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传承与表达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yly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教育思想包孕深厚的理论底蕴和实践价值。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积极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并揭示叶圣陶教育思想内蕴的理论体系和逻辑力量,形成了鲜明的校本特色,取得了显著办学成果。
  关键词:叶圣陶;教育思想;校本实践;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2A-0034-04
  为了把“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研究项目不断推向深入,2013年10月江苏省教育厅发文批准成立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研究所设立在苏州一中校园内。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成立6年来,在全市范围内确定教改实验学校近100所,使这些学校成为践行、推广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基地和舞台;通过推进“叶圣陶‘教为不教’教学思想区域推进”项目,使叶圣陶教育思想深深植根苏州这片教育沃土。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还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叶圣陶教育思想高级研修班,培训高水平业务骨干400人次,规划省级课题近200项、市级课题100多项。
  苏州一中作为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的所在地和主要实践学校,坚持研字当头、立足实践、研以致用原则,致力于寻找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学校发展的结合点、生长点、着力点和创新点,揭示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历史方位和当代价值,在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全员育人模式、办学特色体系等重点领域均取得重要成果,初步探索出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小学突破素质教育瓶颈、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学校改革与发展之路。
  一、新的教育视域下叶圣陶思想的理论研究
  “知之深则行愈达。”基于新时期新的教育视域,学校不断拓展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研究领域,掘进研究深度。
  (一)坚持立论基础,拓展研究领域
  研究叶圣陶教育思想,是从重新发现叶圣陶开始的。这里所说的重新发现,就是在研究中逐步认识到叶圣陶作为教育家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价值。一直以来,对文学家叶圣陶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相形之下,对教育家叶圣陶的研究则明显不足。1974年,一篇题为《教育家叶圣陶》的文章在香港《良友之声》刊出,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研究教育家叶圣陶的文章。19世纪80年代对叶圣陶语文教育观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整体研究,仍没有引起学术界重视。我们认为,教育家是叶圣陶诸多身份中的第一身份。叶圣陶教育著作没有高头讲章,甚少名词概念,在他不拘一格、如话家常的文字背后,有一个严谨的思想体系,蕴含着深厚的理论质素和卓越的教育智慧。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体系,其纲目脉络和内在逻辑,仍需要深入发掘和探索。
  (二)明确教育观念,掘进研究深度
  学校在研究中逐步认识和挖掘叶圣陶相关文本背后的深层意蕴,即寻找各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内在联系并作出令人信服的揭示与解释。由最初的“教为不教”“习惯养成”等经典性观点,拓展到“师表风范”“种子观”“全面发展观”等教育生活的各个方面。
  1.“教育的价值在于打定人生观根基”的教育本质观。“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总纲。叶圣陶认为为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基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受时风影响,叶圣陶初登教坛即撰文指出:“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1]此后反复重申,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必须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要为新的时代造就“合格公民”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叶圣陶的教育本质观,与当下倡导的核心素养一脉相承。
  2.“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哲学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教学思想的精粹概括。叶圣陶自1940年就高度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问题。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明确提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观点[2]。该论断是对现代社会人的发展和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做出的精要概括,明确了师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阐明了现代教学的过程、方法和目的,这些都是以人的发展为旨归的教育哲学在教学观上的精辟表达。
  3.“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的师风师德观。中外教育史上高度关注师表风范的有两位,一位是苏霍姆林斯基,一位是叶圣陶。叶圣陶认为不能将老师的行业叫作“教书”,而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到20世纪80年代,该观点提炼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3],强调中小学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叶圣陶的师表风范思想,在吸收“传道授业解惑”传统师德规范精华的基础上,又赋予其现代教育语境中新的时代内涵,对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师风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4.“受教育的人如同种子一样”的学生主体观。“五四”精神陶铸了叶圣陶,杜威的“儿童中心”思想也深刻影响了叶圣陶。叶圣陶高度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明确反对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主张把学生看作“生活体”,是有思想能创造的血肉丰满之躯,是有生机的“种子”,认为“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4]。尊重儿童、发现儿童的现代教育理念,与叶圣陶的学生主体观是深有渊源的。
  二、以叶圣陶教育思想特色構建为旨归的多元实践
  对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方面,苏州一中以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和叶圣陶教育思想展馆为基地开展行动研究,由最初的“引导自学”“教师发展”等单项课题,深化为“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办学特色整体构建”研究,凝练发展出“教为不教”的课堂范式、“全员育人”的德育模式、“像叶圣陶那样当老师”的教师发展模式、“发现语文之美”的语文教学模式等规律性、普遍性经验,在100多所项目实验学校应用验证,并广泛辐射到江苏省乃至全国。
  (一)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办学特色构建
  苏州一中承担江苏省教育规划“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学校办学特色整体建构研究”(2011年-2015年),全面总结学校研究、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丰富经验。一是构建文化特色。在价值文化层面,叶圣陶“为人生”教育思想深度融入学校的内在气质和品位,成为规范和引领学校发展最为重要的价值选择。在环境文化层面,学校整合叶圣陶塑像等校园民国文化遗存,总体设计,统筹分布。在制度文化层面,学校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制度,完善民主治校制度。二是构建教学特色。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学质量稳定提升。教师和学生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数量市内领先。“教为不教”课题成功申报2016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三是构建书院特色。苏州一中和正谊书院一脉相承,从书院文化精神中汲取营养,创办旨在滋养师生精神元气的圣陶书院。   (二)以“教是为了不教”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为不教”是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点和难点。苏州一中承担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叶圣陶‘教为不教’教学思想的区域推进”课题,开展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一体化变革的研究,促进了这三方面的转型变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改进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该成果分别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而展开了深层次的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PBL模式为驱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参与度、亲和度、亲和度、有效度和开放度等五个维度的改革。同时,教学评价体系也趋向立体化,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题表达、学生自主学习、学科特色等六个维度综合评价,引导教师以生为本,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其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学校的语文组借助学科优势,持续一贯地践行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遵循母语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之美。在教学内容上,主张发现语文本体之美,如文字之美、音韵之美、意蕴之美、逻辑之美、结构之美等等;在教学方法上,主张要重视教学艺术,反对题海战术与机械训练,让 “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三)以习惯养成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实践
  叶圣陶指出:“原来‘教育’这个词儿,如果解释得繁复,几本书未必说得完;简单的解释,一句话就可以说尽,就是‘养成好习惯’。”[5]养成习惯就是将人类文化精华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习惯养成思想是叶圣陶习惯成就人生的教育法则。学校德育处具体负责“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习惯养成教育,推动全校师生积极参加“习惯养成”的大讨论,制定《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学生应该养成的十大好习惯》,让“好习惯奠基好人生”的理念进校本课程、入学生大脑。学校积极开展“每月一个好习惯”“养成良好习惯,奠基美好人生”等主题活动,每年评选“好习惯之星”,编辑《十大好习惯内涵解读》《我的习惯故事》《好习惯、好人生》等校本读物。
  叶圣陶理解的全面发展,基于人的生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认为所有学科都指向育人这个中心,如同车轮的辐辏,决不能只顾一两个组成部分而忽略其他。叶圣陶曾呼吁:“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各各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6]这种“德育总跟智育、体育结合在一起”的教育发展观,核心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健全和谐的现代人为培养目标和终极价值。为此,学校采取系列举措,一是着力打造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二是为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在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方面,主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智特点,明确目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以符合学生审美情趣的时尚元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生涯规劃方面,从融入高中生活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明确职业方向和生涯目标,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动能。规划内容会延伸到学生毕业离校,真正落实叶圣陶“教育为人生”的教育思想。
  (四)以“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为标志的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承担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立项课题“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十二五”重点自筹课题“‘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行动研究”,把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丰富教育素养、提升职业幸福为主要内涵的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全局工作核心地位。一是厘清叶圣陶式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本质和目标,为我校教师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叶圣陶式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终身学习,本质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精神自觉,标准是以人为本、为人师表。二是完成现代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过程调查,形成了《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认识到需深入挖掘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加快建构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评价体系,加强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三是创建了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帮助教师成长为叶圣陶式的教师,营造和谐向上的教师文化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精神的家园;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在制度上保障教师由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名师;助力教师文化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形成有特色的文化团队;构建合理有序的评价机制,引入课程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评估的立体评价机制。四是形成了一支富有特色的叶圣陶教师团队,确立了“叶圣陶教师团队”的发展理念和育人目标;涌现了一批具有叶圣陶教育精神的先进教师,使叶圣陶的教育精神在老中青三代教师中得到了传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叶圣陶式教研团体。五是叶圣陶教育精神成为一中教育集团的共识,扩大了叶圣陶教育团队建设的影响,推动了更多教师的自我成长。他们在继承叶圣陶教育精神的同时,在教育教学上成绩斐然,推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目前,学校有省特级教师10人,正高级教师7人,苏州教育名家1人,苏州教育领军人才2人。
  持续深入的学习、研究、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使学校获得了充沛的思想营养和强劲的发展动力。在具体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理论研究是难的,实践探索也是难的;如何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更是一个长期而艰深的命题。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叶圣陶教育思想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产物,是我们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教育财富。
  参考文献:
  [1][2][3][4][5][6]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社,1994:8,491,555,309,309,102.
  责任编辑:李韦
  Inheritance and Expression of Ye Shengtao’s Educational Thought
  TANG Min
其他文献
摘要: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基于“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跨企業培训中心建设,包括体制机制、模块化培训体系、培训方式和评价体系,旨在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搭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升载体,探索一种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定岗双元;跨企业培训中心;模块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1C-0059-03  跨
摘要:“三化式”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是指“学习目标任务化”“学习任务活动化”“学习活动反馈化”,这一模式是基于学情与教学内容的同频共振理念,通过大量的实践得出的可操作性的校本化的基本模式,它把目标、任务、反馈有机融合,三位一体,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关键词:参与式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6B-0
摘要:《习近平用典》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念以及深厚的文学素养,彰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体现了新时代中国领导人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同时对新时代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探究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对塑造学生人文意识,培育工匠精神起着突出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用典》;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中圖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
摘要: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创办于2003年。15年来,学校先后创办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走多元发展道路,逐步凝练出极具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及素养教育的办学特色,办学业绩突出,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民办学校发展之路。  关键词:素养教育;学校发展;办学历程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B-0013-04  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东外)于2003年
摘要: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效益和质量,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入地方优秀文化为例,根据语文课程教学规律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特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地方优秀文化资源选择必须坚持现实性原则与需求性原则。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地方优秀文化;资源;选
摘要: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目前江苏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具有雄厚的基础,也面临一些问题。本文以江苏为例,提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企业微观层面,要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制度运用能力;政策宏观层面,要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环境。  关键词: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摘要: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切实解决方向与方法的问题。现实语文教学中,方法研究得多,方向明晰得少。其实,方向之于方法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明确“教什么”(即方向)的问题,然后才是“怎样教”(即方法)的问题。依据“学标”,服从“学情”,尊重“学材”是明晰教学方向、精准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内容;学标;学情;学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
认识曹月红校长,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她留给我的印象是善良、温婉与坚韧。其实,我们很少聊语文或教育,但能不断听到她成长的消息,而且越来越“吓人”。起先,只是听同事说,常州的曹老师上课非常棒,后来就是全国赛课特等奖了;起先,只是说她已是区里的骨干人物,后来便成为了“一把手”,作为朋友,自然由衷地高兴!直到接到“命令”,要写一写曹月红,我才开始收集有关她的资料,尝试理解她的语文教育。读她如散文般的文字,
摘要:校企名师工作室共同体采取“一套方案、一条路径、一门课程”的“三合一”产教融合课程开发策略,即实施专兼结合、多元融合、知识整合的产教一体化课程开发方案;探索共筑平台、科研引领、学生参与的“双元”育人课程开发路径;开发传承创新、多方论证、共谋发展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为当前职教界开展深化产教融合工作提供了新案例、新视角。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名师工作室共同体;“双元”育人;课程开发   中
摘要:当前,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学校课程应进行整体而系统地规划设计。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在原有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步形成培育全人的“撇捺课程”体系。“撇捺课程”积极构建彰显时代要求的目标体系、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体系、全面开放生成的实施策略、以生为本教育的教学样态、基于素养培育的评价体系等,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