?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为了写作白血病报道,我找出一部很老很老的日本电视剧《血疑》,尽管是一部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电视剧,但今天看来仍然扣人心弦。当年在中国的电视台播出时,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完全不是夸张,今天的观众,可能已经无法想象全民痴迷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教育家乌中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首先要创设适合积累的情境,激起学生积累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情境;积累;语言  一年级下册第18课《四个太阳》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语言优美,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时机。于是,在教学中,
新课程理念和生物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重视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通过生物教学使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探究生命的奥秘和自然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重知识传授、轻品德教育的影响,当前德育在生物教学中面临着种种尴尬与困惑。面对此,作为生物教师,
英军在操作一门缴获的德国sPzB 41反坦克炮追求高初速:锥膛技术出现  具备怎样的性能才算是一款合格的穿甲弹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断面密度和断面比能越高,穿甲能力越强。断面密度由弹头材料决定,而断面比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则是弹头速度。所以穿甲能力较高的枪弹通常都具备高初速。  在二战及战前,反坦克步枪弹的设计师也是高初速的追求者。苏联PTRD和PTRS反坦克步枪以及波兰Wz.
21世纪以来,我国进一步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为了更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的重要通知强调:“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位于美丽的天鹅湖——洪泽湖畔,创建于2000年,是一所新兴的全日制民办完全中学,由著名民办教育实业家丁祖怡先生为回报桑梓而投资兴建的。2004年学校高中部被评为江苏省二星级高中,初中部也于当年成为江苏省示范初中。2008年1月高中部又成功升格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确立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校训,“严谨、诚朴、和谐、进取”的校风,“成就师德、厚德载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