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夕法尼亚大学:要学也要玩

来源 :小火炬·阅读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xiahe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于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一所非常古老的大学,也是许多教育创新的发源地——美国第一所以“大学”命名的高校、北美洲第一个医学院、第一个大学商学院以及第一个学生会组织都诞生于这儿,可以说,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创了现代美国教育。有着如此多传奇历史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会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本叔叔”和他的雕像
  说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必须先得介绍一下学校的创始人——本杰明·富兰克林。可该如何介绍又让人头大,政治家、科学家、发明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航海家、教育家、外交家、文学家……令人难以置信的多重身份即便洋洋洒洒写到上千字,恐怕都无法说清楚他的头衔。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都会亲切地称富兰林克为“本叔叔”,如果你想知道本叔叔的长相,你只要看看一百美元大钞,或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园里走上一遭,都可以清清楚楚地领略他的风采,因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特地在校园里建了三座雕像纪念本叔叔。
  值得一提的是37街和勒卡斯特街交口的雕像,只见本叔叔全身放松,坐在一条长椅上,正全神贯注地看着左手拿着的《独立宣言》。椅背上有一只小鸟,好奇地注视着他。本叔叔就是坐在这长凳上看着他的学生们每天上学放学,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来游去。
  散落在校园里的故事
  我们已经领略过牛津和剑桥的建筑风格了,但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你依旧可以找得到这两所学校的影子。原来,著名建筑师卡普和斯特沃森在设计宾夕法尼亚大学时,不仅保留了哥特式建筑的古老元素,还融合了牛津与剑桥的建筑风格,由此创新并发展出了全新的专属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园哥特式建筑风格。
  可别以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风格也不过如此,在独具匠心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里,你随时可能撞上充满创意的建筑。
  不信你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前,散落着一个裂成两半的巨大纽扣雕塑。偷偷告诉你哦,本叔叔晚年时很胖,有一次竟然将衬衫的一颗纽扣给撑破了,破碎纽扣雕塑的设计创意就是来自被那颗撑破的纽扣。嘘,你别笑,你背后的本叔叔塑像一直在盯着你呢,似乎在喊道:“嘿,别碰我的纽扣!”仔细一看,你会发现这个雕像的衣服也缺了一颗纽扣,没错,就是这颗落在地上的纽扣。
  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逛着,突然眼前出现一栋古老而美丽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怎么有点儿似曾相识的感觉呢?没错,这里曾是《变形金刚》拍摄的外景地之一!住宿学院中的方形庭院是男主角山姆母亲发飙的地方,此后化身为美女的机械狗也是在这个地方追赶山姆的。
  更令人一惊讶的是,这座乍一看让人以为是古老的学术建筑楼,其实只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所住宿学院!遗憾的是,若非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是无法进入住宿学院的内部一饱眼福的。据说,当年才女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时,就是住在这栋房子里。
  也许,你还会在校园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一个“废弃”的车厢,正当你一边感叹宾夕法尼亚大学连摆设物件设计都如此别具匠心,一边走进车厢时,你一定会更为惊讶,因为这根本不是什么摆设品,而是一个地铁站的入口!
  走乏了,那就坐在林荫下的长椅歇会儿吧。幸运的话,你还可能会邂逅爱遍地溜达的小松鼠,它们不仅不怕人,还会上前讨吃的呢!你要是给它们个花生,它们就能开心忙叨一天。
  校园里的狂欢
  两百多年来,宾夕法尼亚大学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传统,融入了日常校园生活中,给学生们带来真实的快乐,也在学生们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接下来,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子们的狂欢活动吧!
  活动一:扔吐司
  如果你有幸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富兰克林体育场,观看一场由宾夕法尼亚大学主场的橄榄球比赛,那么你将能体验宾夕法尼亚大学球迷向场地扔吐司的传统。
  在橄榄球比赛的第三个阶段,热情的球迷簇拥在一起,齐唱歌曲《喝一杯冰威士忌》,唱到最后一句时,学生们会将手中的吐司扔到空中。
  歌词中的“Toast”这个单词,在英语中有“吐司”和“致敬酒词”的意思,但因为酒类是在体育场中被禁止携带的,所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自然想到了吐司。
  这个仪式流传到现代。学生们变得更加有创意了,他们投射的“炮弹”除了面包还有甜甜圈、油炸圈、法式面包等等。有时候,这些东西像一阵雨一样飞到空中又撒落,煞是热闹。
  活动二:扯裤子游戏
  19世纪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年级新生和二年级学生有一次起了争执,甚至有人动手殴打,他们只是为了争论哪个班级更好。其中一个班所有成员的裤子都被另一个班成员扯掉了,只好认输。
  从那之后,这成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大学生喜爱的一个游戏。不过,现在的学生不是真的动手打架,而是像跳舞一样嬉戏,有人还在长裤里面藏了东西,专门等人扯下裤子时显露喜剧效果……
  活动三:春季狂欢日
  如果你有幸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富兰克林体育场,观看一场由宾夕法尼亚大学主场的橄榄球比赛,那么你将能体验宾夕法尼亚大学球迷向场地扔吐司的传统。
  在橄榄球比赛的第三个阶段,热情的球迷簇拥在一起,齐唱歌曲《喝一杯冰威士忌》,唱到最后一句时,学生们会将手中的吐司扔到空中。
  歌词中的“Toast”这个单词,在英语中有“吐司”和“致敬酒词”的意思,但因为酒类是在体育场中被禁止携带的,所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自然想到了吐司。
  这个仪式流传到现代。学生们变得更加有创意了,他们投射的“炮弹”除了面包还有甜甜圈、油炸圈、法式面包等等。有时候,这些东西像一阵雨一样飞到空中又撒落,煞是热闹。
其他文献
话说护送唐僧帅哥从西天取回真经后,孙大圣就提前回到花果山养老了。  除了爬树摘桃子,在水帘洞前练蹦极,孙大圣还与时俱进地看上了电视,用上了互联网。“蜘蛛精,牵有线!”“蜘蛛精,拉宽带!”  电视里有一个节目,是让城里的调皮小孩去山里人家住,让山里小孩到城市来生活几天,互换角色,称为“变形计”。孙大圣看了后,玩兴大发,嘀咕:“俺老孙会七十二变,但这互换角色,还没玩过,得体验体验!”  孙大圣用QQ给
期刊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西部森林,一棵大树上,趴着一只“刺球”,茉莉管它叫小P。  小P是只浑身插满“竹签”的北美豪猪。茉莉呢?茉莉是位研究豪猪的女生物学家。或许你会说:“哦,关于豪猪,我已经了解得够多了。我知道它们吃什么,住在哪里,还有还有,它们的刺有多厉害。我更愿意去了解老谋深算的豹,而不是和难以接近的刺球打交道。”茉莉的研究会让你发现,豪猪其实很有趣儿。    树上掉“刺球”    茉莉说,在森林里
期刊
浮冰上的“大可爱”  斯瓦尔巴特群岛,是个美丽的地方。  它位于挪威和北极极点之间,巨大的冰川从海面上升起来,壮观极了。
期刊
小哥白尼侦探事务所近日接到了一个棘手的案子:孙大圣在东海龙宫做客时,三根神奇的毫毛被盗了!此物的功用大家应该都晓得,万一要是被坏人利用了,后果不堪设想!经过仔细盘查,本事务所初步断定了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其一,久居海中,熟悉环境;其二,会分身术。  一方有“案”,八方支援。召集令一发,各路侦察高手都发来了自己的举报信。    举报信(一)     我认为是海星干的。它行动缓慢,经常被捕食者撕碎,可怜
期刊
凌晨三点,南西博士家实验室里的灯终于灭了,一个黑影从实验室开着的窗户里钻了进来,是蝙蝠阿笨!身为全世界唯一一只没有学会回声定位飞行法的叶鼻蝠,阿笨常常迷路。就像刚才,挂在博士家窗外的它本打算离开,却跌跌撞撞地飞到了实验室的桌子上,并被一个东西绊倒,像张巧克力薄饼一样摊在了桌上。    碰到一只怪蝙蝠    “薄饼”阿笨定了定神,四下张望一番后惊奇地发现,除了它,桌上居然还躺着一只蝙蝠,只不过,这位
期刊
欣赏了美丽多彩的大自然风光,探索了奇妙风趣的动植物世界,我们还来到了马来人家,一同欢庆马来人过新年。  Mushol牧梭是我们的马来西亚向导,7月15日正逢开斋节前,我们精心穿上马来传统民族服装——“shanong”,兴奋地来到Mushol的姐姐家。在远处,我们就听到隐隐的锣鼓声,这是马来友族在热情欢迎我们。激情澎湃的鼓声,让我深切感受到了马来人的热情与友善。—个家族老老少少的马来人,都穿着花花绿
期刊
“家谱”一词,在英语里被称作Family tree,直译过来就是“家族树”的意思。在庞大的动物王国中,矗立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家族树”,小犰狳麦圈,就住在其中一棵家族树的树冠上。有一天,麦圈心血来潮,顺着树干向下探险,意外地碰到了两个老表亲,猜猜看,它们是谁?    家族三剑客    麦圈遇到的第一位亲戚是一个披着坚硬铠甲如装甲车般威武的庞然大物。麦圈认识这个家伙,它叫雕齿兽,虽早已灭绝,但在壳壳
期刊
我国明朝时候,湖北荆州有位神医,大家除了一致认为他医术高明,还觉得他在其他方面的见解似乎有点儿不同。  不过,这一地区的富人们也没有机会抱怨太久,因为这位神医不久以后就四处访医采药去了。二十七年以后,他编写出了一本了不起的大部头著作,叫《本草纲目》。  没错,这位神医就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因为他对医药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被人们称为中国药圣。  关于这位医学界的大人物
期刊
砮妈四处走动,带领我抓这些好吃的——甲虫、蠕虫、蛆、蟋蟀和蜘蛛。  妈妈对我说:“小条,假如人类没把垃圾桶盖好,那里也是个好去处。
期刊
小卡是一只生活在马达加斯加雨林中的毒蛙,确切地它只是表面看起来像一只颜色艳丽的毒蛙而已。  它和同伴们天生就擅长这种伪装术,不用费劲儿制造毒液,照样能让那些天敌望而生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