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雜院儿真的够杂,杂得够排场、够气派,杂得不得不对它心生敬意。所以呼其为“大”杂院。
刚迈进门道便领教了杂的气势。自行车,新的旧的半新不旧的,丛簇着占据了一半领土。少了轮子的婴儿车,没了坐垫的折叠椅,丢了盖子的铝水壶,满是灰尘的竹笼屉——废弃在半空,吊着、钉、挂、绑着。想过去,得挤,偷渡似的,提着一口气,闪转腾挪,落荒而过。一不小心还是碰倒了车,一倒一片。赎罪似的扶起来,这才进了门。
低矮油腻的厨房拥着挤着隐藏着,有多少住家,就有多少厨房。每个窗下,几乎都有砖头、石棉瓦搭积木似的煤棚。院子被压榨得看不出本来面目,瘦得七拐八绕、蜿蜒狭长。地面是一幅抽象派油画,土黄砖红水泥灰,交错混杂。细看,画还是立体的,高高低低、凹凹凸凸、坑坑洼洼。白天还好,要是走夜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纵是老住户也深一脚浅一脚,难免踉跄失足。一下雨就更犯难了,凹地变成大大小小的池塘。大雨如注,激越出千万水泡。像滚开的水咕咕沸腾,翻滚着一地黄浊。雨天出门,胶皮雨鞋是户户的必需品。黑的红的蓝的黄的,大大小小的雨鞋趟水而出。雨过天晴,也得有水上漂的本事,在一块接一块的砖头上扭腰提胯,蜻蜓点水似的一路飞跃。这可真是不避危殆了。
每一座大杂院都有来历,有故事。层层台阶上高踞着暗黄色的木门皱出丝丝纹理。“簪缨世第,诗书人家”“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清晰或漫漶,等待着人们去辨认。门道梁椽下浓成酱色的镂刻雕花,与杂物顽固对峙,显示着陈旧的繁华。门口的石墩泛着岁月的包浆,没了头的狮子,脖子还是歪着的,夕阳中有点苍凉。有些大杂院儿的墙外标识着故居或旧址的文字,那是一种有关前世的标识,提示着它往日的尊荣。像落魄贵族,紫袍金带褪去了,褪不去骨子里的骄傲。向人们诉说,让人们想象。更多的大杂院儿是落难公子,蜷缩在街市胡同的角落,无人识得,少人问津。只有残存的格局,依稀透露出曾经的阔绰。它们失去了记忆,失去了过去,让人无可想象,又让人无穷想象。
也有很多老院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化身为博物馆纪念馆会所餐厅高档私宅。大门被涂得朱红,雕梁画栋一进连着一进。游客豪客食客来来往往。大官大款大腕进进出出。它们招摇着延续了的荣耀,让人仰视、让人渴慕、让人望而却步。大杂院儿失掉了富气贵气,却萦绕着烟火气人间气,平和冲淡、自由自在、活色生香。
晌午,黄昏,院子里的厨房商量好似的一齐热闹起来。切剁炒声声贯耳,前呼后应。鱼香肉香菜饭香,混杂在空气里挑逗着辘辘饥肠。没上自家的饭桌,别家的饭菜早了然于心。了然于心的又何止别家的饭菜。东家的孩子摔了碗,哭声里夹着呵斥。西家的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那孩子甭提多虎势了,小脚蹬得有劲儿着呢!”老太太见人就唠叨,炉子上炖着鸡汤咕咕地响。前院儿两口子都下了岗,顿顿青菜豆腐。后院儿的扫街老头儿,孤身一人,清锅冷灶,一个馒头就是一顿饭。或羡慕嫉妒,或得意嘲笑,或同情感喟,或无动于衷,或盘算着明天也一样弄个什么来吃。大杂院儿里,生活的五味就着饭菜的五味下肚,吃了,就得消化,这就是生活。
自来水龙头,整个院子只有一个。紧邻门道的方寸之地最是熙来攘往。三老四少端着盆拎着桶拿着锅,默契地等待。手占着,嘴却不闲着。乐事,朗声高笑。怪事,啧啧称奇。难事,忧愁叹息。苦事,温言暖语。窃窃私语的瞥见人来了,只一个眼色,表情语调立刻换了频道。那一定是隐事了。米淘好菜洗净,碗筷锅盆进了柜橱,衣服床单风中招展着五颜六色。水龙头边只剩下一缸永远腌着的咸鸡蛋,有的香,有的臭。
大杂院儿里的人,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地住着。吃过王家儿子的喜糖,喝过李家孙子的满月酒,看见过赵家老爷子出殡。各家各户经历着彼此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这么多家聚在一个院子里过日子,难免有看不顺眼的时候。吵也吵闹也闹,隔不了几夜,还是和和气气。和气,自然的刻意的,弥散在院子里,供人呼吸。家里来了亲戚,邻家的桌椅板凳会搬过来应急。自家小子成绩差,对门儿的阿姨是老师,招呼着去她家写作业。张大夫开药,一开就够半个院儿使。翟老头弄了个土太阳能热水器,夏天老老少少小浴室外排着队。门口梁老太太的炉子上坐着全院儿的开水。孩子们出来进去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满满的院子,满满的人情味。
几乎每一座大杂院儿都绿意盎然花木扶疏,活脱一个小花园。窗台上墙根边万年青绿得深沉,吊兰翠得娴静,微风中的文竹有点纤弱,鸡冠花燃烧着一团火,浑身是刺的仙人掌威武冷峻,牵牛花示威似的开满了墙角。葡萄藤葫芦蔓半空中给院子织出一片浓荫,盛夏的午后,地上光影斑驳。扁豆花开,又是半空淡淡的紫,满院轻轻的香。葡萄紫了葫芦黄了冉冉便是秋日。肥绿的柿子树缀满橙黄,熟透的柿子坠到墙头,拽下一个来嘬,整个人都是甜的。秋风一起,满院金黄,踩出簌簌秋声。走到严冬,榆树杨树泡桐树冗繁削尽一身清瘦,雪后又披银挂素,浴着光,树树晶莹。风从西北转向东南,不知不觉野草又钻出砖缝,屋檐下,燕语声声又是满院花艳树青。四季流转,大杂院儿倒映着自然的轮回,满城喧嚣中留下了一抹绿色,一片市声里吟唱着一曲田园牧歌。
大杂院儿杂,杂得有味道,杂得亲切。就如那一声声散发着体温与乡情的称呼,你听,大叔大娘,大杂院。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刚迈进门道便领教了杂的气势。自行车,新的旧的半新不旧的,丛簇着占据了一半领土。少了轮子的婴儿车,没了坐垫的折叠椅,丢了盖子的铝水壶,满是灰尘的竹笼屉——废弃在半空,吊着、钉、挂、绑着。想过去,得挤,偷渡似的,提着一口气,闪转腾挪,落荒而过。一不小心还是碰倒了车,一倒一片。赎罪似的扶起来,这才进了门。
低矮油腻的厨房拥着挤着隐藏着,有多少住家,就有多少厨房。每个窗下,几乎都有砖头、石棉瓦搭积木似的煤棚。院子被压榨得看不出本来面目,瘦得七拐八绕、蜿蜒狭长。地面是一幅抽象派油画,土黄砖红水泥灰,交错混杂。细看,画还是立体的,高高低低、凹凹凸凸、坑坑洼洼。白天还好,要是走夜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纵是老住户也深一脚浅一脚,难免踉跄失足。一下雨就更犯难了,凹地变成大大小小的池塘。大雨如注,激越出千万水泡。像滚开的水咕咕沸腾,翻滚着一地黄浊。雨天出门,胶皮雨鞋是户户的必需品。黑的红的蓝的黄的,大大小小的雨鞋趟水而出。雨过天晴,也得有水上漂的本事,在一块接一块的砖头上扭腰提胯,蜻蜓点水似的一路飞跃。这可真是不避危殆了。
每一座大杂院都有来历,有故事。层层台阶上高踞着暗黄色的木门皱出丝丝纹理。“簪缨世第,诗书人家”“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清晰或漫漶,等待着人们去辨认。门道梁椽下浓成酱色的镂刻雕花,与杂物顽固对峙,显示着陈旧的繁华。门口的石墩泛着岁月的包浆,没了头的狮子,脖子还是歪着的,夕阳中有点苍凉。有些大杂院儿的墙外标识着故居或旧址的文字,那是一种有关前世的标识,提示着它往日的尊荣。像落魄贵族,紫袍金带褪去了,褪不去骨子里的骄傲。向人们诉说,让人们想象。更多的大杂院儿是落难公子,蜷缩在街市胡同的角落,无人识得,少人问津。只有残存的格局,依稀透露出曾经的阔绰。它们失去了记忆,失去了过去,让人无可想象,又让人无穷想象。
也有很多老院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化身为博物馆纪念馆会所餐厅高档私宅。大门被涂得朱红,雕梁画栋一进连着一进。游客豪客食客来来往往。大官大款大腕进进出出。它们招摇着延续了的荣耀,让人仰视、让人渴慕、让人望而却步。大杂院儿失掉了富气贵气,却萦绕着烟火气人间气,平和冲淡、自由自在、活色生香。
晌午,黄昏,院子里的厨房商量好似的一齐热闹起来。切剁炒声声贯耳,前呼后应。鱼香肉香菜饭香,混杂在空气里挑逗着辘辘饥肠。没上自家的饭桌,别家的饭菜早了然于心。了然于心的又何止别家的饭菜。东家的孩子摔了碗,哭声里夹着呵斥。西家的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那孩子甭提多虎势了,小脚蹬得有劲儿着呢!”老太太见人就唠叨,炉子上炖着鸡汤咕咕地响。前院儿两口子都下了岗,顿顿青菜豆腐。后院儿的扫街老头儿,孤身一人,清锅冷灶,一个馒头就是一顿饭。或羡慕嫉妒,或得意嘲笑,或同情感喟,或无动于衷,或盘算着明天也一样弄个什么来吃。大杂院儿里,生活的五味就着饭菜的五味下肚,吃了,就得消化,这就是生活。
自来水龙头,整个院子只有一个。紧邻门道的方寸之地最是熙来攘往。三老四少端着盆拎着桶拿着锅,默契地等待。手占着,嘴却不闲着。乐事,朗声高笑。怪事,啧啧称奇。难事,忧愁叹息。苦事,温言暖语。窃窃私语的瞥见人来了,只一个眼色,表情语调立刻换了频道。那一定是隐事了。米淘好菜洗净,碗筷锅盆进了柜橱,衣服床单风中招展着五颜六色。水龙头边只剩下一缸永远腌着的咸鸡蛋,有的香,有的臭。
大杂院儿里的人,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地住着。吃过王家儿子的喜糖,喝过李家孙子的满月酒,看见过赵家老爷子出殡。各家各户经历着彼此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这么多家聚在一个院子里过日子,难免有看不顺眼的时候。吵也吵闹也闹,隔不了几夜,还是和和气气。和气,自然的刻意的,弥散在院子里,供人呼吸。家里来了亲戚,邻家的桌椅板凳会搬过来应急。自家小子成绩差,对门儿的阿姨是老师,招呼着去她家写作业。张大夫开药,一开就够半个院儿使。翟老头弄了个土太阳能热水器,夏天老老少少小浴室外排着队。门口梁老太太的炉子上坐着全院儿的开水。孩子们出来进去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满满的院子,满满的人情味。
几乎每一座大杂院儿都绿意盎然花木扶疏,活脱一个小花园。窗台上墙根边万年青绿得深沉,吊兰翠得娴静,微风中的文竹有点纤弱,鸡冠花燃烧着一团火,浑身是刺的仙人掌威武冷峻,牵牛花示威似的开满了墙角。葡萄藤葫芦蔓半空中给院子织出一片浓荫,盛夏的午后,地上光影斑驳。扁豆花开,又是半空淡淡的紫,满院轻轻的香。葡萄紫了葫芦黄了冉冉便是秋日。肥绿的柿子树缀满橙黄,熟透的柿子坠到墙头,拽下一个来嘬,整个人都是甜的。秋风一起,满院金黄,踩出簌簌秋声。走到严冬,榆树杨树泡桐树冗繁削尽一身清瘦,雪后又披银挂素,浴着光,树树晶莹。风从西北转向东南,不知不觉野草又钻出砖缝,屋檐下,燕语声声又是满院花艳树青。四季流转,大杂院儿倒映着自然的轮回,满城喧嚣中留下了一抹绿色,一片市声里吟唱着一曲田园牧歌。
大杂院儿杂,杂得有味道,杂得亲切。就如那一声声散发着体温与乡情的称呼,你听,大叔大娘,大杂院。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