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满族文学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iaow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满族是中国东北部古老民族之一,她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并为世界所瞩目。尤其是对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满族作家人数众多,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丰富多彩,是中国文学的骄傲。满族先世世代居住、活动在白山黑水之间,分布于黑龙江中下游,东至海滨,北至鄂霍次克海,南至松花江、辉发河一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如:肃慎、
其他文献
<正> 创作和评论,是文学的两翼。近年来,民族文学创作的蓬勃发展,令人兴奋。相形之下,民族文学评论工作却不那么景气,有质量的文章似乎不多见。评而不论的多,就作品谈作品的多。拿着同样一把尺子,对不论哪一个民族的作品,都是那么量。殊不知各民族生活的差异性,造成了反映民族生活的文学作品的差异性。
<正> 凡是读过《儿女英雄传》的人,无不为小说中那地道的北京话、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所感染,但有时也会被小说中出现的一些满语词、句子所迷惑,感到不知所云。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清代满汉文化交流的社会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必然反映。
<正>每个民族的文学,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水,在时代和生活的河床里不断地向前发展、演变和壮大。而研究和揭示这个民族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也应不断地进行修订,使之符合这个民族文学发展的实际。《白族文学史》初稿编写和出版于1959年,从那以来二十多年过去了,白族文学起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情况、新的资料、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使我们对白族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的认识也不断地加深和提高。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端正了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正> 你是天空的繁星,大地的河流, 你是生活的甜酒,战斗的匕首; 你是征途的路标,比路标有血肉, 你是时代的呼吸,历史步伐的节奏。我由于你得祸,却仍与你风雨同舟, 不论你带来的荣辱,我都视为得天独厚。——大地需要浇灌,生活需要花朵, ——时代需要呐喊,前程还有战斗! ——高深
<正> 蒙古族向以勇武慓悍著称于世。八百年前,这个生息塞北的游牧部落一跃登上世界舞台,横扫欧亚,遂鹿中原,扮演了“天之骄子”的角色。从此以后,这个民族连同它的文化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持久的注目。粗犷、毫爽、坦诚、雄壮被公认为蒙古族鲜明突出的民族性格。它的文学富于苍劲、健举的气势,焕发出铁马金戈式的阳刚之美。这是我国多民族的美学交响乐中黄钟大吕的高声部,在中华民族璀灿瑰丽的美学宝库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蒙古族文学的传统主题和风格情调是赞颂征服自然力、反抗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崇拜勇敢和力量
<正> 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即将欢庆它的成立四十周年。以蒙古族文学为主体的当代内蒙古文学,正是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特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其发展的标志的。当代内蒙古第一批作家、艺术家,基本上都是那一时期在戎马倥偬、战火纷飞的血和火的洗礼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蒙古族作家、电影文学家兼评论家云照光,就是其中涉猎较广、贡献较多的一位。云照光又名乌勒·朝克图,四十年代在延安学习期间以及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做地下工作和在骑兵部队中做政治工作期间,已开
【正】 一九八三年■少数民族文学在我们今天仍然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研究所仁钦、哈焕章、王克勤等三位同志向贺敬之同志汇报了全国第一届史诗学术讨论会的筹备情况。汇报
<正> 近两个月里接连遇到两件事,都让我犯寻思’。头一件:一位北京的青年作家来长春,这是位创作上颇有特色的新人,三十左右岁,见了面就问我:你出身于少玫民族么?我说是。他说:这就对了,你的诗里浸透着一种少数民族才有的气质和精神……。我没好意思追问下去,这种"气质和精神"是廿么样的,所以至今仍然胡涂着。
<正> 一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我们这一片富饶而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华民族是一个集合概念,它也括着生活在中国境内的诸多民族;它是中国境内以汉族为主体的各个民族的统称。列宁说得好:“只要各个民族住在一个国家里,它们在经济上、法律上和生活习惯上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人们共同体。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域,既然各种各样的联系在所难免,那么,由此而导致的民族融合,也就是大势所趋的历史必然了。民族间
<正> 文学史,应当以时代为经,文学种类为纬,全面揭示文学的发展历程,从而探索文学发展的规律。现今的一些少数民族文学史,往往只有罗列文学种类的纬线,缺少标志文学发展阶段的经线,因而难以形成史的线索。造成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过去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多是民间文学,不单口头文学没有作者和创作年代可寻,就是书面文学一般也不署作者的姓名和创作年月。因此,要对文学发展进行断代、分期,理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