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onl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现今世界上,了解计算机知识并进而使用计算机是至关重要的。人们主动也好,被动也罢,总之,人们必须面对计算机的挑战。因为,计算机已经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日益深远。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既学好理论知识,又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就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而言,分析一下汽车设计师和司机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一位汽车设计师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但可以不会开车;一位驾驶技术娴熟的司机,却不一定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当然既有知识,又有技能最理想。但是,信息技术课还是应把操作技能作为重点。
  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二个特点是内容更新换代快。信息技术几乎每十八个月就要发生一次大的升级换代,软件更是种类繁多,发展速度让人难以适从。就是许多内容速成学习效果明显。试想一下,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每星期只花两个小时学习,对许多软件的应用技巧来说,是不是还没学完就已经过时了呢?
  透过信息技术的特点,可以看出对于一个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人,我们直接教他学习如何上网去浏览一个网站,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然后下载、打印出来。这样手把手的一教,他几下就学会了。
  信息技术课应该如何学呢?建构主义的理论为信息技术的学习提供了指导,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也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不懂的就问。问谁?首先查阅资料,浏览帮助系统。再不懂的就问老师、问已经懂了的同学。建构注意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对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一、情景:学习环境中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造问题,并把情景的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协作:协作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它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的作用。
  三、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储存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生对知识的期待,学生通过获取知识前的自主学习带来的疑问来学,也带着对知识、信息的渴望来学,使学习充满求知欲与表现欲,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习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形式。在建构主义理论体系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意义建构;而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建构主义理论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内容的选择: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首先,可随意选择信息技术知识塔上的知识进行学习。传统的学科强调打好基础,如语文、数学,必须从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步一步进阶到高级知识的学习。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技能性、应用性很强,可以不学DOS学Windows,不学Windows学上网,未必要从数制、计算机语言等知识开始学习。就像汽车设计师未必会开车,司机未必要掌握汽车的工作原理一样。
  其次,“用啥学啥”,“学啥教啥”。需要什么知识就学什么知识,信息技术课程遵循“用能生巧”的原则。就像学开车一样,如果你学会开车之后,一直不开车的话,慢慢地也会生疏以至忘掉。因此,任何技能都是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真正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从传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角度分析,在一个用的环境下,按照“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的学习模式,能迅速地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
  二、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学法指导。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除了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进行学法指导外,还应着重技能训练上的指导。
  三、课外服务系统
  信息技术课程的配套服务系统比其它学科更广,除了老师的研究、交流平台外,还包括面向学生的综合实践设施与项目。其出发点是:学生学会用电脑,学会上网后能做什么呢?很多学校电脑都安排在特定的电脑教室里,上课时轮流用短暂时间,课后,关起门来谁也不能用。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配套服务体系中,需要一个开放式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后,有参与或者从事综合实践和实际应用的机会。
  因此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一系列实践中心。让已经掌握了一些电脑知识的学生,有一个环境去实践,去讨论,去发挥,去创造。这样一个配套综合服务,是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使你拥有家庭电脑,或者你的电脑技能提高之后,你的实践需求依然存在,你需要其它的交流,需要共同的探讨。
  杨芙清教授曾经说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由兴趣到能力,先动手后明理,由熟练到创新,先起步再放眼”。信息技术课是新的东西往往需要新的方法来驾驭它。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资源在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将会逐步占据主要地位。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反思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反思性学习的培养策略及培养技能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反思性学习; 能力培养;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学科之一,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实现知识间的水准,培养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方法     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
期刊
摘 要: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仍是过分强调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这一关键点,忽视了语文的育人功能。明确学校教育的真正意义不止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学习技能,其更高宗旨则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其成为真正完善发展的人并予以践行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  关键词:素质基础;健全人格;鉴赏能力;创造能力      语
期刊
一、三种唱法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初步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一定的歌唱技能;正确分析和理解声乐作品;具有范唱能力”和“在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学习训练的同时,注意培养教学能力”。下面主要针对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进行比较。    1、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演唱风格在全世界有着重大影响,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了课程整合的组织形态、相关模式和要求,并简要阐述了实施过程。   关键词:课程整合;组织形态;模式     1、确定建设机电类专业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目标:以提高技能人才层次质量为专业建设目的;以实用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为专业建设特色;在专业建设中要构建适应企业对机电类技能人才要求的完善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习教学体系;通过校企结合,理论与实习结合,打造
期刊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大学语文作为最具基础性、综合性,横向联系各学科能力最强的一门学科,课程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播文章学与系统的文学知识;二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三是提高学
期刊
课堂教学应努力实现 “六大关注”,即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这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大
期刊
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理解,就成为搞好化学教学的关键。  一、概念学习与教学困难原因的实践反思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当教学进行到抽象的理论、概念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如:当教学进行到原子结构、化合价与化学式时,这种分化就尤为突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分化呢?笔者基于对多年教学实践的反思,认为可能有这样几个原
期刊
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使评价更能促进主体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尝试。  一、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   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悦纳自己,拥有信心。
期刊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就其特点来说,可以分两大类:其一是专题性研究。其二是非专题性研究;就其内容来说,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关于语言的研究,其二是关于文学的研究。下面就专题性研究和非专题性研究谈谈我个人的有关体会。   一、非专题性研究   这里所说的非专题性研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系统性地研究学习。它结合课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贴近高考指挥棒,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体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