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xmm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熟悉和陌生其实是一种感觉。有时,熟悉和陌生会在某一刻转换:对熟悉的地方感到陌生,也许是因为某种事物在悄然变化,漂亮给我们看;对陌生的地方感到熟悉,也许是那里的人和事感动、温暖了我们。世界在变,我们的认知也在变,许多人物是怎样的美,许多事物是怎样的独特,需要我们以自己的行动来触摸世界的陌生与熟悉,升华自己的灵魂与理性……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生活体验或见闻,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名师题解】
  2020年浙江舟山市中考作文采用了“解读材料后作文”的形式,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解读哲理类材料,引发感悟与思考,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文。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理解、观察与感悟的能力,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生活,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这则材料的主旨在于论述“熟悉”与“陌生”的关系。首先是对“熟悉”与“陌生”进行定义,它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人对环境产生的感悟,同时它们二者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在特殊的时刻转换。那么在习作中,“陌生”与“熟悉”都是必须要出现的关键词,不可偏废其一,不然就会被判定偏离题意。
  其次转换的时机有两处,一是对熟悉之地陌生,是因为那里正在发生积极的改变;二是对陌生之地熟悉,是因为那里有令人感动的人和事。这里就给出了选择事例的标准,第一是写熟悉之地发生的积极变化,比如家乡通过建设变得更加美好,那么对这种变化的感情应该是正面的。选择写这个类型的事例,要注意写出积极的变化。第二是写陌生之地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正是因为这些人和事的出现,让人产生了熟悉之感,产生了眷念和感动之情。
  最后是我们应该如何用自己的认知与行动来发现人与物的独特和美好。这就属于文章要传递的深层精神内核:如何看待由变化带来的熟悉与陌生这两种感觉的转换。其实读完文段不难理解,题干的意思是世界在变,我们的认知也应该随之改变,只是在改变中要注意发现人与物的美好与独特,即留住那些不变的东西。
  文段不难理解,指向明确,对文体也做出了要求。写记叙文实际上减小了作文的难度,也规避了不少学生不知从何下笔的问题。
  综上所述,有两个写作方向:一是写自己在熟悉之地见证的积极变化,这种变化让自己产生了陌生之感。但是陌生之余,我们也会为此感到欣慰。二是写自己在陌生之地经历的令人感动的人与事,这些人与事让自己产生了熟悉之感,温暖了自己的心。文章的最后,都要抒发自己对熟悉与陌生这两种感觉的思考,要具有辩证思维。这个题目还是存在一些难度,在行文时一定注意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然容易判为偏题。在选材时可以从小处着笔,多用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刻画出自己的感悟。同时立意要比较深刻,结尾谈得深入一些,才能脱颖而出。
  【满分作文一】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郑怡君
  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那是一地似火的红枫,以及一小片枫林,我从四楼教室的窗向下望去,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海洋。我不禁一怔,心中却怎么也回忆不起那是何时栽下的了。
  细细想来,自己好像从未观察过学习生活了两年余的校园。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春日里,操场边的迎春花是最早开放的,他们一簇簇拥挤着,铺开了一片金黄。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早已全部展开,有的只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好似羞涩的姑娘遮掩住了半边脸一般,微微俯身,淡淡的清香萦绕于身旁。
  小池塘中的鱼儿则欢快地嬉戏着,池边的花开了一片旖旎,柳树也抽出了嫩芽,趁着春风一个劲地往外钻。校园里到处弥漫着春的气息。春日渐暖,在阳光的照耀下,满地的青草也在告诉我们:一年之计在于春,少年们,希望就在前方。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夏阳酷暑之时,蝉鸣阵阵,午后的阳光温暖地洒在这布满欢笑的校园,闷热的空气萦绕在微微发烫的大地上。大树笔直地耸立,枝叶“沙沙”作响。雨,潇洒地飘下,让空气中充满了凉爽与舒适。一群学弟学妹跑来,他们撑着伞,背着书包,你追我赶,欢笑声一阵又一阵,最终消失于一片朦胧之中。
  虽然骄阳似火,但那如火的热情,那少年蓬勃的身姿,亦在这个火热的季节留下最美的身影。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秋,踏着金风来到了。我最喜欢校园围墙外的一排银杏树。银杏不像枫叶那样,一到冬天就换上了火红的盛装;也不像松柏那样挺拔,终年都是一种颜色;更不似芭蕉树婀娜多姿,令人诗意大发。但银杏有着自己的特点:秋末之时,银杏叶没有像多数树叶那样卷曲枯萎,而是渐渐染上了灿灿的金色。一片片银杏叶随风飘曳,像一把把扇子,扇走了炽热,扇来了寒冷。来到银杏树下,放眼望去一片金黄,好似铺了一层地毯,软软的,置身于其中,仿佛来到了一片金碧辉煌的天地……
  秋天的校园是安静的。春去秋来,我们懂得耕耘,也期待收获。当漫天的雪花飘过,一年又一年,岁月的更替提醒着我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罗丹有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校园的风景,每日每夜都在身邊绽放着,可我却忘了回过头,发现身边的美。
  熟悉之地,亦有风景。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篇文章着眼于熟悉的校园,用一双慧眼捕捉了校园无与伦比的美丽。优美而舒缓的文笔,使文章如徐徐铺开的画卷,将校园之美一点一滴地显露出来。而恰到好处的诗句引用不仅增强了文采,奠定了写景的基调,亦为读者留足了期待。
  从文章架构而言,从春夏秋三个方面展开,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而情感则是将这三颗明珠串在一起的丝线,不仅使文章条理清晰,也做到了情景交融,为景赋情。在素材运用上,作者也处理得非常巧妙,古诗词和名人名言的运用,不禁给予了读者美的享受,也很好地提升了文章的主旨。文末点出“熟悉之地,亦有风景”这一主旨,与文题呼应。   【满分作文二】
  这,也是一种美
  潘彦临
  去年暑假,我去到鸣沙山观日出。
  五点半,还有一个半钟头日出。此时的大漠没有金光满天的雄壮,而是黎明的冰凉温柔。我跃跃欲试地拉住登山的绳索,经过风霜打磨的绳索粗糙沉重,可偏偏全身的力量都挂在了这根绳索上。黄沙盖住了脚背,随着脚步的幅度快速向后滑去。抬起头,山顶永远是一个浅浅的影子,好像有人拿笔画了一条线,这边是山,那边是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古诗词里的大漠总是充满浪漫,然而,放眼望去,此时此刻,大漠并没有诗词中的那种悠远和悲怆,只剩下枯燥和烦闷。狂风撞在耳膜上,把钝痛的感觉传向头皮。长时间的行走,手被绳索勒出了血痕,生疼无比。之前的心潮澎湃在冷风中渐渐迸裂,凝固成无形的包袱,成为每一次呼吸的阻碍。冷风呼啸而过,地底深处的寒意,沿着脚底,被接通回路,流进四肢。
  “来,把手给我,我拉你一把。”一个陌生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接着一只手突兀地拓印在视网膜上。
  全身的血液冲向头顶,再在一瞬间倒流回心脏。晨光中看不清她的脸,只能看见她身上的红色披风迎风招展。
  远方沙丘突然涌来白光,光线像一把毛刷子在眼睛上来回扫着,眨几下就流出眼泪来。再次睁开双眼时,我越过喧嚣的声音,看见疏疏朗朗的日光。七点整,太阳出来了。我,还是错过了日出啊。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情绪,被拉扯着朝上涌动,积蓄在眼眶周围,快要流出来了。
  并不觉得遗憾,因为,我看见了另一种罕见的日出,那轮炽热的红日此时正紧握着我的手,把温度源源不断地输入我的身体,对我说:“来,我拉你一把”。
  冷风夹杂着阳光的味道向身后拥挤过去。渐渐地,沙山的背面被涂上了厚厚的阴影。云从天边翻腾起来,温暖而寂寞的光线。
  紧紧地握住那只手,迈出一大步,脚下的黄沙飞速朝后滑去。头顶上依旧是浅浅的山顶。已经可以听见稀稀落落的声音。再转过头去,看见陌生人的红色披风,很大,包裹住了大半个身体,在日光下泛出丝绸的光滑质感。我朝她笑了下,转过身,继续向远方走去。
  登到了山顶,已经过去了一个钟头。我看见一团白色金色的油彩从天空那头烧起来,近处的沙浪呈现出暗沉的古铜色。秋气生朔陲,塞草犹离离。不同于江南的柔婉风格,大漠的旷阔,让人的心胸一下子也变得宽广起来,辽阔起来。
  托尔斯泰说:“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美源于心,心有温度,人就美了。而在登山时,手心的血痕,呼啸的冷风,眼眶的泪水,终于变成了心壁上美好而精致的花纹。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美的本质是什么?美,既有物质的美,也有精神的美,显然后者更为人推崇。日出虽美,但人心之善,更如一轮骄阳,引人神往。在立意上,此文便已顯出不俗之处。将景之美与心之美以合理的方式放在一处探讨,随着文章的推进,可知“我”错过了景之美,却意外收获了善之美。在对比之中,取舍之间,哲理自现,使得文章充满了理趣。
  饶有特色的语言亦是此文的一大亮点。首先,古诗词的使用令文章增色不少,长短句的交替使用,精巧的比喻,又将粗犷的大漠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文末运用托尔斯泰的名言,不仅丰富了素材的使用,还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其他文献
一只野鸽子在觅食,小巧的脑袋,优雅地靠近地面又轻轻抬起;翅羽收敛,像是收起对人类的猜忌。我靠近它,它并不惊惶;再靠近,它啄食草籽的频率不变,只是将移动的方向朝向了灌木丛。我慢慢后退,直到分辨不出它和草地的区别。真应该吓唬它一下,让它时刻对人类保持警惕。  (小宝摘)  经霜  马浩  人间草木,菜蔬瓜果,一旦经霜,便由内而外地发生变化,变得内敛、温润、沉稳、朴厚、甘美。  霜叶红于二月花,相类的还
我是一名极地探险家。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份很酷的职业,尤其对于女性来说。我现在每天会为科学家收集样本,把跟踪器放在冰上,记录它在哪里以及移动速度有多快。这项工作听起来很简单,但它非常重要,它能阻止北极在人们眼前消失的速度。  这么多年来,我曾遇到过很多危险的事情。有一次,我们沿着薄冰的边缘行进时,冰破裂了,但是没有人看到我跌入水中,也没有人听到我的喊叫。我知道,在零下30摄氏度的温度下被淋湿时,会
2019年国庆,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中国机长》播出之后,袁泉凭借出色的演技,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这已经不是袁泉第一次被夸演技好了,2017年,她在《我的前半生》里,饰演了职场精英女性唐晶,至今让人念念不忘。  袁泉的好演技其实是一点点磨练出来的。  11岁时,她便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踏上了孤独艰苦的学习戏曲之路。依靠多年戏曲基础,1996年她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考试中脱颖而出。当时,同班同学梅婷、章
【中考真题】  生活常常因细节显得丰盈而又意味深长。但是,正当其事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直到某个时候,回望过去,一些细节才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起来……  请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文题解读】  本题中的关键词是“细节”。何为“细节”?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
散落的阳光穿破了云,躲着人群,铺成树的衣、海的鳞。  去山顶的路是黑暗的,我环顾四周,看到山脚旁的大海,路边的灯用微弱的光照着沙滩。夜里的海是黑色的,没有白天的碧藍,没有海鸥的点缀,只剩下孤独的浪花一点一点努力地爬上沙滩,向路灯散发出的光爬去。我懂海,现在的他是孤独的,不开心的。他不再像白日里肆意咆哮,没有了爽朗的笑声,连浪花都变小了……因为夜里没人注意到他。他白日里可以被阳光照射着,享受人们对他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盏莲灯,欲绽的莲花中央擎出的是一抹孤独的烛光。当灵魂坠入仿徨与忧伤时,不如敞开心扉将温暖共享,点亮他人心中的希望。  初三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站。  又是一个白雪皑皑的凛冬,风拽枯枝,凌冽残雪,寒冷的温度将一切都冰冻得支离破碎。早自习上,我用手托起下巴,努力忍住困倦,同面前的一道道习题奋战。面对学业日益繁重的初三,我被茫茫题海裹挟着前行,心中仿佛降下了一场大雾,迷茫着看不清前进的方向
【中考真题】  题目:请根据你对“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文题自拟。   【文题解读】  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话题,选材可以很广泛,既可以关注“我”这个个体生命,叙我事,抒我情,写身边的人和事,又可以注重对生命内心的审视,激发学生心灵的正能量,把视线投向社会生活,关注“大我”。  写作思路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1.借助想象讲述人生感悟  可以写成一个童话,写一颗种子飘落到沙漠,
青春是人生道路上最闪亮的日子,是成长旅程中最瑰丽的篇章,总有那么多值得品味的“镜头”铭刻于青春的记忆中:亲情之爱,友谊之美,文化之光,阅读之乐,风景之奇,美食之喜,不服输的拼搏,成功后的愉悦……这些生命中的足迹和体悟,如同照亮青春的一缕缕阳光,映出少年们七彩绚烂的成长之路,也成为青春最好的滋养,化作人生巨大的财富。  让我们把这些点滴感受付诸纸笔,用美好的文字描绘青春,照亮我们的生活,从今天起,做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发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的动员令。在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1.根据语境将备用的三个选项分别填入括号内,使之表达准确连贯。(只填序号)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
万物欣然,皆因有爱,万物速朽,但梦想永在。  爱是热爱,梦是追梦  2021年4月,復旦大学烈士纪念雕塑广场正式落成。蒙蒙细雨中,我仰望刻着英烈姓名的花岗石,心潮澎湃。每一个英雄的名字,都如同他们铮铮誓言般鲜明。望着伫立的石碑和带露的白菊,我的思绪回到了小学时班级的汇演节目:红岩——共和国不会忘记。  在排练和表演中,我们在舞台上重温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1949年10月,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