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于沪江之滨的复旦,教授举止容姿都颇得魏晋风骨,学生中则多思想驰骋的实干家,这里比校训更出名的是“孵蛋精神”——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无拘的复旦,眉眼间自有一番海派风情。
春色太好,不想教课了
复旦大学又被戏称为“孵蛋大学”,我校不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大学,也没有赏心悦目的海景校园,旦苑食堂特产的“哈密瓜炒苦瓜”和一路之隔的兄弟大学同济“大鸡排”相比,美味程度还是解放前后的差距。但复旦人偏不很看重这些,便是时下热衷的高校评估、学科排名竟也是不太看的,至多是偶尔闲时调侃几句。当你疑惑复旦人到底自豪骄傲着些什么,可能不少人会对你说: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此精神具体出处已是不可考了,但即使是复旦的当家人杨玉良校长在毕业典礼上也不忘说明:复旦给不了学生太多功利主义的实用产品,至多是一颗“复旦心灵”,也就是自由而严谨、真诚而脱俗的心。也由于这颗共同的“复旦心灵”,师生间多是一以贯之的潇洒派头。
校园里常见这样的教授,着一套居家休闲服,手里提着刚从菜场里购回来的新鲜时蔬,闲庭信步地走进教室,放下菜篮拿起粉笔,滔滔不绝地为同学们讲解高深的理科难题。当下课铃一响,粉笔书写黑板的声响戛然而止,教授又提起菜篮飘然而去。不以外在为喜为忧,麻衣粗布,箪食瓢饮而怡然自得,怕也只能有魏晋人可以与他们媲美了。
坊间久有传闻一条,未辨真伪:春日里某个午后,阳光甚好而有微风拂面,光华楼里都能听到楼外大草坪上的嬉闹欢笑之声,偶尔高飞的风筝还在玻璃窗外抢镜。上课的众学生倒是耐着性子没有被春光蛊惑,认真听着某位教授传道授业。谁知这时教授“啪”一声放下讲义感慨道:“你们怎么都不逃课?想我读书的时候,这种好天气都逃课去玩哩。至少也去植物园看看花,读读哲学书。”学生们不由面面相觑,以为教授是在说笑话。谁知此君是极为认真的,望着窗外继续说:“古人都说‘此子神情不关山水,而能作文’?今天春色太好,我们不上课,我想去拍照了。”新来的同学还不适应,觉得这般举止莫名其妙,而老生们则早习惯教授的“脱线”了。
复旦很多教授们,或痴醉书画、或字字珠玑、或风骨傲然,学生们往往能如数家珍。遥想当年,研究古典文献的王欣夫先生爱书成痴,不惜靠典当家产来购书。时任文化部文物局长郑振铎请他将孤本《周易说略》捐献出来,文化部赠他相当一年工资的奖金,王先生却可爱地说道:“我自家还要白相相(上海方言,意把玩)。”
回到时下,有“哲学王子”之称的王德峰教授上课手不离烟,据说没有了香烟也就没有了诗意盎然的哲学灵思。“王子”习惯在香烟缭绕中给同学们展现一个沧桑的侧脸,用沙哑的嗓音谈论音乐、艺术、缪斯、美神等话题,还不时跳出“人与人恋爱的创造无法凝固在艺术作品里,所以爱情本身就是一种悲剧”这样发人深省的警句。上课者宛若饮了杯醉人酒醪,欲罢不得。即使要接受香烟“熏陶”,“王子”的课堂还是座无虚席,一些女生戴着“防毒面具”——口罩都要争着坐第一排。以至于有人说“不上哲学导论就没有完整的复旦生涯”。
中文系的骆玉明教授以幽默旷达称世,他舌灿莲花逗得学生大笑的本事在读书时代就已见端倪。那时骆师到朱东润老先生家上课,每次必迟到,老先生便不乐意了。谁知骆师狡黠道:“您该体谅我,我是骑车而来的,您是坐在家的。”
复旦的教授们可敬可爱,学生们自然喜欢亲近爱戴,在大家心里教授们俨然才是这个学校的珍宝。犹记得去年数学系的谷超豪院士驾鹤西去,同学们自发折了几千只白色千纸鹤,悬挂在学校光华大道上藉此怀念敬爱的老教授,每次路过见一片肃穆雪白,都不免唤起深深的痛惜与不舍。
五大魔法学院
俗话说,什么样的锅配什么样的盖,这猪肉还得炖粉条。这些大名士教授治下的学生们,自然是“小名士”。虽说在全国高校帅哥美女质量排行这类榜单上,复旦学子往往稳居前十无压力,但许多人骨髓里还是教授那股不羁的名士基因。青春年少时还是喜欢做个“傅粉何郎、淡妆西施”,真到了意兴聊发的时刻疯狂劲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毕业季是一个疯狂起来的好由头。2012年五六月间几乎隔日就可以在社交网络上看到某群大四学生又举行夜游复旦的活动。谁又在一棵樱花树下抱着树涕泗横流、醉酒卧眠了,想想服了五石散(古散剂,服后身体燥热,需要吃冷食、饮温酒、洗冷浴及行路来发散药性)要行走消药也不过如此。
邯郸学区第三教学楼3108教室因为曾举办里根总统来华演讲等重量级活动,又是学校的通宵自习室,所以被看做学霸们学习的圣地,在复旦神圣庄严程度不亚于耶路撒冷。此夜本人也在3108假装学霸,正拿着本外国小说看得不亦乐乎,楼外传来一阵阵带着醉意的呼唤声。“学弟学妹们!不要自习了!”“时间太快,来不及!”“时光……时光……青春来不及啊……”原来是又去饮酒聚会来排解毕业愁绪的大四毕业生夜游至此,对着陪自己奋斗了4年的3108教室完全忘了平时的精英派头,只是任情倾诉心声。
复旦学生思维之驰骋,行动力之果决在平日里也是常常得见。自己喜欢看书的,干脆在寝室建立起自己的图书馆——历史系陈天翔学长藏书逾3000册,他将十几平方米的蜗居寝室改造为“同人堂”图书馆,为同学们免费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据曾去借书的朋友说,同人堂里收藏的书精深到哲学玄理,通俗到漫画小说,无所不包,甚至能让喜欢看侦探推理书的朋友大为欣喜。
学校大抵上对学生们稀奇古怪的想法也是支持的,复旦作为内地唯一一所实行书院制管理的高校,我们有以老校长姓名命名的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五大书院。每个书院有自己的理念,还成立了书院自管会。
大家喜欢戏称五大书院为《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学院,好事者还撰文将它们一一对应。本人就毕业于睿智的“拉文克劳”克卿书院,那篇叫《复旦书院之<哈利·波特>版》的文章中解释:“克卿楹联为,读书面对圣贤,当知所学何事;立志胸存社稷,但求无愧于心。其所对应《哈利·波特》中的学院为拉文克劳学院‘那些睿智博学的人,总会在那里遇见他们的同道。’”不过唯一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孵蛋”还没有开设魔法课程。
“妖风”吹乱发型
除了崇尚自由随性的师生,复旦的风物也十分有特色。且不说每星期都准时到光华楼教室上数学分析和《世说新语》精读课的“猫神”阿黄,就是这光华楼和光华楼的“妖风”都足够大写特写上半天。
所谓光华楼,是一幢高约30层,有“远东第一教学楼”之称的双子塔,也是复旦百年校庆的贺礼之一,它的西辅楼(又称“媳妇楼”)是同学们平时上课常去的地点。许多人并不乐意到这里上课,因为每次经过光华楼就会有迎面而来的大风,让女生们精心设计的各种发型都变成统一的——《西游降魔篇》中玄奘的发型。据称自从光华楼建好后这块地方便成了风口,常年汇聚妖风,即使念100遍《儿歌三百首》都没有效果。
每有大风将至,就可以看到光华楼前一排一排的自行车呈现多米诺骨牌的样子应声倒地。有好事者曾经用生命测量光华楼的风向,结果发现:无论顺着走,逆着行,还是横着学螃蟹,都不能避免妖风的攻击。于是乎,诸如我这样在学校待了一年有余的老油条早已习惯早晨睡眼惺忪,头发蓬乱地到光华楼上课——总之会被统一发型。当然光华楼不是全然不好的,晴日无风无浪时,携二三好友在楼前的大草坪享受免费日光浴,兴致好的还可以打几个滚,自己带上吃食便是足不出校的野餐好去处。
责任编辑:刘贞
春色太好,不想教课了
复旦大学又被戏称为“孵蛋大学”,我校不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大学,也没有赏心悦目的海景校园,旦苑食堂特产的“哈密瓜炒苦瓜”和一路之隔的兄弟大学同济“大鸡排”相比,美味程度还是解放前后的差距。但复旦人偏不很看重这些,便是时下热衷的高校评估、学科排名竟也是不太看的,至多是偶尔闲时调侃几句。当你疑惑复旦人到底自豪骄傲着些什么,可能不少人会对你说: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此精神具体出处已是不可考了,但即使是复旦的当家人杨玉良校长在毕业典礼上也不忘说明:复旦给不了学生太多功利主义的实用产品,至多是一颗“复旦心灵”,也就是自由而严谨、真诚而脱俗的心。也由于这颗共同的“复旦心灵”,师生间多是一以贯之的潇洒派头。
校园里常见这样的教授,着一套居家休闲服,手里提着刚从菜场里购回来的新鲜时蔬,闲庭信步地走进教室,放下菜篮拿起粉笔,滔滔不绝地为同学们讲解高深的理科难题。当下课铃一响,粉笔书写黑板的声响戛然而止,教授又提起菜篮飘然而去。不以外在为喜为忧,麻衣粗布,箪食瓢饮而怡然自得,怕也只能有魏晋人可以与他们媲美了。
坊间久有传闻一条,未辨真伪:春日里某个午后,阳光甚好而有微风拂面,光华楼里都能听到楼外大草坪上的嬉闹欢笑之声,偶尔高飞的风筝还在玻璃窗外抢镜。上课的众学生倒是耐着性子没有被春光蛊惑,认真听着某位教授传道授业。谁知这时教授“啪”一声放下讲义感慨道:“你们怎么都不逃课?想我读书的时候,这种好天气都逃课去玩哩。至少也去植物园看看花,读读哲学书。”学生们不由面面相觑,以为教授是在说笑话。谁知此君是极为认真的,望着窗外继续说:“古人都说‘此子神情不关山水,而能作文’?今天春色太好,我们不上课,我想去拍照了。”新来的同学还不适应,觉得这般举止莫名其妙,而老生们则早习惯教授的“脱线”了。
复旦很多教授们,或痴醉书画、或字字珠玑、或风骨傲然,学生们往往能如数家珍。遥想当年,研究古典文献的王欣夫先生爱书成痴,不惜靠典当家产来购书。时任文化部文物局长郑振铎请他将孤本《周易说略》捐献出来,文化部赠他相当一年工资的奖金,王先生却可爱地说道:“我自家还要白相相(上海方言,意把玩)。”
回到时下,有“哲学王子”之称的王德峰教授上课手不离烟,据说没有了香烟也就没有了诗意盎然的哲学灵思。“王子”习惯在香烟缭绕中给同学们展现一个沧桑的侧脸,用沙哑的嗓音谈论音乐、艺术、缪斯、美神等话题,还不时跳出“人与人恋爱的创造无法凝固在艺术作品里,所以爱情本身就是一种悲剧”这样发人深省的警句。上课者宛若饮了杯醉人酒醪,欲罢不得。即使要接受香烟“熏陶”,“王子”的课堂还是座无虚席,一些女生戴着“防毒面具”——口罩都要争着坐第一排。以至于有人说“不上哲学导论就没有完整的复旦生涯”。
中文系的骆玉明教授以幽默旷达称世,他舌灿莲花逗得学生大笑的本事在读书时代就已见端倪。那时骆师到朱东润老先生家上课,每次必迟到,老先生便不乐意了。谁知骆师狡黠道:“您该体谅我,我是骑车而来的,您是坐在家的。”
复旦的教授们可敬可爱,学生们自然喜欢亲近爱戴,在大家心里教授们俨然才是这个学校的珍宝。犹记得去年数学系的谷超豪院士驾鹤西去,同学们自发折了几千只白色千纸鹤,悬挂在学校光华大道上藉此怀念敬爱的老教授,每次路过见一片肃穆雪白,都不免唤起深深的痛惜与不舍。
五大魔法学院
俗话说,什么样的锅配什么样的盖,这猪肉还得炖粉条。这些大名士教授治下的学生们,自然是“小名士”。虽说在全国高校帅哥美女质量排行这类榜单上,复旦学子往往稳居前十无压力,但许多人骨髓里还是教授那股不羁的名士基因。青春年少时还是喜欢做个“傅粉何郎、淡妆西施”,真到了意兴聊发的时刻疯狂劲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毕业季是一个疯狂起来的好由头。2012年五六月间几乎隔日就可以在社交网络上看到某群大四学生又举行夜游复旦的活动。谁又在一棵樱花树下抱着树涕泗横流、醉酒卧眠了,想想服了五石散(古散剂,服后身体燥热,需要吃冷食、饮温酒、洗冷浴及行路来发散药性)要行走消药也不过如此。
邯郸学区第三教学楼3108教室因为曾举办里根总统来华演讲等重量级活动,又是学校的通宵自习室,所以被看做学霸们学习的圣地,在复旦神圣庄严程度不亚于耶路撒冷。此夜本人也在3108假装学霸,正拿着本外国小说看得不亦乐乎,楼外传来一阵阵带着醉意的呼唤声。“学弟学妹们!不要自习了!”“时间太快,来不及!”“时光……时光……青春来不及啊……”原来是又去饮酒聚会来排解毕业愁绪的大四毕业生夜游至此,对着陪自己奋斗了4年的3108教室完全忘了平时的精英派头,只是任情倾诉心声。
复旦学生思维之驰骋,行动力之果决在平日里也是常常得见。自己喜欢看书的,干脆在寝室建立起自己的图书馆——历史系陈天翔学长藏书逾3000册,他将十几平方米的蜗居寝室改造为“同人堂”图书馆,为同学们免费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据曾去借书的朋友说,同人堂里收藏的书精深到哲学玄理,通俗到漫画小说,无所不包,甚至能让喜欢看侦探推理书的朋友大为欣喜。
学校大抵上对学生们稀奇古怪的想法也是支持的,复旦作为内地唯一一所实行书院制管理的高校,我们有以老校长姓名命名的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五大书院。每个书院有自己的理念,还成立了书院自管会。
大家喜欢戏称五大书院为《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学院,好事者还撰文将它们一一对应。本人就毕业于睿智的“拉文克劳”克卿书院,那篇叫《复旦书院之<哈利·波特>版》的文章中解释:“克卿楹联为,读书面对圣贤,当知所学何事;立志胸存社稷,但求无愧于心。其所对应《哈利·波特》中的学院为拉文克劳学院‘那些睿智博学的人,总会在那里遇见他们的同道。’”不过唯一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孵蛋”还没有开设魔法课程。
“妖风”吹乱发型
除了崇尚自由随性的师生,复旦的风物也十分有特色。且不说每星期都准时到光华楼教室上数学分析和《世说新语》精读课的“猫神”阿黄,就是这光华楼和光华楼的“妖风”都足够大写特写上半天。
所谓光华楼,是一幢高约30层,有“远东第一教学楼”之称的双子塔,也是复旦百年校庆的贺礼之一,它的西辅楼(又称“媳妇楼”)是同学们平时上课常去的地点。许多人并不乐意到这里上课,因为每次经过光华楼就会有迎面而来的大风,让女生们精心设计的各种发型都变成统一的——《西游降魔篇》中玄奘的发型。据称自从光华楼建好后这块地方便成了风口,常年汇聚妖风,即使念100遍《儿歌三百首》都没有效果。
每有大风将至,就可以看到光华楼前一排一排的自行车呈现多米诺骨牌的样子应声倒地。有好事者曾经用生命测量光华楼的风向,结果发现:无论顺着走,逆着行,还是横着学螃蟹,都不能避免妖风的攻击。于是乎,诸如我这样在学校待了一年有余的老油条早已习惯早晨睡眼惺忪,头发蓬乱地到光华楼上课——总之会被统一发型。当然光华楼不是全然不好的,晴日无风无浪时,携二三好友在楼前的大草坪享受免费日光浴,兴致好的还可以打几个滚,自己带上吃食便是足不出校的野餐好去处。
责任编辑:刘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