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在本质上是一种交流与倾诉的需要,无论选择什么文体,都应融入作者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富有生命力。
写文章,首先要打动的不是读者,而应该是作者自己。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曾经为剧中人物的命运大哭不止;郭沫若在创作《女神》时,曾经匍匐在地上激奋不已;巴尔扎克在创作《高老头》时,曾经泪流满面。看得出来,大作家们撇开了名与利,任由情感主导自己的文字。但时下的作文由于打上了太多的功利“烙印”,过分地追求外包装和华丽的语言,扭曲了作文的本意,很难看到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胡编乱造,极尽媚态,买弄文字,花里胡哨,其结果就是情感失真。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有真挚的情感呢?
一、真情源于真实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就会活泼的,昼夜不息。”只有生活的积累与感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提纯生活,思辨生活,表达的欲望才会愈来愈强,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候,文字的流淌是急不可耐、不可抑止的,这样写出的文章是最流畅也是最感人的。所以只有留心生活,把生活当做真情的源头活水,才能避免胡编乱造、虚情假意的尴尬局面。
二、真情源于合理
故事情节要感人,但是如果有违生活的基本常识、经验和认知推理的话,要打动人就只能是一厢情愿。2004年广东省中考满分作文《琴声感动我的心》,一开始就交代“在宁静的古道中漫步”,远远就听到“一阵悠扬”的钢琴声“和着徐徐清风轻轻送入我的耳朵”,走进一看,原来是“一间破旧的小屋”里传来这“悠扬的琴声”,看到一位聋人在陪着一位盲姑娘练习钢琴。故事够感人了吧,但是“一间破旧的小屋”摆着“一架钢琴”,无论怎么看也都是不协调,也难以让人相信!所以感人的前提是故事情节要合理。
三、真情源于细节
摄像的原理告诉我们,角度越小,图像越清晰。写文章也一样,抓住感人之处精雕细琢,情感会和内容一同被淋漓尽致地演绎。凡是读过《背影》的人,一定会被感动而且很可能一辈子都难以忘怀,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作者用精细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父亲在月台上给“我”买橘子的那个镜头,其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描写总是让人觉得历历在目,我们不能不为之而动情,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所在。《珍珠鸟》写到最后有一同样让大家难以忘怀的细节描写:珍珠鸟,趴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还不时呷呷嘴,难道是在做梦”,多美的细节描写啊!作者的喜爱之情和真切的感受都已经完全溢于言表了。
四、真情源于心间
真挚的情感永远拒绝口号,真挚的情感是自然流淌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真挚的情感发自肺腑,触向心灵深处,以真情唤读者共鸣。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就是最好的例子,文章语言朴实,但是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让我们沐浴在浓浓的母爱之中。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到实地看你会发现那只不过是个最普通的后院,却被作者写得那么优美,为什么?就因为他是鲁迅儿时的乐园!直到几十年后回忆起来,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的亲切和难以割舍,每一个字都是来自作者的心间!
[佳作赏析]
风雨中,我伤害过不该伤害的人
长沙一考生
有人说,人一生下来就开始透支母亲的生命。可我一生下来就是为了报复父亲。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和妈妈离婚的情景。判决时,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父亲,我要让他难过一辈子。没过多久,父亲又结婚了,这更加深了我对他的仇恨。
虽然继母总是竭力地想讨好我,我却从来没有对她笑过一次。父亲常被我气得青筋暴起,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心里总会燃起一丝可怕的喜悦。几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孩,不过他只是个病秧子,三天两头得送医院,我经常半夜醒来,看见父亲开车送弟弟去医院,继母在门前“鬼哭狼嚎”的场面,我变成了一个麻木的观众,没有一丝担心。
那天,我接到了重点中学的通知书,这是我十几年来除了报复父亲之外最大的心愿了。回到家,我把通知书朝桌上一扔:“我考上重点中学了,过几天报到,先交三千!”父亲拿过通知书,眼角稍微扬了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沉重。我知道,这几年来,弟弟的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只见父亲慢慢地起身,来回地踱着,最后他下决心,走到继母面前说:“小伟的病要治,萌子的书也要读。”“家里就剩这三千了,医生说小伟随时可能要动手术,这钱可不能用啊!”继母哭着说。“可咱也不能误了萌子的前程啊!”说完这话,父亲冲出了家门。看着这一切,我有了一点心酸。
第二天,医院来通知说,弟弟可能不行了,要我们有心理准备。那一刻,我第一次有了一丝震撼。那一天,我怀着一颗惭愧的心看了弟弟一眼,是分别后的第一眼,也是最后一眼。
我去重点中学的前一晚,父亲把我叫进了他的房间,语重心长地说:“萌萌,其实我不是你生父,当初他抛弃了你们母女俩,我为了保住你母亲的名声才跟她结婚的,我们约好等你长大一点后再离婚,没想到你当初选择了跟我……”
这番话犹如晴天霹雳,我怎能相信自己一直报复的父亲,居然是我最大的恩人!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干却白白养了我十几年的人……看着眼前未老先衰的父亲,我的那些仇恨变得不堪一击了。我扑进父亲的怀里,大声哭着说:“爸,我对不起你!”父亲拍了拍我说:“父亲是永远不会责怪自己的儿女的!”
原来,这十几年我白活了!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找到了自我。
[简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挚的情感绝对不是喊出来的。文章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报复父亲为快乐的孩子,下笔惊人,扣人心弦,接二连三的事情让“我”的心理更加不平衡,在缓缓地铺垫之后,笔锋一转,抖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自己最恨的人原来是自己最应该感谢的恩人,仇恨之心涣然冰释,留下的是悔恨与歉疚。这篇文章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刻骨铭心的体验,从仇恨到忏悔,都是发自内心,没有半点遮掩,没有给人怀疑的丝毫余地。其次是细腻的描写,前后情感变化很大,但是作者不紧不慢,生动具体,一步步地将情节与情感都推向高潮。
(编辑 孙世奇)
写文章,首先要打动的不是读者,而应该是作者自己。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曾经为剧中人物的命运大哭不止;郭沫若在创作《女神》时,曾经匍匐在地上激奋不已;巴尔扎克在创作《高老头》时,曾经泪流满面。看得出来,大作家们撇开了名与利,任由情感主导自己的文字。但时下的作文由于打上了太多的功利“烙印”,过分地追求外包装和华丽的语言,扭曲了作文的本意,很难看到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胡编乱造,极尽媚态,买弄文字,花里胡哨,其结果就是情感失真。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有真挚的情感呢?
一、真情源于真实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就会活泼的,昼夜不息。”只有生活的积累与感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提纯生活,思辨生活,表达的欲望才会愈来愈强,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候,文字的流淌是急不可耐、不可抑止的,这样写出的文章是最流畅也是最感人的。所以只有留心生活,把生活当做真情的源头活水,才能避免胡编乱造、虚情假意的尴尬局面。
二、真情源于合理
故事情节要感人,但是如果有违生活的基本常识、经验和认知推理的话,要打动人就只能是一厢情愿。2004年广东省中考满分作文《琴声感动我的心》,一开始就交代“在宁静的古道中漫步”,远远就听到“一阵悠扬”的钢琴声“和着徐徐清风轻轻送入我的耳朵”,走进一看,原来是“一间破旧的小屋”里传来这“悠扬的琴声”,看到一位聋人在陪着一位盲姑娘练习钢琴。故事够感人了吧,但是“一间破旧的小屋”摆着“一架钢琴”,无论怎么看也都是不协调,也难以让人相信!所以感人的前提是故事情节要合理。
三、真情源于细节
摄像的原理告诉我们,角度越小,图像越清晰。写文章也一样,抓住感人之处精雕细琢,情感会和内容一同被淋漓尽致地演绎。凡是读过《背影》的人,一定会被感动而且很可能一辈子都难以忘怀,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作者用精细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父亲在月台上给“我”买橘子的那个镜头,其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描写总是让人觉得历历在目,我们不能不为之而动情,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所在。《珍珠鸟》写到最后有一同样让大家难以忘怀的细节描写:珍珠鸟,趴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还不时呷呷嘴,难道是在做梦”,多美的细节描写啊!作者的喜爱之情和真切的感受都已经完全溢于言表了。
四、真情源于心间
真挚的情感永远拒绝口号,真挚的情感是自然流淌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真挚的情感发自肺腑,触向心灵深处,以真情唤读者共鸣。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就是最好的例子,文章语言朴实,但是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让我们沐浴在浓浓的母爱之中。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到实地看你会发现那只不过是个最普通的后院,却被作者写得那么优美,为什么?就因为他是鲁迅儿时的乐园!直到几十年后回忆起来,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的亲切和难以割舍,每一个字都是来自作者的心间!
[佳作赏析]
风雨中,我伤害过不该伤害的人
长沙一考生
有人说,人一生下来就开始透支母亲的生命。可我一生下来就是为了报复父亲。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和妈妈离婚的情景。判决时,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父亲,我要让他难过一辈子。没过多久,父亲又结婚了,这更加深了我对他的仇恨。
虽然继母总是竭力地想讨好我,我却从来没有对她笑过一次。父亲常被我气得青筋暴起,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心里总会燃起一丝可怕的喜悦。几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孩,不过他只是个病秧子,三天两头得送医院,我经常半夜醒来,看见父亲开车送弟弟去医院,继母在门前“鬼哭狼嚎”的场面,我变成了一个麻木的观众,没有一丝担心。
那天,我接到了重点中学的通知书,这是我十几年来除了报复父亲之外最大的心愿了。回到家,我把通知书朝桌上一扔:“我考上重点中学了,过几天报到,先交三千!”父亲拿过通知书,眼角稍微扬了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沉重。我知道,这几年来,弟弟的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只见父亲慢慢地起身,来回地踱着,最后他下决心,走到继母面前说:“小伟的病要治,萌子的书也要读。”“家里就剩这三千了,医生说小伟随时可能要动手术,这钱可不能用啊!”继母哭着说。“可咱也不能误了萌子的前程啊!”说完这话,父亲冲出了家门。看着这一切,我有了一点心酸。
第二天,医院来通知说,弟弟可能不行了,要我们有心理准备。那一刻,我第一次有了一丝震撼。那一天,我怀着一颗惭愧的心看了弟弟一眼,是分别后的第一眼,也是最后一眼。
我去重点中学的前一晚,父亲把我叫进了他的房间,语重心长地说:“萌萌,其实我不是你生父,当初他抛弃了你们母女俩,我为了保住你母亲的名声才跟她结婚的,我们约好等你长大一点后再离婚,没想到你当初选择了跟我……”
这番话犹如晴天霹雳,我怎能相信自己一直报复的父亲,居然是我最大的恩人!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干却白白养了我十几年的人……看着眼前未老先衰的父亲,我的那些仇恨变得不堪一击了。我扑进父亲的怀里,大声哭着说:“爸,我对不起你!”父亲拍了拍我说:“父亲是永远不会责怪自己的儿女的!”
原来,这十几年我白活了!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找到了自我。
[简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挚的情感绝对不是喊出来的。文章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报复父亲为快乐的孩子,下笔惊人,扣人心弦,接二连三的事情让“我”的心理更加不平衡,在缓缓地铺垫之后,笔锋一转,抖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自己最恨的人原来是自己最应该感谢的恩人,仇恨之心涣然冰释,留下的是悔恨与歉疚。这篇文章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刻骨铭心的体验,从仇恨到忏悔,都是发自内心,没有半点遮掩,没有给人怀疑的丝毫余地。其次是细腻的描写,前后情感变化很大,但是作者不紧不慢,生动具体,一步步地将情节与情感都推向高潮。
(编辑 孙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