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客家论述出版品陆续问世,相较于过去客家论述中着墨政治的评论,己有更多符合现代题材作品出现。尽管客家出版品仍是小众,但是今年中生代的邱一帆与杨国鑫都交出了精彩的成绩单。
邱一帆长期以来以客语写诗,极受好评,近年来也试着以客家诗文论述作为客家书写的另项起点。出生苗栗南庄,新竹教育大学台语所客语组的经历,让他一手写诗一手论述,今年出版二本评论,焦点仍关注在客语诗歌文学论集。
杨国鑫是中学信息科系的老师,中兴大学哲学博士的经历,累积二十多年来研究客家学的成绩单,也在今年与客家歌手陈永淘等人组织民间版客家论坛——“詏馆”。每个月一回的客家活动,有别于官方组识,挑战了客家长久以来,宗族乡愁与原乡的呼喊,响应客家社会与文学中的原动力,也与客家社团强调的传统观点分道扬镳。长期关注客家事务发展,今年他交出的作品集是《詏山歌》,关注台湾歌谣的发展与文化。邱一帆和杨国鑫二位客家青年长年在家乡担任教职,长期地关怀故里,在专业创作中努力耕耘,都是论述好手。
在今年度出版的论述,邱一帆《诗人、语言、诗歌》、《族群、语言、文学》关注重心仍以诗歌创作为出发的诗歌评论,延续他在专业进修的主题。这些年来致力于客语创作的青年诗人,一直在向前辈诗人致意,在族群语言文学的论述中,特别挑选了客家诗选,从前辈吴浊流到杜潘芳格,从中生代的黄恒秋到吟唱歌者陈永淘的客语歌词特色,都在书中尽情爬梳。
客家山歌一直是民间诗歌传唱的历史记忆,近代诗人以现代诗或古诗体的创作,乃至于十多年前客家创作歌手的创作歌词,呈现了时代的意义。邱一帆与杨国鑫长期关注的客家诗歌论述,有系统地补白了客家诗作、山歌的时代空白,从诗歌本质、语言到思想、社会背景、文学环境的分析,都为有兴趣了解客家诗歌与山歌创作歌曲变迁提供了窗口。
客家论述最早源于90年代客家杂志,《客家风云》等客家刊物兴起,大量的客家论述,挑战了之前狭隘的客家定调与“国语”政策,强调台湾客家本土性。
其中多位客家大老与客家文学大家,如李乔、钟肇政与钟铁民等都是客家论述的老将。甫解严的台湾社会运动蓬勃发展,重量级的徐正光与萧新煌教授都纷纷出版过重要的客家论述,如徐正光主编《徘徊于族群和现实》(正中书局出版),有系统地阐明客家从移民史上、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影响,书中从客家学研究到客家语言政策、客家信仰、客家人的历史战歌、与社会运动中客家人文化身份的意识之觉醒,重建台湾族群关系、重组客家符码的观点。这本论述开了前例,也在那个年代,台湾的客家人公共事务协会等团体成立,有别于传统客家联谊社、同乡会、山歌班之外的组织。
这几位客家作者的论述曾经影响许多年轻人与非客家族群,带领重新认识现代客家印记,带动客家社会反思,回顾了面对时代变迁,形塑客家自我意识与客家社会与文化的新容貌。
之后有越来越多论点,从客家音乐,客家文学信仰与认同、性别认同、语言、地方志研究等着眼,推动了客家论述的多元发展,在客委会成立后,甚有更多年轻学者、学生,在客家学术作品中开展出丰美的客家视角,进而丰厚了客家主题意识,推动了客家公共事务的行动力,强化出客家族群在台湾多元价值的重要性。
2001年由邱彦贵、吴中杰合作的《台湾客家地图》(猫头鹰出版)一书,也以全新视角诠释客家印记,打破承客家血统论与客家优越感的迷思,重新以历史社会及地理的角度,带领读者发现台湾客家的丰富样貌,在地理文化与宗教习及言语宗族重新勾勒当代台湾客家分布地图,阐述福佬客、都市中的客家移民轨迹,打破了客家人的刻板印象,补充了台湾客家与其它族群在历史上的冲突、合作与文化上的互动。唤醒客家话语权,让很多客家人重新省思移民文化中的客家精神。
相较于大陆客家出版品多以方志、民族志为主流,台湾近些年的客家论述,己经从传统方志书写,到社会学、田野调查的骨干为主。
在过去十年间“客委会”亦大量鼓励文化工作室的田调论述,“中研院”与民间客家学研究,以及各大学客家研究所纷纷增强力道,交出了音乐、戏剧、社会建构中的客家新印记。2003年客家电视开播,增加了客家传媒的社会研究,进而增加了客家影视的诠释。2005由丘昌泰、萧新煌合编《客家族群与在地社会》(智胜出版),结合学院研究中的新兴客家议题,都是这些年台湾在客家论述出版品中,百花齐放的果实,打破昔日客家论述中单一论点与民族志地方志的视野,具有现代性的叙述。这些论著也可视为这二十年来,台湾客家精神与社会脉动的几本基础必读本。
邱一帆长期以来以客语写诗,极受好评,近年来也试着以客家诗文论述作为客家书写的另项起点。出生苗栗南庄,新竹教育大学台语所客语组的经历,让他一手写诗一手论述,今年出版二本评论,焦点仍关注在客语诗歌文学论集。
杨国鑫是中学信息科系的老师,中兴大学哲学博士的经历,累积二十多年来研究客家学的成绩单,也在今年与客家歌手陈永淘等人组织民间版客家论坛——“詏馆”。每个月一回的客家活动,有别于官方组识,挑战了客家长久以来,宗族乡愁与原乡的呼喊,响应客家社会与文学中的原动力,也与客家社团强调的传统观点分道扬镳。长期关注客家事务发展,今年他交出的作品集是《詏山歌》,关注台湾歌谣的发展与文化。邱一帆和杨国鑫二位客家青年长年在家乡担任教职,长期地关怀故里,在专业创作中努力耕耘,都是论述好手。
在今年度出版的论述,邱一帆《诗人、语言、诗歌》、《族群、语言、文学》关注重心仍以诗歌创作为出发的诗歌评论,延续他在专业进修的主题。这些年来致力于客语创作的青年诗人,一直在向前辈诗人致意,在族群语言文学的论述中,特别挑选了客家诗选,从前辈吴浊流到杜潘芳格,从中生代的黄恒秋到吟唱歌者陈永淘的客语歌词特色,都在书中尽情爬梳。
客家山歌一直是民间诗歌传唱的历史记忆,近代诗人以现代诗或古诗体的创作,乃至于十多年前客家创作歌手的创作歌词,呈现了时代的意义。邱一帆与杨国鑫长期关注的客家诗歌论述,有系统地补白了客家诗作、山歌的时代空白,从诗歌本质、语言到思想、社会背景、文学环境的分析,都为有兴趣了解客家诗歌与山歌创作歌曲变迁提供了窗口。
客家论述最早源于90年代客家杂志,《客家风云》等客家刊物兴起,大量的客家论述,挑战了之前狭隘的客家定调与“国语”政策,强调台湾客家本土性。
其中多位客家大老与客家文学大家,如李乔、钟肇政与钟铁民等都是客家论述的老将。甫解严的台湾社会运动蓬勃发展,重量级的徐正光与萧新煌教授都纷纷出版过重要的客家论述,如徐正光主编《徘徊于族群和现实》(正中书局出版),有系统地阐明客家从移民史上、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影响,书中从客家学研究到客家语言政策、客家信仰、客家人的历史战歌、与社会运动中客家人文化身份的意识之觉醒,重建台湾族群关系、重组客家符码的观点。这本论述开了前例,也在那个年代,台湾的客家人公共事务协会等团体成立,有别于传统客家联谊社、同乡会、山歌班之外的组织。
这几位客家作者的论述曾经影响许多年轻人与非客家族群,带领重新认识现代客家印记,带动客家社会反思,回顾了面对时代变迁,形塑客家自我意识与客家社会与文化的新容貌。
之后有越来越多论点,从客家音乐,客家文学信仰与认同、性别认同、语言、地方志研究等着眼,推动了客家论述的多元发展,在客委会成立后,甚有更多年轻学者、学生,在客家学术作品中开展出丰美的客家视角,进而丰厚了客家主题意识,推动了客家公共事务的行动力,强化出客家族群在台湾多元价值的重要性。
2001年由邱彦贵、吴中杰合作的《台湾客家地图》(猫头鹰出版)一书,也以全新视角诠释客家印记,打破承客家血统论与客家优越感的迷思,重新以历史社会及地理的角度,带领读者发现台湾客家的丰富样貌,在地理文化与宗教习及言语宗族重新勾勒当代台湾客家分布地图,阐述福佬客、都市中的客家移民轨迹,打破了客家人的刻板印象,补充了台湾客家与其它族群在历史上的冲突、合作与文化上的互动。唤醒客家话语权,让很多客家人重新省思移民文化中的客家精神。
相较于大陆客家出版品多以方志、民族志为主流,台湾近些年的客家论述,己经从传统方志书写,到社会学、田野调查的骨干为主。
在过去十年间“客委会”亦大量鼓励文化工作室的田调论述,“中研院”与民间客家学研究,以及各大学客家研究所纷纷增强力道,交出了音乐、戏剧、社会建构中的客家新印记。2003年客家电视开播,增加了客家传媒的社会研究,进而增加了客家影视的诠释。2005由丘昌泰、萧新煌合编《客家族群与在地社会》(智胜出版),结合学院研究中的新兴客家议题,都是这些年台湾在客家论述出版品中,百花齐放的果实,打破昔日客家论述中单一论点与民族志地方志的视野,具有现代性的叙述。这些论著也可视为这二十年来,台湾客家精神与社会脉动的几本基础必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